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课文全解(草原的主题概括)
草原课文全解(草原的主题概括)

草原: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草原》课文分为3段。

第一段(1-2 ):写草原的风景。

第二段(3-4): 草原人对作者的接待。

第三段(5) :饭后草原人表演。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扩展资料:

《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草原》中五个自然段的意思,用小标题概括,可以吗?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款待客人

5.夕阳话别

《草原》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草原》课文分为3段。

第一段( 1-2 ):写草原的风景。

第二段( 3-4):草原人对作者的接待内。

第三段(5):饭后草容原人表演。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的主题概括

《草原》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草原》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段落大意:

全文共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中心思想: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草原课文第一段

草原课文第一自然段

最突出表现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的句子是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第一段 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草原: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草原》课文分为3段。

第一段(1-2 ):写草原的风景。

第二段(3-4): 草原人对作者的接待。

第三段(5) :饭后草原人表演。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扩展资料:

《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草原》中五个自然段的意思,用小标题概括,可以吗?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款待客人

5.夕阳话别

《草原》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草原》课文分为3段。

第一段( 1-2 ):写草原的风景。

第二段( 3-4):草原人对作者的接待内。

第三段(5):饭后草容原人表演。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的主题概括

《草原》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草原》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段落大意:

全文共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中心思想: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草原课文第一段

草原课文第一自然段

最突出表现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的句子是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第一段 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课文全解(草原的主题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