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名师教学实录(比例的定义)
比例的意义名师教学实录(比例的定义)

比例的意义听课记录

比例的意义听课记录如下:

一、各个环节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免有生硬预设嫌疑,汪老师注重联系点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这节课的巩固练习有这样的一道题,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比例式,怎样写不重复不遗漏,每位老师都会和学生探讨一定的方法,老师在这节课上揭示的方法比较实用。

二、引入新课干净利落。

上课伊始,教师提问什么叫比,并举例,然后出示几组比,提生算出比值,观察这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生: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引入时机不同,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引入得过早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急促、突兀,过晚又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拖拉、罗嗦。这节课教师通过几个简短地师生对话,应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引入新知,干脆利落。

三、教学设计层次分明。

比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

比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如下: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这样,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具体,学生易于接受。

2、在观察中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再设计一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比例的定义

词目:比例

拼音:bǐ lì

基本解释:

1. [proportion;scale]

2. 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比例失调

3. 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4. [same example]∶相同的例子

5.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今后有似此比例,皆不许受

详细解释:

1. 谓比照事例、条例。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三状》:“夫以资涂用人,不问能否,比例从事,不顾是非,此最国家之弊法。”《明史·姜志礼传》:“继此而封,尚有 瑞 、 惠 、 桂 三王也,倘比例以请,将予之乎?不予之乎?”

2. 可作比照的事例、条例。

汉 王充 《论衡·程材》:“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於下第。法令比例,吏断决也。文吏治事,必问法家。”《南齐书·王僧虔传》:“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复具言。”《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琏 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竟糊涂了!现有比例。那 林妹妹 就是例。往年怎么给 林妹妹 做的,如今也照样给 薛妹妹 做就是了。’”

3. 比拟;比较。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古之作者,择言以对待,援义以比例,虽在约举,罔不昭灼。”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编第四章:“观诸工,则洋货成自机器,物美价亷,最易畅铺,旧日制造之款式既拙,费工且较洋货尤多,不待比例已可决其必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

4. 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合唱队里女学生比例太高,要增加男生。

5. 两个同类数相互比较,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这个牧区,成人与儿童的比例约为三比一。

6. 指一种事物受他事物影响,而随之增减升降的关系。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生活之于苦痛,二者一而非二,而苦痛之度,与主张生活之欲之度为比例。”

7. 当两个比a:b和c:d的比值相等时,称这四个量a、b和c、d成比例,记作a:b=c:d。

[编辑本段]2、数学术语

比例,技术制图中的一般规定术语,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7:9=21:27

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7:9=21:27中,其中7与27叫做比例的外项,9与21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②比,�如:教师和学生的~已经达到要求。

③比重,如: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较大。

④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后,那么,左边的分母和右边的分子是内项

左边的分子和右边的分母是外项。

⑤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⑥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的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x=k(一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x×y=k(一定)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

比例分为比例尺和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比如:x:3= 9:27

解法:

x:3=9:27

解:27x=3×9

27x=27

x=1

⑥这有两道数学题,试着做做看吧!

125% :7=4 :x

解: 125%x=4×7

1.25x =28

x =28÷1.25

x =22.5

13.5 :6=x :4

解:6x=13.5×4

6x=54

x=54÷6

x=9

⑦比例具有如下性质:

若a:b=c:d(b.d≠0),则有

1) ad=bc

2) b:a=d:c (a.c≠0)

3) a:c=b:d ; c:a=d:b

4) (a+b):b=(c+d):d

5) a:(a+b)=c:(c+d) ( a+b≠0,c+d≠0)

6) (a-b):(a+b)=(c-d):(c+d) ( a+b≠0,c+d≠0)

证明过程如下

令 a:b=c:d=k,

∵a:b=c:d

∴a=bk;c=dk

1)∴ad=bk*d=kbd;bc=b*dk=kbd

∴ad=bc

2) 显然b:a=d:c=1/k

3) a:c=bk:dk=b:d ;结合性质2有c:a=d:b

4) ∵a:b=c:d

∴(a/b)+1=(c/d)+1

∴(a+b)/b=(c+d)/d=1+k ;即 (a+b):b=(c+d):d

a+b≠0,c+d≠0时,结合性质2有b:(a+b)=d:(c+d)

且b/(a+b)=d/(c+d)=1/(k+1) ……①

5) ∵b/(a+b)=d/(c+d)

∴1- b/(a+b)=1- d/(c+d)=1-1/(k+1)

∴a/(a+b)=c/(c+d)=k/k+1 ……② 即a:(a+b)=c:(c+d)

a+b≠0,c+d≠0时,结合性质2有 (a+b):a=(c+d):c

6) ②-①,等式两边同时相减得 (a-b)/(a+b)=(c-d)/(c+d) =(k-1)/(k+1)

7) 做做此题:一个长方形,比例为2:3,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求它的长和宽。

(有意者,请做在后面。)

假设长方形宽为2,长为3,那么:

宽:2x2=4 长: 3x3=9

答:长方形的长是9,宽是4。

将36分解质因数,发现有2和3的倍数,利用它们,得到结果。

[编辑本段]3、统计术语

Proportion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反映总体的构成和结构。假定总体中数量N,被分成K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数量分别是“N1,N2,...,Nk”,根据定义各个部分的和等于1,即

N1/N+N2/N+...+Nk/N=1

比例是将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值都变成同一个基数,也就是都以1为基数,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类别的数值进行比较了。

将比例乘以100就是百分率、百分比或百分数,即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用%表示,它表示每100个分母中拥有多少个分子。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知识要点归纳】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之一。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它的项,分为内项和外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另一重要依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表示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比例尺一般写成“1∶a”或“a∶1”的形式,分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

5.比例尺的作用

在绘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在制造精密仪器时,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倍数后,再画在图纸上。

6.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一般用方程来解答。即设定要求的量为未知数,然后列成比例式,再用解比例的方式求出未知数。如果计算熟练,也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解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比例的意义听课记录

比例的意义听课记录如下:

一、各个环节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免有生硬预设嫌疑,汪老师注重联系点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这节课的巩固练习有这样的一道题,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比例式,怎样写不重复不遗漏,每位老师都会和学生探讨一定的方法,老师在这节课上揭示的方法比较实用。

二、引入新课干净利落。

上课伊始,教师提问什么叫比,并举例,然后出示几组比,提生算出比值,观察这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生: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引入时机不同,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引入得过早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急促、突兀,过晚又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拖拉、罗嗦。这节课教师通过几个简短地师生对话,应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引入新知,干脆利落。

三、教学设计层次分明。

比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

比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如下: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这样,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具体,学生易于接受。

2、在观察中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再设计一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比例的定义

词目:比例

拼音:bǐ lì

基本解释:

1. [proportion;scale]

2. 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比例失调

3. 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4. [same example]∶相同的例子

5.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今后有似此比例,皆不许受

详细解释:

1. 谓比照事例、条例。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三状》:“夫以资涂用人,不问能否,比例从事,不顾是非,此最国家之弊法。”《明史·姜志礼传》:“继此而封,尚有 瑞 、 惠 、 桂 三王也,倘比例以请,将予之乎?不予之乎?”

2. 可作比照的事例、条例。

汉 王充 《论衡·程材》:“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於下第。法令比例,吏断决也。文吏治事,必问法家。”《南齐书·王僧虔传》:“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复具言。”《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琏 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竟糊涂了!现有比例。那 林妹妹 就是例。往年怎么给 林妹妹 做的,如今也照样给 薛妹妹 做就是了。’”

3. 比拟;比较。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古之作者,择言以对待,援义以比例,虽在约举,罔不昭灼。”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编第四章:“观诸工,则洋货成自机器,物美价亷,最易畅铺,旧日制造之款式既拙,费工且较洋货尤多,不待比例已可决其必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

4. 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合唱队里女学生比例太高,要增加男生。

5. 两个同类数相互比较,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这个牧区,成人与儿童的比例约为三比一。

6. 指一种事物受他事物影响,而随之增减升降的关系。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生活之于苦痛,二者一而非二,而苦痛之度,与主张生活之欲之度为比例。”

7. 当两个比a:b和c:d的比值相等时,称这四个量a、b和c、d成比例,记作a:b=c:d。

[编辑本段]2、数学术语

比例,技术制图中的一般规定术语,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7:9=21:27

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7:9=21:27中,其中7与27叫做比例的外项,9与21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②比,�如:教师和学生的~已经达到要求。

③比重,如: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较大。

④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后,那么,左边的分母和右边的分子是内项

左边的分子和右边的分母是外项。

⑤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⑥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的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x=k(一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x×y=k(一定)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

比例分为比例尺和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比如:x:3= 9:27

解法:

x:3=9:27

解:27x=3×9

27x=27

x=1

⑥这有两道数学题,试着做做看吧!

125% :7=4 :x

解: 125%x=4×7

1.25x =28

x =28÷1.25

x =22.5

13.5 :6=x :4

解:6x=13.5×4

6x=54

x=54÷6

x=9

⑦比例具有如下性质:

若a:b=c:d(b.d≠0),则有

1) ad=bc

2) b:a=d:c (a.c≠0)

3) a:c=b:d ; c:a=d:b

4) (a+b):b=(c+d):d

5) a:(a+b)=c:(c+d) ( a+b≠0,c+d≠0)

6) (a-b):(a+b)=(c-d):(c+d) ( a+b≠0,c+d≠0)

证明过程如下

令 a:b=c:d=k,

∵a:b=c:d

∴a=bk;c=dk

1)∴ad=bk*d=kbd;bc=b*dk=kbd

∴ad=bc

2) 显然b:a=d:c=1/k

3) a:c=bk:dk=b:d ;结合性质2有c:a=d:b

4) ∵a:b=c:d

∴(a/b)+1=(c/d)+1

∴(a+b)/b=(c+d)/d=1+k ;即 (a+b):b=(c+d):d

a+b≠0,c+d≠0时,结合性质2有b:(a+b)=d:(c+d)

且b/(a+b)=d/(c+d)=1/(k+1) ……①

5) ∵b/(a+b)=d/(c+d)

∴1- b/(a+b)=1- d/(c+d)=1-1/(k+1)

∴a/(a+b)=c/(c+d)=k/k+1 ……② 即a:(a+b)=c:(c+d)

a+b≠0,c+d≠0时,结合性质2有 (a+b):a=(c+d):c

6) ②-①,等式两边同时相减得 (a-b)/(a+b)=(c-d)/(c+d) =(k-1)/(k+1)

7) 做做此题:一个长方形,比例为2:3,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求它的长和宽。

(有意者,请做在后面。)

假设长方形宽为2,长为3,那么:

宽:2x2=4 长: 3x3=9

答:长方形的长是9,宽是4。

将36分解质因数,发现有2和3的倍数,利用它们,得到结果。

[编辑本段]3、统计术语

Proportion

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反映总体的构成和结构。假定总体中数量N,被分成K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数量分别是“N1,N2,...,Nk”,根据定义各个部分的和等于1,即

N1/N+N2/N+...+Nk/N=1

比例是将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值都变成同一个基数,也就是都以1为基数,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类别的数值进行比较了。

将比例乘以100就是百分率、百分比或百分数,即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用%表示,它表示每100个分母中拥有多少个分子。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知识要点归纳】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之一。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它的项,分为内项和外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另一重要依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表示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比例尺一般写成“1∶a”或“a∶1”的形式,分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

5.比例尺的作用

在绘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在制造精密仪器时,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倍数后,再画在图纸上。

6.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一般用方程来解答。即设定要求的量为未知数,然后列成比例式,再用解比例的方式求出未知数。如果计算熟练,也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解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比例的意义名师教学实录(比例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