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说课稿一等奖(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等奖(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文5篇

【 #二年级# 导语】说课促使教师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本身就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说课提高的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是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文

《倍的认识》: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习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练习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习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多媒体VCD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最后,播放多媒体VCD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VCD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画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我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听朗读示范,掌握技巧。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毕竟有限,在让他们大胆尝试之后,教师还须作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能读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所以,当学生尝试之后,我就播放多媒体VCD中的朗读示范部分(画面)。朗读示范语言标准,富有感情,而且还有明显的语音升降符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马上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体验,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读与其还存在的差异。此时,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4、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5、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读写结合,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要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当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我就出示多媒体VCD中的写话练习进行写诗的训练(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此,教师先示范引路,再让学生实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他们敢于实践,我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作过高的要求。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5课《赠汪伦》这首古诗,该课文教学用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及地位

《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是训练二年级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感情的极好作品;这首诗是唐诗中的,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诗歌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突破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谈话法、朗读感悟法等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众所周知,读是理解感悟的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诗人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个层次读,达到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情感内化”,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中蕴涵着朋友之间美好真挚的友情。

三、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给学生整体理解诗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种形式和步骤,反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初读总体把握诗意——细读具体理解诗情——精读全面体会感情”三个步骤,边读边想,品诗中字词,悟诗人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抽查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回乡偶书》

(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新课中来。)

2、提问:有谁学过或读过李白的诗?

(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自由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然后齐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中写谁送别谁?

(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1、2句诗,并提问:从“忽闻”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这两句诗中同学们知道汪伦是怎么送李白的吗?

(2)齐读三四句诗,并理解诗人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的作用及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

(3)再齐读一遍古诗。

(细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思想。)

4、精读课文,情感内化

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根据诗句描写的景物,说说此画面。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打下基础。)

(三)读背感悟,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思想。

(教师范读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在学习全诗和范读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熟读古诗,然后背诵古诗

(让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

(四)古诗新唱,升华感情

欣赏并学唱儿歌《赠汪伦》,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升华感情。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收集其他古人离别诗句。

(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积累语言,拓展知识面。)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说

吴正宪经典课例倍的认识

吴正宪经典课例倍的认识如下:

《倍的认识》在青岛版数学教材中,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倍"这一抽象概念,重点是认识“倍”,理解"倍”,建立"倍”的表象概念,能够理解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这堂课后,我有很深的感悟,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游戏导入,奠定基础

吴老师在课前交流环节,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抱团团"的游戏,吴老师先给大家做了一个示范,2个同学抱成一团,你们能抱成这样的几团?3个人抱成一团呢?4个人抱成一团呢?并启发学生玩过游戏以后要有思考:这样的几团、几份、几组,要有同样的“标准"-每份的数量和"标准"相同,才能称之为几份、几团、几组。

吴老师采用有趣的游戏导入,看上去和课题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为后面的新授环节做了很深入的铺垫,让孩子在玩"抱团""的游戏中体会"2个人为一组”,有这样的“3组”,其实就是“倍"的关系。这个设计可谓巧妙至极,我们在低年级课堂上,就应该时常考虑、设计一些贴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润物细无声"的引发学生思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

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怎么样去认识倍数这么一个概念呢?教师们准备好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了吗?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倍的认识》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倍”的意义。

2、会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3、使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

4、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 方法 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认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要求:

一、借助实物理解倍的意义。

爸爸分3个苹果,妈妈分6个苹果,爸爸和妈妈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先摆一摆,再用图画出来,然后写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圈一圈,填一填

三、画一画

(1)△有4个,○是△的2倍。

(2)☆有3个,□是☆的3倍。

四、解决问题:

去年小明5岁,妈妈35岁。

1、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2、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海边拾贝壳,大家看!(出示情境图)

2、这是同学们拾贝壳的情况。(出示情境图中的统计表)仔细看看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王丁拾了3个贝壳,李飞拾了6个贝壳,刘林拾了8个贝壳,丁明拾了9个贝壳,王晶拾了4个贝壳,林杰拾了18个贝壳。

3、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

如果学生提不出类似的问题,教师可先提出一个后再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认识“倍”

解决问题: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我们先来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王丁拾的贝壳数少,李飞拾的贝壳数多。

他们拾的贝壳数除了有相差的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谁知道是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 学习 经验 )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我们来画图看一看,王丁拾了几只?我们用三角形表示。李飞拾了几只?我们用圆形表示。

师画图:

王丁: △ △ △

李飞: ○ ○ ○ ○ ○ ○

看图想一想,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李飞的正好是王丁的2份。

大家看,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的数量相当于几个王丁拾的?(2个)

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李飞拾的只数是2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呢?(学生在图上表示)

为什么把3只分为一组,能 说说 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交流)

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表示的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明6只里面正好有2个3只,也可以这样说:6是3的2倍。(板书:6是3的2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胆猜一猜,还有谁是谁的2倍?

(学生猜测后,假如学生举例:8是4的2倍,就让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只要能说出“8里面有2个4”就可以了。)

8到底是不是4的2倍呢,我们在本上画一画、圈一圈。

(学生画图后交流:为什么4个4个圈?)

谁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学会举例并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猜12是4的几倍?说明理由。(学生猜测后画图验证)

12是4的几倍?其实也就是看看12里面有几个4。

猜20是5的几倍?说明理由。36是6的几倍?72是8的几倍?……

咦,大家怎么说得这么快?

(学生交流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看这个数中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会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问题了。(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解决其余的问题。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

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3、5题。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 总结 :

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 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

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 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 。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两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

师:课下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上课。

一、情景引入“倍”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农场去看一看,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指两人说到下面的程度:2只公鸡,4只母鸡,8只小鸡)

问:请你比较一下公鸡和小鸡的数量,发现什么了?

(公鸡的只数比小鸡少6只。

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

问:怎样摆就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呢?

学生到前面摆

问:摆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一对应)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小鸡的只数多,公鸡的只数少,在比较中,我们除了知道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多、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少以外,还能知道什么呢?

(预设)一:

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表扬:真好!你都会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教师直接说出小鸡与公鸡的数量之间还存在这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一、初步认识“倍”

(1)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同时板书:2只)小鸡有几个2只呢?

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公鸡有4个2只?

反馈: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什么中间要空开?大家一起数数是4个2吗?学生数师板书:4个2只)

(2)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

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

跟老师一起做一遍,学生书空

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小鸡有4个2只(圈小鸡),也就是有这样的4份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3)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生齐读

二、进一步理解“倍”

师:还谁和谁之间有这样的倍数关系啊?那么我们先来小鸡与母鸡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同时在黑板上贴出2只公鸡和8只小鸡)(2人说)

(2)小鸡和母鸡比,母鸡有4只(同时板书:4只)小鸡有几个4只呢?

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小鸡有2个4只?

(谁来摆一摆,大家一起数数是2个4吗?学生数师板书:2个4只)

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呢?你怎么知道的?借助你手里的学具,看着提示,摆一摆,说一说

(3)小鸡和公鸡比,我们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

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圈4份小鸡:师带着数)

(4)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5)谁来说说小鸡是公鸡的几倍?2人(生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6)自己说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3、小结: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8只小鸡和2只公鸡这两个量之间,还存在着倍数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倍的认识)

二、进一步理解“倍”

师:咱们先来看看小鸡和母鸡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摆)

2、小鸡有几个4只?怎么摆?是几个4只?(2个4只)

3、小鸡和母鸡比,谁能告诉大家,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你怎么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4、生反馈,师圈图(母鸡有4只看成1份,小鸡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4只,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5、谁还想说?

第一种:大部分学生不会说

师:没关系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摆一摆说一说,如果不会可以找同桌同学帮帮忙或者举手问老师。

(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

第二种:学生能说上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小鸡的只数是不是母鸡的2倍?

(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

看来,你们对倍有所了解了。

看着黑板上的两句话,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同样是6只小鸡小鸡,怎么一会是母鸡的2倍、一会又是公鸡的3倍呢?

2、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三、深入理解“倍”

1、还有那两种动物之间有倍数关系?(母鸡和公鸡之间有倍数关系)

(1)借助手中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谁到前面来摆?

(2)摆的生说一说,都谁摆的跟他一样?板书: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倍。)

(3)找三人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结:看来你们认识“倍”这个新朋友了。

四、巩固“倍”

练习1

1、我们一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帮助 饲养 员叔叔来解决一个问题,饲养员一次给小猴子3根香蕉,给大猴子6根香蕉,大猴子吃的香蕉根数是小猴子的( )倍呢?

(1)请你圈一圈填一填(请大家拿出小卷子,小卷子的第一道题)

(2)你是怎么想的?是这样圈吗?(大猴吃的香蕉根数和小猴吃的香蕉根数比,小猴吃的3根是1份,我们先把它圈起来,大猴吃的香蕉根数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3,我们就说大猴吃香蕉的根数是小猴的( )倍。

(3)(谁和大屏幕上不一样?)

2、小结:看来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的找出2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练习3

1、现在咱们分成2大组来做个游戏(123组是一大组,456是一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在桌子上摆。

2、这组同学第一排摆4根,这组同学第一排摆5根,快动手摆。(开始摆)

3、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

4、快来看看你们组的代表摆的对吗?第二拍的都是第一排的2倍吗?它们摆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啊?

5、小结:同样是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由于第一排摆的一个是4根,另一个是5根,第二排摆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练习4

同学们做得特别好,下面咱们大家看大屏幕。

(1)自己小声读要求。(2)一个同学大声读(3)你明白了吗?独立做在卷子上。

1、第一排任意画几个△,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

画一画

第一排:————————————

第二排:—————————————————

2、他画的符合要求吗?对不对?还有谁画的和他们不一样?

请同桌互相查,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

练习5

综合题:

1、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谁能把你发现的信息都告诉大家。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猜棋子)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听得特别认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倍、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倍数关系,请你认真去找一找。

小孩子认识倍的游戏

倍数相乘的游戏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数学游戏,它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非常适合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使用。

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首先确定一个起始数字,比如说5或10。然后,每个人轮流报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必须是前面报出数字的倍数。比如说,如果起始数字是5,那么第一位可以报出5,第二位可以报出10或15,第三位可以报出20或25,以此类推。如果玩家不能报出正确的倍数,或者说报出的数字已经被其他人报出了,那么他们就输了游戏。

这个游戏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玩家们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推理。为了能够报出正确的倍数,玩家们需要不断地进行乘法计算,这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个游戏也需要玩家们进行战略思考,尤其是在后期游戏中,需要根据已经报出的数字来决定下一步该报出什么数字,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决策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

除了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倍数相乘的游戏也非常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比如说,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游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倍数和乘法的概念,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这个游戏也可以帮助老师们检验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总之,倍数相乘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益的数学游戏,它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所以,不妨在家庭教育或者课堂教学中使用这个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文5篇

【 #二年级# 导语】说课促使教师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本身就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说课提高的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是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文

《倍的认识》: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习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练习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习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多媒体VCD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最后,播放多媒体VCD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VCD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画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我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听朗读示范,掌握技巧。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毕竟有限,在让他们大胆尝试之后,教师还须作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能读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所以,当学生尝试之后,我就播放多媒体VCD中的朗读示范部分(画面)。朗读示范语言标准,富有感情,而且还有明显的语音升降符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马上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体验,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读与其还存在的差异。此时,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4、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5、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读写结合,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要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当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我就出示多媒体VCD中的写话练习进行写诗的训练(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此,教师先示范引路,再让学生实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他们敢于实践,我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作过高的要求。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5课《赠汪伦》这首古诗,该课文教学用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及地位

《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是训练二年级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感情的极好作品;这首诗是唐诗中的,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诗歌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突破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谈话法、朗读感悟法等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众所周知,读是理解感悟的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诗人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个层次读,达到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情感内化”,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中蕴涵着朋友之间美好真挚的友情。

三、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给学生整体理解诗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种形式和步骤,反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初读总体把握诗意——细读具体理解诗情——精读全面体会感情”三个步骤,边读边想,品诗中字词,悟诗人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抽查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回乡偶书》

(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新课中来。)

2、提问:有谁学过或读过李白的诗?

(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自由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然后齐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中写谁送别谁?

(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1、2句诗,并提问:从“忽闻”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这两句诗中同学们知道汪伦是怎么送李白的吗?

(2)齐读三四句诗,并理解诗人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的作用及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

(3)再齐读一遍古诗。

(细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思想。)

4、精读课文,情感内化

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根据诗句描写的景物,说说此画面。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打下基础。)

(三)读背感悟,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思想。

(教师范读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在学习全诗和范读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熟读古诗,然后背诵古诗

(让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

(四)古诗新唱,升华感情

欣赏并学唱儿歌《赠汪伦》,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升华感情。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收集其他古人离别诗句。

(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积累语言,拓展知识面。)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说

吴正宪经典课例倍的认识

吴正宪经典课例倍的认识如下:

《倍的认识》在青岛版数学教材中,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倍"这一抽象概念,重点是认识“倍”,理解"倍”,建立"倍”的表象概念,能够理解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这堂课后,我有很深的感悟,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游戏导入,奠定基础

吴老师在课前交流环节,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抱团团"的游戏,吴老师先给大家做了一个示范,2个同学抱成一团,你们能抱成这样的几团?3个人抱成一团呢?4个人抱成一团呢?并启发学生玩过游戏以后要有思考:这样的几团、几份、几组,要有同样的“标准"-每份的数量和"标准"相同,才能称之为几份、几团、几组。

吴老师采用有趣的游戏导入,看上去和课题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为后面的新授环节做了很深入的铺垫,让孩子在玩"抱团""的游戏中体会"2个人为一组”,有这样的“3组”,其实就是“倍"的关系。这个设计可谓巧妙至极,我们在低年级课堂上,就应该时常考虑、设计一些贴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润物细无声"的引发学生思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

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怎么样去认识倍数这么一个概念呢?教师们准备好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了吗?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倍的认识》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倍”的意义。

2、会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3、使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

4、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 方法 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认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要求:

一、借助实物理解倍的意义。

爸爸分3个苹果,妈妈分6个苹果,爸爸和妈妈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先摆一摆,再用图画出来,然后写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圈一圈,填一填

三、画一画

(1)△有4个,○是△的2倍。

(2)☆有3个,□是☆的3倍。

四、解决问题:

去年小明5岁,妈妈35岁。

1、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2、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海边拾贝壳,大家看!(出示情境图)

2、这是同学们拾贝壳的情况。(出示情境图中的统计表)仔细看看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王丁拾了3个贝壳,李飞拾了6个贝壳,刘林拾了8个贝壳,丁明拾了9个贝壳,王晶拾了4个贝壳,林杰拾了18个贝壳。

3、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

如果学生提不出类似的问题,教师可先提出一个后再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认识“倍”

解决问题: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我们先来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王丁拾的贝壳数少,李飞拾的贝壳数多。

他们拾的贝壳数除了有相差的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谁知道是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 学习 经验 )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我们来画图看一看,王丁拾了几只?我们用三角形表示。李飞拾了几只?我们用圆形表示。

师画图:

王丁: △ △ △

李飞: ○ ○ ○ ○ ○ ○

看图想一想,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李飞的正好是王丁的2份。

大家看,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的数量相当于几个王丁拾的?(2个)

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李飞拾的只数是2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呢?(学生在图上表示)

为什么把3只分为一组,能 说说 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交流)

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表示的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明6只里面正好有2个3只,也可以这样说:6是3的2倍。(板书:6是3的2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胆猜一猜,还有谁是谁的2倍?

(学生猜测后,假如学生举例:8是4的2倍,就让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只要能说出“8里面有2个4”就可以了。)

8到底是不是4的2倍呢,我们在本上画一画、圈一圈。

(学生画图后交流:为什么4个4个圈?)

谁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学会举例并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猜12是4的几倍?说明理由。(学生猜测后画图验证)

12是4的几倍?其实也就是看看12里面有几个4。

猜20是5的几倍?说明理由。36是6的几倍?72是8的几倍?……

咦,大家怎么说得这么快?

(学生交流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看这个数中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会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问题了。(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解决其余的问题。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

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3、5题。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 总结 :

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 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

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 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 。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两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

师:课下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上课。

一、情景引入“倍”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农场去看一看,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指两人说到下面的程度:2只公鸡,4只母鸡,8只小鸡)

问:请你比较一下公鸡和小鸡的数量,发现什么了?

(公鸡的只数比小鸡少6只。

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

问:怎样摆就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呢?

学生到前面摆

问:摆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一对应)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小鸡的只数多,公鸡的只数少,在比较中,我们除了知道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多、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少以外,还能知道什么呢?

(预设)一:

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表扬:真好!你都会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教师直接说出小鸡与公鸡的数量之间还存在这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一、初步认识“倍”

(1)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同时板书:2只)小鸡有几个2只呢?

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公鸡有4个2只?

反馈: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什么中间要空开?大家一起数数是4个2吗?学生数师板书:4个2只)

(2)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

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

跟老师一起做一遍,学生书空

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小鸡有4个2只(圈小鸡),也就是有这样的4份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3)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生齐读

二、进一步理解“倍”

师:还谁和谁之间有这样的倍数关系啊?那么我们先来小鸡与母鸡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同时在黑板上贴出2只公鸡和8只小鸡)(2人说)

(2)小鸡和母鸡比,母鸡有4只(同时板书:4只)小鸡有几个4只呢?

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小鸡有2个4只?

(谁来摆一摆,大家一起数数是2个4吗?学生数师板书:2个4只)

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呢?你怎么知道的?借助你手里的学具,看着提示,摆一摆,说一说

(3)小鸡和公鸡比,我们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

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圈4份小鸡:师带着数)

(4)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5)谁来说说小鸡是公鸡的几倍?2人(生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6)自己说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3、小结: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8只小鸡和2只公鸡这两个量之间,还存在着倍数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倍的认识)

二、进一步理解“倍”

师:咱们先来看看小鸡和母鸡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摆)

2、小鸡有几个4只?怎么摆?是几个4只?(2个4只)

3、小鸡和母鸡比,谁能告诉大家,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你怎么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4、生反馈,师圈图(母鸡有4只看成1份,小鸡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4只,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5、谁还想说?

第一种:大部分学生不会说

师:没关系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摆一摆说一说,如果不会可以找同桌同学帮帮忙或者举手问老师。

(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

第二种:学生能说上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小鸡的只数是不是母鸡的2倍?

(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

看来,你们对倍有所了解了。

看着黑板上的两句话,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同样是6只小鸡小鸡,怎么一会是母鸡的2倍、一会又是公鸡的3倍呢?

2、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三、深入理解“倍”

1、还有那两种动物之间有倍数关系?(母鸡和公鸡之间有倍数关系)

(1)借助手中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谁到前面来摆?

(2)摆的生说一说,都谁摆的跟他一样?板书: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倍。)

(3)找三人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结:看来你们认识“倍”这个新朋友了。

四、巩固“倍”

练习1

1、我们一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帮助 饲养 员叔叔来解决一个问题,饲养员一次给小猴子3根香蕉,给大猴子6根香蕉,大猴子吃的香蕉根数是小猴子的( )倍呢?

(1)请你圈一圈填一填(请大家拿出小卷子,小卷子的第一道题)

(2)你是怎么想的?是这样圈吗?(大猴吃的香蕉根数和小猴吃的香蕉根数比,小猴吃的3根是1份,我们先把它圈起来,大猴吃的香蕉根数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3,我们就说大猴吃香蕉的根数是小猴的( )倍。

(3)(谁和大屏幕上不一样?)

2、小结:看来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的找出2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练习3

1、现在咱们分成2大组来做个游戏(123组是一大组,456是一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在桌子上摆。

2、这组同学第一排摆4根,这组同学第一排摆5根,快动手摆。(开始摆)

3、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

4、快来看看你们组的代表摆的对吗?第二拍的都是第一排的2倍吗?它们摆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啊?

5、小结:同样是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由于第一排摆的一个是4根,另一个是5根,第二排摆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练习4

同学们做得特别好,下面咱们大家看大屏幕。

(1)自己小声读要求。(2)一个同学大声读(3)你明白了吗?独立做在卷子上。

1、第一排任意画几个△,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

画一画

第一排:————————————

第二排:—————————————————

2、他画的符合要求吗?对不对?还有谁画的和他们不一样?

请同桌互相查,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

练习5

综合题:

1、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谁能把你发现的信息都告诉大家。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猜棋子)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听得特别认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倍、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倍数关系,请你认真去找一找。

小孩子认识倍的游戏

倍数相乘的游戏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数学游戏,它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非常适合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使用。

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首先确定一个起始数字,比如说5或10。然后,每个人轮流报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必须是前面报出数字的倍数。比如说,如果起始数字是5,那么第一位可以报出5,第二位可以报出10或15,第三位可以报出20或25,以此类推。如果玩家不能报出正确的倍数,或者说报出的数字已经被其他人报出了,那么他们就输了游戏。

这个游戏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玩家们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推理。为了能够报出正确的倍数,玩家们需要不断地进行乘法计算,这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个游戏也需要玩家们进行战略思考,尤其是在后期游戏中,需要根据已经报出的数字来决定下一步该报出什么数字,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决策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

除了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倍数相乘的游戏也非常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比如说,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游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倍数和乘法的概念,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这个游戏也可以帮助老师们检验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总之,倍数相乘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益的数学游戏,它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所以,不妨在家庭教育或者课堂教学中使用这个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等奖(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