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学情分析(小学语文人教版棉花姑娘说课PPT)
棉花姑娘学情分析(小学语文人教版棉花姑娘说课PPT)

一下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

【 #一年级# 导语】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学生情况、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其中,在说教学内容的时候,除了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外,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八组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本课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这让学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咏华山》

小学语文人教版棉花姑娘说课PPT

《棉花姑娘》说课稿(交流课)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情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买火柴的小女孩写作背景

1846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一下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

【 #一年级# 导语】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学生情况、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其中,在说教学内容的时候,除了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外,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八组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本课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这让学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咏华山》

小学语文人教版棉花姑娘说课PPT

《棉花姑娘》说课稿(交流课)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情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买火柴的小女孩写作背景

1846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棉花姑娘学情分析(小学语文人教版棉花姑娘说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