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背景(宋明理学是什么意思)
宋明理学背景(宋明理学是什么意思)

宋明理学是怎样形成的

宋明理学的背景是三教合流,而宋明理学是儒学融合道佛两教形成的

唐末动乱之后,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此新的条件下,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了某些调整,于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重大成就,在此新的条件下,统治阶级需要一种能够维护统一的思想武器,理学便应运而生。

唐朝将道教定为国教,而道教地位的上升影响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而宋明理学源于儒学,儒学急需发展以保持正统地位,因而造就了宋明理学的形成。

佛教的发展与上面道教一样影响到了儒学的地位,佛道两教与儒学形成了僵持的局面,儒学的发展也就成了必然

为了解决隋唐五代混乱之后的纲常松弛,道德式微,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打着复兴儒学的旗号开始新儒学运动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终成理学

宋明理学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背景如下: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当时佛教已经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进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宋明理学的特点

1、思辨化的儒学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列于 “六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的道器观,的“仁”学,与《》对于“性”与“天”的问题的探讨。 背景:

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时期佛教徒提出佛为正,儒道为邪教,三教归佛,又称“三教合一,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以道为主的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当时佛教已经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进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是什么意思

是的,宋明理学又称宋明道学,它既包括宋代的程朱理学和也包括宋明两代的陆王心学,是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狭义理学专指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是这样的啊!在南宋的时候,儒学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了,为了保持儒学的地位。朱熹就结合儒,道,佛发展了理学。朱熹也就成了集大成者的宗师。而儒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朝的理学家是谁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2]

本名

朱熹

别名

朱子、文公、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

所处时代

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个人著作

史籍记载

轶事典故

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学

宋朝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

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宋明理学是怎样形成的

宋明理学的背景是三教合流,而宋明理学是儒学融合道佛两教形成的

唐末动乱之后,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此新的条件下,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了某些调整,于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重大成就,在此新的条件下,统治阶级需要一种能够维护统一的思想武器,理学便应运而生。

唐朝将道教定为国教,而道教地位的上升影响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而宋明理学源于儒学,儒学急需发展以保持正统地位,因而造就了宋明理学的形成。

佛教的发展与上面道教一样影响到了儒学的地位,佛道两教与儒学形成了僵持的局面,儒学的发展也就成了必然

为了解决隋唐五代混乱之后的纲常松弛,道德式微,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打着复兴儒学的旗号开始新儒学运动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终成理学

宋明理学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背景如下: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当时佛教已经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进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宋明理学的特点

1、思辨化的儒学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列于 “六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的道器观,的“仁”学,与《》对于“性”与“天”的问题的探讨。 背景:

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时期佛教徒提出佛为正,儒道为邪教,三教归佛,又称“三教合一,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以道为主的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当时佛教已经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进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是什么意思

是的,宋明理学又称宋明道学,它既包括宋代的程朱理学和也包括宋明两代的陆王心学,是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狭义理学专指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是这样的啊!在南宋的时候,儒学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了,为了保持儒学的地位。朱熹就结合儒,道,佛发展了理学。朱熹也就成了集大成者的宗师。而儒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朝的理学家是谁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2]

本名

朱熹

别名

朱子、文公、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

所处时代

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个人著作

史籍记载

轶事典故

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学

宋朝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

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宋明理学背景(宋明理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