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体司令部五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体司令部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

【 #教案# 导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受到力(合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方向,或大小,或方向)改变。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滑动与滚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

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

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和赛车的图片。

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

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3、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五、小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 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 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 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 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 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 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 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 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 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 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 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 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 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 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自制潜望镜1个。

2—5光与热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学具中有)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 操作建议:

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

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 实验内容:

展示并检验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1个、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各组展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

2、在各组热水器的瓶子中装好相同温度的冷水200毫升;

3、各组同时将热水器放到指定的场地中;

4、每隔5分钟测出水温并如实记录。

四、操作建议:

1、教师事先对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划分、活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2、比竞赛更重要的是每个组的自我评价和各组间的交流、反思和改进。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

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实验1——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

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

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4土壤中有什么

一、 实验内容:

寻找土壤成分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 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2个喷水器可分别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饮料瓶替代。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 实验内容:

河流对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1个、杯底侧边扎孔的塑料杯1个、高10厘米的木块1块、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测量、记录。

四、操作建议:

倒水是要保持带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无较大的变化。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63到6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交流、实验、观察。

四、操作建议:

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

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

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 实验内容:

橡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带车轴套的实验用小车1辆、橡皮筋4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推测设计实验。

2、安装小车后,观察和感觉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缠绕圈数的多少而不同。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验证推测。

四、操作建议:

1、安装时,车轴套应位于后车轴的中间部位,使产生的力量均匀作用于车轮。

2、如果没有车轴套,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

3、室外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并用尺子在地上画好表示距离的格子。

4、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设想。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 实验内容:

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支架1个、喷嘴1个、气球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按照教材75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安装一辆喷气小车。

2、试一试:给气球吹足气,放开气嘴,小车能否运动起来。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测量行驶的距离。

四、操作建议:

1、气球吹足气安装到小车上时,要避免与碰到车轮,否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想办法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以保持小车在运动时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实验内容:

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

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3、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4、 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4—5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别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

2、这一个实验做两次也可以了。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物体重量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2、这一个实验较容易,可以多做几次再比较。

4—6滑动与滚动

一、 实验内容:

测量滚动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在小车上加一些重物,测量滚动摩擦力就会容易些,两种摩擦力的差别也会大一些。

2、小车运动的接触面应粗糙些为好,若轮子与桌面打滑,就测不出多大区别了。

4—7运动与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观察自行车上与摩擦有关的设计

二、器材:

(每组)自行车或儿童车的实物1辆。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观察实物和教材85页的图示,确定应观察的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2、区分这些部件中需要摩擦力和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3、从这些部件的设计特征中找出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四、操作建议:

1、操作实物活动前要强调注意安全,不能快速转动轮子。

2、研究时只要学生说得对就应给予肯定。

3、教学目的不是要找尽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可以适时中止讨论。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小赛车

二、器材:

(每组)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利用教材87页提供的设计任务和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2、分组进行设计,写出方案,交流和反思、改进。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88页提供的四个小车和一个制作流程图,指导学生制作。

4、各组介绍交流制作好的小赛车,进行小赛车比赛。

四、操作建议:

1、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增大动力,减少阻力,启发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学的知识。

2、实际制作一般放在课后进行,教师的督促和及时指导极为重要。

3、小赛车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人体司令部五年级科学教案

今日大家来一起聊一下,身体的大脑是怎么运行的?

大家身体的大脑如同手机上的cpu一样,大家日常生活的自然环境之中,各种各样刺激性是十分错乱,也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常常会出现很大风险存有,那麼大家的大脑是如何工作中使大家的个人行为能够融入周边环境的呢?很多人都比较好骑。

大脑的原理最先是根据觉得键入,随后到感觉统合,再到姿势输出,随后做出感恩回馈。

觉得键入也就是在条件和个人接受的动能方式并将所接受到的信息在大脑神经中枢系统软件中解决,统合起来,听觉系统,视觉效果,也有触感这些,在大家日后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表现上面拥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力,并且这种觉得系统软件拥有获得信息的作用,随后根据触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软件。 是通过神经来进行工作的,而且传输消息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准确,也会有这一个更好的反应。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见图1)、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见图2)、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土壤、A4纸、牙签、放大镜、盛有水的烧杯、小木棍、抹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分组

一、导课,提出问题

土壤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根据你的经验谈谈土壤中有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ppt出示课题(生说说,师板书。)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师板书:猜测)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开展探究活动(师板书:探究),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二、观察土壤。

1.这是一些土壤,先把土壤倒在纸上,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组合作效率高。完成第一栏记录的小组有奖励的,先完成的小组发放大镜)

再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要求:使用牙签时注意安全。小组觉得已经观察结束了,就把土壤装回到袋子中,举手示意老 师。

2.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单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放大镜

倒入水中

3.汇报。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枯树叶、水分、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师补充板书)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你们看到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样描述的?轻声阅读P52灰色底纹的材料。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专用名字(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板书:黏土)沙砾通常叫小石子;粉沙和沙统称沙。

从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别找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吗?

这是地质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颗粒的大小把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虽然我们没有精密的仪器,但是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大概区分出土壤的不同颗粒。你打算怎样实验?(环视四周,后引导学生说说。)

三、土壤的沉积实验。

1.教师演示讲解实验流程。(学生先说说,然后ppt出示实验步骤,师演示)

先把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充分搅拌一下,搅拌均匀,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过一会儿再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土壤中有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记录。(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板书:空气)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

四、认识腐殖质和盐分

这时我们会发现以上所知的土壤的成分,都是我们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

学生猜测。(师引:土壤中的植物成长需要什么?)

(轻声阅读P54灰色底纹的材料)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做土壤的沉积实验时,发现一些枯叶、动物尸体等都漂在水面上,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目前还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全部腐烂了之后就成为了土壤中的一种成分,叫腐殖质(板书:腐殖质)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很好的养料。土壤中还有盐分,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就像人成长需要营养成分一样,土壤中的植物成长也需要营养成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看到什么现象?(水比刚才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几层,那一层层分别是什么?黏土颗粒、粉砂、沙、沙砾)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是不同的。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土壤颗粒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小结:

1.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板书完整)(板书:结论)

2.现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五、土壤和生命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大多数植物扎根于土壤,很多小动物还把土壤当成自己的家。(学生自学课本P54)说说生物和土壤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他们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的必须养料;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

3.土壤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课后要如何处理桌上的土壤呢?(回归到土壤中去)整理器材。

六、总结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

【 #教案# 导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受到力(合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方向,或大小,或方向)改变。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滑动与滚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

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

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和赛车的图片。

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

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3、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五、小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 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 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 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 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 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 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 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 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 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 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 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 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 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 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自制潜望镜1个。

2—5光与热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学具中有)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 操作建议:

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

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 实验内容:

展示并检验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1个、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各组展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

2、在各组热水器的瓶子中装好相同温度的冷水200毫升;

3、各组同时将热水器放到指定的场地中;

4、每隔5分钟测出水温并如实记录。

四、操作建议:

1、教师事先对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划分、活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2、比竞赛更重要的是每个组的自我评价和各组间的交流、反思和改进。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

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实验1——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

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

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4土壤中有什么

一、 实验内容:

寻找土壤成分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 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2个喷水器可分别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饮料瓶替代。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 实验内容:

河流对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1个、杯底侧边扎孔的塑料杯1个、高10厘米的木块1块、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测量、记录。

四、操作建议:

倒水是要保持带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无较大的变化。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63到6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交流、实验、观察。

四、操作建议:

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

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

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 实验内容:

橡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带车轴套的实验用小车1辆、橡皮筋4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推测设计实验。

2、安装小车后,观察和感觉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缠绕圈数的多少而不同。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验证推测。

四、操作建议:

1、安装时,车轴套应位于后车轴的中间部位,使产生的力量均匀作用于车轮。

2、如果没有车轴套,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

3、室外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并用尺子在地上画好表示距离的格子。

4、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设想。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 实验内容:

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支架1个、喷嘴1个、气球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按照教材75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安装一辆喷气小车。

2、试一试:给气球吹足气,放开气嘴,小车能否运动起来。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测量行驶的距离。

四、操作建议:

1、气球吹足气安装到小车上时,要避免与碰到车轮,否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想办法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以保持小车在运动时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实验内容:

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

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3、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4、 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4—5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别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

2、这一个实验做两次也可以了。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物体重量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2、这一个实验较容易,可以多做几次再比较。

4—6滑动与滚动

一、 实验内容:

测量滚动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在小车上加一些重物,测量滚动摩擦力就会容易些,两种摩擦力的差别也会大一些。

2、小车运动的接触面应粗糙些为好,若轮子与桌面打滑,就测不出多大区别了。

4—7运动与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观察自行车上与摩擦有关的设计

二、器材:

(每组)自行车或儿童车的实物1辆。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观察实物和教材85页的图示,确定应观察的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2、区分这些部件中需要摩擦力和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3、从这些部件的设计特征中找出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四、操作建议:

1、操作实物活动前要强调注意安全,不能快速转动轮子。

2、研究时只要学生说得对就应给予肯定。

3、教学目的不是要找尽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可以适时中止讨论。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小赛车

二、器材:

(每组)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利用教材87页提供的设计任务和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2、分组进行设计,写出方案,交流和反思、改进。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88页提供的四个小车和一个制作流程图,指导学生制作。

4、各组介绍交流制作好的小赛车,进行小赛车比赛。

四、操作建议:

1、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增大动力,减少阻力,启发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学的知识。

2、实际制作一般放在课后进行,教师的督促和及时指导极为重要。

3、小赛车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人体司令部五年级科学教案

今日大家来一起聊一下,身体的大脑是怎么运行的?

大家身体的大脑如同手机上的cpu一样,大家日常生活的自然环境之中,各种各样刺激性是十分错乱,也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常常会出现很大风险存有,那麼大家的大脑是如何工作中使大家的个人行为能够融入周边环境的呢?很多人都比较好骑。

大脑的原理最先是根据觉得键入,随后到感觉统合,再到姿势输出,随后做出感恩回馈。

觉得键入也就是在条件和个人接受的动能方式并将所接受到的信息在大脑神经中枢系统软件中解决,统合起来,听觉系统,视觉效果,也有触感这些,在大家日后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表现上面拥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力,并且这种觉得系统软件拥有获得信息的作用,随后根据触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软件。 是通过神经来进行工作的,而且传输消息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准确,也会有这一个更好的反应。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见图1)、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见图2)、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土壤、A4纸、牙签、放大镜、盛有水的烧杯、小木棍、抹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分组

一、导课,提出问题

土壤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根据你的经验谈谈土壤中有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ppt出示课题(生说说,师板书。)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师板书:猜测)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开展探究活动(师板书:探究),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二、观察土壤。

1.这是一些土壤,先把土壤倒在纸上,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组合作效率高。完成第一栏记录的小组有奖励的,先完成的小组发放大镜)

再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要求:使用牙签时注意安全。小组觉得已经观察结束了,就把土壤装回到袋子中,举手示意老 师。

2.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单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放大镜

倒入水中

3.汇报。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枯树叶、水分、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师补充板书)小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你们看到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样描述的?轻声阅读P52灰色底纹的材料。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专用名字(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板书:黏土)沙砾通常叫小石子;粉沙和沙统称沙。

从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别找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颗粒吗?

这是地质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根据颗粒的大小把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虽然我们没有精密的仪器,但是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大概区分出土壤的不同颗粒。你打算怎样实验?(环视四周,后引导学生说说。)

三、土壤的沉积实验。

1.教师演示讲解实验流程。(学生先说说,然后ppt出示实验步骤,师演示)

先把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充分搅拌一下,搅拌均匀,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过一会儿再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土壤中有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记录。(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板书:空气)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

四、认识腐殖质和盐分

这时我们会发现以上所知的土壤的成分,都是我们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

学生猜测。(师引:土壤中的植物成长需要什么?)

(轻声阅读P54灰色底纹的材料)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做土壤的沉积实验时,发现一些枯叶、动物尸体等都漂在水面上,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目前还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这些枝叶和动物尸体全部腐烂了之后就成为了土壤中的一种成分,叫腐殖质(板书:腐殖质)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很好的养料。土壤中还有盐分,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就像人成长需要营养成分一样,土壤中的植物成长也需要营养成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看到什么现象?(水比刚才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几层,那一层层分别是什么?黏土颗粒、粉砂、沙、沙砾)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轻重是不同的。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土壤颗粒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小结:

1.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板书完整)(板书:结论)

2.现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五、土壤和生命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大多数植物扎根于土壤,很多小动物还把土壤当成自己的家。(学生自学课本P54)说说生物和土壤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他们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的必须养料;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

3.土壤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课后要如何处理桌上的土壤呢?(回归到土壤中去)整理器材。

六、总结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体司令部五年级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