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原文赏析(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原文赏析(香菱学诗的过程)

从“香菱学诗”悟考场作文之道_香菱学诗赏析

近日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联想到刚刚看过的2011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颇有感悟,颇受启发,香菱在学写诗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同学在考场中出的问题是何其相似。  我们都知道,香菱的身世很是凄苦,三岁时被人拐走,与双亲分离,后又不幸遇到呆霸王薛蟠,做了人家的侍妾。但她聪慧有追求,来到大观园就开始跟林黛玉学诗。于是黛玉让她以“咏月”为题目来写一首诗。应该来说,此时香菱的写作水平与我们的学生是差不多的。请看她写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看过后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林黛玉的评价是很中肯正确的,它的毛病主要是:

单调空洞,堆砌辞藻,凑搭成句。这首诗首尾两联28个字,只说得个“月亮很亮”,内容十分有限,不能寄情寓兴,加上语意重复,一篇之中不见翻新,显得词汇贫乏,造句呆板;

于是香菱写了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黛玉的评价为: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为什么?那就是过于牵强、过多的拉别的东西来比附。而且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没有“寄情寓兴”。虽然脱去前一首诗老是形容月亮本身形貌的窠臼,但却又跌进“句句倒是月色”的误区,通篇只说得个“月色很白”,仍没有步入咏物诗的佳境。

于是香菱写了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大家对它的评价是:“新巧有意趣。”

这首诗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__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蓄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景——“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新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

香菱的前两首为什么受到黛玉的否定,就是它为文造作,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感受,只是为了写而写,因为打不开思路,只好堆砌辞藻,以凑成诗句,如此之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打动人心了。请看这一篇高考作文的风格与香菱的前两首诗是何其相似:

最爱深秋,并非它的愁情与怅然,只因那本是葵花盛开的季节,它总是让我莫名地想起才女李清照,每一种己任都饱含哲理,还有那个日日在葵花下作画的天才画家。有人说凡·高的一生充满着蹩脚与哀情。也许有葵花盛开的地方就有他的天堂。凡·高的一生也许是孤独的,他烧焦的左手割掉右耳时也许是疼痛的,但不一定是痛苦的。他一生都和葵花做伴,葵花下洋溢着他灿烂的笑脸。庄子曾经说过,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是不快乐的呢?所以我宁愿相信凡·高把他的心驻扎在秋天。

这是2011年高考作文的选段,它表面文采飞扬,其实是虚情假意地生搬硬套,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时间”,可这些名人与“我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没有自我,没有独特的感悟,所以只能东拉西扯,凑搭成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呢,香菱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应该像香菱一样,发自肺腑地说自己最想倾吐表达的东西,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写记叙文,那就要“生活写真”,用朴实本分的情感来感动读者。比如这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我的时间

每一个清晨,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着阳光到我的灵魂里泼墨挥毫;每一个夜晚,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切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

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羡,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

有的人幸福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幸福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院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便你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依然喜欢偎依着你安静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要急着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拣起了什么?看着那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构造中步履匆匆的人们,看着那尾追在名人背影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睛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己,迷失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

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上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枚或黄或红的落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幽怨,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袭乱我的头发……

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蜻蜓。

临风吟唱,翩翩起舞。

这是2011年浙江卷的满分作文。从此文的第一段开始,我们就被作者的那种纤细的感触、低浅的吟唱、平和的态度、真实的感受、谦卑的愿望所打动。作者没有怎么去在意那些万众瞩目的成功者,更没有把那些崇拜者和模仿者当一回事,只是写出了自己涓涓细流般的小小的幸福,这是一种朴素的草根式的满足。因为是自己真实感触的自然流露,所以格外地感动人心。

香菱学诗的咏月诗赏析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翻译】

月亮挂在天中央,散发着凄冷的寒气,月光皎洁,投下一片斑驳影子。诗人常思玩月以助诗兴,但是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的人望着月亮只会徒增忧愁。翡翠楼上和珍珠帘外都能看到一轮圆月。美好的夜晚何必点银白色的蜡烛?晴空中月亮的光彩辉煌灿烂,照映着画栏。

【简析】

黛玉评语:“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挂”“玉镜”“冰盘”等,辞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翻译】

深夜,独自站在窗边,只见,银色的月混着水一般的清辉洒下,丝丝梅花香若有若无地飘来,柳条在微风中渐渐拂干了露水,台阶洁白无瑕,使人疑心用白粉涂过,栏杆像玉一般洁白,如同用清晨的霜抹过。醒来时,西楼人迹已绝,月的轮廓依然隔帘洒下。

【简析】

黛玉评语:“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宝钗评语:“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注释】

①〔精华欲掩料应难〕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精华,本道家语“日精月华”,光华、光辉之意。

②〔影自娟娟魄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影,这里指月的正面。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从作法上看,本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写离愁及故园之思,皆本此。

③〔一片砧(zhēn)敲千里白〕皓月当空,银光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捣衣之声。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李白《子夜吴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香菱化用此诗意境,表达妇人对远在边陲的丈夫的思念──这种思念在月下衣时变得更加浓烈。

④〔半轮鸡唱五更残〕缺月在天,雄鸡高唱,正是五更将尽时分。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这并非单纯写景。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时分,因此写黎明景象正是为了写别情。例如: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后唐牛希济《生查子》)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宋柳永《采莲令》)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宋周邦彦《蝶恋花》)

香菱这首诗将“半轮(月)”“鸡唱”“五更残”这三个典型细节融成一体,也正是为了渲染离别时黯然伤神的气氛。

⑤〔绿蓑江上秋闻笛〕绿蓑,泛指江上的人,不限于渔翁。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李白《春夜洛阳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香菱这一句所表达的也正是这种感情。

⑥〔红袖楼头夜倚栏〕“楼头夜倚栏”,更确切地说,当是“楼头倚栏望月”,在古代诗词中已成为一个用来表述相思之情的典型化细节。例如“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等。香菱此句亦不例外。

【翻译】

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简析】

众人评语:“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最后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自己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本篇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薛蟠被柳湘莲打了后远游做生意,香菱搬进大观园与宝钗同住,宝钗不肯教她作诗,她便求了黛玉.黛玉拿了一些自己勾划过的好的诗集给她看,给她讲作诗的道理,鼓励她讲读诗的心得,并叫她做了诗来给她看.做了两首都不满意,后天天想着作诗,于梦中得了一首,得到黛玉赞赏,正式邀请她进诗社.(见第四十八回)这是我认为书中最体现黛玉之乐于助人的情节.

读香菱学诗的感悟启示

对于知识的渴望是人的天性,然而,获得知识不仅需要求知欲,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去获取知识.香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一个自幼在外漂泊流浪,并终日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这样一个女子学诗为了什么?功名?利禄?或是荣华富贵?显然都不是只是她的求知欲和为此的决心在驱使着她,她想为自己创造一个无纷无扰的精神净土,她为了这个小小的愿望不断努力着,她最终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因为她几乎不可能获得这么好的机会,让灵魂在净水中遨游;必然是因为她极强的渴望激发了他的潜能.

像香菱这样只为满足个人精神需求而学习的人非常少见.扪心自问,谁能保证自己学习的目的没有一点功利色彩?不是说我们的求知欲早已泯灭,而是庸懒的头脑和过多的诱惑将那对知识的渴望埋藏,我们开始机械的学习,成了一台台学习的机器,重复着“输入程序→执行程序→输出程序”这一单一又乏味枯燥的过程,学习便相应地枯燥乏味,只为了考高中,考大学,考硕士,考博士,为了更好的文凭,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房子,更多的金钱,在这样利欲的驱动下,我们无不成为“推磨的鬼”,如何真正静下来学习?学习是为了自己,但不是仅仅为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不是获得利益的工具.学习即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充实自我并丰富精神世界,娱乐自我,并最终提升个人修养,这才应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从“香菱学诗”悟考场作文之道_香菱学诗赏析

近日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联想到刚刚看过的2011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颇有感悟,颇受启发,香菱在学写诗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同学在考场中出的问题是何其相似。  我们都知道,香菱的身世很是凄苦,三岁时被人拐走,与双亲分离,后又不幸遇到呆霸王薛蟠,做了人家的侍妾。但她聪慧有追求,来到大观园就开始跟林黛玉学诗。于是黛玉让她以“咏月”为题目来写一首诗。应该来说,此时香菱的写作水平与我们的学生是差不多的。请看她写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看过后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林黛玉的评价是很中肯正确的,它的毛病主要是:

单调空洞,堆砌辞藻,凑搭成句。这首诗首尾两联28个字,只说得个“月亮很亮”,内容十分有限,不能寄情寓兴,加上语意重复,一篇之中不见翻新,显得词汇贫乏,造句呆板;

于是香菱写了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黛玉的评价为: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为什么?那就是过于牵强、过多的拉别的东西来比附。而且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没有“寄情寓兴”。虽然脱去前一首诗老是形容月亮本身形貌的窠臼,但却又跌进“句句倒是月色”的误区,通篇只说得个“月色很白”,仍没有步入咏物诗的佳境。

于是香菱写了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大家对它的评价是:“新巧有意趣。”

这首诗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__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蓄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景——“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新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

香菱的前两首为什么受到黛玉的否定,就是它为文造作,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感受,只是为了写而写,因为打不开思路,只好堆砌辞藻,以凑成诗句,如此之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打动人心了。请看这一篇高考作文的风格与香菱的前两首诗是何其相似:

最爱深秋,并非它的愁情与怅然,只因那本是葵花盛开的季节,它总是让我莫名地想起才女李清照,每一种己任都饱含哲理,还有那个日日在葵花下作画的天才画家。有人说凡·高的一生充满着蹩脚与哀情。也许有葵花盛开的地方就有他的天堂。凡·高的一生也许是孤独的,他烧焦的左手割掉右耳时也许是疼痛的,但不一定是痛苦的。他一生都和葵花做伴,葵花下洋溢着他灿烂的笑脸。庄子曾经说过,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是不快乐的呢?所以我宁愿相信凡·高把他的心驻扎在秋天。

这是2011年高考作文的选段,它表面文采飞扬,其实是虚情假意地生搬硬套,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时间”,可这些名人与“我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没有自我,没有独特的感悟,所以只能东拉西扯,凑搭成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呢,香菱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应该像香菱一样,发自肺腑地说自己最想倾吐表达的东西,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写记叙文,那就要“生活写真”,用朴实本分的情感来感动读者。比如这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我的时间

每一个清晨,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着阳光到我的灵魂里泼墨挥毫;每一个夜晚,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切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

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羡,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

有的人幸福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幸福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院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便你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依然喜欢偎依着你安静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要急着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拣起了什么?看着那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构造中步履匆匆的人们,看着那尾追在名人背影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睛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己,迷失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

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上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枚或黄或红的落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幽怨,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袭乱我的头发……

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蜻蜓。

临风吟唱,翩翩起舞。

这是2011年浙江卷的满分作文。从此文的第一段开始,我们就被作者的那种纤细的感触、低浅的吟唱、平和的态度、真实的感受、谦卑的愿望所打动。作者没有怎么去在意那些万众瞩目的成功者,更没有把那些崇拜者和模仿者当一回事,只是写出了自己涓涓细流般的小小的幸福,这是一种朴素的草根式的满足。因为是自己真实感触的自然流露,所以格外地感动人心。

香菱学诗的咏月诗赏析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翻译】

月亮挂在天中央,散发着凄冷的寒气,月光皎洁,投下一片斑驳影子。诗人常思玩月以助诗兴,但是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的人望着月亮只会徒增忧愁。翡翠楼上和珍珠帘外都能看到一轮圆月。美好的夜晚何必点银白色的蜡烛?晴空中月亮的光彩辉煌灿烂,照映着画栏。

【简析】

黛玉评语:“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挂”“玉镜”“冰盘”等,辞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翻译】

深夜,独自站在窗边,只见,银色的月混着水一般的清辉洒下,丝丝梅花香若有若无地飘来,柳条在微风中渐渐拂干了露水,台阶洁白无瑕,使人疑心用白粉涂过,栏杆像玉一般洁白,如同用清晨的霜抹过。醒来时,西楼人迹已绝,月的轮廓依然隔帘洒下。

【简析】

黛玉评语:“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宝钗评语:“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注释】

①〔精华欲掩料应难〕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精华,本道家语“日精月华”,光华、光辉之意。

②〔影自娟娟魄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影,这里指月的正面。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从作法上看,本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写离愁及故园之思,皆本此。

③〔一片砧(zhēn)敲千里白〕皓月当空,银光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捣衣之声。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李白《子夜吴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香菱化用此诗意境,表达妇人对远在边陲的丈夫的思念──这种思念在月下衣时变得更加浓烈。

④〔半轮鸡唱五更残〕缺月在天,雄鸡高唱,正是五更将尽时分。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这并非单纯写景。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时分,因此写黎明景象正是为了写别情。例如: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后唐牛希济《生查子》)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宋柳永《采莲令》)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宋周邦彦《蝶恋花》)

香菱这首诗将“半轮(月)”“鸡唱”“五更残”这三个典型细节融成一体,也正是为了渲染离别时黯然伤神的气氛。

⑤〔绿蓑江上秋闻笛〕绿蓑,泛指江上的人,不限于渔翁。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李白《春夜洛阳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香菱这一句所表达的也正是这种感情。

⑥〔红袖楼头夜倚栏〕“楼头夜倚栏”,更确切地说,当是“楼头倚栏望月”,在古代诗词中已成为一个用来表述相思之情的典型化细节。例如“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等。香菱此句亦不例外。

【翻译】

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简析】

众人评语:“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最后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自己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本篇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薛蟠被柳湘莲打了后远游做生意,香菱搬进大观园与宝钗同住,宝钗不肯教她作诗,她便求了黛玉.黛玉拿了一些自己勾划过的好的诗集给她看,给她讲作诗的道理,鼓励她讲读诗的心得,并叫她做了诗来给她看.做了两首都不满意,后天天想着作诗,于梦中得了一首,得到黛玉赞赏,正式邀请她进诗社.(见第四十八回)这是我认为书中最体现黛玉之乐于助人的情节.

读香菱学诗的感悟启示

对于知识的渴望是人的天性,然而,获得知识不仅需要求知欲,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去获取知识.香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一个自幼在外漂泊流浪,并终日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这样一个女子学诗为了什么?功名?利禄?或是荣华富贵?显然都不是只是她的求知欲和为此的决心在驱使着她,她想为自己创造一个无纷无扰的精神净土,她为了这个小小的愿望不断努力着,她最终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因为她几乎不可能获得这么好的机会,让灵魂在净水中遨游;必然是因为她极强的渴望激发了他的潜能.

像香菱这样只为满足个人精神需求而学习的人非常少见.扪心自问,谁能保证自己学习的目的没有一点功利色彩?不是说我们的求知欲早已泯灭,而是庸懒的头脑和过多的诱惑将那对知识的渴望埋藏,我们开始机械的学习,成了一台台学习的机器,重复着“输入程序→执行程序→输出程序”这一单一又乏味枯燥的过程,学习便相应地枯燥乏味,只为了考高中,考大学,考硕士,考博士,为了更好的文凭,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房子,更多的金钱,在这样利欲的驱动下,我们无不成为“推磨的鬼”,如何真正静下来学习?学习是为了自己,但不是仅仅为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不是获得利益的工具.学习即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充实自我并丰富精神世界,娱乐自我,并最终提升个人修养,这才应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香菱学诗原文赏析(香菱学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