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板书(水上威尼斯课文原文)
威尼斯的小艇板书(水上威尼斯课文原文)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导入

导语:语文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导入

一、导游解说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鸟虫鱼,无所不及,包罗万象。如果我们能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身份,让其身临其境,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兴趣,激发思维火花。

例如,我在教学教授《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出示有关威尼斯美丽图片的课件并伴着优美、轻柔的音乐介绍:“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体验威尼斯的小艇。”老师、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学生们就会兴趣盎然地随着导游去仔细地游览。

二、疑问导入,创设求知的良好情境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例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老师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一个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你们怕蛇吗?”大多数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老师把话题一转,又提出新的问题:“课文里写有个地方没有蛇,农民特意到外地买蛇养,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学生会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威尼斯的小艇 (节选) 两个总能说明什么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4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威尼斯的小艇》、《观潮》和《北京的长城》。四篇课文以描写美丽、奇异的景观为主。本单元训练重点是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是一篇比较经典的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特有的风土人情。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主要写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出了威尼斯小艇样子奇特,里面很舒适。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特别好”表现在“速度快,船只多,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的说明:疾驶的时候能够转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极快。这三个“能够”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最后通过坐船者的感受来说明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写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知道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初步学习了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对于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是有利的。本节课重点是训练学生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特有的风土人情,这对生活在内陆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小艇就相当于我们街头的汽车,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2.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学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抓住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威尼斯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观看。

2.教师:ppt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体会第二自然段中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2.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学第四自然段,并仿照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围绕“自行车方便快捷”这个意思写一段话。

3.抓住第2-4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抓住第2-4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学第四自然段,仿照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围绕“自行车方便快捷”这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学生边欣赏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7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成了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的风土人情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在这里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城威尼斯的异域风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请大家齐读课题。

请大家注意这个“艇”字,“舟”字作为偏旁中间的一横要改为提,但提不要出头。请你书空写一写,并用“艇”字组三个词。

〖设计意图:利用“艇”字对学生进行一字组多词的训练,在组词的过程中,进行词语的积累。〗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学生的主要问题:什么样子?什么感觉?

什么作用?

……

〖设计意图:利用针对课题进行质疑,为下面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结合针对课题质疑梳理文章结构(知道文章写什么了?)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哪些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段落,教师提示:请读读第( )自然段,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指导重点字的音与形。

〖设计意图:利用解决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后梳理出的问题,为下面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做铺垫。〗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重要的交通工具。

第2、3自然段:小艇的样子,坐在里面很舒适

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5、6自然段:小艇的作用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街道=河道;汽车=小艇)

自己再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小艇的地位——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4.过渡:在这样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里,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读了文章中的哪部分内容感受到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精读感悟,悟情学法

抓住第2-4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段精读感悟,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土人情。(理解这部分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通过小艇奇特的样子、坐在里面很舒适的感觉;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土人情。

1、学习第2、3自然段。在对比中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进而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土人情。

(1)出示句子

威尼斯的小艇很小,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①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哪句话写的好?(读了第二句能知道小艇具体的长度、奇特的样子、行动起来轻快又灵活。)

注意在读句子的过程中纠正“艄”字的读音:船艄shāo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两个句子的比较过程中静心思考、揣摩、体味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领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学习语言,学习表达。〗

②边观察“独木船、新月、蛇”的图片,边填空。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独木船、新月都是静的,而水蛇是动的,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积累,对“独木船、新月、蛇”不一定熟悉,所以边为学生出示相应的图片直观感知边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动静对比中体会比喻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③你觉得小艇还像什么?替换成你说的好不好?

〖设计意图:替换比较中发现比喻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但本体和喻体只是形似还不够,还要恰当、准确,知道只有形神皆似比喻才能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具体。从而体会比喻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自己出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三次比较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⑤你们知道吗?小艇这种奇特的造型能减轻它在水中行进的阻力,使它轻快、灵活地行驶在水中,从而保证了小艇可以达到一定的速度,所以小艇就成为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2)第三自然段写什么了?

①请你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第三自然段写什么了?(坐在里面很舒适。)

②由于教材的版本不同,写法也不同,有的版本中这样写: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请你读一读体会和我们教材中的这段话有什么相同之处?(坐在里面也很舒适)

为什么还要写坐在里面是什么感受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因为小艇可以轻快、灵活地行驶在水中,坐在里面也很舒适,所以小艇就成为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③自己出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体会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在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朗读中体会坐在小艇里面很舒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同时让学生明白这部分怎么写的?还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3)总结过渡:小艇成为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除了因为小艇的样子奇特,可以轻快、灵活地行驶在水中,坐在里面又很舒适,还有什么原因?

2、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体会段落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方式(如: 列表、抓词语谈体会、朗读、图示等),按自学要求自学第4自然段。

自学要求: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写什么)?用直线在段落中画出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么写的)?(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什么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乘坐安全,所以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自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重视学语言、学表达,同时渗透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知道拿到一段文字阅读过程中要思考写什么了?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在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 “品词品句、咬文嚼字”,体现语文课的“品味”。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异国的风土人情,体会段落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3)发言汇报自学成果。

①根据选择列表自学学生的汇报指导如何列表学习,梳理段落写作顺序——先概括(两个总起句)后具体。

在什么情况下

船夫能怎么样

说明什么

急驶的时候

能够拐弯

船夫的驾驶

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

拥挤的时候

能够挤进挤出

极险极窄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列表学习一个段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体会这个段落是两个总起句,与以往的“先概括后具体” 的段落有所不同。〗

②根据选择抓词语谈体会自学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从船夫和游人两个角色体会读。)

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急驶时能够拐弯;拥挤时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

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抓词语谈体会学习一个段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生的自学能力〗

(4)同学们,让我们边一起读边想象这有惊无险得场面吧。

①师生接读:

“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在疾驶的时候,┅┅,┅┅,┅┅,┅┅。”

“在拥挤的时候,┅┅。”

“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的地方,┅┅穿┅┅,而且┅┅,┅┅。”

“我们的眼睛┅┅,┅┅。”

②追问:“极险极窄”什么意思?

③抓住“穿”,从两个角色(船夫和游人)去体会小艇怎样地穿,进而朗读出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读一读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咬文嚼字”,体现语文课的“品味”。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异国的风土人情,体会段落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5)看板书试着背诵这个段落。

四、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仿照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以“自行车方便快捷” 为开头写一段话。

1、你能仿照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介绍介绍我们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出示: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以“自行车方便快捷”为开头写一段话,也可以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如:“今天天气真热”或“妈妈真辛苦”。

〖设计意图: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怎么写: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2、同桌讨论:可以从几个方面写?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想,互相说,打开思路。〗

3、老师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写,还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

体积较小——存放容易 前筐后架——驮带很多物品 不通车的地方——以它代步

路上车多拥挤——迅速穿行 亲近自然——强身健体,有益身心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帮助学生清楚可以写什么。〗

4、先想一想,然后说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后,组织好语言。〗

5、写一写。

要求: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能从两个以上方面具体写出

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可以运用比喻句或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向40分钟要效率,能在课上完成的就在课上完成,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6、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在对不同同学的这段话的评议中进一步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1)第二自然段中运用比喻这种修辞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运用恰当、准确的比喻,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具体。

(2)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我们在习作中要把一个意思写清楚,也可以运用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3)这篇文章,作者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格不同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这个古老的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清楚本节课的收获。〗

2、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威尼斯的情况吗?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家里具备上网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浏览相关网页,你们对威尼斯会有更多的了解。

建议大家了解东方威尼斯——中国苏州,或者网上搜一搜《威尼斯之夜》这篇文章看一看。

〖设计意图: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继续了解威尼斯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3、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四部分,文章的第5、6自然段,并交流大家收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明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布置作业

1. 阅读威尼斯相关书籍,家里具备上网条件的同学还上网浏览相关网页。可侧重搜集“东方威尼斯——中国苏州”的相关资料,网上浏览《威尼斯之夜》这篇文章。

2. 修改课上写的一段话。

〖板书设计〗

样子奇特 舱内舒适

10 威尼斯的小艇 驾驶技术好——操纵自如——急驶——拐

(重要交通工具) 拥挤——挤

险窄——穿

什么作用? 小艇的样子

水上威尼斯课文原文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 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广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的漂亮颈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底,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面目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的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G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 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 (Tin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南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是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 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G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 (Giovani Bellini,十五世纪)的“

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

大概是工农生活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查看全部3个回答

万能公式解决成人英语难题:公式+语法+单词+阅读=4天,0元抢

00:59

跟谁学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朱自清《威尼斯》赏析

朱自清名作欣赏:《威尼斯》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 耿光怡 威尼斯这座世界名城已被许多人写入文中,摹在画上,摄入镜头,要想突破他人巢臼,重新再现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需要寻找另一种独特的视角。朱自清的游记散文《威尼斯》,实现了风情与游踪的整合,再造出新的艺术景象。 文章采用了风情与游踪双线交叠的手法,时而游踪,时而风物,分散重合,穿插交融,重构出一种和谐的美。 让我们循着文章时空交叉的线索,做一次威尼斯的梦游吧。 本文以空间转移为主体导向,时间的线仅仅是一种陪衬和点缀,好似在暗暗提醒你明媚的白天已经过去,朦胧的夜色开始降临。至于空间的线索则完全是依照着旅游的习惯展开的。走出威尼斯火车站,作者首先为我们勾画出城市的全貌和总体布局,然后领我们进入威尼斯最著名的圣马克方场。它南临大运河,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右首矗立着一座钟楼。紧挨教堂,建在运河边上的是公爷府,这里是威尼斯最热闹的、最华妙庄严的地方。圣马克教堂建于十一世纪,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拜赞廷式的中央圆顶式结构融进了线条轻快、造型挺秀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东西方艺术交融在一起,庄严而华美。堂内屋顶与墙壁在黄金色的质地上嵌满碎玻璃制成的画,耀眼夺目,金碧辉煌。圣母像的颜色或蓝或红,显得异常肃穆。用各种颜色和花形的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在空阔阴暗的氛围里,更觉伟丽森严。教堂左右有两溜儿三层楼房,式样别致,并不对称。白石造的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项相称,越发衬托出教堂的超凡脱俗,气宇轩昂。教堂的右首有个空阔的小方场,钟楼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以偏取势。整个方场的建筑,既有节奏起伏,又很匀称和谐,真可谓意大利建筑史上的精品。作者由表及里,又由内及外,秩序井然地描述了圣马克教堂及附属建筑群的壮观景象,层次感极强。 沿教堂向右,就是建在运河边上的公爷府了。它最著名的有壁画和屋顶画,其中丁托列托的《乐园》,笔法豪放,构图宏大,色彩响亮,画面动人,开巴罗克之风。当然最有价值还要算公爷府哥特式的建筑了。三层构造,下两层由尖拱门与柱子组成,最下层拱门简单疏阔,中层相对疏密,最上层更加简单,除了疏落的门窗,一根柱子也没有,整块墙面用白的、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朴素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一派典型的意大利风格。从运河中看这座建筑,像在水里又像在画中,玲珑的底架,精巧的房屋结构,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惝恍迷离,似梦非梦。如果说,在圣马克堂建筑群上作者突出的是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的外观,是那种强憾人心的动魄力,那么王爷府更注重的则是如画如诗的意境和诗意般的朦胧美。两物比照,特点各异,形象鲜明突出。至于对于圣马克方场西北面另外两座著名教堂的介绍,则采用粗写的手法,侧重于绘画艺术成就的简介,如丁托列托的《十字架》、卡奴洼的《圣处女升天图》、倍里尼的《圣母像》等。 如果我们依序作者笔下的描述,将这些空间建筑按文中所叙的顺序和位置连缀排列起来,会轻而易举地临摹出一幅以圣马克方场为中心的威尼斯主要胜地的游览图,而且准确清晰,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逻辑叙述的严谨和规范。 在条理性、层次感极强的记游中,文章还穿插了威尼斯风情风物的介绍,表现出作者在建筑、造型、绘画、音乐、工艺制造、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 首先是它的水色。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大运河像反写的S横穿全城,河替代了街,小河道便像北京的小胡同。大小河道互相贯通,轮船和“刚朵拉”(一种摇橹的小船)在运河里随意游荡,惬意得很。威尼斯有的是桥,桥桥相连,四通八达,想去哪儿都走得到,无需下河。清澈透明的绿水倒映出哥特式建筑的清影,半明半暗,宛若一幅油画。中国人便一下回想起江南水乡的清丽秀美。在文化风俗上,各民族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相通会意之处。只不过江南更多些东方的味道。 其次便是它的艺术氛围。意大利做为欧洲文化的摇篮,在音乐、绘画、工艺制造上都有其绝顶之处。作者描绘了威尼斯最诱人的夜景,大运河上回荡着的抒情小夜曲。文章先铺叙出夜曲的序曲:家家窗下飘着歌声。随后便推出主要乐章。在运河上,有用红红绿绿的纸球灯装点的专门用来唱夜曲的船,两旁排着“刚朵拉”,唱曲的围桌而坐,有男有女,轮到便站起来唱,旁边还有配乐。颇像今天流行的“卡拉OK”。歌词自然是最纯粹、最清朗的意大利语音。当然乐章的主旋律还要由意大利的歌女们一展歌喉,她们才是饮誉世界的歌手。唱完几曲,船上就跨过人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想听了,“刚朵拉”就摇向别处。很像江南名胜秦淮河的光景。只是秦淮河的笙歌彻夜,更具迷人色彩。 还有每隔两年在威尼斯举办的国际艺术展览会,聚集了欧美各国绘画雕刻的精品,种类繁多的现代派作品随处可见,新奇得教人眼睛发亮,却说不出数路。还有诸如玻璃器皿,刻花皮件,大理石小雕像等等,皆为威尼斯的名产。作者结尾部分对绘画、工艺制作艺术的简述,恰到好处,使文章在整体叙述上更显得详略有序,重点突出。

123 浏览56582017-09-14

高中课文 威尼斯全文

【散文】朱自清《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Giovanni Bell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1932年7月13日作。

41 浏览48382017-10-03

朱自清的威尼斯解读

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游记《威尼斯》以颇具特色的语言描述了威尼斯“水上之城”与“文化艺术之城”的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即可分全文为两大部分。 ( 一 ) 在赏析第一部分时可抓住作者从平视到俯视这视角变化,以情景交融的抒写展现出“河网之城”与“海上之城”这两幅明媚的“水上之城图”。 ( 二 ) 在赏析第二部分时可掌握作者以圣马克方场为描写中心,按空间转移为顺序依次描述了建筑、音乐、绘画、工艺品,以此展现出“华妙庄严”这“文化艺术之城”特色的写作顺序。 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平视的角度来写,是站在地面上看到的河网纵横的威尼斯:大运河是大街,它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形状,而418条小河道是418条小胡同,纵横交错,转弯抹角。运用这样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把威尼斯的似陆地而实乃水城的突出特点写了出来。还有那像公共汽车的轮船、“刚朵拉”小船及378座桥,上哪儿去都很方便。对这一切作者用“别致地方”来概括,真是再确切不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来写,是站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俯瞰威尼斯:近处景致是那“团花簇锦”似的东西——118个弹丸小岛——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看;远处景致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而此时的目光又是那么“温和”,天空又是那么“干净”,海水又是“那么绿,那么酽”,真是鲜明可爱极了。作者用“明媚”一词来突出表现这一切,也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作者表现威尼斯文化艺术方面的特色时,选取了圣马克方场作为描写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作者选择了圣马克堂、公爷府、运河、圣罗珂堂、佛拉利堂、公园几个描写。从内容上看,通过这几个描写点逐层描述建筑、音乐、绘画、工艺品等方面的代表作,表现了威尼斯文化艺术华妙庄严的特色。从结构上看,作者按照空间转移的顺序,围绕圣马克方场把这些描写点组成一个整体,让圣马克方场周围的文化艺术成为威尼斯文化艺术的缩影。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简洁凝炼,而且能够以点带面,具有典型性。 难点分析 仔细阅读本文第二段,回答下边的问题。 1 . 第一句“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全段中处于什么地位 ? 下文所描绘的景象,跟这一句有什么关联 ? 答案要点: 第一句“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全段中处于总摄的地位。下文所描绘的都是“海中”的景象,处处体现这“海中之城”的“明媚”特色。 2 . 下边两句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 ①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答案要点:下边两句在写作技巧上各有特点。 ①“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这一句把组成威尼斯城的诸岛比喻为花丛,同时以动写静,把绿波荡漾写成诸岛“在绿波里荡漾”,给人以梦幻的感受。 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这一句用拟人手法写威尼斯的初夏仍然处处保留着春天的景色,好像一个人刚刚离去,人们仍然看得见她的北影。这样,在描写中抒发了依依之情,使景色更增添了感染力。 3 . 作者在哪些地方把强烈的思想感情溶注在景物的描绘之中,鲜明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 答案要点: 把这一段文章中末尾三句十分突出地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是把强烈的思想感情溶注在景物的描绘之中。 ①“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这一句反映:威尼斯的“水中之城”的景色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这一句写威尼斯初夏景色中保留着几许春光,可惜已是“背影”。对春光的眷恋之情充溢在这拟人的描写中。 ③“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这一句描写极绿、极酽的海水令人有如进入梦境,陶醉到何等程度 ! ( 四 ) 本文中用了许多形象、贴切、新鲜的比喻,试把这些比喻摘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参考答案如以下几例。 文章第一段写威尼斯“水网之城”的特色,把穿过威尼斯的大运河比喻为“反写的S”,说“这就是大街”,运河上的轮船像“公共汽车”。把418条小河道比喻为“小胡同”。这样比喻把威尼斯河网之密充分显示出来,貌似陆地而实乃水域,更突出了此城的“别致”。 文章第四段写圣马克方场上的建筑物,“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分别,并不对称”,方场偏东南处的钟楼高322英尺,远远超过周围其他建筑物。这里,作者用“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作比,充分显示了这方场中的建筑虽不对称,而“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文章第六段写在运河上听船上演唱的夜曲。演唱夜曲的“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两溜儿“刚朵拉”在微波里荡漾,活像一只大鸟在轻轻拍打着双翅,非常形象。 ( 五 ) 本文多处用“词语移用”这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下列例句中划线的词经常形容什么,用在这里说明什么,为什么这样用。 1 . 颤着酽酽的歌喉…… 2 . 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嗦,痛快之至。 3 . 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参考答案: 1 . “酽”本指液汁浓和味厚,如“茶很酽”,这里移用来形容歌声的浑厚、甜润、有韵味。以味觉之效补充听觉之效,令人有更真切的感受。 2 . “简截”“不嗦”“痛快”本指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爽快、直率,这里移用来形容建筑物,既写出了建筑物造型的简单,没有什么外部装饰,又写出了造型给人的主观感觉。 3 . “流动”本指液体或气体的移动。它和含义抽象的“气韵”一词相搭配,强调了画的意境和韵味十分生动传神。 ( 六 )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富有现代口语的特点,简洁,自然而很有新意,请从文中选出几例,并稍加说明。 提示: ( 1 ) 可以参阅朱自清的早期散文《荷塘月色》、《绿》等,比较它们在语言上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 ( 2 ) 所选的例句尽量做到典型一些,能够多方面体现出朱自清这一时期散文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如“它哪儿都去”、“只要不怕转变抹角,哪儿都走得到”、“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出于名手的还有味”……这些句子中使用了现代口语的词汇,描述或介绍起来更使读者感到自然、亲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对面娓娓而谈。 附思维参考资料: 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儿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到了写《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的时候就不然了,全写口语,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方式,虽然有时候还带一点文言成份,但是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一点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原文我应该不用给了吧~~~呵呵 记得采纳啊

67 浏览21472017-12-16

朱自清的威尼斯重点在介绍什么

描述了威尼斯“水上之城”与“文化艺术之城”的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即可分全文为两大部分。 ( 一 ) 在赏析第一部分时可抓住作者从平视到俯视这视角变化,以情景交融的抒写展现出“河网之城”与“海上之城”这两幅明媚的“水上之城图”。 ( 二 ) 在赏析第二部分时可掌握作 威尼斯 (朱自清)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 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广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期的装饰,如阑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的漂亮颈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底,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面目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的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G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 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 (Tin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南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是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 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G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两种颜色鲜明极了,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 (Giovani Bellini,十五世纪)的“

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美、匈、瑞士、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

大概是工农生活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手指板书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手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添画内容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想活动和添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导入

导语:语文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导入

一、导游解说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鸟虫鱼,无所不及,包罗万象。如果我们能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身份,让其身临其境,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兴趣,激发思维火花。

例如,我在教学教授《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出示有关威尼斯美丽图片的课件并伴着优美、轻柔的音乐介绍:“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体验威尼斯的小艇。”老师、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学生们就会兴趣盎然地随着导游去仔细地游览。

二、疑问导入,创设求知的良好情境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例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老师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一个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你们怕蛇吗?”大多数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老师把话题一转,又提出新的问题:“课文里写有个地方没有蛇,农民特意到外地买蛇养,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学生会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威尼斯的小艇 (节选) 两个总能说明什么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4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威尼斯的小艇》、《观潮》和《北京的长城》。四篇课文以描写美丽、奇异的景观为主。本单元训练重点是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是一篇比较经典的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特有的风土人情。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主要写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出了威尼斯小艇样子奇特,里面很舒适。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特别好”表现在“速度快,船只多,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的说明:疾驶的时候能够转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极快。这三个“能够”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最后通过坐船者的感受来说明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写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知道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初步学习了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对于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是有利的。本节课重点是训练学生继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特有的风土人情,这对生活在内陆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小艇就相当于我们街头的汽车,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2.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学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抓住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威尼斯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观看。

2.教师:ppt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体会第二自然段中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2.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学第四自然段,并仿照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围绕“自行车方便快捷”这个意思写一段话。

3.抓住第2-4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抓住第2-4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段通过品词析句等方法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学第四自然段,仿照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围绕“自行车方便快捷”这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学生边欣赏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7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成了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的风土人情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在这里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城威尼斯的异域风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请大家齐读课题。

请大家注意这个“艇”字,“舟”字作为偏旁中间的一横要改为提,但提不要出头。请你书空写一写,并用“艇”字组三个词。

〖设计意图:利用“艇”字对学生进行一字组多词的训练,在组词的过程中,进行词语的积累。〗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学生的主要问题:什么样子?什么感觉?

什么作用?

……

〖设计意图:利用针对课题进行质疑,为下面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结合针对课题质疑梳理文章结构(知道文章写什么了?)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哪些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段落,教师提示:请读读第( )自然段,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指导重点字的音与形。

〖设计意图:利用解决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后梳理出的问题,为下面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做铺垫。〗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重要的交通工具。

第2、3自然段:小艇的样子,坐在里面很舒适

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5、6自然段:小艇的作用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街道=河道;汽车=小艇)

自己再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小艇的地位——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4.过渡:在这样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里,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读了文章中的哪部分内容感受到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精读感悟,悟情学法

抓住第2-4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段精读感悟,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土人情。(理解这部分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通过小艇奇特的样子、坐在里面很舒适的感觉;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土人情。

1、学习第2、3自然段。在对比中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进而了解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土人情。

(1)出示句子

威尼斯的小艇很小,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①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哪句话写的好?(读了第二句能知道小艇具体的长度、奇特的样子、行动起来轻快又灵活。)

注意在读句子的过程中纠正“艄”字的读音:船艄shāo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两个句子的比较过程中静心思考、揣摩、体味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领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学习语言,学习表达。〗

②边观察“独木船、新月、蛇”的图片,边填空。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独木船、新月都是静的,而水蛇是动的,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积累,对“独木船、新月、蛇”不一定熟悉,所以边为学生出示相应的图片直观感知边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动静对比中体会比喻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③你觉得小艇还像什么?替换成你说的好不好?

〖设计意图:替换比较中发现比喻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但本体和喻体只是形似还不够,还要恰当、准确,知道只有形神皆似比喻才能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具体。从而体会比喻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自己出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三次比较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在句子中起到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⑤你们知道吗?小艇这种奇特的造型能减轻它在水中行进的阻力,使它轻快、灵活地行驶在水中,从而保证了小艇可以达到一定的速度,所以小艇就成为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2)第三自然段写什么了?

①请你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第三自然段写什么了?(坐在里面很舒适。)

②由于教材的版本不同,写法也不同,有的版本中这样写: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请你读一读体会和我们教材中的这段话有什么相同之处?(坐在里面也很舒适)

为什么还要写坐在里面是什么感受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因为小艇可以轻快、灵活地行驶在水中,坐在里面也很舒适,所以小艇就成为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③自己出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体会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在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朗读中体会坐在小艇里面很舒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进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同时让学生明白这部分怎么写的?还可以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3)总结过渡:小艇成为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除了因为小艇的样子奇特,可以轻快、灵活地行驶在水中,坐在里面又很舒适,还有什么原因?

2、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体会段落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方式(如: 列表、抓词语谈体会、朗读、图示等),按自学要求自学第4自然段。

自学要求: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写什么)?用直线在段落中画出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么写的)?(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什么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乘坐安全,所以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自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重视学语言、学表达,同时渗透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知道拿到一段文字阅读过程中要思考写什么了?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在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 “品词品句、咬文嚼字”,体现语文课的“品味”。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异国的风土人情,体会段落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3)发言汇报自学成果。

①根据选择列表自学学生的汇报指导如何列表学习,梳理段落写作顺序——先概括(两个总起句)后具体。

在什么情况下

船夫能怎么样

说明什么

急驶的时候

能够拐弯

船夫的驾驶

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

拥挤的时候

能够挤进挤出

极险极窄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列表学习一个段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体会这个段落是两个总起句,与以往的“先概括后具体” 的段落有所不同。〗

②根据选择抓词语谈体会自学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从船夫和游人两个角色体会读。)

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急驶时能够拐弯;拥挤时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

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抓词语谈体会学习一个段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生的自学能力〗

(4)同学们,让我们边一起读边想象这有惊无险得场面吧。

①师生接读:

“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在疾驶的时候,┅┅,┅┅,┅┅,┅┅。”

“在拥挤的时候,┅┅。”

“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的地方,┅┅穿┅┅,而且┅┅,┅┅。”

“我们的眼睛┅┅,┅┅。”

②追问:“极险极窄”什么意思?

③抓住“穿”,从两个角色(船夫和游人)去体会小艇怎样地穿,进而朗读出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读一读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咬文嚼字”,体现语文课的“品味”。感悟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异国的风土人情,体会段落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5)看板书试着背诵这个段落。

四、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仿照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以“自行车方便快捷” 为开头写一段话。

1、你能仿照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介绍介绍我们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出示: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以“自行车方便快捷”为开头写一段话,也可以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如:“今天天气真热”或“妈妈真辛苦”。

〖设计意图: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怎么写: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2、同桌讨论:可以从几个方面写?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想,互相说,打开思路。〗

3、老师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写,还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

体积较小——存放容易 前筐后架——驮带很多物品 不通车的地方——以它代步

路上车多拥挤——迅速穿行 亲近自然——强身健体,有益身心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帮助学生清楚可以写什么。〗

4、先想一想,然后说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后,组织好语言。〗

5、写一写。

要求: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能从两个以上方面具体写出

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可以运用比喻句或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向40分钟要效率,能在课上完成的就在课上完成,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6、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在对不同同学的这段话的评议中进一步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1)第二自然段中运用比喻这种修辞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运用恰当、准确的比喻,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具体。

(2)第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我们在习作中要把一个意思写清楚,也可以运用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3)这篇文章,作者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格不同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这个古老的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清楚本节课的收获。〗

2、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威尼斯的情况吗?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家里具备上网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浏览相关网页,你们对威尼斯会有更多的了解。

建议大家了解东方威尼斯——中国苏州,或者网上搜一搜《威尼斯之夜》这篇文章看一看。

〖设计意图: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继续了解威尼斯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3、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四部分,文章的第5、6自然段,并交流大家收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明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布置作业

1. 阅读威尼斯相关书籍,家里具备上网条件的同学还上网浏览相关网页。可侧重搜集“东方威尼斯——中国苏州”的相关资料,网上浏览《威尼斯之夜》这篇文章。

2. 修改课上写的一段话。

〖板书设计〗

样子奇特 舱内舒适

10 威尼斯的小艇 驾驶技术好——操纵自如——急驶——拐

(重要交通工具) 拥挤——挤

险窄——穿

什么作用? 小艇的样子

水上威尼斯课文原文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 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广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的漂亮颈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底,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面目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的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G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 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 (Tin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南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是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 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G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 (Giovani Bellini,十五世纪)的“

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

大概是工农生活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查看全部3个回答

万能公式解决成人英语难题:公式+语法+单词+阅读=4天,0元抢

00:59

跟谁学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朱自清《威尼斯》赏析

朱自清名作欣赏:《威尼斯》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 耿光怡 威尼斯这座世界名城已被许多人写入文中,摹在画上,摄入镜头,要想突破他人巢臼,重新再现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需要寻找另一种独特的视角。朱自清的游记散文《威尼斯》,实现了风情与游踪的整合,再造出新的艺术景象。 文章采用了风情与游踪双线交叠的手法,时而游踪,时而风物,分散重合,穿插交融,重构出一种和谐的美。 让我们循着文章时空交叉的线索,做一次威尼斯的梦游吧。 本文以空间转移为主体导向,时间的线仅仅是一种陪衬和点缀,好似在暗暗提醒你明媚的白天已经过去,朦胧的夜色开始降临。至于空间的线索则完全是依照着旅游的习惯展开的。走出威尼斯火车站,作者首先为我们勾画出城市的全貌和总体布局,然后领我们进入威尼斯最著名的圣马克方场。它南临大运河,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右首矗立着一座钟楼。紧挨教堂,建在运河边上的是公爷府,这里是威尼斯最热闹的、最华妙庄严的地方。圣马克教堂建于十一世纪,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拜赞廷式的中央圆顶式结构融进了线条轻快、造型挺秀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东西方艺术交融在一起,庄严而华美。堂内屋顶与墙壁在黄金色的质地上嵌满碎玻璃制成的画,耀眼夺目,金碧辉煌。圣母像的颜色或蓝或红,显得异常肃穆。用各种颜色和花形的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在空阔阴暗的氛围里,更觉伟丽森严。教堂左右有两溜儿三层楼房,式样别致,并不对称。白石造的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项相称,越发衬托出教堂的超凡脱俗,气宇轩昂。教堂的右首有个空阔的小方场,钟楼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以偏取势。整个方场的建筑,既有节奏起伏,又很匀称和谐,真可谓意大利建筑史上的精品。作者由表及里,又由内及外,秩序井然地描述了圣马克教堂及附属建筑群的壮观景象,层次感极强。 沿教堂向右,就是建在运河边上的公爷府了。它最著名的有壁画和屋顶画,其中丁托列托的《乐园》,笔法豪放,构图宏大,色彩响亮,画面动人,开巴罗克之风。当然最有价值还要算公爷府哥特式的建筑了。三层构造,下两层由尖拱门与柱子组成,最下层拱门简单疏阔,中层相对疏密,最上层更加简单,除了疏落的门窗,一根柱子也没有,整块墙面用白的、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朴素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一派典型的意大利风格。从运河中看这座建筑,像在水里又像在画中,玲珑的底架,精巧的房屋结构,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惝恍迷离,似梦非梦。如果说,在圣马克堂建筑群上作者突出的是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的外观,是那种强憾人心的动魄力,那么王爷府更注重的则是如画如诗的意境和诗意般的朦胧美。两物比照,特点各异,形象鲜明突出。至于对于圣马克方场西北面另外两座著名教堂的介绍,则采用粗写的手法,侧重于绘画艺术成就的简介,如丁托列托的《十字架》、卡奴洼的《圣处女升天图》、倍里尼的《圣母像》等。 如果我们依序作者笔下的描述,将这些空间建筑按文中所叙的顺序和位置连缀排列起来,会轻而易举地临摹出一幅以圣马克方场为中心的威尼斯主要胜地的游览图,而且准确清晰,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逻辑叙述的严谨和规范。 在条理性、层次感极强的记游中,文章还穿插了威尼斯风情风物的介绍,表现出作者在建筑、造型、绘画、音乐、工艺制造、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 首先是它的水色。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大运河像反写的S横穿全城,河替代了街,小河道便像北京的小胡同。大小河道互相贯通,轮船和“刚朵拉”(一种摇橹的小船)在运河里随意游荡,惬意得很。威尼斯有的是桥,桥桥相连,四通八达,想去哪儿都走得到,无需下河。清澈透明的绿水倒映出哥特式建筑的清影,半明半暗,宛若一幅油画。中国人便一下回想起江南水乡的清丽秀美。在文化风俗上,各民族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相通会意之处。只不过江南更多些东方的味道。 其次便是它的艺术氛围。意大利做为欧洲文化的摇篮,在音乐、绘画、工艺制造上都有其绝顶之处。作者描绘了威尼斯最诱人的夜景,大运河上回荡着的抒情小夜曲。文章先铺叙出夜曲的序曲:家家窗下飘着歌声。随后便推出主要乐章。在运河上,有用红红绿绿的纸球灯装点的专门用来唱夜曲的船,两旁排着“刚朵拉”,唱曲的围桌而坐,有男有女,轮到便站起来唱,旁边还有配乐。颇像今天流行的“卡拉OK”。歌词自然是最纯粹、最清朗的意大利语音。当然乐章的主旋律还要由意大利的歌女们一展歌喉,她们才是饮誉世界的歌手。唱完几曲,船上就跨过人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想听了,“刚朵拉”就摇向别处。很像江南名胜秦淮河的光景。只是秦淮河的笙歌彻夜,更具迷人色彩。 还有每隔两年在威尼斯举办的国际艺术展览会,聚集了欧美各国绘画雕刻的精品,种类繁多的现代派作品随处可见,新奇得教人眼睛发亮,却说不出数路。还有诸如玻璃器皿,刻花皮件,大理石小雕像等等,皆为威尼斯的名产。作者结尾部分对绘画、工艺制作艺术的简述,恰到好处,使文章在整体叙述上更显得详略有序,重点突出。

123 浏览56582017-09-14

高中课文 威尼斯全文

【散文】朱自清《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Giovanni Bell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1932年7月13日作。

41 浏览48382017-10-03

朱自清的威尼斯解读

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游记《威尼斯》以颇具特色的语言描述了威尼斯“水上之城”与“文化艺术之城”的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即可分全文为两大部分。 ( 一 ) 在赏析第一部分时可抓住作者从平视到俯视这视角变化,以情景交融的抒写展现出“河网之城”与“海上之城”这两幅明媚的“水上之城图”。 ( 二 ) 在赏析第二部分时可掌握作者以圣马克方场为描写中心,按空间转移为顺序依次描述了建筑、音乐、绘画、工艺品,以此展现出“华妙庄严”这“文化艺术之城”特色的写作顺序。 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平视的角度来写,是站在地面上看到的河网纵横的威尼斯:大运河是大街,它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形状,而418条小河道是418条小胡同,纵横交错,转弯抹角。运用这样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把威尼斯的似陆地而实乃水城的突出特点写了出来。还有那像公共汽车的轮船、“刚朵拉”小船及378座桥,上哪儿去都很方便。对这一切作者用“别致地方”来概括,真是再确切不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来写,是站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俯瞰威尼斯:近处景致是那“团花簇锦”似的东西——118个弹丸小岛——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看;远处景致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而此时的目光又是那么“温和”,天空又是那么“干净”,海水又是“那么绿,那么酽”,真是鲜明可爱极了。作者用“明媚”一词来突出表现这一切,也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作者表现威尼斯文化艺术方面的特色时,选取了圣马克方场作为描写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作者选择了圣马克堂、公爷府、运河、圣罗珂堂、佛拉利堂、公园几个描写。从内容上看,通过这几个描写点逐层描述建筑、音乐、绘画、工艺品等方面的代表作,表现了威尼斯文化艺术华妙庄严的特色。从结构上看,作者按照空间转移的顺序,围绕圣马克方场把这些描写点组成一个整体,让圣马克方场周围的文化艺术成为威尼斯文化艺术的缩影。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简洁凝炼,而且能够以点带面,具有典型性。 难点分析 仔细阅读本文第二段,回答下边的问题。 1 . 第一句“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全段中处于什么地位 ? 下文所描绘的景象,跟这一句有什么关联 ? 答案要点: 第一句“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全段中处于总摄的地位。下文所描绘的都是“海中”的景象,处处体现这“海中之城”的“明媚”特色。 2 . 下边两句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 ①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答案要点:下边两句在写作技巧上各有特点。 ①“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这一句把组成威尼斯城的诸岛比喻为花丛,同时以动写静,把绿波荡漾写成诸岛“在绿波里荡漾”,给人以梦幻的感受。 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这一句用拟人手法写威尼斯的初夏仍然处处保留着春天的景色,好像一个人刚刚离去,人们仍然看得见她的北影。这样,在描写中抒发了依依之情,使景色更增添了感染力。 3 . 作者在哪些地方把强烈的思想感情溶注在景物的描绘之中,鲜明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 答案要点: 把这一段文章中末尾三句十分突出地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是把强烈的思想感情溶注在景物的描绘之中。 ①“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这一句反映:威尼斯的“水中之城”的景色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这一句写威尼斯初夏景色中保留着几许春光,可惜已是“背影”。对春光的眷恋之情充溢在这拟人的描写中。 ③“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这一句描写极绿、极酽的海水令人有如进入梦境,陶醉到何等程度 ! ( 四 ) 本文中用了许多形象、贴切、新鲜的比喻,试把这些比喻摘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参考答案如以下几例。 文章第一段写威尼斯“水网之城”的特色,把穿过威尼斯的大运河比喻为“反写的S”,说“这就是大街”,运河上的轮船像“公共汽车”。把418条小河道比喻为“小胡同”。这样比喻把威尼斯河网之密充分显示出来,貌似陆地而实乃水域,更突出了此城的“别致”。 文章第四段写圣马克方场上的建筑物,“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分别,并不对称”,方场偏东南处的钟楼高322英尺,远远超过周围其他建筑物。这里,作者用“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作比,充分显示了这方场中的建筑虽不对称,而“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文章第六段写在运河上听船上演唱的夜曲。演唱夜曲的“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两溜儿“刚朵拉”在微波里荡漾,活像一只大鸟在轻轻拍打着双翅,非常形象。 ( 五 ) 本文多处用“词语移用”这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下列例句中划线的词经常形容什么,用在这里说明什么,为什么这样用。 1 . 颤着酽酽的歌喉…… 2 . 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嗦,痛快之至。 3 . 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参考答案: 1 . “酽”本指液汁浓和味厚,如“茶很酽”,这里移用来形容歌声的浑厚、甜润、有韵味。以味觉之效补充听觉之效,令人有更真切的感受。 2 . “简截”“不嗦”“痛快”本指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爽快、直率,这里移用来形容建筑物,既写出了建筑物造型的简单,没有什么外部装饰,又写出了造型给人的主观感觉。 3 . “流动”本指液体或气体的移动。它和含义抽象的“气韵”一词相搭配,强调了画的意境和韵味十分生动传神。 ( 六 )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富有现代口语的特点,简洁,自然而很有新意,请从文中选出几例,并稍加说明。 提示: ( 1 ) 可以参阅朱自清的早期散文《荷塘月色》、《绿》等,比较它们在语言上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 ( 2 ) 所选的例句尽量做到典型一些,能够多方面体现出朱自清这一时期散文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如“它哪儿都去”、“只要不怕转变抹角,哪儿都走得到”、“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出于名手的还有味”……这些句子中使用了现代口语的词汇,描述或介绍起来更使读者感到自然、亲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对面娓娓而谈。 附思维参考资料: 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儿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到了写《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的时候就不然了,全写口语,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方式,虽然有时候还带一点文言成份,但是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一点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原文我应该不用给了吧~~~呵呵 记得采纳啊

67 浏览21472017-12-16

朱自清的威尼斯重点在介绍什么

描述了威尼斯“水上之城”与“文化艺术之城”的两大特点,这两大特点即可分全文为两大部分。 ( 一 ) 在赏析第一部分时可抓住作者从平视到俯视这视角变化,以情景交融的抒写展现出“河网之城”与“海上之城”这两幅明媚的“水上之城图”。 ( 二 ) 在赏析第二部分时可掌握作 威尼斯 (朱自清)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 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广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期的装饰,如阑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的漂亮颈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底,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面目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的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G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 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 (Tin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南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是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 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G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两种颜色鲜明极了,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 (Giovani Bellini,十五世纪)的“

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美、匈、瑞士、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

大概是工农生活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手指板书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手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添画内容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想活动和添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威尼斯的小艇板书(水上威尼斯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