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目录

请问各位大虾,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公开课,选哪节好呀?给点意见吧!最好附教案或课件!

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读、写、比较、整理和分解四位数及以下的整数。

2. 能够使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学计算。

3. 能够正确使用加、减、乘、除的运算符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的比较和整理。

3. 加、减、乘、除的运算符的使用。

教学难点:。

2. 加、减、乘、除的运算符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二、概念解释。

1. 介绍四位数及以下的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2. 介绍数的比较和整理。

三、教学实例。

1. 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整理。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符的使用。

四、练习。

1. 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作业。

1. 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截止时间。

教学反思:。

请问各位大虾,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公开课,选哪节好呀?给点意见吧!最好附教案或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

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教案内容: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亿有多大?”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实践中建立数感,体验方法,丰富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和亿以上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应用课,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获得直观感受。

教材安排这个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物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有机渗透节约教育、环保教育、国情教育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讨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为部分学生准备100张纸,为部分学生准备1000张纸

(3)计算器(每生一个) ④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1亿有多大?”(板书课题),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就以“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为例。

二、探究体验

(一)猜想。

 

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二)验证。

1、讨论方案

(1)那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2)组织学生汇报

(3)梳理方案

师:大部分同学都想到了,先测一部分纸的厚度,再推算出所有纸的厚度,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我们共同为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板书:测小算大)

师:大家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是先测多少张纸合适?(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择100张或1000张)测得少了,误差大,太多了,数起来麻烦。

2、测量推算

(1)测量:老师为左边各组同学准备了100张纸,为右边各组同学准备了1000张纸,不过有的是作业本纸,有的是打印纸,有的是信纸。

现在请各组快速测量一下各是多少厘米?

(2)汇报测量结果:1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1000张纸有的是8厘米,有的是9厘米……

(3)推算:现在请各组按你们的测量结果,推算一下1亿张纸有多厚?(需要的话可用计算器)

(4)汇报推算结果:

[学情预设:可能会产生下列推算方法:

a、量得100张――1厘米 b、用计算器算

推算1000张――10厘米 量得1000张――9厘米

1万张――100厘米=1米 推算100000000÷1000=100000

10万张――10米 100000×9=900000(厘米)

100万张――100米 900000(厘米)=9000米

1000万张――1000米

1亿张――10000米]

大数目的推算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有的学生会出错,可以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课件演示以上两种推算方法。

3、质疑:对于推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三、对照体验

师:刚才推算出1亿张纸大约有多高?( 8000米、9000米、10000米),你能想象出有多高吗?(根据前面的铺垫,可能会想到和熟悉的事物相对照。

课件演示参考资料:

①教学楼每层大约4米,1亿张纸摞起来相当于( )层教学楼高。

相当于( )栋五层教学楼那么高。

(按推算的10000米计算)

②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8848米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大家感受了1亿张纸的厚度,下面换种事物来进一步感受“1亿的大小”。

(1)算一算:

1亿千米路,汽车需行( )年;人步行需( )年。

汽车每小时行约100千米,人步行每小时约5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2)想一想

1亿有多大?我们还可以到网上查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课件播放信息:

你知道吗?1亿有多大?

①制一亿双筷子需砍伐生长了二十年的大树25000棵。

我国每年制造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大约吃掉2500万棵树。

②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一个水龙头如果1秒钟滴一滴水,一年就滴掉上千万吨水。

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100亿吨以上。

③1亿粒大米约2500千克,我国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天节省3¦2500千克大米。

如果 每人每天吃400克,节省下来的米可供一个人吃223年。

3、谈感悟:听了这几条信息,你又想说点什么?

4、师小结:

五、小结过程,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新的体会?反思一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

2、课外延伸:课后请大家就利用这样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选择你感兴趣的“1亿个什么”去研究。

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掌握代数式的简写方法。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欣赏世博会相关图片。

  2、说说会徽中字母的含义。

  3、回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事物的事例。

  一、唤起生活经验,揭示课题。

  1、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

  2、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课件呈现四只小猴用小棒摆三角形的场景。

  (1)出示1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提问:摆1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

  (2)继续依次出示2个、3个、4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启发学生用相应的乘法算式表示所用小棒的根数。

  追问:摆6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个呢?

  (3)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小棒的总根数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

  (4)出示第5只小猴摆三角形,但所摆的三角形的个数从场景中辨识不出来。

  思考: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

(板书:a×3)

  (5)这里的a、3及a×3分别表示什么?

  (6)你知道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领会: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

  2、游戏“猜年龄”,感悟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表示数,又表示数量关系。

  (1)悄悄地问一名学生的年龄,板书:b、b+15,问:是b表示老师的年龄呢?还是b+15表示老师的年龄?

  (2)引导学生领会:从式子b+15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这位学生大15岁。

  (3)列举学生的岁数和老师的岁数,后追问:这里的b可以是500吗?

  小结: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

字母b表示的是一个变化的数,但只要b确定了,b+15也就确定了。

  (4)师:如果用n表示老师的岁数,同学的岁数可以怎么表示?

  师小结:如果同学是b岁,那么老师就是b+15岁;如果老师是n岁,那么同学就是n—15岁,在这里b+15和n—15既可以表示同学的岁数,又可以表示同学和老师我们两人岁数之间的关系。

  3、用字母表示公式及简写规则。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出示例3。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板书:C=a×4,S=a×a)感受用字母表示公式的简洁性。

  小结:字母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等。

既简明概括,又方便记忆和运用。

  4、课件呈现简写规则。

  (1)用课件介绍简写规则。

  (2)看课本第106页关于规则的介绍。

  (3)跟同桌说说在这些规则中,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

  (4)强调:数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与任何一个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

  a2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5)结合例题,进一步体会简写规则,并板书。

  三、快乐“数学世博行”,巩固练习。

  1、海宝的考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强调:“x×x”的简便写法。

  (2)判断对错。

  强调:a×a表示两个a相乘,应该记作a2,边板书边讲解:2a=a×2=a+a,表示的是两个a相加,不仅读法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2、出示数学世博园的路线图。

  (1)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x米和y米分别表示什么?

  (2)课件显示:从入口出发到 ,要走 米。

学生口答。

  4、“快乐生活馆”,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错误。

  5、“动感音乐厅”。

  (1)念儿歌“数蛤蟆”。

  (2)用字母概括出儿歌。

  6、介绍数学家韦达。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目录

请问各位大虾,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公开课,选哪节好呀?给点意见吧!最好附教案或课件!

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读、写、比较、整理和分解四位数及以下的整数。

2. 能够使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学计算。

3. 能够正确使用加、减、乘、除的运算符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的比较和整理。

3. 加、减、乘、除的运算符的使用。

教学难点:。

2. 加、减、乘、除的运算符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二、概念解释。

1. 介绍四位数及以下的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2. 介绍数的比较和整理。

三、教学实例。

1. 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整理。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符的使用。

四、练习。

1. 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作业。

1. 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截止时间。

教学反思:。

请问各位大虾,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公开课,选哪节好呀?给点意见吧!最好附教案或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

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教案内容: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亿有多大?”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实践中建立数感,体验方法,丰富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和亿以上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应用课,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获得直观感受。

教材安排这个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物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有机渗透节约教育、环保教育、国情教育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讨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为部分学生准备100张纸,为部分学生准备1000张纸

(3)计算器(每生一个) ④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1亿有多大?”(板书课题),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就以“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为例。

二、探究体验

(一)猜想。

 

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二)验证。

1、讨论方案

(1)那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2)组织学生汇报

(3)梳理方案

师:大部分同学都想到了,先测一部分纸的厚度,再推算出所有纸的厚度,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我们共同为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板书:测小算大)

师:大家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是先测多少张纸合适?(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择100张或1000张)测得少了,误差大,太多了,数起来麻烦。

2、测量推算

(1)测量:老师为左边各组同学准备了100张纸,为右边各组同学准备了1000张纸,不过有的是作业本纸,有的是打印纸,有的是信纸。

现在请各组快速测量一下各是多少厘米?

(2)汇报测量结果:1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1000张纸有的是8厘米,有的是9厘米……

(3)推算:现在请各组按你们的测量结果,推算一下1亿张纸有多厚?(需要的话可用计算器)

(4)汇报推算结果:

[学情预设:可能会产生下列推算方法:

a、量得100张――1厘米 b、用计算器算

推算1000张――10厘米 量得1000张――9厘米

1万张――100厘米=1米 推算100000000÷1000=100000

10万张――10米 100000×9=900000(厘米)

100万张――100米 900000(厘米)=9000米

1000万张――1000米

1亿张――10000米]

大数目的推算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有的学生会出错,可以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课件演示以上两种推算方法。

3、质疑:对于推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三、对照体验

师:刚才推算出1亿张纸大约有多高?( 8000米、9000米、10000米),你能想象出有多高吗?(根据前面的铺垫,可能会想到和熟悉的事物相对照。

课件演示参考资料:

①教学楼每层大约4米,1亿张纸摞起来相当于( )层教学楼高。

相当于( )栋五层教学楼那么高。

(按推算的10000米计算)

②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8848米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大家感受了1亿张纸的厚度,下面换种事物来进一步感受“1亿的大小”。

(1)算一算:

1亿千米路,汽车需行( )年;人步行需( )年。

汽车每小时行约100千米,人步行每小时约5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2)想一想

1亿有多大?我们还可以到网上查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课件播放信息:

你知道吗?1亿有多大?

①制一亿双筷子需砍伐生长了二十年的大树25000棵。

我国每年制造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大约吃掉2500万棵树。

②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一个水龙头如果1秒钟滴一滴水,一年就滴掉上千万吨水。

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100亿吨以上。

③1亿粒大米约2500千克,我国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天节省3¦2500千克大米。

如果 每人每天吃400克,节省下来的米可供一个人吃223年。

3、谈感悟:听了这几条信息,你又想说点什么?

4、师小结:

五、小结过程,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新的体会?反思一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

2、课外延伸:课后请大家就利用这样的研究过程和方法,选择你感兴趣的“1亿个什么”去研究。

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掌握代数式的简写方法。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欣赏世博会相关图片。

  2、说说会徽中字母的含义。

  3、回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事物的事例。

  一、唤起生活经验,揭示课题。

  1、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

  2、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课件呈现四只小猴用小棒摆三角形的场景。

  (1)出示1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提问:摆1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

  (2)继续依次出示2个、3个、4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启发学生用相应的乘法算式表示所用小棒的根数。

  追问:摆6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个呢?

  (3)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小棒的总根数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

  (4)出示第5只小猴摆三角形,但所摆的三角形的个数从场景中辨识不出来。

  思考: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

(板书:a×3)

  (5)这里的a、3及a×3分别表示什么?

  (6)你知道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领会: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

  2、游戏“猜年龄”,感悟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表示数,又表示数量关系。

  (1)悄悄地问一名学生的年龄,板书:b、b+15,问:是b表示老师的年龄呢?还是b+15表示老师的年龄?

  (2)引导学生领会:从式子b+15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这位学生大15岁。

  (3)列举学生的岁数和老师的岁数,后追问:这里的b可以是500吗?

  小结: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

字母b表示的是一个变化的数,但只要b确定了,b+15也就确定了。

  (4)师:如果用n表示老师的岁数,同学的岁数可以怎么表示?

  师小结:如果同学是b岁,那么老师就是b+15岁;如果老师是n岁,那么同学就是n—15岁,在这里b+15和n—15既可以表示同学的岁数,又可以表示同学和老师我们两人岁数之间的关系。

  3、用字母表示公式及简写规则。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出示例3。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板书:C=a×4,S=a×a)感受用字母表示公式的简洁性。

  小结:字母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等。

既简明概括,又方便记忆和运用。

  4、课件呈现简写规则。

  (1)用课件介绍简写规则。

  (2)看课本第106页关于规则的介绍。

  (3)跟同桌说说在这些规则中,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

  (4)强调:数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与任何一个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

  a2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5)结合例题,进一步体会简写规则,并板书。

  三、快乐“数学世博行”,巩固练习。

  1、海宝的考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强调:“x×x”的简便写法。

  (2)判断对错。

  强调:a×a表示两个a相乘,应该记作a2,边板书边讲解:2a=a×2=a+a,表示的是两个a相加,不仅读法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2、出示数学世博园的路线图。

  (1)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x米和y米分别表示什么?

  (2)课件显示:从入口出发到 ,要走 米。

学生口答。

  4、“快乐生活馆”,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错误。

  5、“动感音乐厅”。

  (1)念儿歌“数蛤蟆”。

  (2)用字母概括出儿歌。

  6、介绍数学家韦达。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