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一章(高中化学最难的部分)
高一化学第一章(高中化学最难的部分)

高一化学目录

高一化学目录如下:

1、上学期: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下学期: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化学的重要性如下:

1、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开发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我们吃的食物到我们穿的衣服。

2、再到我们住的房子,化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衣服的纤维和染料也是由化学物质制成的,而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也离不开化学。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重点知识有哪些哦?大家帮我总结一下!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

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仪器 :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 :

步骤

现象

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粗盐逐渐溶解,溶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

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1) 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 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

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注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Ba(NO3)2稀HNO3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1)0℃ 101KPa , Vm = 22.4 L/mol

(2)25℃ 101KPa , Vm = 24.8 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 , 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器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比较

得氧失氧的观点(狭义)

化合价升降观点(广义)

电子转移观点(本质)

氧化反应

得氧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失氧的反应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氧得失的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4

+6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17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现象:大量白烟

2Fe+3Cl2 ===(点燃) 2FeCl3 现象:棕黄色的烟

Cu+Cl2 ===(点燃) CuCl2 现象:棕黄色的烟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

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知

计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4、分液的操作方法

(二)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气体摩尔体积

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本章专题讲座

(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平均摩尔质量(M)

2、求算方法 高#考#资#源#网

(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M=

(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则M==22.4*d混

(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dA的D倍,则D称为相对密度。

D=

(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B== w=

(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m1w1=m2w2 C1V1=C2V2

(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公式:C==

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w的求算

(六) 十字交叉法

1、原理:

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A + b nB ==c(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典型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章的知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行归纳总结。

[讲]请同学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叫知识归纳总结本,专门用于每章节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另一个是错题本,请记录下你每天做错的题目,并用红笔注明你做错的原因,再在后面附上正确答案。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讲述]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高#考#资#源#网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讲述]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板书]4、分液的操作方法:

[讲]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学生讨论]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讲述](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二)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板书]2、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0℃ 101KPa , Vm = 22.4 L/mol

[板书]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3.溶解 4.冷却5.转移 6.洗涤 7.定容 8.摇匀 9.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板书]二、本章专题讲座

(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平均摩尔质量(M)

[讲]假设混合气体为1 mol,组成1 mol混和气体的每一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其所占体积比的乘积之和,以g/ mol为单位,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不仅适用于气体,对固体和液体也同样适用。

[板书]2、求算方法

(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M=

[投影]例1、已知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为4: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设N2为4 mol,O2为1 mol

M== g/ mol

[板书](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则M==22.4*d混

(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dA的D倍,则D称为相对密度。

D= 高#考#资#源#网

[投影]例2、某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分子量。

M=2*14=28

[点击试题]1、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d B、5d C、2.5d D、2d

[板书](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3、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解法:n(CO2)= =0.05 mol。

因为标况下Vm=22.4 L•mol-1。

V(CO2)=n(CO2)Vm=0.05 mol×22.4 L•mol-1=1.12 L。

答:在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为1.12 L。

例4、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

ρ标= =2.86 g•L-1,

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1。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ρ标×22.4 L•mol-1=2.86 g•L-1×22.4 L•mol-1=64 g•mol-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0.03 mol

摩尔质量为:M= =64 g•mol-1,

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点击试题]1、标准状况下,CO 和CO2混和气的质量为30 g。体积为17.6L求CO 和CO2的质量和体积。

2、 0.5mol H2和0。5mol O2在标准状况下混和。求混和物中H2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

[讲]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时,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解决。

[板书](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B== w=

[讲]公式在使用时,不带单位,直接带数值,结果处直接加单位。

[点击试题]

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 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2、已知75 mL 2 mol•L-1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讲]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质量或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新溶液时,遵循溶质守恒

[板书] m1w1=m2w2

C1V1=C2V2

[点击试题]

1、配制250 mL 1 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2、在50g HCl的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加入250g水后,得到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配制500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要密度为1.836g/mL的浓硫酸(98%)多少毫升?

[板书](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思考]体积何时可加合?

[讲]若相互混合的溶液均为稀溶液,可看作密度均近似为1 g/cm3,混合前后的质量比等于其体积比,因而V混等于各溶液的体积之和。若相互混合的溶液中有浓度较大的,或浓溶液的稀释由于混合前后溶液的密度有较大变化造成了溶液体积的较大损失,此时V=m/p

[板书]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公式:C==

[点击试题]

1、2mol/L的盐酸溶液200L和4mol/L的盐酸溶液100L混合,求混合后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2mol/L的盐酸200L和4mol/L的硫酸100L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欲将0.1mol/L的NaOH溶液和0.6mol/L的NaOH溶液混合成0.2mol/L的NaOH溶液。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板书]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w的求算

[讨论]

设有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份,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1、w2,密度为ρ1、ρ2,且w1>w2

(1) 当两者等质量混合时,

w混=

(2) 当两等体积混合时,

w==

I、当溶液密度大于1时,w1>w2, ρ1>ρ2,

w>

II、当溶液密度小于1时,w1>w2, ρ1<ρ2,

w<

[点击试题]

1、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 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 )

A、3a% B、6a% C、 >3a% D、 <3a%

2、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NH3•H2O 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NH3的质量分数为( )

A、3a% B、6a% C、 >3a% D、 <3a%

[小结]主要就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的相互换算,解题的关键要进行具体的假设。要么设溶液的质量为m g,要么设溶液的体积为V L;二是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它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由此建立等量关系。

[板书](六) 十字交叉法

[讲]十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合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若a、b分别表示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A、B的量,C为a、b的相对平均值,nA/nB为二元混合体系中A和B的组成比,则: 高#考#资#源#网

[板书]1、原理:

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A + b nB ==c(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典型应用

[投影](1) 用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做十字交叉,求组分体积比或含量或物质的量之比。

[点击试题]

1、已知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0,求混合气中H2、CO体积比。

2、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32,求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百分比

(2) 用组分的气体密度与混合气体密度作十字交叉,求组分体积比

[点击试题]标准状况下,N2的ρ为1.25g/L,CH3CH3的ρ为1.34g/L。两种气体混合后,其ρ为1.30g/L。求混合气体中N2和CH3CH3体积比

(3) 用两种不同浓度溶液的w与混合液的w作十字交叉,求两种质量比

[点击试题]用60%和20%的两种NaOH溶液混合配成30%的NaOH 溶液,则所用两种NaOH溶液的质量比为多少?

(4)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与混合液作十字交叉,求体积比

[点击试题]把0.6 mol/L和1.2mol/L 的两种盐酸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假设混合前后体积不变,测得混合液浓度为1mol/L,求所取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本题运用了相对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CO:8.g 6.4L

CO2:22g 11.2L

50%;5.9%

4.83 mol/L;

7.5%

20.8 mL

5%

27.2 mL

不给溶液密度认为可加合

8/3 mol ;

4 mol/L;

4:1

求质量分数认为体积不可加合

溶质的摩尔质量大小溶剂,溶液的密度大于1,一般情况下,若M>18,ρ1>1

4:9

75%

4:5

1:3

1:2

高中化学最难的部分

高中化学最难的部分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实验部分可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

实验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此外,实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这需要学生具备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可能被认为有挑战性的部分包括:有机化学:虽然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可能相对简单,但是其记忆量很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

弱电解质电离和PH值计算:这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弱电解质电离的部分。分子结构和化学键: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涉及电子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但也是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的部分。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有机化学、弱电解质电离和PH值计算、分子结构和化学键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然而,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最难的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高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 #高一# 导语】高中化学,它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我们全面学会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一

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XX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XX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乙烯

1、物理性质:

几个分解反应

氨气及铵盐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一化学目录

高一化学目录如下:

1、上学期: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下学期: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化学的重要性如下:

1、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开发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我们吃的食物到我们穿的衣服。

2、再到我们住的房子,化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衣服的纤维和染料也是由化学物质制成的,而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也离不开化学。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重点知识有哪些哦?大家帮我总结一下!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

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仪器 :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 :

步骤

现象

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粗盐逐渐溶解,溶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

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1) 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 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

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注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Ba(NO3)2稀HNO3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1)0℃ 101KPa , Vm = 22.4 L/mol

(2)25℃ 101KPa , Vm = 24.8 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 , 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器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比较

得氧失氧的观点(狭义)

化合价升降观点(广义)

电子转移观点(本质)

氧化反应

得氧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失氧的反应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氧得失的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4

+6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17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现象:大量白烟

2Fe+3Cl2 ===(点燃) 2FeCl3 现象:棕黄色的烟

Cu+Cl2 ===(点燃) CuCl2 现象:棕黄色的烟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

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知

计 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4、分液的操作方法

(二)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气体摩尔体积

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本章专题讲座

(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平均摩尔质量(M)

2、求算方法 高#考#资#源#网

(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M=

(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则M==22.4*d混

(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dA的D倍,则D称为相对密度。

D=

(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B== w=

(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m1w1=m2w2 C1V1=C2V2

(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公式:C==

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w的求算

(六) 十字交叉法

1、原理:

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A + b nB ==c(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典型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章的知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行归纳总结。

[讲]请同学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叫知识归纳总结本,专门用于每章节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另一个是错题本,请记录下你每天做错的题目,并用红笔注明你做错的原因,再在后面附上正确答案。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讲述]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高#考#资#源#网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讲述]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板书]4、分液的操作方法:

[讲]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学生讨论]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讲述](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二)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板书]2、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0℃ 101KPa , Vm = 22.4 L/mol

[板书]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3.溶解 4.冷却5.转移 6.洗涤 7.定容 8.摇匀 9.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板书]二、本章专题讲座

(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平均摩尔质量(M)

[讲]假设混合气体为1 mol,组成1 mol混和气体的每一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其所占体积比的乘积之和,以g/ mol为单位,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不仅适用于气体,对固体和液体也同样适用。

[板书]2、求算方法

(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M=

[投影]例1、已知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为4: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设N2为4 mol,O2为1 mol

M== g/ mol

[板书](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则M==22.4*d混

(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dA的D倍,则D称为相对密度。

D= 高#考#资#源#网

[投影]例2、某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分子量。

M=2*14=28

[点击试题]1、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d B、5d C、2.5d D、2d

[板书](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3、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解法:n(CO2)= =0.05 mol。

因为标况下Vm=22.4 L•mol-1。

V(CO2)=n(CO2)Vm=0.05 mol×22.4 L•mol-1=1.12 L。

答:在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为1.12 L。

例4、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

ρ标= =2.86 g•L-1,

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1。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ρ标×22.4 L•mol-1=2.86 g•L-1×22.4 L•mol-1=64 g•mol-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0.03 mol

摩尔质量为:M= =64 g•mol-1,

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点击试题]1、标准状况下,CO 和CO2混和气的质量为30 g。体积为17.6L求CO 和CO2的质量和体积。

2、 0.5mol H2和0。5mol O2在标准状况下混和。求混和物中H2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

[讲]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时,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解决。

[板书](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B== w=

[讲]公式在使用时,不带单位,直接带数值,结果处直接加单位。

[点击试题]

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 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2、已知75 mL 2 mol•L-1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讲]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质量或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新溶液时,遵循溶质守恒

[板书] m1w1=m2w2

C1V1=C2V2

[点击试题]

1、配制250 mL 1 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2、在50g HCl的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加入250g水后,得到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配制500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要密度为1.836g/mL的浓硫酸(98%)多少毫升?

[板书](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思考]体积何时可加合?

[讲]若相互混合的溶液均为稀溶液,可看作密度均近似为1 g/cm3,混合前后的质量比等于其体积比,因而V混等于各溶液的体积之和。若相互混合的溶液中有浓度较大的,或浓溶液的稀释由于混合前后溶液的密度有较大变化造成了溶液体积的较大损失,此时V=m/p

[板书]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

公式:C==

[点击试题]

1、2mol/L的盐酸溶液200L和4mol/L的盐酸溶液100L混合,求混合后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2mol/L的盐酸200L和4mol/L的硫酸100L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欲将0.1mol/L的NaOH溶液和0.6mol/L的NaOH溶液混合成0.2mol/L的NaOH溶液。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板书]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w的求算

[讨论]

设有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两份,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1、w2,密度为ρ1、ρ2,且w1>w2

(1) 当两者等质量混合时,

w混=

(2) 当两等体积混合时,

w==

I、当溶液密度大于1时,w1>w2, ρ1>ρ2,

w>

II、当溶液密度小于1时,w1>w2, ρ1<ρ2,

w<

[点击试题]

1、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 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 )

A、3a% B、6a% C、 >3a% D、 <3a%

2、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NH3•H2O 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NH3的质量分数为( )

A、3a% B、6a% C、 >3a% D、 <3a%

[小结]主要就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的相互换算,解题的关键要进行具体的假设。要么设溶液的质量为m g,要么设溶液的体积为V L;二是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它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由此建立等量关系。

[板书](六) 十字交叉法

[讲]十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合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若a、b分别表示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A、B的量,C为a、b的相对平均值,nA/nB为二元混合体系中A和B的组成比,则: 高#考#资#源#网

[板书]1、原理:

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A + b nB ==c(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

3、典型应用

[投影](1) 用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做十字交叉,求组分体积比或含量或物质的量之比。

[点击试题]

1、已知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0,求混合气中H2、CO体积比。

2、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32,求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百分比

(2) 用组分的气体密度与混合气体密度作十字交叉,求组分体积比

[点击试题]标准状况下,N2的ρ为1.25g/L,CH3CH3的ρ为1.34g/L。两种气体混合后,其ρ为1.30g/L。求混合气体中N2和CH3CH3体积比

(3) 用两种不同浓度溶液的w与混合液的w作十字交叉,求两种质量比

[点击试题]用60%和20%的两种NaOH溶液混合配成30%的NaOH 溶液,则所用两种NaOH溶液的质量比为多少?

(4)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与混合液作十字交叉,求体积比

[点击试题]把0.6 mol/L和1.2mol/L 的两种盐酸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假设混合前后体积不变,测得混合液浓度为1mol/L,求所取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本题运用了相对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CO:8.g 6.4L

CO2:22g 11.2L

50%;5.9%

4.83 mol/L;

7.5%

20.8 mL

5%

27.2 mL

不给溶液密度认为可加合

8/3 mol ;

4 mol/L;

4:1

求质量分数认为体积不可加合

溶质的摩尔质量大小溶剂,溶液的密度大于1,一般情况下,若M>18,ρ1>1

4:9

75%

4:5

1:3

1:2

高中化学最难的部分

高中化学最难的部分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实验部分可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

实验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此外,实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这需要学生具备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可能被认为有挑战性的部分包括:有机化学:虽然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可能相对简单,但是其记忆量很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

弱电解质电离和PH值计算:这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弱电解质电离的部分。分子结构和化学键: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涉及电子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但也是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的部分。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有机化学、弱电解质电离和PH值计算、分子结构和化学键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然而,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最难的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高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 #高一# 导语】高中化学,它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我们全面学会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一

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XX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XX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乙烯

1、物理性质:

几个分解反应

氨气及铵盐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高一化学第一章(高中化学最难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