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认识数的大小和数的读法。

1.认识“0”、“1”、“2”、“3”、“4”、“5”、“6”、“7”、“8”、“9”。

2.认识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

3.认识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0-100以内的整数。

二、加减法。

1.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2.学会加法口算及列竖式进行计算。

3.学会减法口算及列竖式进行计算。

4.认识“加数”、“被加数”、“和”、“减数”、“被减数”、“差”等概念。

5.能用竖式进行加减法计算。

三、数的认识。

1.认识百、十、个位。

2.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3.认识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

四、数的拆分和组合。

1.能将100以内的数拆分成十位和个位。

2.能将10以内的数拆分成个位和零。

3.能将10以内的数进行组合。

五、乘法。

1.认识乘法符号。

2.学会口算乘法表。

3.认识“乘数”、“被乘数”、“积”等概念。

4.能用竖式进行乘法计算。

六、整数的加减法。

1.学会整数的加减法。

2.认识正数和负数。

3.认识加减法中的“正数加正数”、“正数加负数”、“负数加负数”等情况。

七、长度的认识。

1.认识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2.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八、时间的认识。

1.认识钟表上的时、分针。

2.能读出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计算。

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学会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认识数据的图示表示方法,如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3.能根据数据的图示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

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

1—1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8的乘法口诀。

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8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7与8的乘法口诀放在一起学,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利用一张每排7格共8排的方格图,来编制7,8的乘法口诀,但又不能根据方格图把口诀编完整,促使学生继续探索,而学生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很自然地续写余下的乘法口诀。

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找规律、编数学儿歌记往7,8的乘法口诀。

本课的练习侧重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中。

独立完成教材75页“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再填写74页星期与天数的对应表,并利用这张表来计算13×7,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张表的价值就是乘法口诀的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条件良好。

一年多来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求异的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虽然大部分学生早已背熟了九九乘法表,但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没有体验。

〖课堂实录〗

(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生:我估计方格有五十几个。

我是观察它的面积,一排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认识数的大小和数的读法。

1.认识“0”、“1”、“2”、“3”、“4”、“5”、“6”、“7”、“8”、“9”。

2.认识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

3.认识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0-100以内的整数。

二、加减法。

1.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2.学会加法口算及列竖式进行计算。

3.学会减法口算及列竖式进行计算。

4.认识“加数”、“被加数”、“和”、“减数”、“被减数”、“差”等概念。

5.能用竖式进行加减法计算。

三、数的认识。

1.认识百、十、个位。

2.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3.认识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

四、数的拆分和组合。

1.能将100以内的数拆分成十位和个位。

2.能将10以内的数拆分成个位和零。

3.能将10以内的数进行组合。

五、乘法。

1.认识乘法符号。

2.学会口算乘法表。

3.认识“乘数”、“被乘数”、“积”等概念。

4.能用竖式进行乘法计算。

六、整数的加减法。

1.学会整数的加减法。

2.认识正数和负数。

3.认识加减法中的“正数加正数”、“正数加负数”、“负数加负数”等情况。

七、长度的认识。

1.认识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2.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八、时间的认识。

1.认识钟表上的时、分针。

2.能读出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计算。

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学会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认识数据的图示表示方法,如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3.能根据数据的图示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

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

1—1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8的乘法口诀。

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8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7与8的乘法口诀放在一起学,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利用一张每排7格共8排的方格图,来编制7,8的乘法口诀,但又不能根据方格图把口诀编完整,促使学生继续探索,而学生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很自然地续写余下的乘法口诀。

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找规律、编数学儿歌记往7,8的乘法口诀。

本课的练习侧重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中。

独立完成教材75页“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再填写74页星期与天数的对应表,并利用这张表来计算13×7,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张表的价值就是乘法口诀的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条件良好。

一年多来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求异的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虽然大部分学生早已背熟了九九乘法表,但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没有体验。

〖课堂实录〗

(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生:我估计方格有五十几个。

我是观察它的面积,一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