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试卷(2020物理中考试卷和答案)
2018中考物理试卷(2020物理中考试卷和答案)

2018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分类【三篇】

【 #教育# 导语】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分类三篇》,仅供参考!

光的反射原理(篇一)

光,也是一种波,光波的反射原因可以用的唯象理论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如上图,一列平行光波射向障碍物(或平面镜),a,b,c是这列光波的三条波线(光线),由于波线与障碍物有交角,所以a,b,c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不一样,波线a现到达障碍物的A点,过A做波线b和c的垂线,虚线AC。则当波线a传到A点时,波线b刚传到B点,波线c刚传到C点。波线a传到障碍物上的A点,会形成一个新的波源(即子波源A),并以圆周式向四面八方传播新的波线。假设c由C点传到障碍物的C’点所需时间为t,a,b,c三条波线的速度等完全一样,则波源A向四周在t时间内传播距离(即圆A的半径)与波线b在t时间内经过B点传到障碍物上的B’点再以子波源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距离总和(BB’+圆B’的半径)相等,都为CC’的长度(因为三条波速度相等,时间相等,所以传播距离也就相等)。此时过C’(P点)做圆A和圆B’的切线,切点为M,N,P(因为C’也会形成子波源,即将向四周发射波,只是此刻还未形成波面,所以C’点可以视为圆C’)。根据惠更斯原理,图中的蓝线为三个子波源A,B’,C’形成的三个波前的包络面(反射后形成的新的波前),所形成的新的波线永远垂直于包络面,则连接AM,B’N,C’(P)。AM,B’N,C’(P)的长度等于各自半径。

合肥高校老师解析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合肥高校老师解析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合肥高校老师解析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2020物理中考试卷和答案

以下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

试题:一张高度为5厘米的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位置上,通过凸透镜成像后得到一个高度为2.5厘米的倒立实像。问该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公式来解答这个问题。公式为:

1/f = 1/v - 1/u

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v为像的位置,u为物的位置。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

u = -20厘米 (因为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所以物的位置为负值)

v = -2.5厘米 (因为倒立实像,所以像的位置为负值)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1/f = 1/-2.5 - 1/-20

化简后得到:

1/f = -0.4 + 0.05

1/f = -0.35

通过倒数,我们可以得到焦距f的值:

f = -1/0.35 ≈ -2.86厘米

由于焦距不能为负值,所以我们可以取焦距的绝对值,即:

f ≈ 2.86厘米

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2.86厘米。

请注意,这只是一道示例题目,实际中考物理试题的难度和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你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18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分类【三篇】

【 #教育# 导语】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分类三篇》,仅供参考!

光的反射原理(篇一)

光,也是一种波,光波的反射原因可以用的唯象理论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如上图,一列平行光波射向障碍物(或平面镜),a,b,c是这列光波的三条波线(光线),由于波线与障碍物有交角,所以a,b,c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不一样,波线a现到达障碍物的A点,过A做波线b和c的垂线,虚线AC。则当波线a传到A点时,波线b刚传到B点,波线c刚传到C点。波线a传到障碍物上的A点,会形成一个新的波源(即子波源A),并以圆周式向四面八方传播新的波线。假设c由C点传到障碍物的C’点所需时间为t,a,b,c三条波线的速度等完全一样,则波源A向四周在t时间内传播距离(即圆A的半径)与波线b在t时间内经过B点传到障碍物上的B’点再以子波源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距离总和(BB’+圆B’的半径)相等,都为CC’的长度(因为三条波速度相等,时间相等,所以传播距离也就相等)。此时过C’(P点)做圆A和圆B’的切线,切点为M,N,P(因为C’也会形成子波源,即将向四周发射波,只是此刻还未形成波面,所以C’点可以视为圆C’)。根据惠更斯原理,图中的蓝线为三个子波源A,B’,C’形成的三个波前的包络面(反射后形成的新的波前),所形成的新的波线永远垂直于包络面,则连接AM,B’N,C’(P)。AM,B’N,C’(P)的长度等于各自半径。

合肥高校老师解析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合肥高校老师解析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合肥高校老师解析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2020物理中考试卷和答案

以下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

试题:一张高度为5厘米的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位置上,通过凸透镜成像后得到一个高度为2.5厘米的倒立实像。问该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公式来解答这个问题。公式为:

1/f = 1/v - 1/u

其中,f为凸透镜的焦距,v为像的位置,u为物的位置。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

u = -20厘米 (因为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所以物的位置为负值)

v = -2.5厘米 (因为倒立实像,所以像的位置为负值)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1/f = 1/-2.5 - 1/-20

化简后得到:

1/f = -0.4 + 0.05

1/f = -0.35

通过倒数,我们可以得到焦距f的值:

f = -1/0.35 ≈ -2.86厘米

由于焦距不能为负值,所以我们可以取焦距的绝对值,即:

f ≈ 2.86厘米

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2.86厘米。

请注意,这只是一道示例题目,实际中考物理试题的难度和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你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018中考物理试卷(2020物理中考试卷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