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填空题及答案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的面积少一些。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破裂。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选择题及答案

1、新疆、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 B、平原 C、盆地

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 C 。A、高 B、低 C、大

4、地壳主要是由 A 构成的。A、岩石 B、水 C、空气 D、二氧化碳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B 。A、侵蚀 B、风化 C、沉积

6、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从小到大分为 C 。A、沙 粉沙 沙砾 黏土 B、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C、黏土 粉沙 沙沙砾

7、 C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8、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 C 流域形成。A、上游 B、中游  C、下游

9、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C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10、我们的土壤妈妈的作者是  B 。 A、牛顿 B、高士其 C、赫歇耳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判断题及答案

1、 √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 √ 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3、 × 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沉积作用的结果。

4、 √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5、 × 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6、 √ 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7、 × 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8、 √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9、 √ 人类自身的活动在改变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10 × 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探究题及答案

研究的题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推测:有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大。

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一组有植物覆盖,另一组无植物覆盖。

实验器材:饮料瓶有植物生长的土 无植物生长的土 有孔的水槽 水 接水容器等

不同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

相同不变的条件: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

实验步骤:分别在有植物覆盖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地上降同样大小的雨,观察两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实验结论:有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想要学好科学可不是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学好的哦,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溼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萤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标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标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1.五年级科学复习重点人教版

2.五年级上册科学手抄报资料图片

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整理

4.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

学生《科学》学习态度过程性评价

1.评价现状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内容标准之一,从中也体现了科学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经常采用口头表扬、红花奖励、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合作实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记录,同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没有体验到评价的合理性。到期末时,教师面对学习态度评定却苦无良策,往往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印象评出优、良、中、差。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在评价时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显然这样的评价是缺乏依据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是不为学生所认同的。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课前准备不积极,资料收集不充分;交流不主动,倾听不仔细;课内实验抢着动手,课外实验不当回事等等。可见,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成因分析

从当前科学教师队伍来看,很多是兼职的科学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教学上;而专职的科学教师周课时量大、任教班级多,还常常兼职学校的科技教学等工作,负担很重,面对学习态度评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客观上造成学习态度评价的困难。

从学习态度的内容来看,《标准》中提出“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和交流;是否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热心参与有关活动”等内容。而“兴趣浓厚、动机强烈、关心科技发展”等内容是对学生个人学习状态的主观描述,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知识” 内容相比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评价。这在主观上造成学习态度评价的困难。

从评价内容来看,当前评价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知识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价成绩在期末总评时没有占到足够的比例。这给学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科学态度并不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虽花费了较多的精力,但仍收效甚微。

因此,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简单易行、公平可信的评价体系,已经是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思考

过程性评价倡导以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为基础,全面地评定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根据实践,我们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时机等方面对学习态度评价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1. 评价内容要清晰

由于学习态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的主观性描述,在《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更多的还是关于理念的阐述,对具体的评价方法的说明还不充分。因此合理地界定评价内容是评价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态度”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常规和各册教材内容,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课内活动评价,包括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和交流、倾听发言、组内合作活动、科学学习手册填写五个方面(见附表一);二是课外活动评价,主要包括课外观察、实验、制作、种植、饲养、收集资料,阅读科普类书籍和自主研究活动等(见附表二)。比如根据课程标准中“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提出让学生编制一份反映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小报,引导学生关心当前社会所发生的重大科技活动,在了解科学和谈论科学的过程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

2. 评价方法要多样

为了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结合各种活动的特点,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评价。课内活动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从五个方面按要求自评,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让学生互评。课外活动则根据活动的性质,由教师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科技小制作、科学小报、读书笔记采用实践作品分析进行评价。例如对活动手册评定主要采用“等级+评语”的方法,作业质量上(探究方法的合理性,结果的正确性)分“优秀、良好”两等,对于达不到“良好”的学生延缓评价,并及时了解情况找出原因,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达到良好级以上。作业态度上(书写,格式,能否按时完成)分A、B两个等级。适当的时候附上一些“很认真”、“方法有创意”等评语。同时还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如果学生对某次课外活动评价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纪录成绩,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以再次参加评价。实际上,学生在再次准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提高,这就体现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①

3. 评价主体要多元

考虑到评价内容的复杂多样和教师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并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在课堂评价时,以学生的自评和组评为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学生的互评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个人汇报自评结果,组内同学发表意见,同意或否定,并说出理由。这样可以正确地评价组内每位同学,使学生之间便于观察和发现他人的优点,使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从客观上给学生一种压力,促使每个学生发扬成绩,改正不足。而课外活动的评价则以教师评价为主。

4. 评价时机要全程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因而学习态度评价不能仅在期末结束时进行,而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强调了评价的评定功能和甄别功能,现代教学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除了要对学生每节科学课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外,还要对所有课外科学活动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也会明白: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教师的关注,他必须踏踏实实的去做。

三、过程性评价方案的实施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科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评价方案,运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1. 制订评价方案

五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学习态度评价方案

各位同学: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学好科学课,改变目前课内活动不积极、课外活动不重视等不良习惯,提高期末科学学习态度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态度评价作出以下规定:

1. 课内学习态度的评定。评价内容分五个方面:课前书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铃声响能及时就座;举手发言和交流一次以上;倾听认真,知道同学老师说的内容;组内分工合作好,不争抢材料;科学学习手册填写及时认真。做到五个方面得一颗“★”,做到四个方面得一颗“▲”,做到三个方面得一颗“●”。先由自己自评,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互评,最后由小组长书写成绩,填写在课内活动评价表里。

2. 课外活动态度由老师根据大家上交的各种作品、作业的质量进行评定,并及时记录在课外活动评价表里。

3. 用“争星制”评价成绩。本学期“星星”总量为60颗,其中课内活动39颗,课外活动21颗。在期末学习态度评定时,60—51颗为优秀,50—42颗为良好,41—36颗为合格,35颗及以下为不合格,▲和●仅供参考。在科学成绩总评时,科学态度占30%。

4. 如果对某次课外活动评价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纪录成绩,自己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以再次参加评价。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土壤、A4纸、牙签、放大镜、盛有水的烧杯、小木棍、抹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分组

一、导课,提出问题

土壤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根据你的经验谈谈土壤中有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ppt出示课题(生说说,师板书。)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师板书:猜测)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开展探究活动(师板书:探究),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二、观察土壤。

1.这是一些土壤,先把土壤倒在纸上,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组合作效率高。完成第一栏记录的小组有奖励的,先完成的小组发放大镜)

再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要求:使用牙签时注意安全。小组觉得已经观察结束了,就把土壤装回到袋子中,举手示意老 师。

2.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单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放大镜

倒入水中

3.汇报。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枯树叶、水分、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师补充板书)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你们看到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样描述的?轻声阅读P52灰色底纹的材料。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专用名字(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板书:黏土)沙砾通常叫小石子;粉沙和沙统称沙。

从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别找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吗?

这是地质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颗粒的大小把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虽然我们没有精密的仪器,但是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大概区分出土壤的不同颗粒。你打算怎样实验?(环视四周,后引导学生说说。)

三、土壤的沉积实验。

1.教师演示讲解实验流程。(学生先说说,然后ppt出示实验步骤,师演示)

先把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充分搅拌一下,搅拌均匀,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过一会儿再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土壤中有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记录。(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板书:空气)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

四、认识腐殖质和盐分

这时我们会发现以上所知的土壤的成分,都是我们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

学生猜测。(师引:土壤中的植物成长需要什么?)

(轻声阅读P54灰色底纹的材料)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做土壤的沉积实验时,发现一些枯叶、动物尸体等都漂在水面上,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目前还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全部腐烂了之后就成为了土壤中的一种成分,叫腐殖质(板书:腐殖质)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很好的养料。土壤中还有盐分,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就像人成长需要营养成分一样,土壤中的植物成长也需要营养成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看到什么现象?(水比刚才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几层,那一层层分别是什么?黏土颗粒、粉砂、沙、沙砾)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是不同的。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土壤颗粒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小结:

1.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板书完整)(板书:结论)

2.现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五、土壤和生命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大多数植物扎根于土壤,很多小动物还把土壤当成自己的家。(学生自学课本P54)说说生物和土壤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他们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的必须养料;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

3.土壤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课后要如何处理桌上的土壤呢?(回归到土壤中去)整理器材。

六、总结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填空题及答案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地球上陆地的面积比海洋的面积少一些。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有关。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破裂。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选择题及答案

1、新疆、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 B、平原 C、盆地

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 C 。A、高 B、低 C、大

4、地壳主要是由 A 构成的。A、岩石 B、水 C、空气 D、二氧化碳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B 。A、侵蚀 B、风化 C、沉积

6、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从小到大分为 C 。A、沙 粉沙 沙砾 黏土 B、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C、黏土 粉沙 沙沙砾

7、 C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8、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 C 流域形成。A、上游 B、中游  C、下游

9、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C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10、我们的土壤妈妈的作者是  B 。 A、牛顿 B、高士其 C、赫歇耳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判断题及答案

1、 √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 √ 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3、 × 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沉积作用的结果。

4、 √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5、 × 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6、 √ 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7、 × 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8、 √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9、 √ 人类自身的活动在改变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10 × 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探究题及答案

研究的题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的推测:有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大。

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一组有植物覆盖,另一组无植物覆盖。

实验器材:饮料瓶有植物生长的土 无植物生长的土 有孔的水槽 水 接水容器等

不同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

相同不变的条件:土地坡度的大小降雨量的大小

实验步骤:分别在有植物覆盖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地上降同样大小的雨,观察两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实验结论:有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想要学好科学可不是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学好的哦,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溼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萤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标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标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1.五年级科学复习重点人教版

2.五年级上册科学手抄报资料图片

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整理

4.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学习与评价

学生《科学》学习态度过程性评价

1.评价现状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内容标准之一,从中也体现了科学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经常采用口头表扬、红花奖励、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合作实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记录,同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没有体验到评价的合理性。到期末时,教师面对学习态度评定却苦无良策,往往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印象评出优、良、中、差。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在评价时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显然这样的评价是缺乏依据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是不为学生所认同的。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课前准备不积极,资料收集不充分;交流不主动,倾听不仔细;课内实验抢着动手,课外实验不当回事等等。可见,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成因分析

从当前科学教师队伍来看,很多是兼职的科学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教学上;而专职的科学教师周课时量大、任教班级多,还常常兼职学校的科技教学等工作,负担很重,面对学习态度评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客观上造成学习态度评价的困难。

从学习态度的内容来看,《标准》中提出“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和交流;是否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热心参与有关活动”等内容。而“兴趣浓厚、动机强烈、关心科技发展”等内容是对学生个人学习状态的主观描述,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知识” 内容相比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评价。这在主观上造成学习态度评价的困难。

从评价内容来看,当前评价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知识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价成绩在期末总评时没有占到足够的比例。这给学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科学态度并不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虽花费了较多的精力,但仍收效甚微。

因此,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简单易行、公平可信的评价体系,已经是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思考

过程性评价倡导以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为基础,全面地评定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根据实践,我们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时机等方面对学习态度评价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1. 评价内容要清晰

由于学习态度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的主观性描述,在《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更多的还是关于理念的阐述,对具体的评价方法的说明还不充分。因此合理地界定评价内容是评价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态度”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常规和各册教材内容,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课内活动评价,包括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和交流、倾听发言、组内合作活动、科学学习手册填写五个方面(见附表一);二是课外活动评价,主要包括课外观察、实验、制作、种植、饲养、收集资料,阅读科普类书籍和自主研究活动等(见附表二)。比如根据课程标准中“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提出让学生编制一份反映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小报,引导学生关心当前社会所发生的重大科技活动,在了解科学和谈论科学的过程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

2. 评价方法要多样

为了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结合各种活动的特点,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评价。课内活动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从五个方面按要求自评,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让学生互评。课外活动则根据活动的性质,由教师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科技小制作、科学小报、读书笔记采用实践作品分析进行评价。例如对活动手册评定主要采用“等级+评语”的方法,作业质量上(探究方法的合理性,结果的正确性)分“优秀、良好”两等,对于达不到“良好”的学生延缓评价,并及时了解情况找出原因,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达到良好级以上。作业态度上(书写,格式,能否按时完成)分A、B两个等级。适当的时候附上一些“很认真”、“方法有创意”等评语。同时还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如果学生对某次课外活动评价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纪录成绩,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以再次参加评价。实际上,学生在再次准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提高,这就体现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①

3. 评价主体要多元

考虑到评价内容的复杂多样和教师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并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在课堂评价时,以学生的自评和组评为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学生的互评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个人汇报自评结果,组内同学发表意见,同意或否定,并说出理由。这样可以正确地评价组内每位同学,使学生之间便于观察和发现他人的优点,使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从客观上给学生一种压力,促使每个学生发扬成绩,改正不足。而课外活动的评价则以教师评价为主。

4. 评价时机要全程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因而学习态度评价不能仅在期末结束时进行,而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强调了评价的评定功能和甄别功能,现代教学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除了要对学生每节科学课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外,还要对所有课外科学活动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也会明白: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教师的关注,他必须踏踏实实的去做。

三、过程性评价方案的实施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科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评价方案,运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进行评定。

1. 制订评价方案

五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学习态度评价方案

各位同学: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学好科学课,改变目前课内活动不积极、课外活动不重视等不良习惯,提高期末科学学习态度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态度评价作出以下规定:

1. 课内学习态度的评定。评价内容分五个方面:课前书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铃声响能及时就座;举手发言和交流一次以上;倾听认真,知道同学老师说的内容;组内分工合作好,不争抢材料;科学学习手册填写及时认真。做到五个方面得一颗“★”,做到四个方面得一颗“▲”,做到三个方面得一颗“●”。先由自己自评,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互评,最后由小组长书写成绩,填写在课内活动评价表里。

2. 课外活动态度由老师根据大家上交的各种作品、作业的质量进行评定,并及时记录在课外活动评价表里。

3. 用“争星制”评价成绩。本学期“星星”总量为60颗,其中课内活动39颗,课外活动21颗。在期末学习态度评定时,60—51颗为优秀,50—42颗为良好,41—36颗为合格,35颗及以下为不合格,▲和●仅供参考。在科学成绩总评时,科学态度占30%。

4. 如果对某次课外活动评价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纪录成绩,自己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以再次参加评价。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土壤、A4纸、牙签、放大镜、盛有水的烧杯、小木棍、抹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分组

一、导课,提出问题

土壤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根据你的经验谈谈土壤中有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ppt出示课题(生说说,师板书。)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师板书:猜测)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开展探究活动(师板书:探究),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二、观察土壤。

1.这是一些土壤,先把土壤倒在纸上,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组合作效率高。完成第一栏记录的小组有奖励的,先完成的小组发放大镜)

再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要求:使用牙签时注意安全。小组觉得已经观察结束了,就把土壤装回到袋子中,举手示意老 师。

2.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单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放大镜

倒入水中

3.汇报。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枯树叶、水分、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师补充板书)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你们看到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样描述的?轻声阅读P52灰色底纹的材料。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专用名字(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板书:黏土)沙砾通常叫小石子;粉沙和沙统称沙。

从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别找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吗?

这是地质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颗粒的大小把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虽然我们没有精密的仪器,但是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大概区分出土壤的不同颗粒。你打算怎样实验?(环视四周,后引导学生说说。)

三、土壤的沉积实验。

1.教师演示讲解实验流程。(学生先说说,然后ppt出示实验步骤,师演示)

先把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充分搅拌一下,搅拌均匀,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过一会儿再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土壤中有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记录。(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板书:空气)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

四、认识腐殖质和盐分

这时我们会发现以上所知的土壤的成分,都是我们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

学生猜测。(师引:土壤中的植物成长需要什么?)

(轻声阅读P54灰色底纹的材料)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做土壤的沉积实验时,发现一些枯叶、动物尸体等都漂在水面上,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目前还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全部腐烂了之后就成为了土壤中的一种成分,叫腐殖质(板书:腐殖质)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很好的养料。土壤中还有盐分,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就像人成长需要营养成分一样,土壤中的植物成长也需要营养成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看到什么现象?(水比刚才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几层,那一层层分别是什么?黏土颗粒、粉砂、沙、沙砾)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是不同的。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土壤颗粒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小结:

1.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板书完整)(板书:结论)

2.现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五、土壤和生命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大多数植物扎根于土壤,很多小动物还把土壤当成自己的家。(学生自学课本P54)说说生物和土壤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他们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的必须养料;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

3.土壤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课后要如何处理桌上的土壤呢?(回归到土壤中去)整理器材。

六、总结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