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电子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电子版)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笔者认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如此。教师已不再是作为教材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划者及设计者。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新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潮迭起,倡导有灵气的数学学习。观点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还是照搬这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师体会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坚定树立“用教材去教”的观点基础上,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因素,体现出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理念。如何将有限的课时划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师更好地钻研教材,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不断完善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作为教师,还应该用充满数学思维方法的头脑研读加工教材,让数学更有研究味。应努力让数学教材上看得见的思想,折射出隐喻其后的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适当的加工,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案例】练习题: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通过这一素材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对此素材进行改进。每人分别准备成倍数关系的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这一变静为动的举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生1:先量出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生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个记号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生3:把红纸条和绿纸条折成长度一样的,然后展开就可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这种有效的教材开发,以动促思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课堂资源的随时生成得益于教师,特别是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加工深挖。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思维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平台。观点二:把握教材,开放延伸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已经不能简单机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等等。还有一些教学内容设计的情境的时代性,是以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的,编写教材时觉得是与时代相符的内容可能几年以后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改变具体的情境,从而使教材具有“时代性”,即这个情境能准确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现实,准确表达出人们现实的心理需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虽然同样是国旗的长宽之比,但教师引用了与时俱进的情境,达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有人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有人说:“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还有人说:“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而现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教师共同创造、发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开发”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让我们的教学拓展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怎样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方法。读教材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我认为要读懂教材必须做到:(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我认为要读懂教材就要学会“煮书”。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读。读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多问自己几个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地方?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的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正如张丹老师说的那样:由“读”想到了歌曲《读你千遍不厌倦》带着思考去读。

我觉得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读懂教材:

1、要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度”,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知道、理解还是掌握,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

(1)必须读懂《课标》对年段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它的年段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数学思考方面,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决问题方面,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年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把握,相信自己在信息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2)要读懂本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还是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为例,它的目标要求是: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要读懂本单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只要我们读懂了上面这些目标对所教学内容的要求,就能恰当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中也不会拔高或降低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与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

2、要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实验教材的总体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实验教材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生活性,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拨的、主动求知的信息资源材料和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读懂下面这些内容:

(1)要读懂“主题图”。

人教实验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觉得要读懂主题图,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主题图,它的呈现形式是一幅校园场景图,它是以校园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其次,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比如上例中“四边形”的主题图中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第三,要读懂“主题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要读懂“例题”。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它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加法”例1,它的呈现方式(略)。我觉得例题以这种方式呈现,一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因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只有一次进位,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了100,其竖式比较简单并将进的“1”用红色表示。其次要读懂情境图。实验教材的例题中多数都安排了情境图,作者想通过情境图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同时培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富饶,地大物博来实现学科间的整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例1下面的情境图,它是一组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加法验算方法的讨论,通过讨论把加法验算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目的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学验算。第三、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第四、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电子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上下册》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3RDYpPYqzE0kzMO194RiA

下册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z6tq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z6tq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上下册|下册|北师大6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5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4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3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2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1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标(供参考)

内容

知识技能

数学素养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能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与猜测、验证,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逆解题。

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比的认识

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认识圆、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结合欣赏和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利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复杂的组合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图形与变换

能有条理的表达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图形与位置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通过观察物体,发现规律,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根据观察到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的立体图形所需小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利用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他们的特点。

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综合实践

数学与体育

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体会图表的关系,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营养配餐问题。

生活中的数

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的处理,发展数感与处理数据的能力;体会数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体会大数估计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了解数字的用途,知道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看图找关系

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达。

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体会图刻画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第一单元:圆

圆的认识(一)

1.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表示.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

2.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二)

4.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5.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6.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

圆的周长

7.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8.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9.C=πd或C=πr.

10.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

圆的面积

11.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S=πr^2 S环=π(R^2-r^2)

12.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13.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最小.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四)

14.利息=本金乘利率乘时间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1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什么如下:

1、分数乘法

2、位置与方向(二)

3、分数除法

4、比

5、圆

6、百分数(一)

7扇形统计图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六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

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笔者认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如此。教师已不再是作为教材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划者及设计者。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新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潮迭起,倡导有灵气的数学学习。观点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还是照搬这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师体会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坚定树立“用教材去教”的观点基础上,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因素,体现出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理念。如何将有限的课时划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师更好地钻研教材,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不断完善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作为教师,还应该用充满数学思维方法的头脑研读加工教材,让数学更有研究味。应努力让数学教材上看得见的思想,折射出隐喻其后的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适当的加工,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案例】练习题: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通过这一素材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对此素材进行改进。每人分别准备成倍数关系的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这一变静为动的举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生1:先量出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生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个记号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生3:把红纸条和绿纸条折成长度一样的,然后展开就可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这种有效的教材开发,以动促思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课堂资源的随时生成得益于教师,特别是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加工深挖。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思维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平台。观点二:把握教材,开放延伸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已经不能简单机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等等。还有一些教学内容设计的情境的时代性,是以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的,编写教材时觉得是与时代相符的内容可能几年以后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改变具体的情境,从而使教材具有“时代性”,即这个情境能准确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现实,准确表达出人们现实的心理需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虽然同样是国旗的长宽之比,但教师引用了与时俱进的情境,达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有人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有人说:“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还有人说:“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而现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教师共同创造、发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开发”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让我们的教学拓展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怎样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方法。读教材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我认为要读懂教材必须做到:(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我认为要读懂教材就要学会“煮书”。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读。读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多问自己几个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地方?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的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正如张丹老师说的那样:由“读”想到了歌曲《读你千遍不厌倦》带着思考去读。

我觉得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读懂教材:

1、要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度”,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知道、理解还是掌握,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

(1)必须读懂《课标》对年段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它的年段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数学思考方面,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决问题方面,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年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把握,相信自己在信息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2)要读懂本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还是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为例,它的目标要求是: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要读懂本单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只要我们读懂了上面这些目标对所教学内容的要求,就能恰当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中也不会拔高或降低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与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

2、要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实验教材的总体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实验教材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生活性,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拨的、主动求知的信息资源材料和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读懂下面这些内容:

(1)要读懂“主题图”。

人教实验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觉得要读懂主题图,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主题图,它的呈现形式是一幅校园场景图,它是以校园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其次,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比如上例中“四边形”的主题图中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第三,要读懂“主题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要读懂“例题”。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它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加法”例1,它的呈现方式(略)。我觉得例题以这种方式呈现,一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因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只有一次进位,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了100,其竖式比较简单并将进的“1”用红色表示。其次要读懂情境图。实验教材的例题中多数都安排了情境图,作者想通过情境图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同时培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富饶,地大物博来实现学科间的整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例1下面的情境图,它是一组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加法验算方法的讨论,通过讨论把加法验算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目的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学验算。第三、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第四、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电子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上下册》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3RDYpPYqzE0kzMO194RiA

下册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z6tq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z6tq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上下册|下册|北师大6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5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4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3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2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北师大1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高清版.pdf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标(供参考)

内容

知识技能

数学素养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能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与猜测、验证,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逆解题。

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比的认识

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认识圆、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结合欣赏和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利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复杂的组合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图形与变换

能有条理的表达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图形与位置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通过观察物体,发现规律,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根据观察到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的立体图形所需小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利用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他们的特点。

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综合实践

数学与体育

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体会图表的关系,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营养配餐问题。

生活中的数

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的处理,发展数感与处理数据的能力;体会数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体会大数估计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了解数字的用途,知道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看图找关系

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达。

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体会图刻画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第一单元:圆

圆的认识(一)

1.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表示.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

2.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二)

4.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5.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6.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

圆的周长

7.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8.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9.C=πd或C=πr.

10.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

圆的面积

11.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S=πr^2 S环=π(R^2-r^2)

12.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13.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最小.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四)

14.利息=本金乘利率乘时间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1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什么如下:

1、分数乘法

2、位置与方向(二)

3、分数除法

4、比

5、圆

6、百分数(一)

7扇形统计图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六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

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