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部编版(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部编版(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在课前,做好数学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 方法 。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 ( )

(3)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 总结 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 ; 。

【设计意图】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 种植 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 反思 :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 (mL),水有 (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 说说 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 顺口溜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小学数学知识点顺口溜的实际运用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教学思路是:

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3. 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4. 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

1 分数乘法。

2 位置与方向(二)。

3 分数除法。

4 比。

5 圆。

确定起跑线。

6 百分数(一)。

7扇形统计图。

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分数乘法、位置与方

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

习等。

二、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

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

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

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

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

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

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

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

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

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

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

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

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

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

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

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

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

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

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

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

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一一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

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

“数形结合”的内容。

三、教材分析和建议

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

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

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

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

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

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

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

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

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

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

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

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

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

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

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

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

还可以提

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

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

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

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

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2.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

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

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

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

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

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

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

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

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

“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

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和能力。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

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

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

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

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

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

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

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

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与美感。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

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

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

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

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

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

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

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

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

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

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

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

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

结合教学内容

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

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

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

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

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

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

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

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

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

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

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

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

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

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

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

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

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

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

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

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

点教学内容。

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

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

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

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鲁教版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等式、方程与代数

1.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在课前,做好数学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 方法 。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 ( )

(3)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 总结 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 ; 。

【设计意图】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 种植 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 反思 :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 (mL),水有 (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 说说 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 顺口溜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小学数学知识点顺口溜的实际运用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教学思路是:

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3. 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4. 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

1 分数乘法。

2 位置与方向(二)。

3 分数除法。

4 比。

5 圆。

确定起跑线。

6 百分数(一)。

7扇形统计图。

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分数乘法、位置与方

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

习等。

二、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

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

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

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

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

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

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

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

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

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

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

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

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

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

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

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

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

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

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

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

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一一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

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

“数形结合”的内容。

三、教材分析和建议

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

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

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

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

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

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

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

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

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

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

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

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

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

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

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

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

还可以提

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

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

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

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

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2.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

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

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

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

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

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

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

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

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

“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

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和能力。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

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

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

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

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

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

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

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

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与美感。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

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

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

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

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

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

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

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

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

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

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

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

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

结合教学内容

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

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

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

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

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

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

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

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

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

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

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

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

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

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

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

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

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

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

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

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

点教学内容。

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

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

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

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鲁教版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六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等式、方程与代数

1.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部编版(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