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笔记(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笔记(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笔记如下:

首先,要注意笔记的整洁与规范。可以将笔记分成标题、正文、注释等几个部分,使其结构清晰明了,易于阅读和复习。同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避免出现错别字、乱码等问题。

其次,要关注笔记的内容和重点。在听课或阅读课本时,要着重记录老师或书中所讲述的重点内容、重要概念和例子等,这些内容是复习和理解课程的关键。同时,要注意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以便后续的学习和讨论。

第三,可以采用图表、颜色等方式来增强笔记的可读性和记忆效果。例如,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重点内容,或者使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来整理笔记,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最后,要养成及时整理笔记的好习惯。在上完课或阅读完一段内容后,要及时回顾和整理笔记,将其归纳、总结,以便后续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笔记,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笔记需要注意整洁规范、内容重点、可读性和及时整理等方面,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你的笔记写作有所帮助。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笔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概述:本文是一篇富有启示性的文章,讲述了一个胆怯的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下,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最终成功攀爬上悬崖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步一步地去解决,最终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2、重点词汇和短语:胆怯,形容人胆小、缺乏勇气。悬崖,高而陡的山崖。鼓舞,激发、激励。分解,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一步一步,逐个、循序渐进。

3、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是面对困难时,要学会分解问题,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这个主题思想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把它分解成小问题,然后逐个去解决,就能够最终战胜困难。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人物形象:本文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我和父亲。其中,我是一个胆小、缺乏自信的男孩,但是在父亲的鼓励下,逐渐变得勇敢、自信。而父亲则是一个善于引导、教育孩子的家长,他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成功。

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天上的街市课笔记如下:

1、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郭沫若在感受到这种现实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独特感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追求美好的生活。

2、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诗人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感,呼吁人们不要为战争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运用联想和想象: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天上的街市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

3、运用象征手法: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明星象征着人民的希望和未来,流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避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非常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个句子都有固定的字数和节奏,形成了鲜明的音乐感。

天上的街市的相关知识

1、启示:《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现代诗。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反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启示作用。要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要勇敢地反抗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和不义。

《走一步

莫顿·亨特

一.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自小体弱怯懦,从不敢冒险.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悬崖.当他攀登到离崖顶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时,由于恐惧他全身颤抖,上不去下不来.其他伙伴不但不帮忙反而嘲笑他之后各自回家了.恐惧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亲的手电光照着了亨特.黑夜中惊魂未定的亨特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面对险情,深知儿子禀性的父亲,没有上石架把他抱下来,也没有搬梯子让他下来,或者拿绳子把他吊下来,而是要他自己从石架上爬下来.旁人也许认为父亲太冒险,心肠太硬了.那么父亲是如何帮他脱脸的?父亲没有责骂他,而先安慰他,稳定他的情绪,“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亨特哭着说:“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父亲开导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看见了.” 亨特说.接下来父亲指导他爬下第一步.“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亨特伸出左脚试探着踩到了它,顿时有了信心.父亲鼓励他:“很好.”“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虽然哭泣了一会儿,但他随之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次经历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个哲理:每当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亲的教子艺术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锻炼自身的勇气,增加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来脱险,但亨特日后人生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总不能永远靠父亲吧,那只能靠亨特自己.

在儿子脱险的过程中,亨特父亲只给予鼓励指导,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让孩子去体验,激发他自身的潜能,自己排除险情,从而获得成功.

具体操作是:先找一个亨特能够到的落脚点,然后指导他移动一小步,接下来再找一个能够到的落脚点,又移动一小步.落脚点要稳,步子要小,走了一步,再走一步,从而到达目的地.

二 .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课文中攀爬悬崖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这座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接着,我对同学们说,一位65岁的老人,写少年时期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更多的体会.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次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说明困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了解到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还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同样问题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方法…….

然后我说,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 .

附上原汁原味的原文: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这个人就是莫顿莫顿·亨特 ;亨特,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课文中攀爬悬崖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这座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接着,我对同学们说,一位65岁的老人,写少年时期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更多的体会.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次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说明困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了解到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还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同样问题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方法…….

然后我说,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 .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而感悟到的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第一部分(开头—“不能动弹”):写作者冒险登上悬崖面临的困境.

第二部分(“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写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实践,脱离困境的经过.

第三部分(结尾一段):写作者的感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这篇课文在写法的主要特点:(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2)记叙周密,巧设伏笔;(3)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4)运用对比,深化主题.

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4、《走一步、再走一步》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学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写的.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整个第四学段的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这个单元都是谈人生.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本文运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故事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学此文章,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以及语文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论指导.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再看五个孩子.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个孩子呢,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对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真够恶劣.

记叙的周密值得借鉴.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呢?文章多处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笔.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见匠心.关于悬崖,既说明其险,又说明险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动也写得很好,值得揣摩.

二、问题研究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

2.为什么下文与闷热照应的语句一点也没有呢?

确实没有,看来是个缺点,最好是前后有所照应.

3.未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 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本题让学生走进课文,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本题又是口语交际训练,应热情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自由言说,教师可因势利导.

三 生活中难免遇到过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张贴在教室里.

本题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总结人生经验.这既是练笔活动,又是交流活动.没有字数规定,但宜短小精悍.书写标题,设计花边要求美观.张贴,布置专栏,可指定若干同学,负责编辑.

教学建议

一、抓住重点进行探究.

探究的重点,主要放在篇末所说的“经验”上面,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对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课文.

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之后,可以再从父亲教子的角度,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摔死?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可以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得到新的启示.

三、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导语”.

(2)“导语”补充.

“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2.默读

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到时说“时间到”.

3.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1.多角度阅读

(1)学习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探究问题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再走一步》原文

因为“迈一小步”是当时害怕的我能做到的,能消除我“一动不动,无法思考”的困境,把无法走下山崖这个大困难化解成“迈一小步”这些可以克服的小困难。若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就会害怕、沮丧而无法前进。

原文节选:

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此文出自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也许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探究结果,所以说让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不然停下来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笔记如下:

首先,要注意笔记的整洁与规范。可以将笔记分成标题、正文、注释等几个部分,使其结构清晰明了,易于阅读和复习。同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避免出现错别字、乱码等问题。

其次,要关注笔记的内容和重点。在听课或阅读课本时,要着重记录老师或书中所讲述的重点内容、重要概念和例子等,这些内容是复习和理解课程的关键。同时,要注意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以便后续的学习和讨论。

第三,可以采用图表、颜色等方式来增强笔记的可读性和记忆效果。例如,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重点内容,或者使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来整理笔记,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最后,要养成及时整理笔记的好习惯。在上完课或阅读完一段内容后,要及时回顾和整理笔记,将其归纳、总结,以便后续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笔记,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笔记需要注意整洁规范、内容重点、可读性和及时整理等方面,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你的笔记写作有所帮助。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笔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概述:本文是一篇富有启示性的文章,讲述了一个胆怯的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下,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最终成功攀爬上悬崖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步一步地去解决,最终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2、重点词汇和短语:胆怯,形容人胆小、缺乏勇气。悬崖,高而陡的山崖。鼓舞,激发、激励。分解,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一步一步,逐个、循序渐进。

3、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是面对困难时,要学会分解问题,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这个主题思想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把它分解成小问题,然后逐个去解决,就能够最终战胜困难。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人物形象:本文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我和父亲。其中,我是一个胆小、缺乏自信的男孩,但是在父亲的鼓励下,逐渐变得勇敢、自信。而父亲则是一个善于引导、教育孩子的家长,他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成功。

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

天上的街市课笔记如下:

1、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郭沫若在感受到这种现实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独特感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追求美好的生活。

2、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诗人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感,呼吁人们不要为战争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运用联想和想象: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天上的街市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

3、运用象征手法: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明星象征着人民的希望和未来,流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避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非常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个句子都有固定的字数和节奏,形成了鲜明的音乐感。

天上的街市的相关知识

1、启示:《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现代诗。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反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启示作用。要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要勇敢地反抗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和不义。

《走一步

莫顿·亨特

一.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自小体弱怯懦,从不敢冒险.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悬崖.当他攀登到离崖顶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时,由于恐惧他全身颤抖,上不去下不来.其他伙伴不但不帮忙反而嘲笑他之后各自回家了.恐惧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亲的手电光照着了亨特.黑夜中惊魂未定的亨特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面对险情,深知儿子禀性的父亲,没有上石架把他抱下来,也没有搬梯子让他下来,或者拿绳子把他吊下来,而是要他自己从石架上爬下来.旁人也许认为父亲太冒险,心肠太硬了.那么父亲是如何帮他脱脸的?父亲没有责骂他,而先安慰他,稳定他的情绪,“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亨特哭着说:“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父亲开导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看见了.” 亨特说.接下来父亲指导他爬下第一步.“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亨特伸出左脚试探着踩到了它,顿时有了信心.父亲鼓励他:“很好.”“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虽然哭泣了一会儿,但他随之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次经历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个哲理:每当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亲的教子艺术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锻炼自身的勇气,增加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来脱险,但亨特日后人生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总不能永远靠父亲吧,那只能靠亨特自己.

在儿子脱险的过程中,亨特父亲只给予鼓励指导,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让孩子去体验,激发他自身的潜能,自己排除险情,从而获得成功.

具体操作是:先找一个亨特能够到的落脚点,然后指导他移动一小步,接下来再找一个能够到的落脚点,又移动一小步.落脚点要稳,步子要小,走了一步,再走一步,从而到达目的地.

二 .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课文中攀爬悬崖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这座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接着,我对同学们说,一位65岁的老人,写少年时期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更多的体会.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次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说明困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了解到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还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同样问题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方法…….

然后我说,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 .

附上原汁原味的原文: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这个人就是莫顿莫顿·亨特 ;亨特,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侯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课文中攀爬悬崖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这座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接着,我对同学们说,一位65岁的老人,写少年时期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更多的体会.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次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说明困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了解到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还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同样问题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方法…….

然后我说,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 .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而感悟到的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第一部分(开头—“不能动弹”):写作者冒险登上悬崖面临的困境.

第二部分(“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写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实践,脱离困境的经过.

第三部分(结尾一段):写作者的感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这篇课文在写法的主要特点:(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2)记叙周密,巧设伏笔;(3)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4)运用对比,深化主题.

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4、《走一步、再走一步》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学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写的.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整个第四学段的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这个单元都是谈人生.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本文运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故事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学此文章,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以及语文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论指导.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再看五个孩子.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个孩子呢,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对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真够恶劣.

记叙的周密值得借鉴.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呢?文章多处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笔.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见匠心.关于悬崖,既说明其险,又说明险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动也写得很好,值得揣摩.

二、问题研究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

2.为什么下文与闷热照应的语句一点也没有呢?

确实没有,看来是个缺点,最好是前后有所照应.

3.未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 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本题让学生走进课文,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本题又是口语交际训练,应热情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自由言说,教师可因势利导.

三 生活中难免遇到过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张贴在教室里.

本题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总结人生经验.这既是练笔活动,又是交流活动.没有字数规定,但宜短小精悍.书写标题,设计花边要求美观.张贴,布置专栏,可指定若干同学,负责编辑.

教学建议

一、抓住重点进行探究.

探究的重点,主要放在篇末所说的“经验”上面,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对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课文.

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之后,可以再从父亲教子的角度,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摔死?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可以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得到新的启示.

三、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导语”.

(2)“导语”补充.

“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2.默读

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到时说“时间到”.

3.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1.多角度阅读

(1)学习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探究问题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再走一步》原文

因为“迈一小步”是当时害怕的我能做到的,能消除我“一动不动,无法思考”的困境,把无法走下山崖这个大困难化解成“迈一小步”这些可以克服的小困难。若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就会害怕、沮丧而无法前进。

原文节选:

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此文出自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也许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探究结果,所以说让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不然停下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笔记(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