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初中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初中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这篇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的文章,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计算、理解和综合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对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从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本班优秀率达到36%,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及格率只达到 60% 多,与预期尚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仅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造成班级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xx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基准,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本学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展开教学研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各自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三维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期教材任务为完成沪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科书教材的数学五章节内容的教学,并进行一次学区联考和一次期末统考本期教材任务为完成沪科版七年级下数学“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频数分布”的章节内容教学。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第六章实数这部分的内容是七—九年级“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有理数之后,对数系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是最基本的内容,对它的学习可为后续不等式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八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法和因式分解,特别是作为乘、除运算基础的是幂的运算。

第九章分式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方式乘除法运算中约分的依据,也是进行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运算中通分的依据,因此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关键。

第十章学习重点是垂直概念及其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1,平移及其性质,难点是对垂直、平行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第十一章频数分布重点是领会频数和频率的概念,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或折线图在数据处理中的意义。

五、教育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4、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5、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4)课后复习习惯。

6、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9、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0、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11、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1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泸科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三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泸科 七年级数学 知识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初中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手表60分钟相当于标准时间64分

从4:30到16:15一共是:705分

相当于标准时间是:705/60*64=752分=12时32分

4:30+12时32分=17:02

即标准时间是:17:02 手表与准确时间的速度比是:(60-4):60=14:15

手表走15分慢1分

清晨4:30 到16:15 ,手表过了:(16-4)×60-15=705分

比准确时间慢:705÷15=47分

准确时间是:15+47=62

17:0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例:2的相反数是-2, 如:2+(-2)=0;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5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

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积为1)如:(-2)×(-1/2)=1。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 a×b+ a×c(注意可逆的使用)。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6 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²=0 得:a=0 且 b=0

强记:a0=1(a≠0);(-1)2=1 ;-12=-1;(-1)3=-1;

-13=-1; (-2)2 =4;-22=-4;(-2)3 =-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n比原整数位减1。(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再如: 2.40万:精确到百位;6.5×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化简:有括号去括号,能合并的合并)

----------2.1用字母表示数

1、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偶数(如:-4、-2、0、2、4、)三个

连续偶数:2n-2,2n,2n+2(相差2)。

2、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5、-3、-1、1、3、5)

三个连续奇数:2n-1,2n+1,2n+3(相差2)。

----------2.2代数式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

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

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

“×”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

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 );

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4、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

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

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

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

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选代表);

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

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2.3整式的加减

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简称“二个相同,二个无关”)

②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类项用括号括起来,中间用+连接)

③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两不变”)

④不含某字母项时,就是某字母项的系数为0

⑤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

序排列。

⑥ 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 号改变;括号前有数字时,要连着符号相乘。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③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中含字母时不能为零)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代入满足,方程成立。

⑤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a=b得:a+(-)c=b+(-) 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a=b得:a×c=b×c或a÷c=b÷c(c≠0)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

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

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

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注意: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母化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⑵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连着符号相乘);

⑶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以=为界限), 移项要变号;

⑷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

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⑸系数化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把方程化成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 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一步一步来)

--------3.2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概念梳理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

①解: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这个方程,

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检验)。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数字问题: 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 =100a+10b+c(数位上的数字×位数)

②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

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距离

③工程问题(整体1):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 总工作量;

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

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

⑥等积变形问题:面积或体积不变

⑦和、差、倍、分问题:多、少、几倍、几分之几

⑧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设每份为x如:2:3:4为2x、3x、4x

⑨资源调配问题:资源、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⑴模型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按比例分配、线段的长、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

⑶转化(归纳)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

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⑷数形结合思想:如:数轴问题、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借助

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

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⑸分类(整体)思想:如:绝对值、偶次方、点在线段上(延长线

上、线段外)、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

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

-----------3.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①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消元法解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格式﹛)

2、代入消元法:从一个方程中求出某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再把它“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3、加减消元法: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左边-左边=右边-右边)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一定要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

-------------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两个未知数,两个相等关系(见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 直线与角

-------------4.1几何图形

形状:方的、圆的等

(1)①几何图形 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②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③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一曲面二平面)、圆椎(一曲面一平面)、圆台、球(一曲面)、长方体(六面八点十二棱)、四面体(三棱锥)、三棱柱(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在一个平面内就是平面图形。)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④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几何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展开与折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正方体展开六个面可用“1字型”、“Z字型”模型认识。

(3)三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

(从上面看)。

----------4.2 直线、射线、线段

1. 特点与表示方法:

①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不能用延长描述),可用两个大

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

②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用端点和延伸方向中的任意

一点表示;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的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两个相同)。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可用两个大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不能延长)。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是图形,距离有大小。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经过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①线段的比较:叠合法(线段上、线段的延长线上)或度量法。

②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称这条线段的中点。

③线段的和、差、倍、分(整体求部分,部分求整体)可以设未知数

④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甚至在线段外。

-----------4.4 角

1、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2、 1°=60′ 1′=60″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

直角=90度;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时针每分钟走0.5°.

3、度化为度、分、秒(整数不动,小数下放);度、分、秒化为度(逐级上调)。

4、度、分、秒的加、减、乘、除(余数下放)运算:对口(秒与秒、分与分、度与度)运算,满60进1,借1算60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①角的比较:叠合法(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或度量法。

②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③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⒈+∠⒉=9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不要遗漏)。

④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⒈+∠⒉=18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不要遗漏)。

⑤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⑥角的和、差、倍、分(角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可以设未知数

⑦方位角:北偏东30º(就是从北望东旋转30º),西南方向:就是南偏西45º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1、尺规作图: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

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作一条射线AM(2)在射线AM

上,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B 则

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在∠AOB上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

(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

(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

(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1数据的收集

1、全面调查(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3、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4、个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5、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2数据的整理

1、常用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36

º)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

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3、扇形的中心角计算公式: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图表带来有利于决策的各种信息的同时,使用不当的图表来表达数据,

会给人以误导。在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时,要关注数据的来源、收集的

方法和描述的形式,以便获取更多合理的信息。

备注:①1+2+3+4+------+n=n×(n+1)/2 ②1+3+5+7+----+(2n-1)=n²

③2+4+6+8+-----+2n=n×(n+1) ④1/2×3=1/2-1/3(1/3×4=1/3-1/4)

⑤2²º¹³-2²º¹²=2²º¹²×(2-1) ⑥98/99=1-1/99

⑦如果在直线a上有n个点(线段AB上有n个点可以构成(n+1)×(n+2)/2条线段),则共有2n条射线,n×(n-1)/2条线段;

⑧同一平面内有n条两两相交的直线,最少有一个交点,最多有n×(n-1)/2个交点;

⑨同一平面上共有n个点(n≥3),其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连接任意两点,可画n×(n-1)/2条直线;

⑩平面上从点A发出n条射线,可以组成n×(n-1)/2个角;(角内发出n条射线,,可以组成(n+1)×(n+2)/2个角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这篇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的文章,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计算、理解和综合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对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从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本班优秀率达到36%,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及格率只达到 60% 多,与预期尚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仅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造成班级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xx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基准,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本学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展开教学研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各自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三维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期教材任务为完成沪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科书教材的数学五章节内容的教学,并进行一次学区联考和一次期末统考本期教材任务为完成沪科版七年级下数学“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频数分布”的章节内容教学。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第六章实数这部分的内容是七—九年级“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有理数之后,对数系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是最基本的内容,对它的学习可为后续不等式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八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法和因式分解,特别是作为乘、除运算基础的是幂的运算。

第九章分式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方式乘除法运算中约分的依据,也是进行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运算中通分的依据,因此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关键。

第十章学习重点是垂直概念及其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1,平移及其性质,难点是对垂直、平行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第十一章频数分布重点是领会频数和频率的概念,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或折线图在数据处理中的意义。

五、教育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4、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5、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4)课后复习习惯。

6、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9、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0、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11、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1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泸科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三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泸科 七年级数学 知识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初中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手表60分钟相当于标准时间64分

从4:30到16:15一共是:705分

相当于标准时间是:705/60*64=752分=12时32分

4:30+12时32分=17:02

即标准时间是:17:02 手表与准确时间的速度比是:(60-4):60=14:15

手表走15分慢1分

清晨4:30 到16:15 ,手表过了:(16-4)×60-15=705分

比准确时间慢:705÷15=47分

准确时间是:15+47=62

17:0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例:2的相反数是-2, 如:2+(-2)=0;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5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

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积为1)如:(-2)×(-1/2)=1。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 a×b+ a×c(注意可逆的使用)。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6 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²=0 得:a=0 且 b=0

强记:a0=1(a≠0);(-1)2=1 ;-12=-1;(-1)3=-1;

-13=-1; (-2)2 =4;-22=-4;(-2)3 =-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n比原整数位减1。(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再如: 2.40万:精确到百位;6.5×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化简:有括号去括号,能合并的合并)

----------2.1用字母表示数

1、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偶数(如:-4、-2、0、2、4、)三个

连续偶数:2n-2,2n,2n+2(相差2)。

2、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5、-3、-1、1、3、5)

三个连续奇数:2n-1,2n+1,2n+3(相差2)。

----------2.2代数式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

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

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

“×”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

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 );

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4、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

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

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

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

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选代表);

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

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2.3整式的加减

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简称“二个相同,二个无关”)

②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类项用括号括起来,中间用+连接)

③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两不变”)

④不含某字母项时,就是某字母项的系数为0

⑤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

序排列。

⑥ 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 号改变;括号前有数字时,要连着符号相乘。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③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中含字母时不能为零)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代入满足,方程成立。

⑤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a=b得:a+(-)c=b+(-) 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a=b得:a×c=b×c或a÷c=b÷c(c≠0)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

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

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

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注意: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母化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⑵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连着符号相乘);

⑶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以=为界限), 移项要变号;

⑷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

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⑸系数化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把方程化成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 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一步一步来)

--------3.2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概念梳理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

①解: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这个方程,

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检验)。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数字问题: 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 =100a+10b+c(数位上的数字×位数)

②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

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距离

③工程问题(整体1):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 总工作量;

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

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

⑥等积变形问题:面积或体积不变

⑦和、差、倍、分问题:多、少、几倍、几分之几

⑧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设每份为x如:2:3:4为2x、3x、4x

⑨资源调配问题:资源、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⑴模型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按比例分配、线段的长、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

⑶转化(归纳)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

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⑷数形结合思想:如:数轴问题、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借助

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

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⑸分类(整体)思想:如:绝对值、偶次方、点在线段上(延长线

上、线段外)、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

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

-----------3.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①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消元法解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格式﹛)

2、代入消元法:从一个方程中求出某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再把它“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3、加减消元法: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左边-左边=右边-右边)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一定要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

-------------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两个未知数,两个相等关系(见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 直线与角

-------------4.1几何图形

形状:方的、圆的等

(1)①几何图形 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②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③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一曲面二平面)、圆椎(一曲面一平面)、圆台、球(一曲面)、长方体(六面八点十二棱)、四面体(三棱锥)、三棱柱(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在一个平面内就是平面图形。)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④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几何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展开与折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正方体展开六个面可用“1字型”、“Z字型”模型认识。

(3)三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

(从上面看)。

----------4.2 直线、射线、线段

1. 特点与表示方法:

①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不能用延长描述),可用两个大

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

②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用端点和延伸方向中的任意

一点表示;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的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两个相同)。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可用两个大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不能延长)。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是图形,距离有大小。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经过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①线段的比较:叠合法(线段上、线段的延长线上)或度量法。

②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称这条线段的中点。

③线段的和、差、倍、分(整体求部分,部分求整体)可以设未知数

④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甚至在线段外。

-----------4.4 角

1、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2、 1°=60′ 1′=60″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

直角=90度;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时针每分钟走0.5°.

3、度化为度、分、秒(整数不动,小数下放);度、分、秒化为度(逐级上调)。

4、度、分、秒的加、减、乘、除(余数下放)运算:对口(秒与秒、分与分、度与度)运算,满60进1,借1算60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①角的比较:叠合法(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或度量法。

②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③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⒈+∠⒉=9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不要遗漏)。

④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⒈+∠⒉=18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不要遗漏)。

⑤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⑥角的和、差、倍、分(角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可以设未知数

⑦方位角:北偏东30º(就是从北望东旋转30º),西南方向:就是南偏西45º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1、尺规作图: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

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作一条射线AM(2)在射线AM

上,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B 则

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在∠AOB上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

(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

(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

(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1数据的收集

1、全面调查(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3、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4、个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5、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2数据的整理

1、常用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36

º)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

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3、扇形的中心角计算公式: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图表带来有利于决策的各种信息的同时,使用不当的图表来表达数据,

会给人以误导。在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时,要关注数据的来源、收集的

方法和描述的形式,以便获取更多合理的信息。

备注:①1+2+3+4+------+n=n×(n+1)/2 ②1+3+5+7+----+(2n-1)=n²

③2+4+6+8+-----+2n=n×(n+1) ④1/2×3=1/2-1/3(1/3×4=1/3-1/4)

⑤2²º¹³-2²º¹²=2²º¹²×(2-1) ⑥98/99=1-1/99

⑦如果在直线a上有n个点(线段AB上有n个点可以构成(n+1)×(n+2)/2条线段),则共有2n条射线,n×(n-1)/2条线段;

⑧同一平面内有n条两两相交的直线,最少有一个交点,最多有n×(n-1)/2个交点;

⑨同一平面上共有n个点(n≥3),其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连接任意两点,可画n×(n-1)/2条直线;

⑩平面上从点A发出n条射线,可以组成n×(n-1)/2个角;(角内发出n条射线,,可以组成(n+1)×(n+2)/2个角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初中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