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 学习 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 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一半,因此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

①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②分类

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③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之和等于90o(如当太阳直射在20oS时,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为70o′N,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70oS)。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一小时。②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2)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还可以根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2)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φ-θ|,φ为所求点的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计算楼距、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4、四季和五带

(1)四季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2)五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

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

(三)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3)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

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

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定时区,(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

(1)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解析】据题干,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因此离赤道越近的地区,越有利于发射。

【答案】D

2.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成正比,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答案】C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4.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

A.赤道 B.极点 C.北纬30° D.北纬60°

【解析】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静止不动,说明飞机与太阳“同步”,即飞机飞行方向、速度与太阳视运动的方向、速度一致,因此方向为自东向西。第9题,太阳视运动速度即地球自转速度,地表纬度60°附近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时。

【答案】3.B 4.D

5.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或远日点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而与地球公转速度有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1)若此角度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2)若此角度变为0°,地球将怎样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还有没有回归运动?

【解析】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它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若其角度增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扩大;若其减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减小。若为0°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不会再有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答案】

(1)太阳直射点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2)地球正着(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绕日公转,太阳一直直射赤道。无回归运动。

猜你喜欢: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练习卷

2.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

3.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

4. 高一期末知识点整理地理

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等级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地球—太阳—银河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星座—宇宙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2.某地位于东经113°46´,北纬22°27´,该地( )

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B.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

C.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D.春分、秋分时受阳光直射

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4.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第26届奥运会,这时上届奥运会

举办地雅典(东二区)是( )

A.8月8日2时 B. 8月8日8时 C. 8月8日12时 D.8月8日14时

6.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7.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旱灾 D.暴雨

8. 大量使用冰箱、空调会造成( )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海平面上升 D.空气污染

9.冷锋、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

A.冷气团在锋面以上 B.过境后天气转晴

C.过境后气压升高 D.过境后温度上升

10.地球上水的主体是( )

A.湖泊水 B. 冰川水 C. 地下水 D.海洋水

1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湖泊水 B. 冰川水 C. 地下水 D.河流水

1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陆地形状 D.摩擦力

13.秘鲁渔场形成的条件是( )

A.水温高 B. 有上升流 C. 寒、暖流交汇 D.淡水河流注入

14.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是( )

A.使温差变小 B. 使温差变大 C. 使气温升高 D.使降水减少

15.我国华山的成因是( )

A.向斜山 B. 背斜山 C. 断块山 D.火山

16.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 )

A.断层上升 B. 褶皱隆起 C. 火山喷发 D.泥沙沉积

17.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A.南北两极 B. 极圈内 C. 赤道 D.回归线附近

18.广东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9.北半球夏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惠州昼长夜短 B.长江进入枯水期 C.地中海多雨 D.日本盛行偏北风

20.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 )

A.海底火山爆发 B.海底发生地震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诺现象

2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A.流水搬运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2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主要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太阳辐射

23.确定背斜的最可靠的依据是( )

A.岩层向上拱起 B.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C.在地形上为山峰和山岭 D.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24.自然带上,惠州所在地区属于(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常落叶阔叶林带

25.在非洲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出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更替,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C.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6.引起其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地形

27.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 )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草原—荒漠对称分布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出现草原—荒漠景观

28.下面水循环的环节中,人类活动能影响最大的是( )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29.三角洲一般形成于( )

A.山麓地带 B.滨海地带 C.河源地带 D.河流的入海口

30.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环流的是( )

A B C D

31.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32.夏天使,城市比农村更加酷热,原因是( )

A.集聚效应 B.阳伞效应 C.热岛效应 D.雨岛效应

33.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 冷锋 D.暖锋

34.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A.干燥 B.狂风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35.我国冬天在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原因( )

A.气旋 B.反气旋 C.台风 D.暖锋

二、综合题

36.读地球绕日公转图回答:

(1)图中字母所示日期:A B C D

(2)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点较快, 点较慢(填字母)

(3)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且白昼越来越长,地球处在 向 的阶段。(填字母)

(4)由B点向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向南、向北)

37.读右图回答:

(1)图中的气候类型 ① ② ③ ④

(2)①的自然带是 广东可能在图中 (代号)的自然带上。

3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 气团。此图为 锋示意图(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气压最高

的是 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 地。

(3)E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 ①锋面过境时 。②锋面过境后 。

39.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直线画出箭头,表示水循环路径。

(2)补画图中缺少的两个水循环重要环节,并注明名称。

(3)水循环的原动力是 。

(4)对人类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是 。该水循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在此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可以直接控制的环节是 。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综合题

36.(1)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D B (3)A B (4)向南

37.(1)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热带雨林带(3)②

38(1)暧 暖 (2)C E D

(3)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9.(1)略 (2)略 (3)太阳辐射能

(4)海陆间循环 此循环可以使海洋和陆地的水进行交换,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 地表径流 only 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1、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莫霍面

1910年莫霍洛维奇提出地球有内外层之分。他指的内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幔和地壳。而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称之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

3、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9/cm3,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 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 学习 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 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一半,因此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

①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②分类

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③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之和等于90o(如当太阳直射在20oS时,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为70o′N,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70oS)。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一小时。②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2)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还可以根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2)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φ-θ|,φ为所求点的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计算楼距、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4、四季和五带

(1)四季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2)五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

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

(三)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3)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

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

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定时区,(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

(1)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解析】据题干,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因此离赤道越近的地区,越有利于发射。

【答案】D

2.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成正比,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答案】C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4.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

A.赤道 B.极点 C.北纬30° D.北纬60°

【解析】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静止不动,说明飞机与太阳“同步”,即飞机飞行方向、速度与太阳视运动的方向、速度一致,因此方向为自东向西。第9题,太阳视运动速度即地球自转速度,地表纬度60°附近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时。

【答案】3.B 4.D

5.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或远日点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而与地球公转速度有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1)若此角度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2)若此角度变为0°,地球将怎样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还有没有回归运动?

【解析】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它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若其角度增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扩大;若其减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减小。若为0°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不会再有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答案】

(1)太阳直射点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2)地球正着(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绕日公转,太阳一直直射赤道。无回归运动。

猜你喜欢: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练习卷

2.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

3.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

4. 高一期末知识点整理地理

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等级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地球—太阳—银河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星座—宇宙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2.某地位于东经113°46´,北纬22°27´,该地( )

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B.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

C.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D.春分、秋分时受阳光直射

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4.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第26届奥运会,这时上届奥运会

举办地雅典(东二区)是( )

A.8月8日2时 B. 8月8日8时 C. 8月8日12时 D.8月8日14时

6.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7.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旱灾 D.暴雨

8. 大量使用冰箱、空调会造成( )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海平面上升 D.空气污染

9.冷锋、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

A.冷气团在锋面以上 B.过境后天气转晴

C.过境后气压升高 D.过境后温度上升

10.地球上水的主体是( )

A.湖泊水 B. 冰川水 C. 地下水 D.海洋水

1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湖泊水 B. 冰川水 C. 地下水 D.河流水

1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陆地形状 D.摩擦力

13.秘鲁渔场形成的条件是( )

A.水温高 B. 有上升流 C. 寒、暖流交汇 D.淡水河流注入

14.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是( )

A.使温差变小 B. 使温差变大 C. 使气温升高 D.使降水减少

15.我国华山的成因是( )

A.向斜山 B. 背斜山 C. 断块山 D.火山

16.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 )

A.断层上升 B. 褶皱隆起 C. 火山喷发 D.泥沙沉积

17.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A.南北两极 B. 极圈内 C. 赤道 D.回归线附近

18.广东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9.北半球夏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惠州昼长夜短 B.长江进入枯水期 C.地中海多雨 D.日本盛行偏北风

20.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 )

A.海底火山爆发 B.海底发生地震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诺现象

2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A.流水搬运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2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主要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太阳辐射

23.确定背斜的最可靠的依据是( )

A.岩层向上拱起 B.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C.在地形上为山峰和山岭 D.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24.自然带上,惠州所在地区属于(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常落叶阔叶林带

25.在非洲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出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更替,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C.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6.引起其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地形

27.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 )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草原—荒漠对称分布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出现草原—荒漠景观

28.下面水循环的环节中,人类活动能影响最大的是( )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29.三角洲一般形成于( )

A.山麓地带 B.滨海地带 C.河源地带 D.河流的入海口

30.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环流的是( )

A B C D

31.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32.夏天使,城市比农村更加酷热,原因是( )

A.集聚效应 B.阳伞效应 C.热岛效应 D.雨岛效应

33.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 冷锋 D.暖锋

34.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A.干燥 B.狂风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35.我国冬天在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原因( )

A.气旋 B.反气旋 C.台风 D.暖锋

二、综合题

36.读地球绕日公转图回答:

(1)图中字母所示日期:A B C D

(2)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点较快, 点较慢(填字母)

(3)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且白昼越来越长,地球处在 向 的阶段。(填字母)

(4)由B点向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向南、向北)

37.读右图回答:

(1)图中的气候类型 ① ② ③ ④

(2)①的自然带是 广东可能在图中 (代号)的自然带上。

3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 气团。此图为 锋示意图(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气压最高

的是 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 地。

(3)E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 ①锋面过境时 。②锋面过境后 。

39.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直线画出箭头,表示水循环路径。

(2)补画图中缺少的两个水循环重要环节,并注明名称。

(3)水循环的原动力是 。

(4)对人类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是 。该水循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在此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可以直接控制的环节是 。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综合题

36.(1)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2)D B (3)A B (4)向南

37.(1)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热带雨林带(3)②

38(1)暧 暖 (2)C E D

(3)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9.(1)略 (2)略 (3)太阳辐射能

(4)海陆间循环 此循环可以使海洋和陆地的水进行交换,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 地表径流 only 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1、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莫霍面

1910年莫霍洛维奇提出地球有内外层之分。他指的内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幔和地壳。而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称之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

3、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9/cm3,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 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