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高中化学例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高中化学例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的反应速率的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

A.温度和压强 B.反应物的浓度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催化剂的加入

2.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 )

A.全部 B.①②⑤ C.② D.②③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 mol/L• s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

A.48 mol/L •s B.36mol/L• s C.24 mol/L •s D.12 mol/L• s

4.NO和CO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 ( )

A.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D.降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5.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 B(g)+C(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所需的时间为 ( )

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6.反应:A 2B中,A.B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2min以内的平均反应的速率为( )

A. = 9 mol/L•min

B. = 4.5 mol/L•min

C. = 18 mol/L•min

D. = 9mol/L•min

7.将等物质的量的X2和Y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mX2(g)+nY2(g)

pZ(g),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C(X2)=0.9mol•L-1 ,C(Y2)=0.1mol•L-1 ,C(Z)=0.8mol•L-1 ,则Z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X2Y3 B.XY3 C.X2Y2 D.X3Y2

8.在aL的密闭容器里,于一定温度进行2A(气)+B(气) 2C(气)的可逆反应。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的一组物质是 ( )

A.2molA和1molB B.1molA和1molB

C.1molA和2molB D.1molB和1molC

9.200C,将10ml 0.1mol/l Na2S2O3溶液和10ml 0.1mol/l的H2SO4溶液混合,2分钟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0C,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0C时, 同样的反应要看到明显浑浊,需要的时间是 ( )

A.15秒 B.20秒 C.40秒 D.48秒

10.设C+CO2 2CO-Q1 反应速率为v1 ,N2+3H2 2NH3+Q2 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11.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

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12.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min,则n的值为 ( )

A.4 B.3 C.2 D.1

13.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

14.100mL6mol/LH2SO4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影

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

1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加水稀释硫酸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6.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O2=2NO,下列条件中哪些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假

定改变下列条件时温度不变) ( )

A.缩小体积使压力增大 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He气使压强增大 D.减小压强使体积增大

17.由于催化作用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

A.利用KClO3固体加热分解制氧气时,加入少量MnO2固体

B.加热H2O2水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少量MnO2固体

C.实验室制用浓盐酸制氯气,需加入MnO2固体加热

D.锌与盐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稀硫酸

18.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

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

19.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v(A)=0.5mol/L• s B.v(B)=0.3mol/L• s

C.v(C)=0.8mol/L• s D.v(D)=1mol/L• s

20.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

A.2SO2+O2 2SO3 B.CO+H2O(g) CO2+H2

C.CO2+H2O H2CO3 D.H++OH- H2O

三、填空(共28分)

21.(6分)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2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2.(14分)反应3Fe(S)+4H2O====Fe3O4(s)+4H2(g)

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

①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23.(8分) 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SO3+KIO3+H2SO4→Na2SO4+K2SO4+I2+H2O,

(1)其中氧化剂是 ,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碘是 mol。

该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为以下几步:

①IO3-+SO32-→IO2-+SO42-(慢) ②IO2-+ SO32-→IO-+SO42-(快)

③5I-+6H++ IO3-→3I2+3H2O(快) ④I2+ SO32-+ H2O→2I-+ SO42-+2H2(快)

(2)根据上述条件推测,此反应的总的反应速率由 步反应决定。

(3)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题述看必在 离子消耗完时,才会使淀粉谈蓝的现象产生。

四、计算题(12分)

24.(12分)丙酮和碘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CH3COCH3+I2→CH3COCH2I+H++I-。

25℃时,该反应的速率由下列经验式决定:V=2.73×10-5c(CH3COCH3)c(H+)mol/(L• s)

25℃时,如果c(I2)、c(CH3COCH3)、c(H+)的起始浓度依次是0.01mol/L,0.1mol/L,

0.01mol/L。求:(1)反应开始时的速率是多少?

(2)当溶液中的I2消耗一半时,反应速率比开始时慢还是快?

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D BD B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C D AC BC BC AB AB D B D

三、填空题

21、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影响大于浓度的降低的影响;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

22、①不变 ②增大;增大 ③不变;不变 ④减小;减小。23、(1)KIO3;0.5(2)①(3)SO32-

四、计算题

24、(1)2.73×10-8 mol/(L• s) (2)3.89×10-8 mol/(L• s),故比开始时快。

高中化学题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

反应中还原剂化合剂升高总数(失去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得到电子总数)相等,

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

下面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配平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配平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化,找出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例1:Fe3O4+CO ¾ Fe+CO2

分析:找出关键元素氧,观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应生成铁,至少需4个氧原子,故此4个氧原子必与CO反应至少生成4个CO2分子。

解:Fe3O4+4CO¾ ® 3Fe+4CO2

有的氧化-还原方程看似复杂,也可根据原子数和守恒的思想利用观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 ¾ PH4I+H3PO4

分析:经观察,由出现次数少的元素原子数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恒依次配平出现次数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现次数少先配平使守恒

P4+P2I4+4H2O ¾ PH4I+H3PO4

第二步:使氢守恒,但仍维持氧守恒

P4+P2I4+4H2O¾ ® 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恒,但仍保持以前调平的O、H

P4+5/16P2I4+4H2O ¾ 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恒

13/32P4+5/16P2I4+4H2O ¾ ® 5/4PH4I+H3PO4

去分母得

13P4+10P2I4+128H2O¾ ® 40PH4I+32H3PO4

2、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 ¾ 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 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8Al+3Fe3O4¾ ® 4Al2O3+9Fe

3:奇数偶配法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 ¾ 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4FeS2+11O2¾ ® 2Fe2O3+8SO2

4、电子得失总数守恒法

这种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骤课本上已有介绍。这里介绍该配平时的一些技巧。

(栈┱�宸?/P>

对某些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一种物质中有多个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可以把这种物质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例5:

FeS+H2SO4(浓) ¾ ® Fe2(SO4)3+S+SO2+H2O

分析:先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FeS+H2SO4¾ ® 1/2Fe2(SO4)3+S+SO2+H2O

该反应中FeS中的Fe,S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可将式中FeS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硫和铁两元素均失去电子,用一个式子表示失电子总数为3e。

2FeS+3H2SO4¾ ® Fe2(SO4)3+2S+3SO2+H2O

然后调整未参加氧化还原各项系数,把H2SO4调平为6H2SO4,把H2O调平为6H2O。

解: 2FeS+6H2SO4¾ ® Fe2(SO4)3+2S+3SO2+6H2O

(二)零价法

对于Fe3C,Fe3P等化合物来说,某些元素化合价难以确定,此时可将Fe3C,Fe3P中各元素视为零价。零价法思想还是把Fe3C,Fe3P等物质视为一整价。

例7:

Fe3C+HNO3 ¾ Fe(NO3)3+CO2+NO2+H2O

Fe3C+HNO3 ¾ ® Fe(NO3)3+CO2+NO2+H2O

再将下边线桥上乘13,使得失电子数相等再配平。

解:

Fe3C+22HNO3(浓)¾ ® 3Fe(NO3)3+CO2+13NO2+11H2O

练习:

Fe3P+HNO3 ¾ ® Fe(NO3)3+NO+H3PO4+H20

得3Fe3P+41HNO39Fe(NO3)3+14NO+3H3PO4+16H2O

(三)歧化反应的配平

同一物质内同一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配平时将该物质分子式写两遍,一份作氧化剂,一份作还原剂。接下来按配平一般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则配平,配平后只需将该物质前两个系数相加就可以了。

例8:

Cl2+KOH(热)¾ KClO3+KCl+H2O

分析:将Cl2写两遍,再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3Cl2+6KOH ¾ ® KClO3+5KCl+3H2O

第二个Cl2前面添系数5,则KCl前需添系数10;给KClO3前添系数2,将右边钾原子数相加,得12,添在KOH前面,最后将Cl2合并,发现可以用2进行约分,得最简整数比。

解:

3Cl2+6KOH ¾ ® KClO3+5KCl+3H2O

(四)逆向配平法

当配平反应物(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一种元素出现几种变价的氧化—还原方程式时,如从反应物开始配平则有一定的难度,若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则问题迎刃而解。

例9:

P+CuSO4+H2O ¾ ® Cu3P+H3PO4+H2SO4

分析:这一反应特点是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较多,在配平时可选择变化元素较多的一侧首先加系数。本题生成物一侧变价元素较多,故选右侧,采取从右向左配平方法(逆向配平法)。应注意,下列配平时电子转移都是逆向的。

P+CuSO4+H2O ¾ ® Cu3P+H3PO4+H2SO4

所以,Cu3P的系数为5,H3PO4的系数为6,其余观察配平。

解:

11P+15CuSO4+24H2O ¾ ® 5Cu3P+6H3PO4+15 H2SO4

5、原子个数守恒法(待定系数法)

任何化学方程式配平后,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个数相等,由此我们可以设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分别是a、b、c¼ ¼ 。

然后根据方程式两边系数关系,列方程组,从而求出a、b、c¼ ¼ 最简数比。

例10:KMnO4+FeS+H2SO4¾ K2SO4+MnSO4+Fe2(SO4)3+S+H2O

分析:此方程式甚为复杂,不妨用原子个数守恒法。设方程式为:

aKMnO4+bFeS+cH2SO4¾ ® d K2SO4+eMnSO4+fFe2(SO4)3+gS+hH2O

根据各原子守恒,可列出方程组:

a=2d (钾守恒)

a=e(锰守恒)

b=2f(铁守恒)

b+c=d+e+3f+g(硫守恒)

4a+4c=4d+4e+12f+h(氧守恒)

c=h(氢守恒)

解方程组时,可设最小系数(此题中为d)为1,则便于计算:得a=6,b=10,d=3,

e=6,f=5,g=10,h=24。

解:6KMnO4+10FeS+24H2SO4¾ ® 3K2SO4+6MnSO4+5Fe2(SO4)3+10S+24H2O

例11:Fe3C+HNO3 ¾ CO2+Fe(NO3)3+NO+H2O

分析:运用待定系数法时,也可以不设出所有系数,如将反应物或生成物之一加上系数,然后找出各项与该系数的关系以简化计算。给Fe3C前加系数a,并找出各项与a的关系,得

aFe3C+HNO3 ¾ ® aCO2+3aFe(NO3)3+(1-9a)NO+1/2H2O

依据氧原子数前后相等列出

3=2a+3´ 3´ 3a+2´ (1-9a)+1/2 a=1/22

代入方程式

1/22 Fe3C+HNO3¾ ® 1/22CO2+3/22Fe(NO3)3+13/22NO+1/2H2O

化为更简整数即得答案:

Fe3C+22HNO3¾ ® CO2+3Fe(NO3)3+13NO+11H2O

6、离子电子法

配平某些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常用离子电子法。其要点是将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把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根据电子得失总数相等配平。

例11、KMnO4+SO2+H2O ¾ K2SO4+MnSO4+H2SO4

分析:先列出两个半反应式

KMnO4- +8H+ +5e ¾ ® Mn2+ + 4H2O ¬

SO2 + 2H2O - 2e ¾ ® SO42- + 4H+ ­

将¬ ´ 2,­ ´ 5,两式相加而得离子方程式。

2KMnO4+5SO2+2H2O ¾ ® K2SO4+2MnSO4+2H2SO4

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半反应。

1)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

稀硝酸:NO3- +4H+ + 3e ¾ ® NO + 2H2O

浓硝酸:NO3- +2H+ + e ¾ ® NO2 + H2O

稀冷硝酸:2NO3- +10H+ + 8e ¾ ® N2O + H2O

酸性KMnO4 溶液:MnO4- + 8H+ + 5e ¾ ® Mn2+ + 4H2O

酸性MnO2:MnO2 +4H+ + 2e ¾ ® Mn2+ + 2H2O

酸性K2Cr2O7溶液:Cr2O72- +14H+ + 6e ¾ ® 2Cr3+ + 7H2O

中性或弱碱性KMnO4 溶液:MnO4- + 2H2O + 3e ¾ ® MnO2¯ + 4OH-

2)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

SO2 + 2H2O - 2e ¾ ® SO42- + 4H+

SO32- + 2OH- - 2e ¾ ® SO42- + H2O

H2C2O4 - 2e ¾ ® 2CO2­ +2H+

7、分步配平法

此方法在浓硫酸、硝酸等为氧化剂的反应中常用,配平较快,有时可观察心算配平。先列出“O”的设想式。

H2SO4(浓)¾ ® SO2 + 2H2O +[O]

HNO3(稀)¾ ® 2 NO+H2O +3[O]

2HNO3(浓)¾ ® 2 NO2+H2O + [O]

2KMnO4+ 3H2SO4 ¾ ® K2SO4+2MnSO4+ 3H2O+5[O]

K2Cr2O7+ 14H2SO4 ¾ ® K2SO4+Cr2(SO4)3+ 3 [O]

此法以酸作介质,并有水生成。此时作为介质的酸分子的系数和生成的水分子的系数可从氧化剂中氧原子数目求得。

例12: KMnO4+ H2S + H2SO4 ¾ K2SO4+2MnSO4+ S + H2O

分析:H2SO4为酸性介质,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变。

KMnO4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 H2S化合价升高“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0”。由此可知,KMnO4中氧全部转化为水,共8个氧原子,生成8个水分子,需16个氢原子,所以H2SO4系数为“3”。

解:2KMnO4+ 5H2S + 3H2SO4 ¾ ® K2SO4+2MnSO4+ 5S + 8H2O 题:铁与足量一定浓度硝酸反应生成NO和NO2为1:1.

答:足量硝酸说明生成三价铁,而N0与N021:1可看作N2O3做处理,配平后拆开写即可.

高中化学例题及答案

【 #高一# 导语】实验题一向是化学科目的重中之重,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有哪些典型题呢?下面是 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

A.分液漏斗 B.漏斗

C.蒸馏烧瓶 D.容量瓶

解析: A项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C项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D项用于配制溶液。

答案: D

2.当20 ℃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

A.25 ℃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74.51 174×100%

C.20 ℃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解析: 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25 ℃的浓度大于4.0 mol•L-1;假设此溶液为1 L,则m(溶液)=ρV=1.174 g•cm-3×1 000 cm3=1 174 g,m(KCl)=c(KCl)×V(KCl)×M(KCl)=4.0 mol•L-1×1 L×74.5 g•mol-1=298 g,所以KCl的质量分数应为298 g1 174 g×100%,B项错误。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仍为饱和溶液,密度仍为1.174 g•cm-3,D项错误。

答案: AC

3.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Ba(NO3)2、Na2CO3、K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NO3溶液 B.稀H2SO4

C.NaOH溶液 D.Na2SO4溶液

解析: 分析四种试剂,KNO3、NaOH溶液与上述三种溶液都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Na2SO4只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它们都不能鉴别上述三种溶液,而稀H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与Na2CO3反应产生气体CO2。

答案: B

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下,2.7 g A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为0.15NA

D.常温下,1 L 0.1 mol•L-1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0.2NA

解析: A项错,11.2 L甲烷常温常压下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故CH4中含H原子不为2NA,B项错,0.3 mol SO2含有的氧原子为0.6NA。

答案: CD

5.x g H2O中含有y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A.9x/y mol-1 B.9y/x mol-1

C.x/y mol-1 D.y/x mol-1

解析:

n(H2O)=x g18 g•mol-1

n(H)=2n(H2O)=x9mol

又:n=NNA,则:yNA=x9。

所以:NA=9yxmol-1

答案: B

6.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充分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解析: 根据题意,因等温度、等体积、等密度,则两者等质量,B项错;等质量的O2和O3物质的量不相等,则压强和分子数不相等,则A、C两项错;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等质量的O2和O3原子数相等。

答案: D

7.将5 mol•L-1的盐酸10 mL稀释到200 mL,再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05 mol•L-1 B.0.25 mol•L-1

C.0.10 mol•L-1 D.0.50 mol•L-1

解析: 稀释过程:c浓V浓=c稀V稀,即:5 mol•L-1×10 mL=c稀×200 mL得c稀=0.25 mol•L-1。

答案: B

8.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为让被困的红军战士吃上食盐,潘冬子将浸透食盐水的棉袄裹在身上,带进山中……假如潘冬子欲从食盐水中提取出食盐,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萃取

C.蒸发 D.蒸馏

解析: 食盐溶于水后,蒸发溶剂,可得到食盐固体。

答案: C

9.下列实验操作:①用50 mL量筒量取5 mL蒸馏水;②称量没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时 ,把药品放在托盘上称量;③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④倾倒液体时试剂不对准容器 口;⑤块状药品都要用药匙取用;⑥固体药品用细口瓶保存。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解析: ①误差太大,应该用10 mL量筒;②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以免污染药品,损坏托盘;③正确;④应使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⑤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⑥细口瓶盛液体,广口瓶才用来保存固体。

答案: D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解析: 将已经取出的试剂再放回试剂瓶中,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所以取用试 剂时应“少量多次”,避免浪费,A项不正确;Ba(NO 3)2属于重金属盐,是有毒物质,不可以倒入水槽中再冲入下水道,B项不正确;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C项不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立即注入容量瓶中,否则定容 后冷却的溶液的体积会减小,使浓度偏大。

答案: D

11.相同状况下,20 mL气体A2和10 mL气体B2恰好化合生成20 mL气体C,则C的化学式为( )

A.AB B.AB2

C.A2B D.A4B2

解析: 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之比。故参加反应的A2、B2与生成的C的分子数之比为2∶1∶2。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得2分子C中含4个A原子、2个B原子,故C的化学式为A2B。

答案: C

12.在除杂过程中要尽量除去杂质,那么,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且最后过量物质可以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现要除 去NaCl中少量的CaCl2、Na2SO4杂质,下列选用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BaCl2、HCl B.BaCl2、Na2CO3、H2SO4

C.BaCl2、Na2CO3、HCl D.Ba(NO3)2、Na2CO3、HCl

解析: 一般除杂要尽量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加过量试剂时还应考虑下一步要除去过量未反应的试剂。加试剂顺序应是:Ba2+→CO2-3→HCl,加稍过量BaCl2可除去Na2SO4,稍后加入的Na2CO3在除去CaCl2的同时也除去了过量的BaCl2,最后再用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盐酸过量不要紧,可依靠加热挥发而除去。

答案: C

13.配制250 mL 0.1 mol•L-1盐酸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容量瓶内有水,未经过干燥处理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液倒入烧杯中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体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水到刻度线

解析: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可知c=nV=m/MV,影响因素为两大方面: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A项,容量瓶内有水,既不影响溶质的质量,也不影响液体的定容;B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溶液体积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使浓度偏低;C项,量筒在量取液体体积时,已经附着在筒壁上的液体体积考虑在内,所以倒入液体后,不能用水洗涤,这时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增多,浓度偏高;D项定容后,摇匀会使一部分液体没及时回流,此时液面虽低于刻度线,但已经配制完成,如果再加水,就使液体体积增加,浓度偏低。

答案: C

14.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溶液80 mL,此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 mol•L-1 B.6.25 mol•L-1

C.7 mol•L-1 D.6.75 mol•L-1

解析: 设蒸发浓缩后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0.08 L×x×56 g•mol-128%+100 g)×14%=0.08 L×x×56 g•mol-1,x=6.25 mol•L-1。

答案: B

高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一化学典型题例

1.在 300 mL 2 mol/L H2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此溶液中含 H+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其中含有多少个 SO ?S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58.8 g;1.2 mol;4 mol/L;3.612×1023;2 mol/L解析:溶质即 H2SO4,n (H2SO4) = 0.3 L×2 mol/L = 0.6 mol,m(H2SO4) = 98 g/mol×0.6 mol = 58.8 g;n(H+)= 2n(H2SO4)= 1.2 mol;c(H+)= 2 c(H2SO4)= 4 mol/L;n(SO )= 0.6 mol,N(SO )= 0.6 mol×6.02×1023 mol-1 = 3.612×1023;c(SO )= c(H2SO4)= 2 mol/L。

2.测定 w g 的 Na2SO4 和 NaCl 的混合物中 NaCl 和 Na2SO4 的质量分数。(1)如何分离出 Na2SO4 中的 NaCl?(2)实验步骤是什么?

解:(1)用可溶性钡盐如 BaCl2 将 Na2SO4 转化为 BaSO4 沉淀,从而与 NaCl 分离; (2)步骤:称量样品→溶解→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过滤沉淀→洗涤烘干沉淀→测得沉淀质量→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到结果。

3.20 ℃ 时,在 100 g 水中溶解 11.1 g K2SO4 恰好达到饱和,此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08 g/cm3。将 350 mL 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用水稀释至 500 mL。计算稀释后溶液中 K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0.434 mol/L解析:c(K2SO4) = = 0.62 mol/Lc浓·V浓 = c稀·V稀0.62 mol/L×0.35 L = c稀×0.5 Lc稀 = 0.434 mol/L

4.有一混合物,主要由氯化钙、硝酸钠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通过下列方法将混合物分离成氯化钙和硝酸钠的溶液。 (1)试写出 A、B、C、D 的化学式。(2)完成上述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1)A:Na2CO3 B:CaCO3 C:HCl D:AgNO3 (2)Ca2+ + CO === CaCO3↓ CaCO3 + 2H+=== Ca2+ + H2O + CO2↑ Ag+ + Cl-=== AgCl↓

5.当 MnO2 与浓盐酸共热时,会发生下列反应:MnO2 + 4HCl ===== MnCl2 + Cl2↑+ 2H2O若产生 7.1 g 氯气,参加反应的 HCl 的质量是多少?被氧化的 HCl 的质量是多少?参加反应的 MnO2 的质量是多少?

解: 14.6 g;7.3 g;8.7 g解析:MnO2 + 4HCl===== MnCl2 + Cl2↑+ 2H2On(Cl2) = = 0.1 mol则参加反应的 HCl 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被氧化的 HCl 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参加反应的 MnO2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m反应(HCl)= 36.5 g/mol×0.4 mol = 14.6 gm氧化(HCl)= 36.5 g/mol×0.2 mol = 7.3 gm(MnO2)= 87 g/mol×0.1 mol = 8.7 g

6.有 Mg(OH)2 和MgCO3 的混合物17.04 g与 100 mL稀盐酸恰好反应完全,生成气体 2.688 L (标准状况下)。(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计算原混合物中 Mg(OH)2和MgCO3的物质的量。(3)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1)MgCO3 + 2H+=== Mg2+ + H2O + CO2↑Mg(OH)2 + 2H+=== Mg2+ + 2H2O (2) 0.12 mol;0.12 mol (3) 2.4 mol/L解析:(2)MgCO3 ~ CO21 mol 22.4 Ln(MgCO3) 2.688 Ln(MgCO3) = 0.12 molm(MgCO3)= 0.12 mol×84 g·mol-1 = 10.08 gn 〔Mg(OH)2〕= = 0.12 mol(3)溶质为MgCl2。n(MgCl2) = 0.12 mol + 0.12 mol = 0.24 mol

7.加热10.0 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 g,求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

解:0.05 mol 解析: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Δm 168 g 106 g 62 g m(NaHCO3) 10.0 g - 8.45 g = 1.55 g m(NaHCO3)= 4.2 gn(NaHCO3)= = 0.05 mol8. 把 0.03 mol 氢氧化钠加入 500 mL 0.1 mol/L 的 AlCl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0.78 g 白色沉淀生成,欲使沉淀恰好完全溶解还需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解:6.8 g解析:n(AlCl3)= 500 mL×0.1 mol/L = 0.05 mol若要使 1 mol AlCl3 生成的沉淀全部溶解,则需要 4 mol NaOH。n(NaOH)= 4×0.05 mol = 0.2 mol∴ 还需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2 mol - 0.03 mol)×40 g/mol = 6.8 g。

9.某硫酸溶液 40 mL,加入 1.6 g 氧化铁粉末后,溶液呈黄色,再加入 5 g 铁粉,溶液变浅绿色,并有气体放出,最后有残余铁粉 3.32 g,求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MgCl2) = = 2.4 mol/ L

1.25 mol/L解析: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含有 FeSO4,且原硫酸中的 SO 都变成了 FeSO4 中的SO ,所有参加反应的铁元素质量之和为m(Fe)= 1.6 g× + 5 g - 3.32 g = 2.8 gn(Fe)= = 0.05 molFe ~ SO ~ H2SO4∴ n(H2SO4)= 0.05 molc(H2SO4)= = 1.25 mol/L

10.某100 mL硫酸溶液中含有0.1 mol H2SO4。试计算: (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3)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所得溶液中Fe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 c(H2SO4) = = 1.0 mol / L (2)Fe + H2SO4 ==== FeSO4 + H2↑ 1 mol 22.4 L 0.1 mol V(H2) V(H2) = 2. 24 L (3)1.0 mol / L

11.铁的某种氯化物 FeClx 1.625 g 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 AgNO3 溶液,生成的沉淀经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 4.305 g,求 x 的值及氯化物的化学式。

解: x = 3,FeCl3解析:m(Cl)= 4.305 g× = 1.065 gm(Fe)= 1.625 g - 1.065 g = 0.560 g∴ ∴ x = 3,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FeCl3。

12. 将10.7 g NH4Cl与足量熟石灰混合共热,在标准状况下,计算:(1)制得NH3的体积;(2)将上述NH3全部通入100 mL水中,生成的氨水密度为0.93 g/cm3,求该氨水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解:(1)4.48 L (2)3.29%;1.80 mol/L解析:(1)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107 g 44.8 L 10.7 g V(NH3)V(NH3)= 4.48 Lω(NH3)= 13.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②NaBr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请回答:(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2)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 ,改进的办法是 。

解:(1)试管 胶头滴管(2)萃取剂(3)没有比较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把第③步改为:将溴水滴在淀粉KI试纸上,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或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解析:本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

14.在一个容积为500 m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H2和2 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2(g)+CO(g) CH3OH(g),经过5 min后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测得CH3OH蒸气的浓度为2 mol /L,求:(1)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2)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

解:(1)0.8 mol /(L·min)(2)50% 解析:2H2(g) + CO(g) CH3OH(g)平衡前5 mol 2 mol 0变化量2 mol 1 mol 1 mol变化后3 mol 1 mol 2 mol /L·0.5L=1 molv(H2)=2 mol÷0.5 L÷5 min=0.8 mol /(L·min)CO的转化率=1 mol÷2 mol×100%=50%

15.某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215 g /L,现取3.6 g该烃完全燃烧,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5.4 g,碱石灰增重11 g,求:(1)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2)确定该烃的分子式;(3)已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72 (2)C5H12 (3)

解析:(1)M=3.215 g /L×22.4 L / mol=72 g / mol(2)n=3.6 g÷72 g / mol=0.05 molN(C)=11 g÷44 g / mol÷0.05 mol=5N(H)=5.4 g÷18 g / mol÷0.05 mol×2=12所以,分子式为:C5H12(3)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要求所有的氢原子的位置是等效的。

16.(1)取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 的混合物进行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铝与氧化铁在高温下的反应可用于工业上冶炼铁(铝热法)。将一定量的铝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体的体积为a L(标准状况)。若等质量的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则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解:(1)Fe2O3+2Al2Fe+Al2O3 (2) mol解析:(1)Mg比铝活泼,所以MgO不能与铝发生铝热反应。(2) 2Al ~ 3H2 ~ 2Fe 67.2 L 2 mol a L n(Fe)n(Fe)= mol

17.同一周期相邻的A、B、C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2O,11.6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200 mL 2 mol /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回答以下问题:(1)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原子序数是多少?(2)A和C各是什么元素?(3)A、B、C的单质各1 mol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H2最多的是哪一种单质?该单质产生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

解:(1)24 12 (2)A:Na,C:Al(3)Al 33.6L解析:(1) B(OH)2 ~ 2HCl M g 2 mol 11.6 g 2 mol /L×0.2 L=0.4 molM=58 B的相对原子质量=58-2×(16+1)=24又B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所以B原子的序数=12,为镁元素。因此,(2)结合题意知:A为Na,C为Al。(3)由2Na~H2↑ Mg~H2↑ 2Al  ~ 3H2↑知,1 mol Al产生H2最多 2 mol 67.2 L 1 mol 33.6 L

18.元素的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下表列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l B Be C Cl X Li 电负性 1.5 2.0 1.5 2.5 3.0 4.0 1.0 元素 Mg N Y O P S Si 电负性 1.2 3.0 0.9 3.5 2.1 2.5 1.8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知元素的电负性越大,____________(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越强。(2)推测Y 为______(填元素符号),用电子式表示X元素与Y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非金属性(2)Na

解析:按电负性大小及原子序数大小的顺序将所给信息重整: 元素 Li Be B C N O X 电负性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 Y Mg Al Si P S Cl 电负性 0.9 1.2 1.5 1.8 2.1 2.5 3.0 很明显:X为F,Y为Na。

19.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 mL 5% H2O2溶液,各滴入1~2 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 ℃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 ℃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②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5% H2O2溶液和5 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见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 mL H2O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

解:(1)2H2O2 2H2O+O2↑(2)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 mol/L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4)C点的即时速率解析:本题主要是研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要注意控制变量,如实验①和②均加入等量的同种催化剂,实验②同时放入温水中。

(4)从图象的斜率(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上可看出C点的斜率最小,所以C点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

20.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B、C同主族且可形成CB2和CB3两种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A2B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2)CB2通入A2B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用W的溶液(体积为1 L,假设变化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组装成原电池(如图所示)。

在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PbO2+4H++SO +2e-=PbSO4+2H2O,则在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消耗0.05 mol Pb,则W的浓度由质量分数39 % (密度1.3 g / cm3)变为______mol /L。(3)金属元素E是中学化学常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将E的单质浸入ED3溶液中(如下图甲所示),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4)依据(3)中的反应,可用单质E和石墨为电极设计一个原电池,则在该原电池工作时,石墨一极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甲、乙两图,说明石墨除形成闭合回路外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 H2O(2)Pb-2e-+SO = PbSO4 5.07 mol/L (3)Fe+2Fe3+= 3Fe2+(4)2Fe3++2e-= 2Fe2+ 使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不同区域内发生解析:由题目信息可以推出A为H,B为O,C为S,W为H2SO4,E为Fe,D为Cl。(2)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活泼金属失电子的反应:Pb - 2e- = Pb2+,依据正极反应PbO2+4H++SO +2e-=PbSO4+2H2O,即图象可看出PbSO4为不溶物,所以a电极上发生反应Pb-2e-+SO = PbSO4。正负极反应加和为总反应:Pb+PbO2+2H2SO4= 2PbSO4+2H2O,依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4)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中:正极反应一般为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反应的基本原理就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并使得其间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请采纳,谢谢!

笑叹繁华、11月3号回答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的反应速率的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

A.温度和压强 B.反应物的浓度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催化剂的加入

2.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 )

A.全部 B.①②⑤ C.② D.②③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 mol/L• s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

A.48 mol/L •s B.36mol/L• s C.24 mol/L •s D.12 mol/L• s

4.NO和CO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 ( )

A.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D.降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5.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 B(g)+C(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所需的时间为 ( )

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6.反应:A 2B中,A.B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2min以内的平均反应的速率为( )

A. = 9 mol/L•min

B. = 4.5 mol/L•min

C. = 18 mol/L•min

D. = 9mol/L•min

7.将等物质的量的X2和Y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mX2(g)+nY2(g)

pZ(g),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C(X2)=0.9mol•L-1 ,C(Y2)=0.1mol•L-1 ,C(Z)=0.8mol•L-1 ,则Z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X2Y3 B.XY3 C.X2Y2 D.X3Y2

8.在aL的密闭容器里,于一定温度进行2A(气)+B(气) 2C(气)的可逆反应。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的一组物质是 ( )

A.2molA和1molB B.1molA和1molB

C.1molA和2molB D.1molB和1molC

9.200C,将10ml 0.1mol/l Na2S2O3溶液和10ml 0.1mol/l的H2SO4溶液混合,2分钟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0C,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0C时, 同样的反应要看到明显浑浊,需要的时间是 ( )

A.15秒 B.20秒 C.40秒 D.48秒

10.设C+CO2 2CO-Q1 反应速率为v1 ,N2+3H2 2NH3+Q2 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11.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

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12.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min,则n的值为 ( )

A.4 B.3 C.2 D.1

13.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 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

14.100mL6mol/LH2SO4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影

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

1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加水稀释硫酸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6.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O2=2NO,下列条件中哪些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假

定改变下列条件时温度不变) ( )

A.缩小体积使压力增大 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He气使压强增大 D.减小压强使体积增大

17.由于催化作用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

A.利用KClO3固体加热分解制氧气时,加入少量MnO2固体

B.加热H2O2水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少量MnO2固体

C.实验室制用浓盐酸制氯气,需加入MnO2固体加热

D.锌与盐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稀硫酸

18.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

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

19.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v(A)=0.5mol/L• s B.v(B)=0.3mol/L• s

C.v(C)=0.8mol/L• s D.v(D)=1mol/L• s

20.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

A.2SO2+O2 2SO3 B.CO+H2O(g) CO2+H2

C.CO2+H2O H2CO3 D.H++OH- H2O

三、填空(共28分)

21.(6分)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2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2.(14分)反应3Fe(S)+4H2O====Fe3O4(s)+4H2(g)

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

①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23.(8分) 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SO3+KIO3+H2SO4→Na2SO4+K2SO4+I2+H2O,

(1)其中氧化剂是 ,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碘是 mol。

该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为以下几步:

①IO3-+SO32-→IO2-+SO42-(慢) ②IO2-+ SO32-→IO-+SO42-(快)

③5I-+6H++ IO3-→3I2+3H2O(快) ④I2+ SO32-+ H2O→2I-+ SO42-+2H2(快)

(2)根据上述条件推测,此反应的总的反应速率由 步反应决定。

(3)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题述看必在 离子消耗完时,才会使淀粉谈蓝的现象产生。

四、计算题(12分)

24.(12分)丙酮和碘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CH3COCH3+I2→CH3COCH2I+H++I-。

25℃时,该反应的速率由下列经验式决定:V=2.73×10-5c(CH3COCH3)c(H+)mol/(L• s)

25℃时,如果c(I2)、c(CH3COCH3)、c(H+)的起始浓度依次是0.01mol/L,0.1mol/L,

0.01mol/L。求:(1)反应开始时的速率是多少?

(2)当溶液中的I2消耗一半时,反应速率比开始时慢还是快?

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D BD B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C D AC BC BC AB AB D B D

三、填空题

21、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影响大于浓度的降低的影响;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

22、①不变 ②增大;增大 ③不变;不变 ④减小;减小。23、(1)KIO3;0.5(2)①(3)SO32-

四、计算题

24、(1)2.73×10-8 mol/(L• s) (2)3.89×10-8 mol/(L• s),故比开始时快。

高中化学题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

反应中还原剂化合剂升高总数(失去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得到电子总数)相等,

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

下面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配平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配平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化,找出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例1:Fe3O4+CO ¾ Fe+CO2

分析:找出关键元素氧,观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应生成铁,至少需4个氧原子,故此4个氧原子必与CO反应至少生成4个CO2分子。

解:Fe3O4+4CO¾ ® 3Fe+4CO2

有的氧化-还原方程看似复杂,也可根据原子数和守恒的思想利用观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 ¾ PH4I+H3PO4

分析:经观察,由出现次数少的元素原子数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恒依次配平出现次数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现次数少先配平使守恒

P4+P2I4+4H2O ¾ PH4I+H3PO4

第二步:使氢守恒,但仍维持氧守恒

P4+P2I4+4H2O¾ ® 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恒,但仍保持以前调平的O、H

P4+5/16P2I4+4H2O ¾ 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恒

13/32P4+5/16P2I4+4H2O ¾ ® 5/4PH4I+H3PO4

去分母得

13P4+10P2I4+128H2O¾ ® 40PH4I+32H3PO4

2、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 ¾ 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 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8Al+3Fe3O4¾ ® 4Al2O3+9Fe

3:奇数偶配法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 ¾ 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4FeS2+11O2¾ ® 2Fe2O3+8SO2

4、电子得失总数守恒法

这种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骤课本上已有介绍。这里介绍该配平时的一些技巧。

(栈┱�宸?/P>

对某些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一种物质中有多个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可以把这种物质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例5:

FeS+H2SO4(浓) ¾ ® Fe2(SO4)3+S+SO2+H2O

分析:先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FeS+H2SO4¾ ® 1/2Fe2(SO4)3+S+SO2+H2O

该反应中FeS中的Fe,S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可将式中FeS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硫和铁两元素均失去电子,用一个式子表示失电子总数为3e。

2FeS+3H2SO4¾ ® Fe2(SO4)3+2S+3SO2+H2O

然后调整未参加氧化还原各项系数,把H2SO4调平为6H2SO4,把H2O调平为6H2O。

解: 2FeS+6H2SO4¾ ® Fe2(SO4)3+2S+3SO2+6H2O

(二)零价法

对于Fe3C,Fe3P等化合物来说,某些元素化合价难以确定,此时可将Fe3C,Fe3P中各元素视为零价。零价法思想还是把Fe3C,Fe3P等物质视为一整价。

例7:

Fe3C+HNO3 ¾ Fe(NO3)3+CO2+NO2+H2O

Fe3C+HNO3 ¾ ® Fe(NO3)3+CO2+NO2+H2O

再将下边线桥上乘13,使得失电子数相等再配平。

解:

Fe3C+22HNO3(浓)¾ ® 3Fe(NO3)3+CO2+13NO2+11H2O

练习:

Fe3P+HNO3 ¾ ® Fe(NO3)3+NO+H3PO4+H20

得3Fe3P+41HNO39Fe(NO3)3+14NO+3H3PO4+16H2O

(三)歧化反应的配平

同一物质内同一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配平时将该物质分子式写两遍,一份作氧化剂,一份作还原剂。接下来按配平一般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则配平,配平后只需将该物质前两个系数相加就可以了。

例8:

Cl2+KOH(热)¾ KClO3+KCl+H2O

分析:将Cl2写两遍,再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3Cl2+6KOH ¾ ® KClO3+5KCl+3H2O

第二个Cl2前面添系数5,则KCl前需添系数10;给KClO3前添系数2,将右边钾原子数相加,得12,添在KOH前面,最后将Cl2合并,发现可以用2进行约分,得最简整数比。

解:

3Cl2+6KOH ¾ ® KClO3+5KCl+3H2O

(四)逆向配平法

当配平反应物(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一种元素出现几种变价的氧化—还原方程式时,如从反应物开始配平则有一定的难度,若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则问题迎刃而解。

例9:

P+CuSO4+H2O ¾ ® Cu3P+H3PO4+H2SO4

分析:这一反应特点是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较多,在配平时可选择变化元素较多的一侧首先加系数。本题生成物一侧变价元素较多,故选右侧,采取从右向左配平方法(逆向配平法)。应注意,下列配平时电子转移都是逆向的。

P+CuSO4+H2O ¾ ® Cu3P+H3PO4+H2SO4

所以,Cu3P的系数为5,H3PO4的系数为6,其余观察配平。

解:

11P+15CuSO4+24H2O ¾ ® 5Cu3P+6H3PO4+15 H2SO4

5、原子个数守恒法(待定系数法)

任何化学方程式配平后,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个数相等,由此我们可以设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分别是a、b、c¼ ¼ 。

然后根据方程式两边系数关系,列方程组,从而求出a、b、c¼ ¼ 最简数比。

例10:KMnO4+FeS+H2SO4¾ K2SO4+MnSO4+Fe2(SO4)3+S+H2O

分析:此方程式甚为复杂,不妨用原子个数守恒法。设方程式为:

aKMnO4+bFeS+cH2SO4¾ ® d K2SO4+eMnSO4+fFe2(SO4)3+gS+hH2O

根据各原子守恒,可列出方程组:

a=2d (钾守恒)

a=e(锰守恒)

b=2f(铁守恒)

b+c=d+e+3f+g(硫守恒)

4a+4c=4d+4e+12f+h(氧守恒)

c=h(氢守恒)

解方程组时,可设最小系数(此题中为d)为1,则便于计算:得a=6,b=10,d=3,

e=6,f=5,g=10,h=24。

解:6KMnO4+10FeS+24H2SO4¾ ® 3K2SO4+6MnSO4+5Fe2(SO4)3+10S+24H2O

例11:Fe3C+HNO3 ¾ CO2+Fe(NO3)3+NO+H2O

分析:运用待定系数法时,也可以不设出所有系数,如将反应物或生成物之一加上系数,然后找出各项与该系数的关系以简化计算。给Fe3C前加系数a,并找出各项与a的关系,得

aFe3C+HNO3 ¾ ® aCO2+3aFe(NO3)3+(1-9a)NO+1/2H2O

依据氧原子数前后相等列出

3=2a+3´ 3´ 3a+2´ (1-9a)+1/2 a=1/22

代入方程式

1/22 Fe3C+HNO3¾ ® 1/22CO2+3/22Fe(NO3)3+13/22NO+1/2H2O

化为更简整数即得答案:

Fe3C+22HNO3¾ ® CO2+3Fe(NO3)3+13NO+11H2O

6、离子电子法

配平某些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常用离子电子法。其要点是将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把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根据电子得失总数相等配平。

例11、KMnO4+SO2+H2O ¾ K2SO4+MnSO4+H2SO4

分析:先列出两个半反应式

KMnO4- +8H+ +5e ¾ ® Mn2+ + 4H2O ¬

SO2 + 2H2O - 2e ¾ ® SO42- + 4H+ ­

将¬ ´ 2,­ ´ 5,两式相加而得离子方程式。

2KMnO4+5SO2+2H2O ¾ ® K2SO4+2MnSO4+2H2SO4

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半反应。

1)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

稀硝酸:NO3- +4H+ + 3e ¾ ® NO + 2H2O

浓硝酸:NO3- +2H+ + e ¾ ® NO2 + H2O

稀冷硝酸:2NO3- +10H+ + 8e ¾ ® N2O + H2O

酸性KMnO4 溶液:MnO4- + 8H+ + 5e ¾ ® Mn2+ + 4H2O

酸性MnO2:MnO2 +4H+ + 2e ¾ ® Mn2+ + 2H2O

酸性K2Cr2O7溶液:Cr2O72- +14H+ + 6e ¾ ® 2Cr3+ + 7H2O

中性或弱碱性KMnO4 溶液:MnO4- + 2H2O + 3e ¾ ® MnO2¯ + 4OH-

2)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

SO2 + 2H2O - 2e ¾ ® SO42- + 4H+

SO32- + 2OH- - 2e ¾ ® SO42- + H2O

H2C2O4 - 2e ¾ ® 2CO2­ +2H+

7、分步配平法

此方法在浓硫酸、硝酸等为氧化剂的反应中常用,配平较快,有时可观察心算配平。先列出“O”的设想式。

H2SO4(浓)¾ ® SO2 + 2H2O +[O]

HNO3(稀)¾ ® 2 NO+H2O +3[O]

2HNO3(浓)¾ ® 2 NO2+H2O + [O]

2KMnO4+ 3H2SO4 ¾ ® K2SO4+2MnSO4+ 3H2O+5[O]

K2Cr2O7+ 14H2SO4 ¾ ® K2SO4+Cr2(SO4)3+ 3 [O]

此法以酸作介质,并有水生成。此时作为介质的酸分子的系数和生成的水分子的系数可从氧化剂中氧原子数目求得。

例12: KMnO4+ H2S + H2SO4 ¾ K2SO4+2MnSO4+ S + H2O

分析:H2SO4为酸性介质,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变。

KMnO4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 H2S化合价升高“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0”。由此可知,KMnO4中氧全部转化为水,共8个氧原子,生成8个水分子,需16个氢原子,所以H2SO4系数为“3”。

解:2KMnO4+ 5H2S + 3H2SO4 ¾ ® K2SO4+2MnSO4+ 5S + 8H2O 题:铁与足量一定浓度硝酸反应生成NO和NO2为1:1.

答:足量硝酸说明生成三价铁,而N0与N021:1可看作N2O3做处理,配平后拆开写即可.

高中化学例题及答案

【 #高一# 导语】实验题一向是化学科目的重中之重,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有哪些典型题呢?下面是 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

A.分液漏斗 B.漏斗

C.蒸馏烧瓶 D.容量瓶

解析: A项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C项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D项用于配制溶液。

答案: D

2.当20 ℃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

A.25 ℃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74.51 174×100%

C.20 ℃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解析: 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25 ℃的浓度大于4.0 mol•L-1;假设此溶液为1 L,则m(溶液)=ρV=1.174 g•cm-3×1 000 cm3=1 174 g,m(KCl)=c(KCl)×V(KCl)×M(KCl)=4.0 mol•L-1×1 L×74.5 g•mol-1=298 g,所以KCl的质量分数应为298 g1 174 g×100%,B项错误。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 ℃时,仍为饱和溶液,密度仍为1.174 g•cm-3,D项错误。

答案: AC

3.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Ba(NO3)2、Na2CO3、K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NO3溶液 B.稀H2SO4

C.NaOH溶液 D.Na2SO4溶液

解析: 分析四种试剂,KNO3、NaOH溶液与上述三种溶液都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Na2SO4只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它们都不能鉴别上述三种溶液,而稀H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与Na2CO3反应产生气体CO2。

答案: B

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下,2.7 g A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为0.15NA

D.常温下,1 L 0.1 mol•L-1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0.2NA

解析: A项错,11.2 L甲烷常温常压下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故CH4中含H原子不为2NA,B项错,0.3 mol SO2含有的氧原子为0.6NA。

答案: CD

5.x g H2O中含有y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A.9x/y mol-1 B.9y/x mol-1

C.x/y mol-1 D.y/x mol-1

解析:

n(H2O)=x g18 g•mol-1

n(H)=2n(H2O)=x9mol

又:n=NNA,则:yNA=x9。

所以:NA=9yxmol-1

答案: B

6.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充分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解析: 根据题意,因等温度、等体积、等密度,则两者等质量,B项错;等质量的O2和O3物质的量不相等,则压强和分子数不相等,则A、C两项错;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等质量的O2和O3原子数相等。

答案: D

7.将5 mol•L-1的盐酸10 mL稀释到200 mL,再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05 mol•L-1 B.0.25 mol•L-1

C.0.10 mol•L-1 D.0.50 mol•L-1

解析: 稀释过程:c浓V浓=c稀V稀,即:5 mol•L-1×10 mL=c稀×200 mL得c稀=0.25 mol•L-1。

答案: B

8.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为让被困的红军战士吃上食盐,潘冬子将浸透食盐水的棉袄裹在身上,带进山中……假如潘冬子欲从食盐水中提取出食盐,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萃取

C.蒸发 D.蒸馏

解析: 食盐溶于水后,蒸发溶剂,可得到食盐固体。

答案: C

9.下列实验操作:①用50 mL量筒量取5 mL蒸馏水;②称量没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时 ,把药品放在托盘上称量;③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④倾倒液体时试剂不对准容器 口;⑤块状药品都要用药匙取用;⑥固体药品用细口瓶保存。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解析: ①误差太大,应该用10 mL量筒;②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以免污染药品,损坏托盘;③正确;④应使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⑤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⑥细口瓶盛液体,广口瓶才用来保存固体。

答案: D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解析: 将已经取出的试剂再放回试剂瓶中,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所以取用试 剂时应“少量多次”,避免浪费,A项不正确;Ba(NO 3)2属于重金属盐,是有毒物质,不可以倒入水槽中再冲入下水道,B项不正确;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C项不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立即注入容量瓶中,否则定容 后冷却的溶液的体积会减小,使浓度偏大。

答案: D

11.相同状况下,20 mL气体A2和10 mL气体B2恰好化合生成20 mL气体C,则C的化学式为( )

A.AB B.AB2

C.A2B D.A4B2

解析: 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之比。故参加反应的A2、B2与生成的C的分子数之比为2∶1∶2。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得2分子C中含4个A原子、2个B原子,故C的化学式为A2B。

答案: C

12.在除杂过程中要尽量除去杂质,那么,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且最后过量物质可以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现要除 去NaCl中少量的CaCl2、Na2SO4杂质,下列选用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BaCl2、HCl B.BaCl2、Na2CO3、H2SO4

C.BaCl2、Na2CO3、HCl D.Ba(NO3)2、Na2CO3、HCl

解析: 一般除杂要尽量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加过量试剂时还应考虑下一步要除去过量未反应的试剂。加试剂顺序应是:Ba2+→CO2-3→HCl,加稍过量BaCl2可除去Na2SO4,稍后加入的Na2CO3在除去CaCl2的同时也除去了过量的BaCl2,最后再用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盐酸过量不要紧,可依靠加热挥发而除去。

答案: C

13.配制250 mL 0.1 mol•L-1盐酸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容量瓶内有水,未经过干燥处理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液倒入烧杯中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体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水到刻度线

解析: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可知c=nV=m/MV,影响因素为两大方面: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A项,容量瓶内有水,既不影响溶质的质量,也不影响液体的定容;B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溶液体积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使浓度偏低;C项,量筒在量取液体体积时,已经附着在筒壁上的液体体积考虑在内,所以倒入液体后,不能用水洗涤,这时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增多,浓度偏高;D项定容后,摇匀会使一部分液体没及时回流,此时液面虽低于刻度线,但已经配制完成,如果再加水,就使液体体积增加,浓度偏低。

答案: C

14.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溶液80 mL,此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 mol•L-1 B.6.25 mol•L-1

C.7 mol•L-1 D.6.75 mol•L-1

解析: 设蒸发浓缩后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0.08 L×x×56 g•mol-128%+100 g)×14%=0.08 L×x×56 g•mol-1,x=6.25 mol•L-1。

答案: B

高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一化学典型题例

1.在 300 mL 2 mol/L H2SO4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此溶液中含 H+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其中含有多少个 SO ?S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58.8 g;1.2 mol;4 mol/L;3.612×1023;2 mol/L解析:溶质即 H2SO4,n (H2SO4) = 0.3 L×2 mol/L = 0.6 mol,m(H2SO4) = 98 g/mol×0.6 mol = 58.8 g;n(H+)= 2n(H2SO4)= 1.2 mol;c(H+)= 2 c(H2SO4)= 4 mol/L;n(SO )= 0.6 mol,N(SO )= 0.6 mol×6.02×1023 mol-1 = 3.612×1023;c(SO )= c(H2SO4)= 2 mol/L。

2.测定 w g 的 Na2SO4 和 NaCl 的混合物中 NaCl 和 Na2SO4 的质量分数。(1)如何分离出 Na2SO4 中的 NaCl?(2)实验步骤是什么?

解:(1)用可溶性钡盐如 BaCl2 将 Na2SO4 转化为 BaSO4 沉淀,从而与 NaCl 分离; (2)步骤:称量样品→溶解→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过滤沉淀→洗涤烘干沉淀→测得沉淀质量→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到结果。

3.20 ℃ 时,在 100 g 水中溶解 11.1 g K2SO4 恰好达到饱和,此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08 g/cm3。将 350 mL 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用水稀释至 500 mL。计算稀释后溶液中 K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0.434 mol/L解析:c(K2SO4) = = 0.62 mol/Lc浓·V浓 = c稀·V稀0.62 mol/L×0.35 L = c稀×0.5 Lc稀 = 0.434 mol/L

4.有一混合物,主要由氯化钙、硝酸钠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通过下列方法将混合物分离成氯化钙和硝酸钠的溶液。 (1)试写出 A、B、C、D 的化学式。(2)完成上述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1)A:Na2CO3 B:CaCO3 C:HCl D:AgNO3 (2)Ca2+ + CO === CaCO3↓ CaCO3 + 2H+=== Ca2+ + H2O + CO2↑ Ag+ + Cl-=== AgCl↓

5.当 MnO2 与浓盐酸共热时,会发生下列反应:MnO2 + 4HCl ===== MnCl2 + Cl2↑+ 2H2O若产生 7.1 g 氯气,参加反应的 HCl 的质量是多少?被氧化的 HCl 的质量是多少?参加反应的 MnO2 的质量是多少?

解: 14.6 g;7.3 g;8.7 g解析:MnO2 + 4HCl===== MnCl2 + Cl2↑+ 2H2On(Cl2) = = 0.1 mol则参加反应的 HCl 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被氧化的 HCl 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参加反应的 MnO2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m反应(HCl)= 36.5 g/mol×0.4 mol = 14.6 gm氧化(HCl)= 36.5 g/mol×0.2 mol = 7.3 gm(MnO2)= 87 g/mol×0.1 mol = 8.7 g

6.有 Mg(OH)2 和MgCO3 的混合物17.04 g与 100 mL稀盐酸恰好反应完全,生成气体 2.688 L (标准状况下)。(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计算原混合物中 Mg(OH)2和MgCO3的物质的量。(3)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1)MgCO3 + 2H+=== Mg2+ + H2O + CO2↑Mg(OH)2 + 2H+=== Mg2+ + 2H2O (2) 0.12 mol;0.12 mol (3) 2.4 mol/L解析:(2)MgCO3 ~ CO21 mol 22.4 Ln(MgCO3) 2.688 Ln(MgCO3) = 0.12 molm(MgCO3)= 0.12 mol×84 g·mol-1 = 10.08 gn 〔Mg(OH)2〕= = 0.12 mol(3)溶质为MgCl2。n(MgCl2) = 0.12 mol + 0.12 mol = 0.24 mol

7.加热10.0 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 g,求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

解:0.05 mol 解析: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Δm 168 g 106 g 62 g m(NaHCO3) 10.0 g - 8.45 g = 1.55 g m(NaHCO3)= 4.2 gn(NaHCO3)= = 0.05 mol8. 把 0.03 mol 氢氧化钠加入 500 mL 0.1 mol/L 的 AlCl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0.78 g 白色沉淀生成,欲使沉淀恰好完全溶解还需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解:6.8 g解析:n(AlCl3)= 500 mL×0.1 mol/L = 0.05 mol若要使 1 mol AlCl3 生成的沉淀全部溶解,则需要 4 mol NaOH。n(NaOH)= 4×0.05 mol = 0.2 mol∴ 还需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2 mol - 0.03 mol)×40 g/mol = 6.8 g。

9.某硫酸溶液 40 mL,加入 1.6 g 氧化铁粉末后,溶液呈黄色,再加入 5 g 铁粉,溶液变浅绿色,并有气体放出,最后有残余铁粉 3.32 g,求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MgCl2) = = 2.4 mol/ L

1.25 mol/L解析: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含有 FeSO4,且原硫酸中的 SO 都变成了 FeSO4 中的SO ,所有参加反应的铁元素质量之和为m(Fe)= 1.6 g× + 5 g - 3.32 g = 2.8 gn(Fe)= = 0.05 molFe ~ SO ~ H2SO4∴ n(H2SO4)= 0.05 molc(H2SO4)= = 1.25 mol/L

10.某100 mL硫酸溶液中含有0.1 mol H2SO4。试计算: (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3)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所得溶液中Fe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 c(H2SO4) = = 1.0 mol / L (2)Fe + H2SO4 ==== FeSO4 + H2↑ 1 mol 22.4 L 0.1 mol V(H2) V(H2) = 2. 24 L (3)1.0 mol / L

11.铁的某种氯化物 FeClx 1.625 g 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 AgNO3 溶液,生成的沉淀经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 4.305 g,求 x 的值及氯化物的化学式。

解: x = 3,FeCl3解析:m(Cl)= 4.305 g× = 1.065 gm(Fe)= 1.625 g - 1.065 g = 0.560 g∴ ∴ x = 3,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FeCl3。

12. 将10.7 g NH4Cl与足量熟石灰混合共热,在标准状况下,计算:(1)制得NH3的体积;(2)将上述NH3全部通入100 mL水中,生成的氨水密度为0.93 g/cm3,求该氨水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解:(1)4.48 L (2)3.29%;1.80 mol/L解析:(1)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107 g 44.8 L 10.7 g V(NH3)V(NH3)= 4.48 Lω(NH3)= 13.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②NaBr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请回答:(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2)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 ,改进的办法是 。

解:(1)试管 胶头滴管(2)萃取剂(3)没有比较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把第③步改为:将溴水滴在淀粉KI试纸上,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或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解析:本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

14.在一个容积为500 m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H2和2 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2(g)+CO(g) CH3OH(g),经过5 min后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测得CH3OH蒸气的浓度为2 mol /L,求:(1)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2)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

解:(1)0.8 mol /(L·min)(2)50% 解析:2H2(g) + CO(g) CH3OH(g)平衡前5 mol 2 mol 0变化量2 mol 1 mol 1 mol变化后3 mol 1 mol 2 mol /L·0.5L=1 molv(H2)=2 mol÷0.5 L÷5 min=0.8 mol /(L·min)CO的转化率=1 mol÷2 mol×100%=50%

15.某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215 g /L,现取3.6 g该烃完全燃烧,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5.4 g,碱石灰增重11 g,求:(1)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2)确定该烃的分子式;(3)已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72 (2)C5H12 (3)

解析:(1)M=3.215 g /L×22.4 L / mol=72 g / mol(2)n=3.6 g÷72 g / mol=0.05 molN(C)=11 g÷44 g / mol÷0.05 mol=5N(H)=5.4 g÷18 g / mol÷0.05 mol×2=12所以,分子式为:C5H12(3)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要求所有的氢原子的位置是等效的。

16.(1)取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 的混合物进行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铝与氧化铁在高温下的反应可用于工业上冶炼铁(铝热法)。将一定量的铝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体的体积为a L(标准状况)。若等质量的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则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解:(1)Fe2O3+2Al2Fe+Al2O3 (2) mol解析:(1)Mg比铝活泼,所以MgO不能与铝发生铝热反应。(2) 2Al ~ 3H2 ~ 2Fe 67.2 L 2 mol a L n(Fe)n(Fe)= mol

17.同一周期相邻的A、B、C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2O,11.6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200 mL 2 mol /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回答以下问题:(1)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原子序数是多少?(2)A和C各是什么元素?(3)A、B、C的单质各1 mol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H2最多的是哪一种单质?该单质产生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

解:(1)24 12 (2)A:Na,C:Al(3)Al 33.6L解析:(1) B(OH)2 ~ 2HCl M g 2 mol 11.6 g 2 mol /L×0.2 L=0.4 molM=58 B的相对原子质量=58-2×(16+1)=24又B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所以B原子的序数=12,为镁元素。因此,(2)结合题意知:A为Na,C为Al。(3)由2Na~H2↑ Mg~H2↑ 2Al  ~ 3H2↑知,1 mol Al产生H2最多 2 mol 67.2 L 1 mol 33.6 L

18.元素的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下表列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l B Be C Cl X Li 电负性 1.5 2.0 1.5 2.5 3.0 4.0 1.0 元素 Mg N Y O P S Si 电负性 1.2 3.0 0.9 3.5 2.1 2.5 1.8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知元素的电负性越大,____________(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越强。(2)推测Y 为______(填元素符号),用电子式表示X元素与Y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非金属性(2)Na

解析:按电负性大小及原子序数大小的顺序将所给信息重整: 元素 Li Be B C N O X 电负性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 Y Mg Al Si P S Cl 电负性 0.9 1.2 1.5 1.8 2.1 2.5 3.0 很明显:X为F,Y为Na。

19.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 mL 5% H2O2溶液,各滴入1~2 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 ℃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 ℃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②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5% H2O2溶液和5 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见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 mL H2O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

解:(1)2H2O2 2H2O+O2↑(2)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 mol/L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4)C点的即时速率解析:本题主要是研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要注意控制变量,如实验①和②均加入等量的同种催化剂,实验②同时放入温水中。

(4)从图象的斜率(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上可看出C点的斜率最小,所以C点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

20.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B、C同主族且可形成CB2和CB3两种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A2B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2)CB2通入A2B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用W的溶液(体积为1 L,假设变化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组装成原电池(如图所示)。

在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PbO2+4H++SO +2e-=PbSO4+2H2O,则在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消耗0.05 mol Pb,则W的浓度由质量分数39 % (密度1.3 g / cm3)变为______mol /L。(3)金属元素E是中学化学常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将E的单质浸入ED3溶液中(如下图甲所示),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4)依据(3)中的反应,可用单质E和石墨为电极设计一个原电池,则在该原电池工作时,石墨一极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甲、乙两图,说明石墨除形成闭合回路外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 H2O(2)Pb-2e-+SO = PbSO4 5.07 mol/L (3)Fe+2Fe3+= 3Fe2+(4)2Fe3++2e-= 2Fe2+ 使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不同区域内发生解析:由题目信息可以推出A为H,B为O,C为S,W为H2SO4,E为Fe,D为Cl。(2)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活泼金属失电子的反应:Pb - 2e- = Pb2+,依据正极反应PbO2+4H++SO +2e-=PbSO4+2H2O,即图象可看出PbSO4为不溶物,所以a电极上发生反应Pb-2e-+SO = PbSO4。正负极反应加和为总反应:Pb+PbO2+2H2SO4= 2PbSO4+2H2O,依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4)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中:正极反应一般为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反应的基本原理就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并使得其间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请采纳,谢谢!

笑叹繁华、11月3号回答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高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高中化学例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