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教案(空气气体成分比例)
空气的成分教案(空气气体成分比例)

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内容与分析

(一)内容:

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下面是教学设计,供你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空气气体成分比例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B.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 #教案# 导语】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空气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空气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神奇的空气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三化学课本单元教案【三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内容与分析

(一)内容:

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下面是教学设计,供你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空气气体成分比例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B.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 #教案# 导语】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空气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空气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神奇的空气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空气的成分教案(空气气体成分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