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题(初三数学题50道经典题目)
初三数学题(初三数学题50道经典题目)

初三数学动点问题

如图,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过P作X轴的垂线与y=1/2x交于点A,以PA为一边向右作正方形PABC,当P点运动4秒的时候,点Q从P出发,沿PA-AB-BC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当Q与C重合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Q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三角形OPQ的面积为S。

1)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求S的最大值。

解:

由题意得:P运动4秒时,P的坐标为(4,0);Q点运动路程s[Q]=2t,x[P]=(4+t),y[A]=(4+t)/2

(1)、Q在PA上时,s[Q]≤y[A]=(4+t)/2,得:t≤4/3(s)

此时:

S[OPQ]=f(t)=x[P]•y[Q]/2=(4+t)•2t/2=t(t+4)=t^2+4t,

MAX[S[OPQ]]= f(4/3)=16/9+16/3=64/9

(2)、Q在AB上时,y[A]≤s[Q]≤2y[A],得:4/3≤t≤4(s)

此时:

S[OPQ]= f(t)=x[Q]•y[A]/2=(s[Q]-y[A]+x[P]) *y[A]/2

=(2t-(4+t)/2+4+t)•(4+t)/4=(5t+4)•(t+4)/8=(5t^2+24t+16)/8

MAX[S[OPQ]]= f(4)=24×8/8=24

(3)、Q在BC上时,2y[A]≤s[Q]≤3y[A],得:4≤t≤12(s) 如图,抛物线Y=x^2+4x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B、O,它的顶点为A,连接AB,把AB所的直线沿y轴向上平移,使它经过原点O,得到直线l,设P是直线l上一动点.

①求点A的坐标;

②以点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中, 有菱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请分别直接写出这些特殊四边形的顶点P的坐标;

③设以点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点P的横坐标为x,当4+6√2

解:

(1)因为抛物线方程为:y=X^2+4X

配方得:y=(X+2)^2-4,

所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 即A的坐标为(-2,-4)

(2)令y=0,解得X=0或-4,

所以B点坐标为(-4,0),

因为A点到X轴距离是4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B=OA=2√5

情形一:若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因为OB=4<2√5,所以OB<AB=OA

所以AB、OB或OA、OB不能同时作为菱形的边

所以只能是OA、AB作为菱形的两边,OB作为菱形的对角线

所以P点是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

所以P点坐标为P1(-2,4)

(因为此时OP1//AB,所以P1一定在直线L上)

情形二:若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因为OB=4<2√5,所以OB<AB=OA

所以只能是OB作为梯形的一腰

容易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是Y=-2X

因为P在L上,所以可设其坐标是P(X,-2X)

因为PA=OB=4,A点坐标是(-2,-4)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

(X+2)^2+(-2X+4)^2=16

解得:X=2/5或X=2

因为当X=2时,四边形ABOP是平行四边形,不合题意

所以X=2/5

此时P的坐标是P2(2/5,-4/5)

情形三:若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显然只能是AB作为梯形的下底

过A、B分别作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4、P3(两点坐标均可表示为(X,-2X))

设O到AB的距离是H,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下列等式:AB*H=OB*4

所以H=8√5/5,即AP4=AP3=8√5/5

根据勾股定理得:OA^2=AP4^2+OP3^2

将OA=2√5,AP4=8√5/5代入得:OP4=6√5/5

所以得5X^2=36/5,X=6/5(-6/5舍去)

所以此时P点坐标为P4(6/5,-12/5)

同理可求出P3(4/5,-8/5)

即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时P点坐标是P3(4/5,-8/5)或P4(6/5,-12/5)

(3)

因为直线L的解析式是:y=-2X,P的坐标伟(X,-2X),

此时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可以看着是一个梯形,

上底为OP=√5|X|,下底为AB=2√5,高为H=8√5/5,

所以S=(√5|X|+2√5)*(8√5/5)/2

=4|X|+8

所以有:4+6√2<4|X|+8<6+8√2

所以:3√2/2-1<|X|<2√2-1/2

所以当X>0时,X的取值范围是3√2/2-1<X<2√2-1/2

当X<0时,3√2/2-1<-X<2√2-1/2

所以:X<1-3√2/2或X>1/2-2√2

所以当X<0时,X的取值范围是:1/2-2√2<X<1-3√2/2

初三数学几何证明题 如图①,把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放在正方形ABCD的边...

关系是:MD=MF,MD⊥MF。

证法一:如图,延长DM交CE于N,连结

FD、FN。

∵正方形ABCD,∴AD∥BE,AD=DC

∴∠1=∠2。

又∵AM=EM,∠3=∠4,

∴△ADM≌△ENM

∴AD=EN,MD=MN。

∵AD=DC,∴DC=NE。

又∵正方形CGEF,

∴∠FCE=∠NEF=45°,FC=FE,∠CFE=90°。

又∵正方形ABCD,∴∠BCD=90°。

∴∠DCF=∠NEF=45°,

∴△FDC≌△FNE。

∴FD=FN,∠5=∠6

∵∠CFE=90°,∴∠DFN=90°。

又∵DM=MN,∴MD=MF,DM⊥MF。 解:(1)MD=MF,MD⊥MF;(2分)

(2)结论不变MD=MF,MD⊥MF,

证明:如图甲,延长DM交FE于N.

∵正方形ABCD、CGEF,

∴CF=EF,AD=DC,∠CFE=90°,AD∥FE,

∴∠1=∠2.

又∵MA=ME,∠3=∠4,

∴△AMD≌△EMN,

∴AD=EN,MD=MN,

∵CF=2AD,EF=2EN,

∴FD=FN.

又∵∠DFN=90°,

∴FM⊥MD,MF=MD;(6分)

(3)MD=MF,MD⊥MF,

证法一:如图乙,延长DM到N,

使MN=MD,连接FD、FN、EN,

延长EN与DC延长线交于点H.

∵MA=ME,∠1=∠2,MD=MN,

∴△AMD≌△EMN,

∴∠3=∠4,AD=NE.

又∵正方形ABCD、CGEF,

∴CF=EF,AD=DC,∠ADC=90°,

∠CFE=∠ADC=∠FEG=∠FCG=90°.

∴DC=NE.

∵∠3=∠4,

∴AD∥EH.

∴∠H=∠ADC=90°.

∵∠G=90°,∠5=∠6,

∴∠7=∠8.

∵∠7+∠DCF=∠8+∠FEN=90°,

∴∠DCF=∠FEN.

∵FC=FE,

∴△DCF≌△NEF,

∴FD=FN,∠DFC=∠NFE.

∵∠CFE=90°,

∴∠DFN=90°,

∴FM⊥MD,MF=MD.(10分)

证法二:如图乙,过点E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DM、DC的延长线于N、H,连接DF、FN.

∴∠ADC=∠H,∠3=∠4.

∵AM=ME,∠1=∠2,

∴△AMD≌△EMN,

∴DM=NM,AD=EN.

∵四边形ABCD、四边形CGEF是正方形,

∴AD=DC,FC=FE,∠ADC=∠FCG=∠CFE=90°,

∴∠H=90°,∠5=∠NEF,DC=NE.

∴∠DCF+∠7=∠5+∠7=90°,

∴∠DCF=∠5=∠NEF.

∵FC=FE,

∴△DCF≌△NEF.

∴FD=FN,∠DFC=∠NFE,

∵∠CFE=90°,

∴∠DFN=90°,

∴FM⊥MD,MF=MD.(10分)

初三数学题50道经典题目

初三数学竞赛题:1.解方程4(x-1)-x=2(x+ ),步骤如下:①去括号,得4x-4-x=2x+1,②移项,得4x+x-2x=1+4,③合 并同类项,得3x=5,④系数化为1,得x= ,经检验,x= 不是原方程的解,说明解题的四个步骤中有错误,其中开始出现错误的一步是()A.①B.②C.③D.④

初三数学竞赛题100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解方程4(x-1)-x=2(x+ ),步骤如下:

①去括号,得4x-4-x=2x+1,

初三数学题型归纳总结

我整理了一些中考数学的常考题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三数学动点问题

如图,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过P作X轴的垂线与y=1/2x交于点A,以PA为一边向右作正方形PABC,当P点运动4秒的时候,点Q从P出发,沿PA-AB-BC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当Q与C重合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Q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三角形OPQ的面积为S。

1)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求S的最大值。

解:

由题意得:P运动4秒时,P的坐标为(4,0);Q点运动路程s[Q]=2t,x[P]=(4+t),y[A]=(4+t)/2

(1)、Q在PA上时,s[Q]≤y[A]=(4+t)/2,得:t≤4/3(s)

此时:

S[OPQ]=f(t)=x[P]•y[Q]/2=(4+t)•2t/2=t(t+4)=t^2+4t,

MAX[S[OPQ]]= f(4/3)=16/9+16/3=64/9

(2)、Q在AB上时,y[A]≤s[Q]≤2y[A],得:4/3≤t≤4(s)

此时:

S[OPQ]= f(t)=x[Q]•y[A]/2=(s[Q]-y[A]+x[P]) *y[A]/2

=(2t-(4+t)/2+4+t)•(4+t)/4=(5t+4)•(t+4)/8=(5t^2+24t+16)/8

MAX[S[OPQ]]= f(4)=24×8/8=24

(3)、Q在BC上时,2y[A]≤s[Q]≤3y[A],得:4≤t≤12(s) 如图,抛物线Y=x^2+4x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B、O,它的顶点为A,连接AB,把AB所的直线沿y轴向上平移,使它经过原点O,得到直线l,设P是直线l上一动点.

①求点A的坐标;

②以点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中, 有菱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请分别直接写出这些特殊四边形的顶点P的坐标;

③设以点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点P的横坐标为x,当4+6√2

解:

(1)因为抛物线方程为:y=X^2+4X

配方得:y=(X+2)^2-4,

所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 即A的坐标为(-2,-4)

(2)令y=0,解得X=0或-4,

所以B点坐标为(-4,0),

因为A点到X轴距离是4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B=OA=2√5

情形一:若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因为OB=4<2√5,所以OB<AB=OA

所以AB、OB或OA、OB不能同时作为菱形的边

所以只能是OA、AB作为菱形的两边,OB作为菱形的对角线

所以P点是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

所以P点坐标为P1(-2,4)

(因为此时OP1//AB,所以P1一定在直线L上)

情形二:若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因为OB=4<2√5,所以OB<AB=OA

所以只能是OB作为梯形的一腰

容易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是Y=-2X

因为P在L上,所以可设其坐标是P(X,-2X)

因为PA=OB=4,A点坐标是(-2,-4)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

(X+2)^2+(-2X+4)^2=16

解得:X=2/5或X=2

因为当X=2时,四边形ABOP是平行四边形,不合题意

所以X=2/5

此时P的坐标是P2(2/5,-4/5)

情形三:若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显然只能是AB作为梯形的下底

过A、B分别作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4、P3(两点坐标均可表示为(X,-2X))

设O到AB的距离是H,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下列等式:AB*H=OB*4

所以H=8√5/5,即AP4=AP3=8√5/5

根据勾股定理得:OA^2=AP4^2+OP3^2

将OA=2√5,AP4=8√5/5代入得:OP4=6√5/5

所以得5X^2=36/5,X=6/5(-6/5舍去)

所以此时P点坐标为P4(6/5,-12/5)

同理可求出P3(4/5,-8/5)

即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时P点坐标是P3(4/5,-8/5)或P4(6/5,-12/5)

(3)

因为直线L的解析式是:y=-2X,P的坐标伟(X,-2X),

此时以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可以看着是一个梯形,

上底为OP=√5|X|,下底为AB=2√5,高为H=8√5/5,

所以S=(√5|X|+2√5)*(8√5/5)/2

=4|X|+8

所以有:4+6√2<4|X|+8<6+8√2

所以:3√2/2-1<|X|<2√2-1/2

所以当X>0时,X的取值范围是3√2/2-1<X<2√2-1/2

当X<0时,3√2/2-1<-X<2√2-1/2

所以:X<1-3√2/2或X>1/2-2√2

所以当X<0时,X的取值范围是:1/2-2√2<X<1-3√2/2

初三数学几何证明题 如图①,把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放在正方形ABCD的边...

关系是:MD=MF,MD⊥MF。

证法一:如图,延长DM交CE于N,连结

FD、FN。

∵正方形ABCD,∴AD∥BE,AD=DC

∴∠1=∠2。

又∵AM=EM,∠3=∠4,

∴△ADM≌△ENM

∴AD=EN,MD=MN。

∵AD=DC,∴DC=NE。

又∵正方形CGEF,

∴∠FCE=∠NEF=45°,FC=FE,∠CFE=90°。

又∵正方形ABCD,∴∠BCD=90°。

∴∠DCF=∠NEF=45°,

∴△FDC≌△FNE。

∴FD=FN,∠5=∠6

∵∠CFE=90°,∴∠DFN=90°。

又∵DM=MN,∴MD=MF,DM⊥MF。 解:(1)MD=MF,MD⊥MF;(2分)

(2)结论不变MD=MF,MD⊥MF,

证明:如图甲,延长DM交FE于N.

∵正方形ABCD、CGEF,

∴CF=EF,AD=DC,∠CFE=90°,AD∥FE,

∴∠1=∠2.

又∵MA=ME,∠3=∠4,

∴△AMD≌△EMN,

∴AD=EN,MD=MN,

∵CF=2AD,EF=2EN,

∴FD=FN.

又∵∠DFN=90°,

∴FM⊥MD,MF=MD;(6分)

(3)MD=MF,MD⊥MF,

证法一:如图乙,延长DM到N,

使MN=MD,连接FD、FN、EN,

延长EN与DC延长线交于点H.

∵MA=ME,∠1=∠2,MD=MN,

∴△AMD≌△EMN,

∴∠3=∠4,AD=NE.

又∵正方形ABCD、CGEF,

∴CF=EF,AD=DC,∠ADC=90°,

∠CFE=∠ADC=∠FEG=∠FCG=90°.

∴DC=NE.

∵∠3=∠4,

∴AD∥EH.

∴∠H=∠ADC=90°.

∵∠G=90°,∠5=∠6,

∴∠7=∠8.

∵∠7+∠DCF=∠8+∠FEN=90°,

∴∠DCF=∠FEN.

∵FC=FE,

∴△DCF≌△NEF,

∴FD=FN,∠DFC=∠NFE.

∵∠CFE=90°,

∴∠DFN=90°,

∴FM⊥MD,MF=MD.(10分)

证法二:如图乙,过点E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DM、DC的延长线于N、H,连接DF、FN.

∴∠ADC=∠H,∠3=∠4.

∵AM=ME,∠1=∠2,

∴△AMD≌△EMN,

∴DM=NM,AD=EN.

∵四边形ABCD、四边形CGEF是正方形,

∴AD=DC,FC=FE,∠ADC=∠FCG=∠CFE=90°,

∴∠H=90°,∠5=∠NEF,DC=NE.

∴∠DCF+∠7=∠5+∠7=90°,

∴∠DCF=∠5=∠NEF.

∵FC=FE,

∴△DCF≌△NEF.

∴FD=FN,∠DFC=∠NFE,

∵∠CFE=90°,

∴∠DFN=90°,

∴FM⊥MD,MF=MD.(10分)

初三数学题50道经典题目

初三数学竞赛题:1.解方程4(x-1)-x=2(x+ ),步骤如下:①去括号,得4x-4-x=2x+1,②移项,得4x+x-2x=1+4,③合 并同类项,得3x=5,④系数化为1,得x= ,经检验,x= 不是原方程的解,说明解题的四个步骤中有错误,其中开始出现错误的一步是()A.①B.②C.③D.④

初三数学竞赛题100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解方程4(x-1)-x=2(x+ ),步骤如下:

①去括号,得4x-4-x=2x+1,

初三数学题型归纳总结

我整理了一些中考数学的常考题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初三数学题(初三数学题50道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