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目录

对小学三年级下册一吨有多重的点评及反思

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反思

吨是物体重量的计量单位,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之一。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反思吨的重要性和使用范围。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吨是指物体的重量,通常用于大型物体的计量,如船只、汽车、建筑材料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或例题来演示吨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吨和其他重量单位(如千克、克等)之间的换算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让学生反思吨的重要性和使用范围。吨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运输、建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吨的使用范围,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吨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吨的实际应用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生应用吨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吨的实际应用技能。

综上所述,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吨的重要性和使用范围,并让学生掌握吨的实际应用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对小学三年级下册一吨有多重的点评及反思

《 1 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 “ 数与代数 ” 中 “ 常见的量 ” 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校三年二班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后,我有很多收获,下面做以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认识吨,掌握1 吨 =1000 千克这个公式。

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

课堂效果符合我的预想,学生用大约 3 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

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很小,二是以前学的米和千米是千进制,上节课学的千克和克也是千进制,形成了良性知识迁移。

  第二个探究环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 1 吨有多重。

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我没有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不能直观、形象的认识,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身边 1 吨重的物体。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原来设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一下什么物体重大约 1 吨。

后来想不行,没法验证, 1 吨重的物体不像 1 千克的可以称。

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可以创新性地采用“大合作”的形式。

即用一个学生的大约体重是40千克,来算一算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 1 吨,把这群人展示出来让学生看一看 1 吨到底有多重。

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对次非常感兴趣,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呀!”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存在问题

1 、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2 、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

改进措施

1 、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

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 、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

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大约 1 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生充分感知。

3 、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多听、多学、多练。

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

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

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

(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知识。

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

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

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头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说明。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设计了背一背这一体验环节。

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

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

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

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的重量是一吨。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

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吨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目录

对小学三年级下册一吨有多重的点评及反思

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反思

吨是物体重量的计量单位,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之一。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反思吨的重要性和使用范围。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吨是指物体的重量,通常用于大型物体的计量,如船只、汽车、建筑材料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或例题来演示吨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吨和其他重量单位(如千克、克等)之间的换算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让学生反思吨的重要性和使用范围。吨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运输、建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吨的使用范围,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吨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吨的实际应用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生应用吨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吨的实际应用技能。

综上所述,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吨的重要性和使用范围,并让学生掌握吨的实际应用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对小学三年级下册一吨有多重的点评及反思

《 1 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 “ 数与代数 ” 中 “ 常见的量 ” 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校三年二班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后,我有很多收获,下面做以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认识吨,掌握1 吨 =1000 千克这个公式。

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

课堂效果符合我的预想,学生用大约 3 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

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很小,二是以前学的米和千米是千进制,上节课学的千克和克也是千进制,形成了良性知识迁移。

  第二个探究环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 1 吨有多重。

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我没有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不能直观、形象的认识,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身边 1 吨重的物体。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原来设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一下什么物体重大约 1 吨。

后来想不行,没法验证, 1 吨重的物体不像 1 千克的可以称。

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可以创新性地采用“大合作”的形式。

即用一个学生的大约体重是40千克,来算一算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 1 吨,把这群人展示出来让学生看一看 1 吨到底有多重。

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对次非常感兴趣,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呀!”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存在问题

1 、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2 、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

改进措施

1 、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

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 、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

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大约 1 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生充分感知。

3 、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多听、多学、多练。

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

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

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

(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知识。

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

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

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头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说明。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设计了背一背这一体验环节。

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

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

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

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的重量是一吨。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

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吨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