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总结)

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求学将以致用;学习 八年级 历史知识先在虚心。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历史知识点 总结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工人阶段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⑶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⑷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⑸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内容: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⑺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总结

求采纳。

第一单元解放战争时期

时间:1945.8.28——10.10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目的----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团结教育人民。

蒋介石: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

内容: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备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影响: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表达了和平诚意,团结了人民,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双十协定贯彻结果:蒋介石撕毁协定,1946.6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爆发(苏皖、山东、晋察冀)影响:给人民带来灾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未能回归。

重点进攻——陕甘宁:1947.3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原因:以较小兵力吸引敌军主力支援其它战场,鼓舞军民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条件:粉碎国民党全民进攻和两次重点进攻

1947.6.30——8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突破山东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目的:控制中原,威胁国民党在南京、上海的统治,改变战局。

作用: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为什么: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由解放区打到国统区,其他各战场也转入战略进攻。

辽沈战役1948.9——1948.11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战场:锦州关门打狗

意义:歼敌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局面。和平解放长春

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华东野战军

战场:中心——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战场

意义:有承前启后作用,歼敌55万多人,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南京、上海。

平津战役:1948.11----1949.1.31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和平解放北平,为此做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

意义:歼敌52万多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意义: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战争胜利打下基础。

渡江战役:1949.4.2123日占领南京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邓小平指挥

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意义: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瓦解,为中共解放全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向全国进军方向:西北、西南、华南战术:大迂回、大包围

1950.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中共正确领导;人民支持;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顺应历史潮流;国民政府腐败、反动。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条件—军事: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国民党统治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目的: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

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代国歌为《义

勇军进行曲》;国旗为五星红旗;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p31。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接收《共同纲

领》为施政方针,人民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意义:对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对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原因:中共正确领导、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团结统一的

力量、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共同纲领》内容:名称;性质;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

作用: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有临时宪法作用。

①西藏和平解放:1950.10昌都战役----1951.5和平谈判阿沛阿旺晋美

作用:祖国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0彭德怀领导----1953.7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

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作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总结归纳图

求学将以致用;学习 八年级 历史知识先在虚心。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必背重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 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同时也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

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⑴发动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⑺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复新疆

⑴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18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疆设立行省,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

(四)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4)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

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⑶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四 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五 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运动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6.运动口号:“自强”(前期) “求富”(后期) 主张: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89年张之洞创办)。

⑶筹划海防,创办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奕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8.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没有除旧。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1895年~1898年(维新变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救亡图存。

5.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⑷实施变法。

6.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高潮

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求学将以致用;学习 八年级 历史知识先在虚心。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历史知识点 总结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工人阶段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⑶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⑷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⑸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内容: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⑺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总结

求采纳。

第一单元解放战争时期

时间:1945.8.28——10.10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目的----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团结教育人民。

蒋介石: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

内容: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备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影响: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表达了和平诚意,团结了人民,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双十协定贯彻结果:蒋介石撕毁协定,1946.6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爆发(苏皖、山东、晋察冀)影响:给人民带来灾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未能回归。

重点进攻——陕甘宁:1947.3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原因:以较小兵力吸引敌军主力支援其它战场,鼓舞军民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条件:粉碎国民党全民进攻和两次重点进攻

1947.6.30——8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突破山东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目的:控制中原,威胁国民党在南京、上海的统治,改变战局。

作用: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为什么: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由解放区打到国统区,其他各战场也转入战略进攻。

辽沈战役1948.9——1948.11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战场:锦州关门打狗

意义:歼敌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局面。和平解放长春

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华东野战军

战场:中心——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战场

意义:有承前启后作用,歼敌55万多人,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南京、上海。

平津战役:1948.11----1949.1.31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和平解放北平,为此做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

意义:歼敌52万多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意义: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战争胜利打下基础。

渡江战役:1949.4.2123日占领南京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邓小平指挥

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意义: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瓦解,为中共解放全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向全国进军方向:西北、西南、华南战术:大迂回、大包围

1950.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中共正确领导;人民支持;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顺应历史潮流;国民政府腐败、反动。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条件—军事: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国民党统治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目的: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

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代国歌为《义

勇军进行曲》;国旗为五星红旗;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p31。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接收《共同纲

领》为施政方针,人民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意义:对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对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原因:中共正确领导、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团结统一的

力量、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共同纲领》内容:名称;性质;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

作用: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有临时宪法作用。

①西藏和平解放:1950.10昌都战役----1951.5和平谈判阿沛阿旺晋美

作用:祖国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0彭德怀领导----1953.7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

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作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总结归纳图

求学将以致用;学习 八年级 历史知识先在虚心。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必背重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 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同时也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

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⑴发动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⑺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复新疆

⑴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18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疆设立行省,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

(四)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4)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

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⑶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四 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五 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运动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6.运动口号:“自强”(前期) “求富”(后期) 主张: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89年张之洞创办)。

⑶筹划海防,创办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奕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8.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没有除旧。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1895年~1898年(维新变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救亡图存。

5.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⑷实施变法。

6.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高潮

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