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知识点,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
初二下学期知识点,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

初二下学期知识点目录

初二下册全部科目的知识点归纳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

初2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

初二下册全部科目的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下卷知识点整理

一、余数的划分方法

1。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意思;

2。学会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方法;知道余数比除数小;除以数和商都为一位数的余数的除以方法的算式问题用竖式计算。

3。用余数除法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

1。认识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一千以内的数字名称及其顺序;

2。读、写一千以内的数,可按指定要求从某一数数到一千;

3。根据千内数的组成和意义,正确的口算是正百数加、负百数以及正百数加十几和相应的减法;

4。能合理灵活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3、分米和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是初步建立实际长度的表象;

2。知道分米、毫米和米、厘米的关系,进行关于长度单位的换算。

3。以一米、一米为单位来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四、加法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能笔算1000以内的两个数的相加和三个数的连加式问题;

2。理解加法的验算方法,用交换加号的位置再计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3。正口算整十几加整十几(和超过100)的式题;

4。能判断三位数字接近几百两个三位数字相加的和估计大约几百,估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理解“求比某数多(少)几个的数是几个”这一简单的实际问题及其对应的数的关系,并能应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五、认清方向。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在现实情况或平面图上认识上述方向;

2。用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3。用学到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步行路线;

六、减法

1。是减去三位数的三位数计算方法。笔算减法在1000以内;

2。是一百多减几十的口算;

3。可以加减差。

4。看被减数和减数估计接近它的百数,体会估计的应用价值。

七、认识角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显示物体表面的角,或者通过平面图形识别角。

2。认识到有角的大小,就能直观地区分角的大小;

3。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上述各角;

八、乘法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就是十几乘一位数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3。是两位数×一位数的计算。

4。理解了倍的含义,就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某一个数的几倍”等实际的简单问题。

5。通过乘法和加法两个阶段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九、统计

1。学会根据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数据;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十六章分割

A和B表示两个整式,B包含文字的时候,式A/B被称为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乘分母,或者除以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分式乘分式,分子的积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为分母。

除法法则:用除法除以除法,将除法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后,与被除法的公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分子和分母的乘方。

a ^吗?n=1/a^n (a≠0)也就是说,a^?n (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的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单公分母,如果最简单公分母的值不为0,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就不是原始分式方程的解。

反比例函数。

y=k/x (k是常数,k≠0)这样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inverse proportional function)。

反比例函数的形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当k >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y的值随着各象限中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 <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每个象限中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则a^2+b^2=c^2

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满足a^2+b^2=c^2时,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被证明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问题设定和结论相反的两个命题被称为反命题。

如果其中一个是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是逆命题。

(例如: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第19章,四边形。

两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断。

1.两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一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第三边平行,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角线平分。

矩形判定定理:

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个对角线等分一组对角。

菱形判定定理。

1.相邻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组是菱形(rhombus)。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个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 2 (a、b是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相邻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一个对边平行,另一个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trapezium)。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的两个角相等;等角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部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叉在一个可疑的点上,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度和长度之比(根号5?1)/2(约0.618)的长方形叫做黄金长方形。

第20章数据分析

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位于中间的数字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中间两个的平均值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

某个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是该数据的众值(mode)。

某个数据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称为该数据组的ange。

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越稳定。

收集数据?整理的顺序是1数据收集2数据整理3。数据描述4数据分析5制作报告6。交流。

初2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

第十六章分割

一、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则式称为分式。

2、算式的基本性质:算式的分子和分母相乘或除以不等于0的整式,算式值不变。

三、分式的计算:分式乘法法则:乘分式,以分子的积为积的分子,以分母的积为分母。

除法法则:用除法除以除法,把除法的分子和分母颠倒后,乘以被除法的公式。

分式乘方:分式乘方是分子、分母分别的乘方。

4、整数指数的幂:(1)(2)是比较科学的小数记数法;

五、分式方程的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单的公分母,如果最简单公分母的值不为0,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就不是原始分式方程的解。

(此解为增根,原方程无解)。

反比例函数。

1、形y= (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三、性质:是k>0时,双曲线两条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各象限内y值随x值增大而减小;

k<。0时,双曲线的两条分别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各象限中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的边长分别为a, b,斜边的边长为c,那么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满足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三、被证明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四、问题设定和结论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其中一个是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是逆命题。

(例如: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第19章,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两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两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组是平行四边形。

(5)两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定义)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三边,等于三边的一半。

2、长方形。

1、定义: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角线平分。

3、判断:(1)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菱形。

1、定义:一组相邻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个对角线等分一组对角。

3、判断:(1)相邻的平行四边形组是菱形。

(定义)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S菱形=底×高S菱形= ab(a、b是两条对角线)

四、正方形。

1、定义:一组相邻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或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质:四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

3、判断(1)相邻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的定义: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性质:等腰梯形同底边的两个角相等;等角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在同一底部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边梯形。

3、梯形的中位线分别平行于上、下两个底,并且等于上、下两个底之和的一半。

六、重心:

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那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与疑问点交叉。这一点是三角形的重心。

七、数学活动(教材第115页):

1、折纸多为60°、30°、15°角证明方法(点30°角)。

宽与长之比为(约0.618)的长方形叫做黄金长方形。

第20章数据分析

1、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教材第125页。

)。

二、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数是奇数,那么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中间两个的平均值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

三、众值:某个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是该数据的众值(mode)。

四、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之差叫做该组数据的极差(range)。

五、分散:

1、计算公式:(表示的平均数)

2、性质: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越稳定。

六、数据收集?这是整理的顺序。

1.数据收集2.数据整理3.数据描述4.数据分析5。撰写调查报告。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二下学期知识点目录

初二下册全部科目的知识点归纳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

初2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

初二下册全部科目的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下卷知识点整理

一、余数的划分方法

1。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意思;

2。学会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方法;知道余数比除数小;除以数和商都为一位数的余数的除以方法的算式问题用竖式计算。

3。用余数除法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

1。认识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一千以内的数字名称及其顺序;

2。读、写一千以内的数,可按指定要求从某一数数到一千;

3。根据千内数的组成和意义,正确的口算是正百数加、负百数以及正百数加十几和相应的减法;

4。能合理灵活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3、分米和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是初步建立实际长度的表象;

2。知道分米、毫米和米、厘米的关系,进行关于长度单位的换算。

3。以一米、一米为单位来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四、加法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能笔算1000以内的两个数的相加和三个数的连加式问题;

2。理解加法的验算方法,用交换加号的位置再计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3。正口算整十几加整十几(和超过100)的式题;

4。能判断三位数字接近几百两个三位数字相加的和估计大约几百,估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理解“求比某数多(少)几个的数是几个”这一简单的实际问题及其对应的数的关系,并能应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五、认清方向。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在现实情况或平面图上认识上述方向;

2。用这些方位词来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3。用学到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步行路线;

六、减法

1。是减去三位数的三位数计算方法。笔算减法在1000以内;

2。是一百多减几十的口算;

3。可以加减差。

4。看被减数和减数估计接近它的百数,体会估计的应用价值。

七、认识角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显示物体表面的角,或者通过平面图形识别角。

2。认识到有角的大小,就能直观地区分角的大小;

3。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上述各角;

八、乘法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就是十几乘一位数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3。是两位数×一位数的计算。

4。理解了倍的含义,就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某一个数的几倍”等实际的简单问题。

5。通过乘法和加法两个阶段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九、统计

1。学会根据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数据;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十六章分割

A和B表示两个整式,B包含文字的时候,式A/B被称为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乘分母,或者除以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分式乘分式,分子的积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为分母。

除法法则:用除法除以除法,将除法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后,与被除法的公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分子和分母的乘方。

a ^吗?n=1/a^n (a≠0)也就是说,a^?n (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的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单公分母,如果最简单公分母的值不为0,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就不是原始分式方程的解。

反比例函数。

y=k/x (k是常数,k≠0)这样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inverse proportional function)。

反比例函数的形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当k >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y的值随着各象限中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 <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每个象限中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则a^2+b^2=c^2

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满足a^2+b^2=c^2时,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被证明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问题设定和结论相反的两个命题被称为反命题。

如果其中一个是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是逆命题。

(例如: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第19章,四边形。

两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断。

1.两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一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第三边平行,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角线平分。

矩形判定定理:

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个对角线等分一组对角。

菱形判定定理。

1.相邻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组是菱形(rhombus)。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个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 2 (a、b是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相邻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一个对边平行,另一个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trapezium)。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的两个角相等;等角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部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叉在一个可疑的点上,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度和长度之比(根号5?1)/2(约0.618)的长方形叫做黄金长方形。

第20章数据分析

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位于中间的数字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中间两个的平均值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

某个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是该数据的众值(mode)。

某个数据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称为该数据组的ange。

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越稳定。

收集数据?整理的顺序是1数据收集2数据整理3。数据描述4数据分析5制作报告6。交流。

初2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

第十六章分割

一、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则式称为分式。

2、算式的基本性质:算式的分子和分母相乘或除以不等于0的整式,算式值不变。

三、分式的计算:分式乘法法则:乘分式,以分子的积为积的分子,以分母的积为分母。

除法法则:用除法除以除法,把除法的分子和分母颠倒后,乘以被除法的公式。

分式乘方:分式乘方是分子、分母分别的乘方。

4、整数指数的幂:(1)(2)是比较科学的小数记数法;

五、分式方程的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单的公分母,如果最简单公分母的值不为0,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就不是原始分式方程的解。

(此解为增根,原方程无解)。

反比例函数。

1、形y= (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三、性质:是k>0时,双曲线两条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各象限内y值随x值增大而减小;

k<。0时,双曲线的两条分别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各象限中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的边长分别为a, b,斜边的边长为c,那么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满足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三、被证明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四、问题设定和结论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其中一个是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是逆命题。

(例如: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第19章,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两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两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用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组是平行四边形。

(5)两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定义)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三边,等于三边的一半。

2、长方形。

1、定义: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角线平分。

3、判断:(1)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菱形。

1、定义:一组相邻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个对角线等分一组对角。

3、判断:(1)相邻的平行四边形组是菱形。

(定义)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S菱形=底×高S菱形= ab(a、b是两条对角线)

四、正方形。

1、定义:一组相邻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或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质:四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

3、判断(1)相邻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的定义: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性质:等腰梯形同底边的两个角相等;等角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在同一底部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边梯形。

3、梯形的中位线分别平行于上、下两个底,并且等于上、下两个底之和的一半。

六、重心:

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那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与疑问点交叉。这一点是三角形的重心。

七、数学活动(教材第115页):

1、折纸多为60°、30°、15°角证明方法(点30°角)。

宽与长之比为(约0.618)的长方形叫做黄金长方形。

第20章数据分析

1、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教材第125页。

)。

二、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数是奇数,那么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中间两个的平均值就是该数据的中位数。

三、众值:某个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是该数据的众值(mode)。

四、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之差叫做该组数据的极差(range)。

五、分散:

1、计算公式:(表示的平均数)

2、性质: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越稳定。

六、数据收集?这是整理的顺序。

1.数据收集2.数据整理3.数据描述4.数据分析5。撰写调查报告。

初二下学期知识点,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