童年的发现说课稿一等奖(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一等奖(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说课稿优秀范文

在科学课上要让爱科学的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说课稿范文一:动物是天气预报员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反常行为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2、体验与同伴分享自己调查成果的快乐。

3、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我针对目前幼儿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个别幼儿在墙上、桌子上乱写乱画。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同时,我还发现班上有的幼儿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在书包上乱写乱画,把玩具、糖果、瓜子等东西放进书包里。把书和本子弄皱了,整个书包看起来又脏又乱,又借鉴了生活领域中的《文具盒生气了》一课,自己生成一个活动叫《我的好朋友—书包》。该活动既贴近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能通过这个活动,懂得怎样爱惜物品,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材浅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ppt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鹅大哥出门》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鹅大哥出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 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 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 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 讲述了一只大 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 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 特别 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比较以我为中心, 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 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 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 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 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 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 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 和孩子共同活动感 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 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 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 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 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 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 (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 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 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 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 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 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 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 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 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 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 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 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 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 联系故事中的语句, 正体现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提出的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五. 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 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激发兴趣,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 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 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 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 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 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 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 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 道理。 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 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 四、分角色游戏 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 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 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六、活动延伸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常用的标志》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 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 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 禁止通行、 禁止进入、 禁止鸣喇叭、 禁止停车、、警告标志: 注意危险、 交叉路口、 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 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次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教师没有把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

大班说课:曹冲称象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 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

这里还有很多很多。。。。。。。。。。。。。。。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好朋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 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喜欢欣赏童话故事,在倾听与欣赏中体会出人预料的故事结尾。

2、理解乌龟和兔子不同性格特点,懂得故事所表达的骄傲使人落后的寓意。

3、能大胆连贯的讲述。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幼儿大胆连贯的讲述。因为中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要教师引导和教授幼儿用艺术的语言表述故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引起幼儿注意,训练听说能力。主要采取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小品)。根据幼儿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看图(有条件时看光盘)引起幼儿注意,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刺激幼儿的表达欲望。(有时间全让幼儿参加小品演出和说图片意思,没时间就用活动区的语言区让幼儿练习)又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对话能力。

三、说学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与听说能力贯穿始终。逐句学习打到连贯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头饰、发令枪、小旗、花环、录音机(或光盘)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示范法: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直观法:看图,说图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三)(重点)说动物的话。

(四)分角色几人一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正了错误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朋友们要是做错事要知道错了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看又一次龟兔赛跑。(结合实际进行教育)

(五)准备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儿兴趣。

(六)布置作业,回家讲给家长听。用激励的语言让幼儿举手动起来符合幼儿好动特点。用奖励小红花引起幼儿兴趣和高兴地心理,有益幼儿健康。

(七)小结:今天我很高兴,小朋友们也很高兴。我们知道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并且你们会讲故事了。如果还想表演小品老师就把头饰和小电视放到语言区供小朋友继续演出和讲述。丰富了语言区,有利于幼儿练习。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7天以内数的守恒

说活动教材

守恒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的量(固体量)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

中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网络图数守恒中的一个内容:7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提到,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

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进行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数量间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空间的位置等。

根据认知领域的目标,幼儿园新《纲要》的理念,以及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制定丁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数的守恒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2.活动重点: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引领孩子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不受任何限制,形成数的守恒能力。

3.活动难点: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材料准备:蓝天背景图一张;小鸟图片共7个;茶杯、茶盘共7套;鹅卵石每人7个;数字卡片1—10一套;小鸟头饰每人一个。

说活动特色

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人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小鸟的活动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转动

导读: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设计了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对物体的转动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物体是怎样在转动的原理。

设计意图 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我抽到的题目是《物体的转动》,因为这个课中班已上过,再加上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限制,对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了解得很透彻,自从上次家长半日活动后发觉中班幼儿对科学领域很感兴趣,因此我降低了难度,在制订活动目标时浅些,选择了中班进行教学。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重难点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并在操作、引导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

3、体验物体转动的乐趣,初步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设计了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对物体的转动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物体是怎样在转动的原理。

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伞、钟、自行车、电动玩具、风车等

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生经历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

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

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按摩器)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在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设计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法,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

(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

(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在给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在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讨论转动带给我们的好处,首先我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艺术《大雨小雨》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 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 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 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 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 (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小树叶

一、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幼儿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

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这些材料来创设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同时为最后的表演环节提供材料)。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它将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小毛驴》进入课堂,通过老师的主唱,幼儿用弹舌等方法与老师进行互动,营造了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二)练声

1、气息练习

调整幼儿气息,为练声做好准备。

2、练声曲

有助于练习幼儿的音准、节奏。练声曲里包含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唱法,非常有趣,为幼儿领会歌曲《小树叶》两段轻缓连贯、欢快跳跃的不同旋律风格做好铺垫。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样子,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秋天落叶情景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并由此而导入故事《小树叶》。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在此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法、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时会怎样呢?等等),给了幼儿一个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将老师的范唱溶入到童话欣赏中,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为下面理解歌曲《小树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该环节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此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和整曲欣赏法。课件将生动的画面与歌曲《小树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将幼儿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现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在这里采用整曲欣赏法,是因为幼儿正处在整体模式识别阶段,大脑总是不加思索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进行完整地摄取,所以让幼儿整曲欣赏,可使幼儿对曲子获得更加完整的审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环节借助了多媒体课件,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树叶、树妈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5、学唱歌曲

旋律和节奏是歌曲的灵魂,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朗诵歌词,接着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线条,最后,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等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说课稿优秀范文

在科学课上要让爱科学的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说课稿范文一:动物是天气预报员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反常行为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2、体验与同伴分享自己调查成果的快乐。

3、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我针对目前幼儿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个别幼儿在墙上、桌子上乱写乱画。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同时,我还发现班上有的幼儿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在书包上乱写乱画,把玩具、糖果、瓜子等东西放进书包里。把书和本子弄皱了,整个书包看起来又脏又乱,又借鉴了生活领域中的《文具盒生气了》一课,自己生成一个活动叫《我的好朋友—书包》。该活动既贴近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能通过这个活动,懂得怎样爱惜物品,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材浅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ppt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鹅大哥出门》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鹅大哥出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 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 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 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 讲述了一只大 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 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 特别 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比较以我为中心, 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 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 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 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 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 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 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 和孩子共同活动感 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 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 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 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 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 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 (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 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 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 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 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 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 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 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 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 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 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 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 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 联系故事中的语句, 正体现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提出的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五. 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 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激发兴趣,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 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 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 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 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 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 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 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 道理。 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 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 四、分角色游戏 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 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 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六、活动延伸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常用的标志》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 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 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 禁止通行、 禁止进入、 禁止鸣喇叭、 禁止停车、、警告标志: 注意危险、 交叉路口、 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 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次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教师没有把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

大班说课:曹冲称象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 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

这里还有很多很多。。。。。。。。。。。。。。。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好朋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 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喜欢欣赏童话故事,在倾听与欣赏中体会出人预料的故事结尾。

2、理解乌龟和兔子不同性格特点,懂得故事所表达的骄傲使人落后的寓意。

3、能大胆连贯的讲述。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幼儿大胆连贯的讲述。因为中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要教师引导和教授幼儿用艺术的语言表述故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引起幼儿注意,训练听说能力。主要采取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小品)。根据幼儿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看图(有条件时看光盘)引起幼儿注意,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刺激幼儿的表达欲望。(有时间全让幼儿参加小品演出和说图片意思,没时间就用活动区的语言区让幼儿练习)又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对话能力。

三、说学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与听说能力贯穿始终。逐句学习打到连贯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头饰、发令枪、小旗、花环、录音机(或光盘)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示范法: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直观法:看图,说图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三)(重点)说动物的话。

(四)分角色几人一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正了错误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朋友们要是做错事要知道错了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看又一次龟兔赛跑。(结合实际进行教育)

(五)准备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儿兴趣。

(六)布置作业,回家讲给家长听。用激励的语言让幼儿举手动起来符合幼儿好动特点。用奖励小红花引起幼儿兴趣和高兴地心理,有益幼儿健康。

(七)小结:今天我很高兴,小朋友们也很高兴。我们知道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并且你们会讲故事了。如果还想表演小品老师就把头饰和小电视放到语言区供小朋友继续演出和讲述。丰富了语言区,有利于幼儿练习。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7天以内数的守恒

说活动教材

守恒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的量(固体量)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

中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网络图数守恒中的一个内容:7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提到,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

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进行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数量间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空间的位置等。

根据认知领域的目标,幼儿园新《纲要》的理念,以及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制定丁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数的守恒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2.活动重点: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引领孩子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不受任何限制,形成数的守恒能力。

3.活动难点: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材料准备:蓝天背景图一张;小鸟图片共7个;茶杯、茶盘共7套;鹅卵石每人7个;数字卡片1—10一套;小鸟头饰每人一个。

说活动特色

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人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小鸟的活动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转动

导读: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设计了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对物体的转动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物体是怎样在转动的原理。

设计意图 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我抽到的题目是《物体的转动》,因为这个课中班已上过,再加上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限制,对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了解得很透彻,自从上次家长半日活动后发觉中班幼儿对科学领域很感兴趣,因此我降低了难度,在制订活动目标时浅些,选择了中班进行教学。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重难点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并在操作、引导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

3、体验物体转动的乐趣,初步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设计了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对物体的转动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物体是怎样在转动的原理。

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伞、钟、自行车、电动玩具、风车等

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生经历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

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

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按摩器)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在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设计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法,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

(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

(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在给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在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讨论转动带给我们的好处,首先我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艺术《大雨小雨》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 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 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 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 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 (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小树叶

一、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幼儿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幼儿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小树叶》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

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两棵“大树妈妈”,若干片“小树叶”(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这些材料来创设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同时为最后的表演环节提供材料)。

3、多媒体课件《小树叶》(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它将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律动进场,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活泼诙谐的《小毛驴》进入课堂,通过老师的主唱,幼儿用弹舌等方法与老师进行互动,营造了一种活泼、宽松的活动气氛,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二)练声

1、气息练习

调整幼儿气息,为练声做好准备。

2、练声曲

有助于练习幼儿的音准、节奏。练声曲里包含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唱法,非常有趣,为幼儿领会歌曲《小树叶》两段轻缓连贯、欢快跳跃的不同旋律风格做好铺垫。

(三)学习歌曲

1、设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样子,以及树叶在风中飘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对秋天落叶情景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树叶》的音乐旋律,并由此而导入故事《小树叶》。

2、欣赏童话 理解作品

在此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法、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你们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你们伤心时会怎样呢?等等),给了幼儿一个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将老师的范唱溶入到童话欣赏中,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为下面理解歌曲《小树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该环节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赏 感受音乐

此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和整曲欣赏法。课件将生动的画面与歌曲《小树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将幼儿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现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在这里采用整曲欣赏法,是因为幼儿正处在整体模式识别阶段,大脑总是不加思索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进行完整地摄取,所以让幼儿整曲欣赏,可使幼儿对曲子获得更加完整的审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环节借助了多媒体课件,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小树叶、树妈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5、学唱歌曲

旋律和节奏是歌曲的灵魂,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朗诵歌词,接着用单音“啦”来哼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线条,最后,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等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手拿小树叶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幼儿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一等奖(童年的发现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