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题(初一历史试卷真题)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题(初一历史试卷真题)

扬州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

说穿了,其实提高成绩并不难,就看你是不是肯下功夫——多做题,少睡眠。祝你 七年级语文 期末考试成功!我整理了关于扬州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据拼音写汉字。(4分)

(1)步lǚ    (2)chà  紫嫣红(3)粗guǎng  (4)ǒu 心沥血

2、名著阅读。(2分)

《西游记》中有个“孙悟空”,是_________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被玉帝封为“弼马温”,他不同意,而自封为“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的一副 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诗中的有关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2分)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 量力而行。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面是对这几个 句子 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几个句子中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当作英雄来大力加以赞美的。

B、作者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算不上是英雄,句子对他们进行了贬斥。

C、作者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可称得上是英雄,但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

D、这几个句子中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当作一般的帝王进行评论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课文主要刻画了外祖母,对“我”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

B、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 故事 ,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C、东晋的陶渊明厌恶官场、喜爱园田生活,他曾辞去县令,亲自种田糊口,做诗著文,一生喜爱君子一样的莲花,他本人也是一个坦荡的君子

D、鲁迅先生的 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对比的写法,回忆了作者 儿童 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生活,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 教育 制度的不满。

6、在下列语境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7条紧挨着的流苏。(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状的下垂装饰物)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调皮、机灵)

C、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 口号 ,严重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D、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新课)

7、把下面句子中的错误用符号法改正过来。(每句限改一处,4分)

(1)班会上,老师和班干部们听取并研究了同学们对开展“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活动。

(2)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8、默写。(共12分)

(1)无意苦争春,       。       ,只有香如故。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自己隐居时劳作辛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描写莲的高尚品格用了一个对偶句(可从长句中摘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5题。

(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手不释卷( )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3)卒用其人(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11.阅读 文章 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么?为什么?(4分)

(二)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嵏,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2)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3)遂以名楼

13.文中有一个既是议论又是感叹的句子,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章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角度写黄鹤楼,是以“______”字来贯穿全文的。(2分)

1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指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 唱歌 。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磨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磨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发音的原理非常简单。

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歌唱却仍然是个迷。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我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这些昆虫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住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哀鸣,还是在欢歌。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16.这段选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 方法 (写两种即可,4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4分)

答:

18.文章写松树金龟子的叫,同时又写了蟋蟀、天牛、纺织娘的叫,是要说明什么问题?(4分)

答:

19.文中划线句子“我无法作证”以及“还没有搞清楚”,有人认为,既是无法作证和没有搞清楚,就不应该写出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4分)

答:

20.你从法布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龟子的例子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答:

(二)袁隆平的“寻梦园”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 种植 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21.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梦寐以求:

(2)功成名就:

23.文中第二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最后用袁隆平做过的“一个美好的梦”结尾,请你 说说 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

四 作文

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共30分)

1、(1)履(2)姹(3)犷(4)呕(4分,对一个得1分) 2、菩提祖师 齐天大圣(2分)

3、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 4.C 5.C 6.A (4、5、6题每个2分)

7、(4分)(1)班会上,老师和班干部们听取并研究了同学们对开展“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活动的打算(或安排、计划等)。

(2)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或:阅读文学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8、(每空1分,共12分)(1)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2)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3)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9、(3分)放下 曾经 终于

10、(4分,意思对即可)(1)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2)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

11、(4分,第一空2分,第二、三空2分)[刻苦学习并]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意思对即可) (第二、三空只要答出“喜欢他么?为什么?即可。)

12.(3分)休息 看 命名(取名)

13.(2分)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4.(2分)仙

15.(2分)句式整齐、感情充沛、节奏明快、运用比喻、运用对偶(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16.(4分)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答其中2个即可)

17.(4分)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和原因

18.(4分)说明作者要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原因及其规律。

19.(4分)这正是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科学说明事物的态度

20.(4分)(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就行。例: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

21.这篇文章叙写了(被人们视为“神农”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 事迹 。(4分。意思对即可)。

22.(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2)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4分。意对即可)。

23.这些数据进一步突出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的意义。或更加突出袁隆平对解决我国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巨大而深远。(4分。意思对即可)。

24.一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他的讲话的话题永远自己的事业,讲起来当然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或:因为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水稻育种,对水稻育种工作的全过程了如指掌。(4分。意思对即可)。

25.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能使文章篇末点题;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4分。意思对即可)。

四那一次,我读懂了坦然

题记: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自从上了初三,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题海”,每天6时起床22时睡觉,见同学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也难过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不公:“为什么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努力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这么怨着、叹着,天天愁眉苦脸。终于有一天,父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们可爱的女儿为何变得如此?失落、抱怨、叹气不止。

然后,厄运便到了我的面前——一叠文学名著。望着久久未翻的小说、诗词,我想:好吧,读读也罢,反正学不下去了。

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轼迎面走来。

谪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见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苏轼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青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

“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他笑答。

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这些失败的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想完,就看见黄沙漫天中那位骑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

李白同我一样对于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也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碧青纱,头顶飘飘发,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

“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望盛唐,我立于其中!”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那么我呢?

别再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七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要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

我合上书,自信地抬起头。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填空:

⑴《春》作者 ,字 。老舍原名 。

⑵泰戈尔是 著名诗人。莫顿•亨特是 作家。

⑶《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与思关系的一则是 。

⑷《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 。

⑸《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颈联是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⑵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

⑶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吗?( )

⑷那最(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仔细揣摩 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一句写景的妙处有哪些?

5.居里夫人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6.按要求,任选一题改写句。

⑴仿照例句,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⑵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7.下列各句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非常好学,又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所以到工厂不久,就搞了好多发明创造。

B.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C.事实表明,吸烟者的记忆力和嗅觉灵敏程度都有所降低。

D.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全诗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 。

9.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诗中描写的实景是 ,虚景是

10.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11.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表示东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B.“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感。

C.这两句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

D.诗句直接写人,使我们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沧海的勃勃英姿。

1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也其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短十六字,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奇景。

B.这是全诗的重点层次,从中可见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绘制的大海形象——它的雄浑的气势和包含一切的胸襟。

C.大海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也是诗人愉快心情和美好情操的象征。

D.全句意为: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好像发源于沧海。

13.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所写。

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的景物与奇特的想象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

盼望着,盼望着,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 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④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4.这几段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是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根据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为    、     和     。

第三部分。

15.按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16.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7.书写“近”字时,应先写 ,后写 。

18.接部首查字典,“张”字应该先查 部,再从该部的 画中去查。

19.第一、二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 ,后分写 。

20.从第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21.第三段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22.第三段第一句中“钻”字注音 ,若把它改为“长”字好不好?为什么?

23.第三段第一句中的“偷偷”写出了 。

(三)

开花的课桌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24.本文是以 为主结合描写和抒情的散文。地点是地处的小学校。主要人物是学生群像。

25.选出文章开头对描写初春景象的语句,选择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渲染气氛 B.定下感情基调

C.反衬教室里的一丝春意 D.交代背景

26.选出依次填入第③小节括号内词语的序号(    )

A.萌动   B.涌动   C.蔓延   D.洋溢

27.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第②小节:

第③小节:

第④小节:

28.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选出对男孩的笑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B.为自己像女孩似的采摘草芽而羞涩的笑

C.为老师不批评自己而感激的笑

D.为自己第一个采摘草芽而骄傲的笑

29.完成下面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概括。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赞颂了师生之间 ,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30.选出正确评述本文写作特点的三项( )

A.描写层次感强,细腻传神

B.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感情真挚委婉,耐人寻味

D.巧设悬念,首尾照应

E.以小见大,意境深远

第三部分:写作

以“享受……的乐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初一历史试卷真题

学习七年级历史不仅是读书、听课、考试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进步的手段,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 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

A.西晋建立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操病故

2.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4.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争 论,你赞 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 田制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9.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1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简要评价。

三、合作探究题:

13.“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 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话。

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A 6D 7A 8A 9C 10C 11D

12.(1)北魏孝文帝。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特别是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姓,改穿汉 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建的经济 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初中语文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颀长(qí) 踉跄(1àng) 精神矍铄(jué) 踌躇(zhù)

B.龟裂(guī) 星宿(sù) 丢三落四(1à) 和面(huò)

C.嗤笑(chī) 伛偻(1ǚ) 锐不可当(dāng) 恻隐(cè)

D.淑女(shū) 痉挛(jīmg) 步履蹒跚(pán) 温馨(xī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滥竽充数 随波而逝 明察秋毫 宫阙

B.余音绕梁 俯首贴耳 秋风箫瑟 精采

C.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关关雎鸠 嶙峋

D.腐草为萤 锲而不舍 静影沉璧 珠帘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稽之谈(考查)潜滋暗长(生长)肆虐(任意地干)

B.销声匿迹(消失)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绛紫(深蓝色)

C.不能自已(停止) 姹紫嫣红(娇艳) 淫雨(放纵)

D.变卖典质(抵押)面面相觑(惊惧)汲取(从下往上打水)

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2分)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关雎》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这个句子的问号用得不对,应该把它放到“钱”字后面。

C.“招商引资使开发区进发出前所未有的春光。”这个句子中的“进发”一词应改为“焕发”。

D.“他的作文不但居全班之冠,而且常常在全校冒尖。”这个句子的“在全校冒尖”应与“居全班之冠”对调。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

书是

7.默写填空。(8分)

①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④《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⑤《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⑥《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陈涉号召士卒起义时,鼓动性极强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8—10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8.对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9.请在原诗中用横线“——”画出发表议论点明中心的两句诗句。(2分)

10.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下列各句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判断词) B.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病)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通“避”) D.贤者能勿丧耳(放弃)

12.下句中加点词“而”所表示的前后词句的关系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气可以养而致

B.文不可以学而能

C.舍生而取义者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14.上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证论点,请用横线在原文中划出正面论证的句子。(1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小学回家的路是一条乡村的土路。萝卜头一般的我骑着硕大的一辆二八自行车,横冲直撞地冲回鸡、狗、牛、羊满院的家。

中学回家的路是一条城市里的柏油路。放学后走过那时认为有点神圣的市政府,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过,回到种有两棵果树的家里。

上高中补习班时回家的路要坐一夜的夜班车睡到家。放寒假要补十天课,我破天荒在老师的办公室哭了半个小时,终于提前了5天回家。那一夜在班车上我兴奋地无法入睡,直到进了院看到果树,喝了爸爸熬的奶茶,才在疲惫中睡去。

大学回家的路漫长得可怕———两天两夜的火车再加上一夜的班车。那年到家后,体力不支,一下子烧到40度,爸妈心疼的样子却让我感觉欣幸,原来回家可以这么幸福———有人疼。

那天妈妈打电话说:“回来吧 这边有个新办的高中招老师,反正你明年毕业也要找工作,你又喜欢当老师,在外面教书不如回家来吧 ”我当时答应考虑,但是后来还是写了封信告诉家里我不回去。我将信投入信箱的瞬间明白了,原来已经没有回家的路了。一如当年父母从湖南来到x疆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凝望书桌前摆着的父母的合影,我想家,想得扯心扯肺地痛,想得泪流满面,我为什么不选择回去 难道我的心已经背叛了我的家吗 难道我成了断线的风筝,只能望着爸妈手中的轱辘落泪 不,不,不,穷我一生都不可能走出父母的爱,可是我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巢是我的起点,蓝天是我的旅途,另外一只小小鸟是我的终点。因为我是一粒树种,落在大树根下,荫翳会扼杀我的生命,我只有随风到那个有阳光的地方,生根、成长,再结出新的树种。人类不也是这样轮回的吗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用心、用汗、用血、用泪、用生命来爱孩子。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将挣脱那个温暖的怀抱,去闯、去拼,直到有一天他将自己所有的世界全给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他才会明白他的轮回。既然是轮回那就只有顺着转,而不能突然的停下来转回去。我读过许多人谈及父母时的悔,悔当初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悔当初没有多爱父母一点,悔当初没有多陪父母几天。其实如果从头来过,他们依旧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这世界本没有回家的路。

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还有家,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父母的爱就在哪里。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深爱我的父亲、母亲。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用稚气的声音给父亲背诵《游子吟》,今天,我真的成了那个游子,就让我再给我最亲爱的父母背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载《视野》

15.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轮回:

16。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上文写“回家的路”由土路变柏油路,由柏油路变铁路,目的是要表明家乡的发展快,变化大。

B.上文表现的是作者这样的思想认识:作为子女要爱父母,但不一定一辈子厮守在父母身边,好儿女应志在四方。

C.文章开始极力写“我”读书时回家的迫切心情和幸福感,与后面写“我”工作后“放飞”异地,无法留家的无奈形成对比,突出我的爱家、恋家。

D.作者本来就不想回家,因为家乡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无法和大都市相比,当年父母不愿回湖南老家,亦是如此。

17.用横线在原文画出回答“我为什么不回家”的两个比喻句,并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用比喻句回答的好处。(4分)

18.读了本文,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4分)

(二)

①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可以开发利用,使之为人类创造财富。

②美国明尼苏达州国际瀑布城,气温常在-30℃以下,素有美国冰箱之称。这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经济上的大繁荣:州政府拨款200万美元建立了寒冷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都在这里建有新型汽车厂和试验场,以制造适合高寒地区的汽车。

③实验表明,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10%左右,能够产生巨大的膨胀力。关、加等国巧妙地利用这种张力开山采石。方法是在冬季打洞,再向洞里灌水,水很快结成冰,结冰的膨胀力能轻易将石头胀裂。与爆破法相比,这种方法既经济又安全。

④寒冷在医学上应用极广。如生物制品的冷藏,软组织损伤的冷冻疗法,外科和妇科及皮肤科某些病灶的冷冻手术、冷冻病理切片等,都是人所熟知的。现在,医学家还运用寒冷进行器官移植,保证了器官的存活;解决了异地异时器官移植的难题。科学家正探索使人们在每晚入睡后体温下降5℃左右的新途径,预期可延长人的寿命30年。

⑤在极冷的低温条件下,不少导体的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这样,就可以实现无损耗输送电能。

⑥利用雪水作冷源,利用地热作热源,这种温差电站已在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文说明的对象是寒冷。

B.寒冷的一般特征是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

C.寒冷是资源和能源,可以利用它来创造财富。

D.上文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以“空间”为序。

20.请列举上文主要使用的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谈谈其作用?(3分)

21.第③段中加点的“轻易”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

22.既然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利用它也能为人类创造财富。那么日常生活中废弃的蔗渣、木屑、废纸、树叶等同样也有利用价值。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也可另选一种,简明地说说你变废为宝的想法。(4分)

(三)

①怪哉!同一文题,同一人作,同一人阅,第一次落第,第二次却金榜题名,为何?真金总会发光。

②要发光,得是真金。韩愈的文章最终被定为第一名,是因为它是“真金”,它能发光。如果他的文章是一块“石头”,就不会发光。就算给它添上金粉,金粉也会掉落,终究还是不能发光。真金就是真金,把它放入石头中它还是真金。太阳不因为处在黑暗的天宇中而失去光辉,长江不因为处于天地之中而失去一泻千里的气势。它们最终能为人所赞、为人所颂,因为是“真金”。

③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没有发现只不过是一时而已。韩愈的文章,第一次没有被选中,第二次终被选中。因为人们是在寻找“真金”,而不是在寻找“石头”。煤炭在地下深藏数百万年后终被人发现,成为“鸟金”;石油在地下沉睡数千万年后终被人们所用,成为工业的“血液”;铀分布于海水之中而最终为人们所提取,成为“能量之源”。人们在寻找“真金”,它最终一定会被发现。

④“真金”也要推荐自己,使自己早日发光。虽然终究是会发光的,但是能早日发光最好。自古以来不就是有许多推荐自己“发光”的“真金”吗?毛遂如果不自荐,他会更晚为人所发现,或者失去了发光的机会;韩愈如果不第二次抄自己那篇文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光”。茅台酒不被溢出,为人所闻,也不会有后来的名闻世界。推荐自己总比等人发现强。

⑤文章如此,人亦如此,人亦要首先使自己成为真金,并不断推荐自己,坚信“真金总会发光”,方能最终发光。如果你不是真金,你决不会发光。韩愈的文章最终被发现,给我们一个启示:真金总会发光。

23.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真金总会发光。

B.要发光,得是真金。

C.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

D.“真金”也要推荐自己,使自己早日发光。

24.第③段主要采用 和 的论证方法。(2分)

25.本文段的结构形式是( )(2分)

A.总一分 B.分一总

C.分一总一分 D.总一分一总

26.“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没有发现只不过是一时而已”是本文段的一个分论点,除文中的论据外,请你给此分论点补充另外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4分)

四、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努力了吗?”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的座右铭。他正是靠着母亲送给他的这句话,绝处逢生,走出人生低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辉煌。

试看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努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一、1. C

2. B

3. A

4. D

5.B D

6.略

7.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一鼓作气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后将相宁有种乎”

二、(一)8.A

9.画线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 ①包含温情,富于哲理②语言凝炼③豁达乐观,给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

(二)11.C

12. D

13. 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喜爱的还有过生命的东西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

14.画线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一)15.这里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长大后外出谋求发展”、“孩子成为父母后又关爱自己的孩子”这种循环的过程。

17.两个比喻句:“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因为我是一粒树种……”好处;。语言含蓄,生动形象

18.略

(二)19.C

20.示例:列数字,让读者确切知道事物的数量、状态及发展变化等;作比较,说明利用水结成冰的张力来开山采石的方法比爆炸法更经济更安全。

21.不能删掉,因为删掉后不能突出水结冰后膨胀力之大,无法突出用这种方法开山采石简单容易、经济安全的特点。

22.略

(三)23.A

24.举例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

25.D

26.示例:诸葛亮虽有奇才,但怀才不遇,只能躬耕于南阳。刘备独具慧眼,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他的才华才得以施展,成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

去年语文初一期末卷子

语文

一、 基础知识。(35分)

1、默写填空(10分)

(1)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

(2) ,稍稍正坐。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几欲先走。

(4)未至, 。

(5)江山代有才人出, 。

2、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归xǐng 、 阴mái 、 毛骨sǒng 然、 léi 弱、

3、关联词语填空。(2分)

________我是个作曲家,我 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4、用你最漂亮的字写一句有关于书的名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且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② 老斑羚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③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A、反复 拟人 排比 B、对比 比喻 排比 C、对比 拟人 反复 D、反复比喻 反复

6、给下列一段话加上一段总结性的话。(2分)

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讲究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所以, 。

7、下面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本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本段话的含义是: 。

8、仿句。(4分)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9、根据要求改错。(3分)

近年来,我校初三同学为了迎接中考,在作最后的冲刺拼搏。据了解,大多数同学学习到晚上12点,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且效果却不一定好。许多老师反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少同学上课时精神不振。

(1)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错别字。 改为

(2)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病句。(直接写下正确的句子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能力:(6分)

在活动课上你一定学过《马的世界》吧,那么对于马你又了解多少呢?

1、写出两个关于马的成语或俗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大名著中两匹名马的名字及主要事迹(4分):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课内选文(9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解释加点词语(1分)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

2、给下列加点儿的字注音(1分)

中间 曳屋许许 声

3、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4分)

(候选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①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 ②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

③表示两事相继发生的 ④表示同时发生的 ⑤表示发突然生的

4、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人的 。(3分)

(二)课外选文(6分)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6、译:谭乃高压求反。(2分)

译文:

7、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2分)

四、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9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中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空茶杯里,隔着透明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是的,我不会。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只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4分)

蔓 ( ) __________ 中 ( ) _________

( ) ___________ ( ) _________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这条线索,文中交代了鸟儿对我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3分)

3、作者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对珍珠鸟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把娇憨可爱的珍珠鸟表现在读者面前。(4分)

4、你是怎样理解小珍珠鸟开始“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而后来变得“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你最欣赏哪一处?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用三十个字左右谈一谈(4分)

(二)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①我喜欢泰戈尔的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的嫩的手指翻得稀烂。好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

②《飞鸟集》破损了,我 a ( 希望 渴望盼望 )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

③我还是喜欢泰戈尔。在动乱的岁月里,我默默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

④有一天,我忽然 b ( 想入非非 胡思乱想 异想天开 )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结果,当然叫人失望。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当于店员的粗心吧。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⑤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挤夺着《飞鸟集》的一片绿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⑥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象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⑦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她开了口:“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声音,清脆得象小鸟在唱歌。

⑧我有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轻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⑨“谁的书?”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格格地笑了。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

⑩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呵!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使年轻,我还是懂得这一点。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c ( 藏着 放着 留着 )着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我只看见她的背影:一件浅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

(11)她走了,象一缕轻盈的风,象一阵清凉的雨,象一曲优美的歌……

7、填在文中a、b、c、处最的词语是( )(2分)

A、希望 想入非非 放着 B、渴望 异想天开 藏着 C、盼望 胡思乱想 留着

8、依据本文的事件发展填表格(3分)

失书

9、第(10)段画线句,三个“这样”分别指什么?(3分)

这样的年头———

这样的场合———

这样的谈话———

10、文中第⑨段对小姑娘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4分)

11、本文结尾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五、作文(60分)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考试。既经历了许多文化知识这样有形的“考试”,也曾经历了不只一次地经过了无形的“人生考试”。我们对考试的理解要尽量宽泛一点。请以“一次难忘的考试”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不好意思哦,没有答案) 好好复习吧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扬州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

说穿了,其实提高成绩并不难,就看你是不是肯下功夫——多做题,少睡眠。祝你 七年级语文 期末考试成功!我整理了关于扬州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据拼音写汉字。(4分)

(1)步lǚ    (2)chà  紫嫣红(3)粗guǎng  (4)ǒu 心沥血

2、名著阅读。(2分)

《西游记》中有个“孙悟空”,是_________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被玉帝封为“弼马温”,他不同意,而自封为“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的一副 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诗中的有关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2分)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 量力而行。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面是对这几个 句子 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几个句子中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当作英雄来大力加以赞美的。

B、作者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算不上是英雄,句子对他们进行了贬斥。

C、作者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可称得上是英雄,但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

D、这几个句子中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当作一般的帝王进行评论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课文主要刻画了外祖母,对“我”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

B、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 故事 ,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C、东晋的陶渊明厌恶官场、喜爱园田生活,他曾辞去县令,亲自种田糊口,做诗著文,一生喜爱君子一样的莲花,他本人也是一个坦荡的君子

D、鲁迅先生的 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对比的写法,回忆了作者 儿童 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生活,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 教育 制度的不满。

6、在下列语境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7条紧挨着的流苏。(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状的下垂装饰物)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调皮、机灵)

C、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 口号 ,严重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D、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新课)

7、把下面句子中的错误用符号法改正过来。(每句限改一处,4分)

(1)班会上,老师和班干部们听取并研究了同学们对开展“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活动。

(2)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8、默写。(共12分)

(1)无意苦争春,       。       ,只有香如故。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自己隐居时劳作辛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描写莲的高尚品格用了一个对偶句(可从长句中摘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5题。

(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手不释卷( )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3)卒用其人(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11.阅读 文章 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么?为什么?(4分)

(二)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嵏,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2)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3)遂以名楼

13.文中有一个既是议论又是感叹的句子,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章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角度写黄鹤楼,是以“______”字来贯穿全文的。(2分)

1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指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 唱歌 。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磨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磨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发音的原理非常简单。

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歌唱却仍然是个迷。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我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这些昆虫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住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哀鸣,还是在欢歌。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16.这段选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 方法 (写两种即可,4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4分)

答:

18.文章写松树金龟子的叫,同时又写了蟋蟀、天牛、纺织娘的叫,是要说明什么问题?(4分)

答:

19.文中划线句子“我无法作证”以及“还没有搞清楚”,有人认为,既是无法作证和没有搞清楚,就不应该写出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4分)

答:

20.你从法布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龟子的例子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答:

(二)袁隆平的“寻梦园”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 种植 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21.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梦寐以求:

(2)功成名就:

23.文中第二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最后用袁隆平做过的“一个美好的梦”结尾,请你 说说 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

四 作文

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共30分)

1、(1)履(2)姹(3)犷(4)呕(4分,对一个得1分) 2、菩提祖师 齐天大圣(2分)

3、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 4.C 5.C 6.A (4、5、6题每个2分)

7、(4分)(1)班会上,老师和班干部们听取并研究了同学们对开展“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活动的打算(或安排、计划等)。

(2)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或:阅读文学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8、(每空1分,共12分)(1)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2)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3)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9、(3分)放下 曾经 终于

10、(4分,意思对即可)(1)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2)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

11、(4分,第一空2分,第二、三空2分)[刻苦学习并]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意思对即可) (第二、三空只要答出“喜欢他么?为什么?即可。)

12.(3分)休息 看 命名(取名)

13.(2分)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4.(2分)仙

15.(2分)句式整齐、感情充沛、节奏明快、运用比喻、运用对偶(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16.(4分)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答其中2个即可)

17.(4分)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和原因

18.(4分)说明作者要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原因及其规律。

19.(4分)这正是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科学说明事物的态度

20.(4分)(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就行。例: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

21.这篇文章叙写了(被人们视为“神农”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 事迹 。(4分。意思对即可)。

22.(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2)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4分。意对即可)。

23.这些数据进一步突出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的意义。或更加突出袁隆平对解决我国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巨大而深远。(4分。意思对即可)。

24.一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他的讲话的话题永远自己的事业,讲起来当然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或:因为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水稻育种,对水稻育种工作的全过程了如指掌。(4分。意思对即可)。

25.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能使文章篇末点题;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4分。意思对即可)。

四那一次,我读懂了坦然

题记: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自从上了初三,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题海”,每天6时起床22时睡觉,见同学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也难过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不公:“为什么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努力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这么怨着、叹着,天天愁眉苦脸。终于有一天,父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们可爱的女儿为何变得如此?失落、抱怨、叹气不止。

然后,厄运便到了我的面前——一叠文学名著。望着久久未翻的小说、诗词,我想:好吧,读读也罢,反正学不下去了。

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轼迎面走来。

谪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见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苏轼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青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

“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他笑答。

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这些失败的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想完,就看见黄沙漫天中那位骑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

李白同我一样对于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也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碧青纱,头顶飘飘发,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

“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望盛唐,我立于其中!”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那么我呢?

别再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七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要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

我合上书,自信地抬起头。

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填空:

⑴《春》作者 ,字 。老舍原名 。

⑵泰戈尔是 著名诗人。莫顿•亨特是 作家。

⑶《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与思关系的一则是 。

⑷《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 。

⑸《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颈联是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⑵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

⑶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吗?( )

⑷那最(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仔细揣摩 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一句写景的妙处有哪些?

5.居里夫人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6.按要求,任选一题改写句。

⑴仿照例句,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⑵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7.下列各句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非常好学,又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所以到工厂不久,就搞了好多发明创造。

B.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C.事实表明,吸烟者的记忆力和嗅觉灵敏程度都有所降低。

D.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全诗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 。

9.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诗中描写的实景是 ,虚景是

10.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11.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表示东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B.“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感。

C.这两句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

D.诗句直接写人,使我们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沧海的勃勃英姿。

1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也其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短十六字,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奇景。

B.这是全诗的重点层次,从中可见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绘制的大海形象——它的雄浑的气势和包含一切的胸襟。

C.大海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也是诗人愉快心情和美好情操的象征。

D.全句意为: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好像发源于沧海。

13.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所写。

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的景物与奇特的想象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

盼望着,盼望着,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 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④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4.这几段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是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根据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为    、     和     。

第三部分。

15.按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16.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7.书写“近”字时,应先写 ,后写 。

18.接部首查字典,“张”字应该先查 部,再从该部的 画中去查。

19.第一、二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 ,后分写 。

20.从第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21.第三段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22.第三段第一句中“钻”字注音 ,若把它改为“长”字好不好?为什么?

23.第三段第一句中的“偷偷”写出了 。

(三)

开花的课桌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24.本文是以 为主结合描写和抒情的散文。地点是地处的小学校。主要人物是学生群像。

25.选出文章开头对描写初春景象的语句,选择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渲染气氛 B.定下感情基调

C.反衬教室里的一丝春意 D.交代背景

26.选出依次填入第③小节括号内词语的序号(    )

A.萌动   B.涌动   C.蔓延   D.洋溢

27.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第②小节:

第③小节:

第④小节:

28.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选出对男孩的笑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B.为自己像女孩似的采摘草芽而羞涩的笑

C.为老师不批评自己而感激的笑

D.为自己第一个采摘草芽而骄傲的笑

29.完成下面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概括。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赞颂了师生之间 ,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30.选出正确评述本文写作特点的三项( )

A.描写层次感强,细腻传神

B.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感情真挚委婉,耐人寻味

D.巧设悬念,首尾照应

E.以小见大,意境深远

第三部分:写作

以“享受……的乐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初一历史试卷真题

学习七年级历史不仅是读书、听课、考试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进步的手段,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 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

A.西晋建立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操病故

2.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4.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争 论,你赞 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 田制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9.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1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简要评价。

三、合作探究题:

13.“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 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话。

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A 6D 7A 8A 9C 10C 11D

12.(1)北魏孝文帝。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特别是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姓,改穿汉 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建的经济 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初中语文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颀长(qí) 踉跄(1àng) 精神矍铄(jué) 踌躇(zhù)

B.龟裂(guī) 星宿(sù) 丢三落四(1à) 和面(huò)

C.嗤笑(chī) 伛偻(1ǚ) 锐不可当(dāng) 恻隐(cè)

D.淑女(shū) 痉挛(jīmg) 步履蹒跚(pán) 温馨(xī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滥竽充数 随波而逝 明察秋毫 宫阙

B.余音绕梁 俯首贴耳 秋风箫瑟 精采

C.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关关雎鸠 嶙峋

D.腐草为萤 锲而不舍 静影沉璧 珠帘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稽之谈(考查)潜滋暗长(生长)肆虐(任意地干)

B.销声匿迹(消失)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绛紫(深蓝色)

C.不能自已(停止) 姹紫嫣红(娇艳) 淫雨(放纵)

D.变卖典质(抵押)面面相觑(惊惧)汲取(从下往上打水)

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2分)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关雎》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这个句子的问号用得不对,应该把它放到“钱”字后面。

C.“招商引资使开发区进发出前所未有的春光。”这个句子中的“进发”一词应改为“焕发”。

D.“他的作文不但居全班之冠,而且常常在全校冒尖。”这个句子的“在全校冒尖”应与“居全班之冠”对调。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

书是

7.默写填空。(8分)

①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④《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⑤《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⑥《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陈涉号召士卒起义时,鼓动性极强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8—10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8.对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9.请在原诗中用横线“——”画出发表议论点明中心的两句诗句。(2分)

10.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下列各句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判断词) B.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病)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通“避”) D.贤者能勿丧耳(放弃)

12.下句中加点词“而”所表示的前后词句的关系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气可以养而致

B.文不可以学而能

C.舍生而取义者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14.上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证论点,请用横线在原文中划出正面论证的句子。(1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小学回家的路是一条乡村的土路。萝卜头一般的我骑着硕大的一辆二八自行车,横冲直撞地冲回鸡、狗、牛、羊满院的家。

中学回家的路是一条城市里的柏油路。放学后走过那时认为有点神圣的市政府,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过,回到种有两棵果树的家里。

上高中补习班时回家的路要坐一夜的夜班车睡到家。放寒假要补十天课,我破天荒在老师的办公室哭了半个小时,终于提前了5天回家。那一夜在班车上我兴奋地无法入睡,直到进了院看到果树,喝了爸爸熬的奶茶,才在疲惫中睡去。

大学回家的路漫长得可怕———两天两夜的火车再加上一夜的班车。那年到家后,体力不支,一下子烧到40度,爸妈心疼的样子却让我感觉欣幸,原来回家可以这么幸福———有人疼。

那天妈妈打电话说:“回来吧 这边有个新办的高中招老师,反正你明年毕业也要找工作,你又喜欢当老师,在外面教书不如回家来吧 ”我当时答应考虑,但是后来还是写了封信告诉家里我不回去。我将信投入信箱的瞬间明白了,原来已经没有回家的路了。一如当年父母从湖南来到x疆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凝望书桌前摆着的父母的合影,我想家,想得扯心扯肺地痛,想得泪流满面,我为什么不选择回去 难道我的心已经背叛了我的家吗 难道我成了断线的风筝,只能望着爸妈手中的轱辘落泪 不,不,不,穷我一生都不可能走出父母的爱,可是我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巢是我的起点,蓝天是我的旅途,另外一只小小鸟是我的终点。因为我是一粒树种,落在大树根下,荫翳会扼杀我的生命,我只有随风到那个有阳光的地方,生根、成长,再结出新的树种。人类不也是这样轮回的吗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用心、用汗、用血、用泪、用生命来爱孩子。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将挣脱那个温暖的怀抱,去闯、去拼,直到有一天他将自己所有的世界全给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他才会明白他的轮回。既然是轮回那就只有顺着转,而不能突然的停下来转回去。我读过许多人谈及父母时的悔,悔当初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悔当初没有多爱父母一点,悔当初没有多陪父母几天。其实如果从头来过,他们依旧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这世界本没有回家的路。

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还有家,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父母的爱就在哪里。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深爱我的父亲、母亲。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用稚气的声音给父亲背诵《游子吟》,今天,我真的成了那个游子,就让我再给我最亲爱的父母背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载《视野》

15.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轮回:

16。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上文写“回家的路”由土路变柏油路,由柏油路变铁路,目的是要表明家乡的发展快,变化大。

B.上文表现的是作者这样的思想认识:作为子女要爱父母,但不一定一辈子厮守在父母身边,好儿女应志在四方。

C.文章开始极力写“我”读书时回家的迫切心情和幸福感,与后面写“我”工作后“放飞”异地,无法留家的无奈形成对比,突出我的爱家、恋家。

D.作者本来就不想回家,因为家乡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无法和大都市相比,当年父母不愿回湖南老家,亦是如此。

17.用横线在原文画出回答“我为什么不回家”的两个比喻句,并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用比喻句回答的好处。(4分)

18.读了本文,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4分)

(二)

①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可以开发利用,使之为人类创造财富。

②美国明尼苏达州国际瀑布城,气温常在-30℃以下,素有美国冰箱之称。这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经济上的大繁荣:州政府拨款200万美元建立了寒冷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都在这里建有新型汽车厂和试验场,以制造适合高寒地区的汽车。

③实验表明,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10%左右,能够产生巨大的膨胀力。关、加等国巧妙地利用这种张力开山采石。方法是在冬季打洞,再向洞里灌水,水很快结成冰,结冰的膨胀力能轻易将石头胀裂。与爆破法相比,这种方法既经济又安全。

④寒冷在医学上应用极广。如生物制品的冷藏,软组织损伤的冷冻疗法,外科和妇科及皮肤科某些病灶的冷冻手术、冷冻病理切片等,都是人所熟知的。现在,医学家还运用寒冷进行器官移植,保证了器官的存活;解决了异地异时器官移植的难题。科学家正探索使人们在每晚入睡后体温下降5℃左右的新途径,预期可延长人的寿命30年。

⑤在极冷的低温条件下,不少导体的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这样,就可以实现无损耗输送电能。

⑥利用雪水作冷源,利用地热作热源,这种温差电站已在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文说明的对象是寒冷。

B.寒冷的一般特征是电阻消失,出现“超导”现象。

C.寒冷是资源和能源,可以利用它来创造财富。

D.上文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以“空间”为序。

20.请列举上文主要使用的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谈谈其作用?(3分)

21.第③段中加点的“轻易”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

22.既然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利用它也能为人类创造财富。那么日常生活中废弃的蔗渣、木屑、废纸、树叶等同样也有利用价值。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也可另选一种,简明地说说你变废为宝的想法。(4分)

(三)

①怪哉!同一文题,同一人作,同一人阅,第一次落第,第二次却金榜题名,为何?真金总会发光。

②要发光,得是真金。韩愈的文章最终被定为第一名,是因为它是“真金”,它能发光。如果他的文章是一块“石头”,就不会发光。就算给它添上金粉,金粉也会掉落,终究还是不能发光。真金就是真金,把它放入石头中它还是真金。太阳不因为处在黑暗的天宇中而失去光辉,长江不因为处于天地之中而失去一泻千里的气势。它们最终能为人所赞、为人所颂,因为是“真金”。

③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没有发现只不过是一时而已。韩愈的文章,第一次没有被选中,第二次终被选中。因为人们是在寻找“真金”,而不是在寻找“石头”。煤炭在地下深藏数百万年后终被人发现,成为“鸟金”;石油在地下沉睡数千万年后终被人们所用,成为工业的“血液”;铀分布于海水之中而最终为人们所提取,成为“能量之源”。人们在寻找“真金”,它最终一定会被发现。

④“真金”也要推荐自己,使自己早日发光。虽然终究是会发光的,但是能早日发光最好。自古以来不就是有许多推荐自己“发光”的“真金”吗?毛遂如果不自荐,他会更晚为人所发现,或者失去了发光的机会;韩愈如果不第二次抄自己那篇文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光”。茅台酒不被溢出,为人所闻,也不会有后来的名闻世界。推荐自己总比等人发现强。

⑤文章如此,人亦如此,人亦要首先使自己成为真金,并不断推荐自己,坚信“真金总会发光”,方能最终发光。如果你不是真金,你决不会发光。韩愈的文章最终被发现,给我们一个启示:真金总会发光。

23.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真金总会发光。

B.要发光,得是真金。

C.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

D.“真金”也要推荐自己,使自己早日发光。

24.第③段主要采用 和 的论证方法。(2分)

25.本文段的结构形式是( )(2分)

A.总一分 B.分一总

C.分一总一分 D.总一分一总

26.“是真金总会有被人发现之时,没有发现只不过是一时而已”是本文段的一个分论点,除文中的论据外,请你给此分论点补充另外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4分)

四、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努力了吗?”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的座右铭。他正是靠着母亲送给他的这句话,绝处逢生,走出人生低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辉煌。

试看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努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一、1. C

2. B

3. A

4. D

5.B D

6.略

7.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一鼓作气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后将相宁有种乎”

二、(一)8.A

9.画线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 ①包含温情,富于哲理②语言凝炼③豁达乐观,给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

(二)11.C

12. D

13. 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喜爱的还有过生命的东西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

14.画线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一)15.这里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长大后外出谋求发展”、“孩子成为父母后又关爱自己的孩子”这种循环的过程。

17.两个比喻句:“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因为我是一粒树种……”好处;。语言含蓄,生动形象

18.略

(二)19.C

20.示例:列数字,让读者确切知道事物的数量、状态及发展变化等;作比较,说明利用水结成冰的张力来开山采石的方法比爆炸法更经济更安全。

21.不能删掉,因为删掉后不能突出水结冰后膨胀力之大,无法突出用这种方法开山采石简单容易、经济安全的特点。

22.略

(三)23.A

24.举例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

25.D

26.示例:诸葛亮虽有奇才,但怀才不遇,只能躬耕于南阳。刘备独具慧眼,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他的才华才得以施展,成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

去年语文初一期末卷子

语文

一、 基础知识。(35分)

1、默写填空(10分)

(1)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

(2) ,稍稍正坐。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几欲先走。

(4)未至, 。

(5)江山代有才人出, 。

2、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归xǐng 、 阴mái 、 毛骨sǒng 然、 léi 弱、

3、关联词语填空。(2分)

________我是个作曲家,我 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4、用你最漂亮的字写一句有关于书的名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且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② 老斑羚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③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A、反复 拟人 排比 B、对比 比喻 排比 C、对比 拟人 反复 D、反复比喻 反复

6、给下列一段话加上一段总结性的话。(2分)

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讲究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所以, 。

7、下面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本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本段话的含义是: 。

8、仿句。(4分)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9、根据要求改错。(3分)

近年来,我校初三同学为了迎接中考,在作最后的冲刺拼搏。据了解,大多数同学学习到晚上12点,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且效果却不一定好。许多老师反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少同学上课时精神不振。

(1)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错别字。 改为

(2)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病句。(直接写下正确的句子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能力:(6分)

在活动课上你一定学过《马的世界》吧,那么对于马你又了解多少呢?

1、写出两个关于马的成语或俗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大名著中两匹名马的名字及主要事迹(4分):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课内选文(9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解释加点词语(1分)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

2、给下列加点儿的字注音(1分)

中间 曳屋许许 声

3、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4分)

(候选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①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 ②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

③表示两事相继发生的 ④表示同时发生的 ⑤表示发突然生的

4、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人的 。(3分)

(二)课外选文(6分)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6、译:谭乃高压求反。(2分)

译文:

7、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2分)

四、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9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中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空茶杯里,隔着透明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是的,我不会。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只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4分)

蔓 ( ) __________ 中 ( ) _________

( ) ___________ ( ) _________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这条线索,文中交代了鸟儿对我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3分)

3、作者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对珍珠鸟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把娇憨可爱的珍珠鸟表现在读者面前。(4分)

4、你是怎样理解小珍珠鸟开始“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而后来变得“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你最欣赏哪一处?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用三十个字左右谈一谈(4分)

(二)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①我喜欢泰戈尔的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的嫩的手指翻得稀烂。好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

②《飞鸟集》破损了,我 a ( 希望 渴望盼望 )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

③我还是喜欢泰戈尔。在动乱的岁月里,我默默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

④有一天,我忽然 b ( 想入非非 胡思乱想 异想天开 )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结果,当然叫人失望。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当于店员的粗心吧。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⑤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挤夺着《飞鸟集》的一片绿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⑥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象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⑦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她开了口:“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声音,清脆得象小鸟在唱歌。

⑧我有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轻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⑨“谁的书?”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格格地笑了。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

⑩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呵!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使年轻,我还是懂得这一点。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c ( 藏着 放着 留着 )着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我只看见她的背影:一件浅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

(11)她走了,象一缕轻盈的风,象一阵清凉的雨,象一曲优美的歌……

7、填在文中a、b、c、处最的词语是( )(2分)

A、希望 想入非非 放着 B、渴望 异想天开 藏着 C、盼望 胡思乱想 留着

8、依据本文的事件发展填表格(3分)

失书

9、第(10)段画线句,三个“这样”分别指什么?(3分)

这样的年头———

这样的场合———

这样的谈话———

10、文中第⑨段对小姑娘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4分)

11、本文结尾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五、作文(60分)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考试。既经历了许多文化知识这样有形的“考试”,也曾经历了不只一次地经过了无形的“人生考试”。我们对考试的理解要尽量宽泛一点。请以“一次难忘的考试”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不好意思哦,没有答案) 好好复习吧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题(初一历史试卷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