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新高考1卷语文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新高考1卷语文答案解析)

2022全国新高考一卷-2022全国新高考一卷试卷及答案(语数外)

本期为大家整理2022全国新高考一卷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2022新高考全国一卷试卷真题,以及2022全国新高考1卷答案等。新高考一卷有山东、河北、江苏、广东等地使用,一起来看看这些地区考生语文、数学、外语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202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

202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内容如下: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新高考1卷语文答案解析

面临高考,如果高三学生只是一味地努力冲刺,打疲劳战和题海战,是远远不够的,掌握好的 学习 方法 才能高效。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由于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还未出炉,大家可以先 收藏 以待更新喔!

2021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3.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 成语 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4.写 作文 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50分钟内,并且要写完,宁可结尾很短也不要没有,否则会扣分。想一个新颖的标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千万别照搬话题当成标题。语文基础不好的同学可尝试些短点的 句子 ,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多调动脑中的 文章 库,使文章文采飞扬,但切不可堆积辞藻,要把握好度。审题,找准材料立意。

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

1、字迹:建议考生尽量讲试卷答案字写好,如果写的本来不好,那就要尽量保证清晰。这不仅要求考生在考前选取一个好的答题笔,也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好的心态,不求快,只求准确。

汉语和西方的不同之处

一、语言类型学

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非常强调句子结构,表现在:主语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语没有语义作用,也必须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语。谓语在人称和数量上要和主语保持一致。

中文是话题优先语言,更加强调情景,通过建立情景传递信息,句子结构松散,有时候甚至没有主语。

二、思维不同

在表达上面,中文更加注重迂回渐进,起承转合,常常先说理由再引出结论,而英文更加开门见山。

中文先解释理由,再说出观点。英语更多的先表明观点再说出理由。这就是两种思维上的不同。

三、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四、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与中文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例l:“是”还是“否”——思维方式差异

是非问句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常用,看起来也很简单,但对是非问句的应答却反映出不同语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如有一次老师组织外国学生去颐和园游览,当老师听说一个叫约翰的学生不去时,想确认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去,就问:“约翰,你不去吗?”约翰回答说:“不,我不去。”

约翰的回答显然是不合汉语习惯的。这不是语法形式或词语用法造成的偏误,而是其本族语和汉语在对是非问句的应答“是”或“非”时的着眼点不同。汉语中回答是非问句时的“是”或“非”,是对提问者所说的话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如对“你不去颐和园吗?”的肯定回答是:“对/是的,我不去。”否定回答是“不/谁说的,我去。”英语对是非问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不是针对对方,而是表达答话人自己“去”或者“不去”的意向。“去”则做肯定回答,“不去”则做否定回答,不考虑是否与问话者的语气相承。所以英语中回答“Aren't you going to the Summer Palace?”时,或者是“Yes,I am.”或音是“No,I am not.”

外国人用自己民族的思维习惯套用汉语,在回答“你不去颐和园吗?”时,就出现了以上的语用失误。

例2:“这星期六”还是“下星期六”

一次,一个外国学生拜访他的中国老师,老师想请他吃饭,就说:“你下星期六来我家吃饭,好吗?”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约好了具体时间。过了两天,到了星期六,学生来了。老师感到很意外。由于毫无准备,老师很尴尬。幸好跟这个学生很熟,于是就说:“前天我说的是下星期六请你。你看,今天我什么也没准备……”学生说:“前天你说下星期六请我吃饭,不就是今天吗?”

这场误会完全是对“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不少教材中和课堂上,给学生讲“上星期”就是“last week”,“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这样讲不能说错,但在实际运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与英语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时却不是对应的,其区别是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汉语中说“下星期六”时,是以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例如,说话时是星期四,那么说“下星期六,就是指过了这个星期以后下一个星期的星期六。而英语则是以说话时的这一天为参照点。假如说话时是星期三,那么说“下星期六”是指过了星期三以后即将到来的那个星期六。于是就发生了上面所说的误会。

与此类似的还有“去年X月”和“明年X月”的理解也不同。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年度为参照点,如现在(1992年)说“去年3月”,则是指1991年3月。而英语则以说话时的月份为参照点,如现在是l992年5月,那么英语中的“last March”月份,即1992年3月。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造成语言运用中的差异,常常导致交际中的失误。

例3:“这”不是“那”

我们在上课时,比如课堂讨论,当老师介绍一个故事后让学生发表见解时,学生常说“那是老师讲的故事,我认为……”或者在谈完自己的观点后说:“那就是我的意见,我说完了……”

这里两处“那”都使中国人感到别扭。“这”(this)是近指,“那”(that)是远指。汉族中用于总结即回指时,把刚刚过去的当做“近”,因而习惯用“这”,如说了一段话后常说;“这就是我的意见。”英语则认为已经过去的就是“远”,所以用“that”,学生说汉语时也按照英语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习惯说成“那就是我的意见。”使中国人听起来很不地道。

从以上个具体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在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不是因违反语法规则或用词不当而引起的,是使用汉语语言形式或词语时因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或观察事物的角度、范围有差异而造成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失误。

新高考1卷作文的写作方法

1、2016年广东、安徽、湖北、湖南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一卷,今年全国一卷是漫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回归颇有些出人意料,很可能让一些考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过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会发现所提供的漫画内容明晰,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高

2、 立意求准: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承载了新课标的理念“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学生的分数,进步与退步。

3、漫画呈现的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为,退步了就责打,进步了就表扬。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责,赏识鼓励而不过分纵容。

4、自由表达:新课标鼓励高中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今年作文题审题不难,文体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生活积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书信、演讲稿、辩论稿等。但是不论什么文体,一旦选定,就要遵循此种文体写作规律,凸显文体特点,切莫因文体不限而写的文体“四不像”。再者,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感情的真挚,材料的准确,语言的流畅。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全国新高考一卷-2022全国新高考一卷试卷及答案(语数外)

本期为大家整理2022全国新高考一卷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2022新高考全国一卷试卷真题,以及2022全国新高考1卷答案等。新高考一卷有山东、河北、江苏、广东等地使用,一起来看看这些地区考生语文、数学、外语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202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

202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内容如下: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新高考1卷语文答案解析

面临高考,如果高三学生只是一味地努力冲刺,打疲劳战和题海战,是远远不够的,掌握好的 学习 方法 才能高效。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由于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还未出炉,大家可以先 收藏 以待更新喔!

2021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3.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 成语 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4.写 作文 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50分钟内,并且要写完,宁可结尾很短也不要没有,否则会扣分。想一个新颖的标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千万别照搬话题当成标题。语文基础不好的同学可尝试些短点的 句子 ,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多调动脑中的 文章 库,使文章文采飞扬,但切不可堆积辞藻,要把握好度。审题,找准材料立意。

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

1、字迹:建议考生尽量讲试卷答案字写好,如果写的本来不好,那就要尽量保证清晰。这不仅要求考生在考前选取一个好的答题笔,也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好的心态,不求快,只求准确。

汉语和西方的不同之处

一、语言类型学

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非常强调句子结构,表现在:主语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语没有语义作用,也必须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语。谓语在人称和数量上要和主语保持一致。

中文是话题优先语言,更加强调情景,通过建立情景传递信息,句子结构松散,有时候甚至没有主语。

二、思维不同

在表达上面,中文更加注重迂回渐进,起承转合,常常先说理由再引出结论,而英文更加开门见山。

中文先解释理由,再说出观点。英语更多的先表明观点再说出理由。这就是两种思维上的不同。

三、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四、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与中文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例l:“是”还是“否”——思维方式差异

是非问句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常用,看起来也很简单,但对是非问句的应答却反映出不同语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如有一次老师组织外国学生去颐和园游览,当老师听说一个叫约翰的学生不去时,想确认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去,就问:“约翰,你不去吗?”约翰回答说:“不,我不去。”

约翰的回答显然是不合汉语习惯的。这不是语法形式或词语用法造成的偏误,而是其本族语和汉语在对是非问句的应答“是”或“非”时的着眼点不同。汉语中回答是非问句时的“是”或“非”,是对提问者所说的话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如对“你不去颐和园吗?”的肯定回答是:“对/是的,我不去。”否定回答是“不/谁说的,我去。”英语对是非问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不是针对对方,而是表达答话人自己“去”或者“不去”的意向。“去”则做肯定回答,“不去”则做否定回答,不考虑是否与问话者的语气相承。所以英语中回答“Aren't you going to the Summer Palace?”时,或者是“Yes,I am.”或音是“No,I am not.”

外国人用自己民族的思维习惯套用汉语,在回答“你不去颐和园吗?”时,就出现了以上的语用失误。

例2:“这星期六”还是“下星期六”

一次,一个外国学生拜访他的中国老师,老师想请他吃饭,就说:“你下星期六来我家吃饭,好吗?”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约好了具体时间。过了两天,到了星期六,学生来了。老师感到很意外。由于毫无准备,老师很尴尬。幸好跟这个学生很熟,于是就说:“前天我说的是下星期六请你。你看,今天我什么也没准备……”学生说:“前天你说下星期六请我吃饭,不就是今天吗?”

这场误会完全是对“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不少教材中和课堂上,给学生讲“上星期”就是“last week”,“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这样讲不能说错,但在实际运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与英语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时却不是对应的,其区别是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汉语中说“下星期六”时,是以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例如,说话时是星期四,那么说“下星期六,就是指过了这个星期以后下一个星期的星期六。而英语则是以说话时的这一天为参照点。假如说话时是星期三,那么说“下星期六”是指过了星期三以后即将到来的那个星期六。于是就发生了上面所说的误会。

与此类似的还有“去年X月”和“明年X月”的理解也不同。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年度为参照点,如现在(1992年)说“去年3月”,则是指1991年3月。而英语则以说话时的月份为参照点,如现在是l992年5月,那么英语中的“last March”月份,即1992年3月。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造成语言运用中的差异,常常导致交际中的失误。

例3:“这”不是“那”

我们在上课时,比如课堂讨论,当老师介绍一个故事后让学生发表见解时,学生常说“那是老师讲的故事,我认为……”或者在谈完自己的观点后说:“那就是我的意见,我说完了……”

这里两处“那”都使中国人感到别扭。“这”(this)是近指,“那”(that)是远指。汉族中用于总结即回指时,把刚刚过去的当做“近”,因而习惯用“这”,如说了一段话后常说;“这就是我的意见。”英语则认为已经过去的就是“远”,所以用“that”,学生说汉语时也按照英语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习惯说成“那就是我的意见。”使中国人听起来很不地道。

从以上个具体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在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不是因违反语法规则或用词不当而引起的,是使用汉语语言形式或词语时因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或观察事物的角度、范围有差异而造成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失误。

新高考1卷作文的写作方法

1、2016年广东、安徽、湖北、湖南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一卷,今年全国一卷是漫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回归颇有些出人意料,很可能让一些考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过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会发现所提供的漫画内容明晰,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高

2、 立意求准: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承载了新课标的理念“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学生的分数,进步与退步。

3、漫画呈现的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为,退步了就责打,进步了就表扬。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责,赏识鼓励而不过分纵容。

4、自由表达:新课标鼓励高中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今年作文题审题不难,文体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生活积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书信、演讲稿、辩论稿等。但是不论什么文体,一旦选定,就要遵循此种文体写作规律,凸显文体特点,切莫因文体不限而写的文体“四不像”。再者,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感情的真挚,材料的准确,语言的流畅。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新高考1卷语文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