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指的是谁)
望洞庭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指的是谁)

《望洞庭》的意思

一、《望洞庭》的意思: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二、《望洞庭》的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望洞庭》的作者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湖全文解释

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出处】《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扩展资料

1、《望洞庭》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2、《望洞庭》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指的是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炎约旱母星楸泶锏梦�裼兄拢�挥心侵直肮��グ徒崞蚯蟮乃灼�?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注〕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

羡鱼:羡慕钓鱼。《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浅析〕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浩然是他的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他的一生很不得志,四十岁时才有机会到长安去谋求官职;终因无人肯引荐提拔他,于是只好返回家乡,过隐居生活。但是,他不甘寂寞,时常同张九龄、王维等官僚来往,与李白、王昌龄等诗人赠诗唱合。他是唐代第一个写山水诗的诗人,被称为“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并不多,成就也不算大,但却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而具有自己的风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转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触动了诗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隐居独处、默默无闻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桨,端居是闲居无事可做。这两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虚度年华,辜负大好时光,我感到羞耻。可是,我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我要出来做事却无人引荐,这就是我的难处啊!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向执掌大权的张丞相提出请求。这两句诗,是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转化来的。它的本意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空叫“好鱼!好鱼!”不如回家去编织捕鱼的网。在这里,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捕鱼,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说:您张丞相在执掌国政,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但我这个闲居的隐士又不能够替您效力,无奈,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羡慕之情罢了。这意思虽然很委婉,但却是明白的:希求张丞相引荐,为他找一条出路。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有作为的人想出头,谈何容易!“当路无人”,孟浩然终于没有寻到出路,四处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岁时就在故乡南园病逝。

读这首诗,觉得它的思想意义不大,但是它的写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是值得借鉴的。而且,它象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这些都是可取的。

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1、《望洞庭》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2、原文:《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一句一句的诗意

《望洞庭》诗意 20分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郸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望洞庭 刘禹锡诗意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储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著一枚青螺。(老师就这么讲的O(∩_∩)O~)

望洞庭古诗的意思!

译文: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望洞庭的诗意全部意思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简写《望洞庭》前两句的诗意

诗意: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著青青的螺。

望洞庭的三、四两句的诗意是什么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著青青的螺。

全文为: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诗意简短 《望洞庭》这首诗的诗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望洞庭》的意思

一、《望洞庭》的意思: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二、《望洞庭》的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望洞庭》的作者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湖全文解释

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出处】《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扩展资料

1、《望洞庭》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2、《望洞庭》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指的是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炎约旱母星楸泶锏梦�裼兄拢�挥心侵直肮��グ徒崞蚯蟮乃灼�?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注〕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

羡鱼:羡慕钓鱼。《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浅析〕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浩然是他的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他的一生很不得志,四十岁时才有机会到长安去谋求官职;终因无人肯引荐提拔他,于是只好返回家乡,过隐居生活。但是,他不甘寂寞,时常同张九龄、王维等官僚来往,与李白、王昌龄等诗人赠诗唱合。他是唐代第一个写山水诗的诗人,被称为“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并不多,成就也不算大,但却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而具有自己的风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诗的后四句,转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转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触动了诗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隐居独处、默默无闻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济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桨,端居是闲居无事可做。这两句,诗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张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过隐居生活的;虚度年华,辜负大好时光,我感到羞耻。可是,我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我要出来做事却无人引荐,这就是我的难处啊!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向执掌大权的张丞相提出请求。这两句诗,是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转化来的。它的本意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空叫“好鱼!好鱼!”不如回家去编织捕鱼的网。在这里,诗人联系自己的心情,给这句古话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张丞相比为“垂钓者”,而自己却在“坐观”,不能去捕鱼,只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说:您张丞相在执掌国政,我怎么可以袖手旁观呢?但我这个闲居的隐士又不能够替您效力,无奈,我只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羡慕之情罢了。这意思虽然很委婉,但却是明白的:希求张丞相引荐,为他找一条出路。

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有作为的人想出头,谈何容易!“当路无人”,孟浩然终于没有寻到出路,四处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岁时就在故乡南园病逝。

读这首诗,觉得它的思想意义不大,但是它的写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是值得借鉴的。而且,它象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病,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的苦闷心境。这些都是可取的。

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1、《望洞庭》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2、原文:《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一句一句的诗意

《望洞庭》诗意 20分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郸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望洞庭 刘禹锡诗意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储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著一枚青螺。(老师就这么讲的O(∩_∩)O~)

望洞庭古诗的意思!

译文: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望洞庭的诗意全部意思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简写《望洞庭》前两句的诗意

诗意: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著青青的螺。

望洞庭的三、四两句的诗意是什么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著青青的螺。

全文为: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诗意简短 《望洞庭》这首诗的诗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