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知识点(初三物理电热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知识点(初三物理电热知识点)

九年级上电学物理知识点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第七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⑵“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4、应用——电热器 四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 ⑴ 低压供电线: ⑵ 电能表: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⑷ 保险盒: ⑸ 插座: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第八章 《电与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Ι、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测体积——量筒(量杯) 5、测固体的密度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还不了解物理电学知识?想提高物理成绩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瞧一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一、电路初探知。

1.电流I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4.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5.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6.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7.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初三物理电热知识点

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想要学好电学部分,就要掌握好知识点。那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初三物理必背电学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

电流是摸不着,看不着的,电流的强弱只有间接地通过电流效应的大小来判断。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物理电流电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

1、电源和用电器: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铅蓄电池,发电机等;常见的用电器:灯泡(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音乐门铃(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

2、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一个完整电路应该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种电路元件。其中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能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等,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起着控制电流的作用,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停止工作。注意:开关不是用电器,它不消耗电能;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用来输送电能。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须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

“断路”(也叫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断路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接线处松动、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

“短路”就是电源的正负两极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因为电阻小,电流会很大,电源和导线会因发热过多而烧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烧毁电器设备,这是绝对避免的。但是,部分电路的短路则可以用来控制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的有无。

3、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其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当导体两端接入电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也不能形成电流。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电流的方向:

当把用电器连接在电池的正负两极时,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发光二极管是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通常情况下,自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此时,并不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当用金属导体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时,金属导体中的每一个自由电子都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结果自由电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5、怎样画好电路图

(1)应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种电路元件,要特别注意电源的极性及导线交叉时是否相连。

(2)规范地使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熟悉课本中电路元件的符号,并在画电路图时正确地使用它们。

(3)合理地安排电路元件的符号,应尽可能让这些元件符号均匀地分布在电路图中,使画成的电路图清楚美观。

(4)一般应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方向画。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

②知识内容是什么?

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

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4、重视做题训练

人之初,性本忘,遗忘是人的共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经过24小时则将忘掉50%以上,假设所学内容课堂上记住100%,那么经过24小时,所学知识将在脑海中仅存不足50%。因此,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加强做题,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做题要有一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通过做题,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

5、建立错误档案

将平时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及时补缺。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重复再犯。

初三物理学习有技巧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猜你喜欢:

1. 高中物理电流公式总结

2.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3.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4. 初三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

5.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扬声器和话筒

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线圈中通过方向不断变化的交变电流时,线圈就不断振动,带动纸盆也振动,于是就发出了声音。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以人声通过空气使震膜振动,然后在震膜上的电磁线圈绕组和环绕在动圈麦头的磁铁形成磁力场切割,形成微弱的波动电流。电流输送到扩音器,再以相反的过程把波动电流变成声音

话筒的工作原理: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挤压碳粒,电阻随之发生变化,在电路中产生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即话筒相当于可变电阻。

听筒的工作原理:当从话筒中传来随说话声音的振动而产生强弱变化的电流时,电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大小也发生变化,使铁片振动起来,产生和对方说话声音相同的声音,即听筒相当于一个电磁铁。

扩展资料

扬声器的基本特征 麦克风、话筒:电磁感应原理扬声器、听筒: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九年级上电学物理知识点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第七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⑵“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4、应用——电热器 四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 ⑴ 低压供电线: ⑵ 电能表: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⑷ 保险盒: ⑸ 插座: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第八章 《电与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Ι、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测体积——量筒(量杯) 5、测固体的密度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还不了解物理电学知识?想提高物理成绩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瞧一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一、电路初探知。

1.电流I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4.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5.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6.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7.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初三物理电热知识点

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想要学好电学部分,就要掌握好知识点。那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初三物理必背电学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

电流是摸不着,看不着的,电流的强弱只有间接地通过电流效应的大小来判断。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物理电流电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

1、电源和用电器: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铅蓄电池,发电机等;常见的用电器:灯泡(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音乐门铃(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

2、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一个完整电路应该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种电路元件。其中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能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等,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起着控制电流的作用,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停止工作。注意:开关不是用电器,它不消耗电能;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用来输送电能。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须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

“断路”(也叫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断路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接线处松动、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

“短路”就是电源的正负两极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因为电阻小,电流会很大,电源和导线会因发热过多而烧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烧毁电器设备,这是绝对避免的。但是,部分电路的短路则可以用来控制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的有无。

3、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其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当导体两端接入电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也不能形成电流。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电流的方向:

当把用电器连接在电池的正负两极时,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发光二极管是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通常情况下,自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此时,并不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当用金属导体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时,金属导体中的每一个自由电子都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结果自由电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5、怎样画好电路图

(1)应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种电路元件,要特别注意电源的极性及导线交叉时是否相连。

(2)规范地使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熟悉课本中电路元件的符号,并在画电路图时正确地使用它们。

(3)合理地安排电路元件的符号,应尽可能让这些元件符号均匀地分布在电路图中,使画成的电路图清楚美观。

(4)一般应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方向画。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

②知识内容是什么?

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

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4、重视做题训练

人之初,性本忘,遗忘是人的共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经过24小时则将忘掉50%以上,假设所学内容课堂上记住100%,那么经过24小时,所学知识将在脑海中仅存不足50%。因此,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加强做题,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做题要有一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通过做题,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

5、建立错误档案

将平时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及时补缺。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重复再犯。

初三物理学习有技巧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猜你喜欢:

1. 高中物理电流公式总结

2.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3.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4. 初三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

5.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扬声器和话筒

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线圈中通过方向不断变化的交变电流时,线圈就不断振动,带动纸盆也振动,于是就发出了声音。

麦克风的工作原理:以人声通过空气使震膜振动,然后在震膜上的电磁线圈绕组和环绕在动圈麦头的磁铁形成磁力场切割,形成微弱的波动电流。电流输送到扩音器,再以相反的过程把波动电流变成声音

话筒的工作原理: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挤压碳粒,电阻随之发生变化,在电路中产生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即话筒相当于可变电阻。

听筒的工作原理:当从话筒中传来随说话声音的振动而产生强弱变化的电流时,电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大小也发生变化,使铁片振动起来,产生和对方说话声音相同的声音,即听筒相当于一个电磁铁。

扩展资料

扬声器的基本特征 麦克风、话筒:电磁感应原理扬声器、听筒: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知识点(初三物理电热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