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质数与合数教学课后心得)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质数与合数教学课后心得)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教学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更好地进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是小学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诸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在课上做到游刃有余。

此次教学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数感,能对一些数做出正确判断,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复习整理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 教学过程要科学

笔者对此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师:在本册书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我们都学习了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回忆一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在这两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组织学生简单回顾,有困难的可翻看课本。

简单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板书:

因数和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因数与倍数 奇数和偶数

质数和合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二)揭示课题,优化再建

1.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对这些知识来进行总复习。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的总复习

2.系统整理,汇报展示

(1)交流完善

师:老师昨天让大家已经整理出了这部分内容,现在就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整理的?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整理内容与方法)

汇报交流,一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

(2)补充完善

师:谁还有要补充的?

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①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与概念范围:奇数偶数的概念范围是在自然数中研究;而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范围是的非0整数中研究。

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总结完善,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和同学的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师生共同评价。

三、 适当的练习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处理课本P138页第1题

(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56 79 87 195 204 630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重点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2.处理课本P138页第2题

(2)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2 31 57 65 78 83

教师可增加一问: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重点复习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区别与联系。

3.处理课本P141页第2题

(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5 6和16 15和25 21和63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复习: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两数成倍数关系和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处理课本P141页第1题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②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

③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质数小。 ()

④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

⑤最小的质数是1。 ()

组织学生独立判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评价。

(2)甲、乙两人去青少年宫参加音乐培训,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有一天两个人相遇少年宫,至少过几天他俩会再次相遇在少年宫?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意:求至少过几天他俩会再次相遇在少年宫,就是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四、 自主检测是实现成功的必要手段

在课程进行完后进行必要的自我检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检测一般分为自主检测与评价完善两种。

(一)自主检测

如题目1.选一选。

(1)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的一组是( )。

A.2和12 B.36和21 C.16和18

(2)1是下面( )的最大公因数。

A.3和21 B.5和48 C.21和42

题目2.解决问题。

(1)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食品店运来8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二)评价完善

评级完善较为简单指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我订正,集体评价。

在以上的过程完结后,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 教学反思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价,在这种教学手段的指引下,笔者相信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必然能使同学们尽快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质数与合数教学课后心得

上海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潘小明老师的“质数与合数”一课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就结合教学过程谈谈感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

【教学片段】

一、构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1.拼一拼。教师让学生用3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然后展示不同拼法。教师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然后展示不同拼法。教师让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然后展示不同拼法。

2.比一比。教师通过多媒体把用3个、4个、12个小正方形的各种情况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比较看到,用3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种长方形,用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两种长方形,用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三种长方形。

3.想一想。教师提问:“如果小正方形的个数再多,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会怎么样?”。

学生利用手中的20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探索所用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4.说一说。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结合学生拼的情况引导学生交流“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只能拼出一种形状的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可以拼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形状的长方形。”。

教师讲解:像2、5、11这样的数叫质数,8、9、12这样的数叫合数。

让学生思考这两类数各自具有的特点,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征,建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二、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1 29 48 217815 10000032 1

2.学生制作100以内的数的质数表。

【反思】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质数与合数”一课的内容,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通过例1首先引导学生找出1~12各数的全部约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及特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说明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成为课程的建构者,不“唯书”、不“唯纲”。潘小明老师在上“质数与合数”这一课时就没有单纯地去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他让学生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去探索所用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长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在探索中引发学生思考“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只能拼成一种形状的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拼成的长方形不止一个?”潘老师从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拼图形活动入手,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载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巧设“冷场”

课始,潘老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了3个、4个、12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思考:“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用3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种长方形,用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两种长方形(其中一种是特殊的长方形),用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三种长方形。接着,教师提问:“如果小正方形的个数再多些,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会怎么样?”开始由于受前面3个、4个、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个数的结果的影响,几乎所有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越来越多!”这时潘老师既没有肯定学生的回答,也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只是微笑地注视着全班同学,当时课堂上静极了!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曾几何时,我们一味追求那种一环紧扣一环、一问紧连一问、看似完美无缺的课。课堂上,老师生怕冷场,对于学生的回答总是急于肯定或否定,然后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学生的思考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往往是走过场,学生往往通过老师或其他同学修正错误,根本没有真正弄明白错误产生的原因,更没有自己给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然而潘老师没有这样做,他十分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犯错误,然后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错误能够通过自己的反思而得到修正,那一定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潘老师的微笑给了学生鼓励,他的注视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潘老师这短暂的“冷场”别具匠心,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省略

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1、质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这个数就称为质数。如2、3、5、7、11、13等。

2、合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这个数就称为合数。如4、6、8、9、10等。

3、素数即为质数。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方法

【 #教案# 导语】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篇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效的概念。

教学难点:质数、台数、济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小*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也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数和偶数两类。

板书对应的集合图。

自然数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就用找约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复习:什么叫约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约数?

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约数。(同时板演)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自然数

(约数的个数)

(只有两个约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

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约数的,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引出约数的概念。

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约数?想一想:1的约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

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新数阳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 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  28  31  53  77 89 1ll

学生独立完成。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

完成练一练。

三、练习巩固

1、坚持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2 29 35 49 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学生操作后,提问: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告诉学生:古代的数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

四、全课总结

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相机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

五、布置作业(略)。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教学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更好地进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是小学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诸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在课上做到游刃有余。

此次教学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数感,能对一些数做出正确判断,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复习整理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 教学过程要科学

笔者对此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师:在本册书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我们都学习了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回忆一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在这两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组织学生简单回顾,有困难的可翻看课本。

简单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板书:

因数和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因数与倍数 奇数和偶数

质数和合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二)揭示课题,优化再建

1.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对这些知识来进行总复习。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的总复习

2.系统整理,汇报展示

(1)交流完善

师:老师昨天让大家已经整理出了这部分内容,现在就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整理的?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整理内容与方法)

汇报交流,一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

(2)补充完善

师:谁还有要补充的?

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①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与概念范围:奇数偶数的概念范围是在自然数中研究;而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范围是的非0整数中研究。

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总结完善,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和同学的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师生共同评价。

三、 适当的练习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处理课本P138页第1题

(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56 79 87 195 204 630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重点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2.处理课本P138页第2题

(2)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2 31 57 65 78 83

教师可增加一问: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重点复习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区别与联系。

3.处理课本P141页第2题

(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5 6和16 15和25 21和63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复习: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两数成倍数关系和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处理课本P141页第1题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②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

③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质数小。 ()

④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

⑤最小的质数是1。 ()

组织学生独立判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评价。

(2)甲、乙两人去青少年宫参加音乐培训,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有一天两个人相遇少年宫,至少过几天他俩会再次相遇在少年宫?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意:求至少过几天他俩会再次相遇在少年宫,就是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四、 自主检测是实现成功的必要手段

在课程进行完后进行必要的自我检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检测一般分为自主检测与评价完善两种。

(一)自主检测

如题目1.选一选。

(1)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的一组是( )。

A.2和12 B.36和21 C.16和18

(2)1是下面( )的最大公因数。

A.3和21 B.5和48 C.21和42

题目2.解决问题。

(1)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食品店运来8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二)评价完善

评级完善较为简单指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我订正,集体评价。

在以上的过程完结后,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 教学反思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价,在这种教学手段的指引下,笔者相信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必然能使同学们尽快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质数与合数教学课后心得

上海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潘小明老师的“质数与合数”一课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就结合教学过程谈谈感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

【教学片段】

一、构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1.拼一拼。教师让学生用3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然后展示不同拼法。教师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然后展示不同拼法。教师让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然后展示不同拼法。

2.比一比。教师通过多媒体把用3个、4个、12个小正方形的各种情况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比较看到,用3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种长方形,用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两种长方形,用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三种长方形。

3.想一想。教师提问:“如果小正方形的个数再多,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会怎么样?”。

学生利用手中的20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探索所用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4.说一说。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结合学生拼的情况引导学生交流“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只能拼出一种形状的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可以拼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形状的长方形。”。

教师讲解:像2、5、11这样的数叫质数,8、9、12这样的数叫合数。

让学生思考这两类数各自具有的特点,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征,建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二、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1 29 48 217815 10000032 1

2.学生制作100以内的数的质数表。

【反思】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质数与合数”一课的内容,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通过例1首先引导学生找出1~12各数的全部约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及特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说明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成为课程的建构者,不“唯书”、不“唯纲”。潘小明老师在上“质数与合数”这一课时就没有单纯地去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他让学生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去探索所用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长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在探索中引发学生思考“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只能拼成一种形状的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数时拼成的长方形不止一个?”潘老师从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拼图形活动入手,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载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巧设“冷场”

课始,潘老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了3个、4个、12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思考:“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用3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种长方形,用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两种长方形(其中一种是特殊的长方形),用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三种长方形。接着,教师提问:“如果小正方形的个数再多些,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会怎么样?”开始由于受前面3个、4个、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个数的结果的影响,几乎所有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越来越多!”这时潘老师既没有肯定学生的回答,也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只是微笑地注视着全班同学,当时课堂上静极了!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曾几何时,我们一味追求那种一环紧扣一环、一问紧连一问、看似完美无缺的课。课堂上,老师生怕冷场,对于学生的回答总是急于肯定或否定,然后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学生的思考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往往是走过场,学生往往通过老师或其他同学修正错误,根本没有真正弄明白错误产生的原因,更没有自己给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然而潘老师没有这样做,他十分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犯错误,然后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错误能够通过自己的反思而得到修正,那一定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潘老师的微笑给了学生鼓励,他的注视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潘老师这短暂的“冷场”别具匠心,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省略

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1、质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这个数就称为质数。如2、3、5、7、11、13等。

2、合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这个数就称为合数。如4、6、8、9、10等。

3、素数即为质数。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方法

【 #教案# 导语】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篇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效的概念。

教学难点:质数、台数、济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小*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也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数和偶数两类。

板书对应的集合图。

自然数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就用找约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复习:什么叫约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约数?

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约数。(同时板演)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自然数

(约数的个数)

(只有两个约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

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约数的,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引出约数的概念。

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约数?想一想:1的约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

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新数阳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 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  28  31  53  77 89 1ll

学生独立完成。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

完成练一练。

三、练习巩固

1、坚持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2 29 35 49 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学生操作后,提问: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告诉学生:古代的数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

四、全课总结

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相机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

五、布置作业(略)。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质数与合数教学课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