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_百度知 ...

《求 两 数 相 差 多 少 的 实 际 问 题》教 案

教 材:江苏版数学第二册第34页例题,第35 页“想想做做”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理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直观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四〉、教学准备

小奖品若干;投影片若干;多媒体课件;“比一比”材料6份;“找朋友”图2幅及对应试题;“拔萝卜”2幅个及对应试题;“送信”2幅个及对应试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参加一个小动物联欢会,……小动物很多

我们能否帮“孔雀阿姨”根据小动物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给它们排好队?

二、分组合作,引导探究。

1、分发比较材料,通过学生摆一摆得出以下结论:〈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教师给每组发一份“比一比”材料。每份材料都是纸剪的两种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小动物〉。

多, 比 多 个;列式:

少, 比 少 个;列式:

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用 法计算。

2、请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教师利用投影片记录整理并初步得出以上结论。

三、自学课本,探讨归纳。

〈一〉、出示例1挂图。

谈话:我这里的小白兔和小黑兔进行了比花片多少的游戏,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展示引导题,学生合作探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观察得到同样多的部分,多出来的部分 ,并说多出来的5 个是怎样得到的。

②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 里面去掉8 个,剩下的5 个就是红花片比黄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③“红花片比黄花片多几个”换一种说法怎样说?怎样算?

④假设“花片很多很多”,能否“摆一摆”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多少?想想是否有别的方法?

⑤引导推理,明确得出: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都用减法,即:较大数—较小。

〈二〉、出例2挂图。〈这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因为以上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已使学生具备了这道题的解答能力。这也是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问题的一个初步体验〉

〈三〉、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他们相关的奖励。

四、课间休息。

谈话: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很高兴,现在给每个小组都奖一件小礼品好吗?

放音乐〈〈快乐的小鸟〉〉,师生一起做“律动”。

五、巩固练习。

谈话:休息好了,我们一起来接受新的挑战吧!

〈一〉游戏:闯三关,第一关:找朋友。

1、找朋友。〈找朋友图3 个及相应试题,请三位同学在〈〈找朋友〉〉乐声中根据试题找到相应的答案,即找到朋友。同时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谈话:我们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值得庆贺!————-你们听这位朋友:小兔子给我说了句悄悄话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小免子告诉我它的萝卜园丰收了,它请我们去帮它拔萝卜,你们愿意吗?第二关:拔萝卜。

2、拔萝卜。〈萝卜图3 个及相应试题,学生根据试题拔相应的萝卜。〉

A、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象比小熊多拔几个?

B、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熊比小象少拔几个?

C、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它们一共拔了几个?

谈话: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你们知道小兔子的萝卜园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丰收吗?

〈二〉、故事〈〈蚂蚁和蝈蝈〉〉。

1、大屏幕展示,学生边听教师讲述边观赏图片。

小蚂蚁因为勤劳,冬天才能在洞里舒舒服服地过冬;蝈蝈因为懒惰,冬天里才又冷又饿,奄奄一息。小蚂蚁看到蝈蝈那可怜的样子,就慷慨地把自己的粮食拿出一部分送给了蝈蝈。于是,蝈蝈在蚂蚁的帮助下安然地度过了冬天。时间真快,又一个夏天到了,蝈蝈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和蚂蚁一起早早地准备了一些食物,以备过冬。瞧,它们准备得多充足呀:麦子54颗、谷子40颗、黄豆30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麦子比谷子多多少颗?黄豆比麦子少多少颗? 麦子和谷子一共多少颗?麦子 、谷子、黄豆一共多少颗?等〉

3、思想教育。

谈话: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看到这些东西,你们想到什么?〈只有勤劳,才能有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只有勤奋,才能把学习搞好;只有勇于改错,才能不断进步。〉

六、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作业 :做书上相关“想想做做”〉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1.激趣导入:我们的好朋友一年级的小朵朵可急坏了,她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她。

2.分析问题

(1)出示例题中第一个信息: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引导至少要23个)追问:有没有可能是20个、15个?为什么?在出示“还剩5个”和问题,完成的读一读。

(2)解释“原来”是什么意思(动画演示把23个桃还给树上)?原来树上的桃分成了几个部分?怎样求原来的桃?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来)

3.解决问题

(1)指名列式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5=28,让学生回答23表示什么?(生:23表示小猴采了23个桃子)贴出板书:已摘的,5表示什么?贴出板书:剩下的,28表示什么?贴出板书:原有的,师追问:为什么用加法?(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原有的桃就要把已摘的桃和剩下的桃合起来)。

(2)介绍些单位名称:多媒体出示算式,找找和黑板上的有什么不同,生发现多了一个“个”,介绍“个”是单位名称,引导学生在条件和问题中找一找,板书。说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算式的后面都要加上合适的单位。

(3)介绍答:问题是什么?怎么回答,说明把问题中不知道的多少变成算出的得数就行了。

二、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创设情境1——智慧乐园拼图中的问题。(出示课件)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猜猜毛毛虫老师会提个什么问题?(生自己提问)然后独立解答。学生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这样做?(引导说出一共的拼板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已经拼好的,另一个部分是还有的,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一共有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板书(数量关系)提醒最后检查一下单位,并口答。

(2)创设情境2——开心乐园中的问题。(出示课件)农场里正在收白菜呢,一起读一读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江明明和小朵朵设计两个不同的答案进行判断,并说说为什么,使学生明确要求原来有多少,我们不能从一共的数里去减,应该反过来思考,把已经收的和没有收的加起来求出一共的50棵。

2.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三道题,都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引导:都要求原来一共的数)师引导:像已摘的、已拼的、已收的这些我们可以说成是去掉数,还剩的还有的这些我们可以说成是剩下数,用去掉数+剩下数就等于原来一共的数(出示板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出示板贴)

3.巩固提高

(1)对比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中的(1),师读题,再让学生读一读,然后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再出示(2),师读题,说说怎样列式计算。比较:都是求现在有多少,为什么上面一题用加法,而下面一题却用减法。(引导学生说的第一题要求现在有多少是一共的意思,第二题求现在又多少是现在剩下多少的意思。)说明两道题差不多,但是方法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动脑经思考。

(2)隐藏条件练习。情境创设小朵朵编题目:______,已经吃了4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根据板书对照已知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数,还少了什么数?在图中找出隐藏条件,然后读一读,列式计算并口答。(引导把去掉数和剩下数加起来等于一共数)

(3)自己编题。

A、课件出示:树上飞走了10只小鸟,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根据板贴分别找一找有了什么数?还少了什么数?然后出示两个条件:还剩10只和又飞走了10只,让学生选择并说说理由,然后列式计算。

B、____________,书架上还剩10本,原来有多少本书?自己轻声读一读,说说已知什么?还少了一个什么数?学生讨论,添加一个条件,根据学生添加的条件列式计算。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师:怎样求这类题?(引导把原来或一共的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去掉数,另一部分是剩下数,要求原来数或者一共的数就要把去掉数和剩下数加起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加上单位名称并口答等)

教后反思: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被减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求和问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理解这类题的数量关系,并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本课的例题是小猴摘桃的情境,而练习题中多半是生活中的情境,教材本身就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但是为了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深入去了解他们,发现他们最喜欢的是一年级的小朵朵和毛毛虫老师,于是,我就以这个为主线,通过小朵朵遇到难题,毛毛虫老师带他们去课外找一找,小朵朵学会了知识用一用等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故事情节之中,因此,学生从课的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

2.自主探究,培养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这是探究活动的原动力。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子,设置疑问:“有没有可能是20个、15个”,帮助小朵朵解释“原来”的意思,动画演示把摘下的桃还到树上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接下来,学生对如何求原来数进行了讨论,通过交流,感悟用已摘的数加剩下的数就能求出原来的数。在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的时候,通过交流为什么用加法算,使学生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一进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后面的练习中,我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主读题、提问题、提条件等,逐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3.分层练习,提升思维。

快乐课堂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精心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层次性练习,让每个学生当堂练习,检测学习的成效。杜绝一刀切的机械练习,在多样、多层次的练习中巩固知识与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感受。因此本课的练习形式多样,有独立解答、判断对错、选择条件、自己独立填条件等,从各个练习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补充条件练习。这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自我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提升,内心不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孩子们的兴趣较高,但有一小部分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孩子被我忽略,没有来得及当场纠错,对于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解题思路还要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对数量关系不是很理解,如在选择条件的时候,很多学生虽然经过了分析,但仍然选错,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继续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尽量多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_百度知 ...

《求 两 数 相 差 多 少 的 实 际 问 题》教 案

教 材:江苏版数学第二册第34页例题,第35 页“想想做做”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理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直观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四〉、教学准备

小奖品若干;投影片若干;多媒体课件;“比一比”材料6份;“找朋友”图2幅及对应试题;“拔萝卜”2幅个及对应试题;“送信”2幅个及对应试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参加一个小动物联欢会,……小动物很多

我们能否帮“孔雀阿姨”根据小动物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给它们排好队?

二、分组合作,引导探究。

1、分发比较材料,通过学生摆一摆得出以下结论:〈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教师给每组发一份“比一比”材料。每份材料都是纸剪的两种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小动物〉。

多, 比 多 个;列式:

少, 比 少 个;列式:

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用 法计算。

2、请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教师利用投影片记录整理并初步得出以上结论。

三、自学课本,探讨归纳。

〈一〉、出示例1挂图。

谈话:我这里的小白兔和小黑兔进行了比花片多少的游戏,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展示引导题,学生合作探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观察得到同样多的部分,多出来的部分 ,并说多出来的5 个是怎样得到的。

②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 里面去掉8 个,剩下的5 个就是红花片比黄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③“红花片比黄花片多几个”换一种说法怎样说?怎样算?

④假设“花片很多很多”,能否“摆一摆”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多少?想想是否有别的方法?

⑤引导推理,明确得出: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都用减法,即:较大数—较小。

〈二〉、出例2挂图。〈这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因为以上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已使学生具备了这道题的解答能力。这也是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问题的一个初步体验〉

〈三〉、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他们相关的奖励。

四、课间休息。

谈话: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很高兴,现在给每个小组都奖一件小礼品好吗?

放音乐〈〈快乐的小鸟〉〉,师生一起做“律动”。

五、巩固练习。

谈话:休息好了,我们一起来接受新的挑战吧!

〈一〉游戏:闯三关,第一关:找朋友。

1、找朋友。〈找朋友图3 个及相应试题,请三位同学在〈〈找朋友〉〉乐声中根据试题找到相应的答案,即找到朋友。同时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谈话:我们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值得庆贺!————-你们听这位朋友:小兔子给我说了句悄悄话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小免子告诉我它的萝卜园丰收了,它请我们去帮它拔萝卜,你们愿意吗?第二关:拔萝卜。

2、拔萝卜。〈萝卜图3 个及相应试题,学生根据试题拔相应的萝卜。〉

A、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象比小熊多拔几个?

B、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熊比小象少拔几个?

C、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它们一共拔了几个?

谈话: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你们知道小兔子的萝卜园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丰收吗?

〈二〉、故事〈〈蚂蚁和蝈蝈〉〉。

1、大屏幕展示,学生边听教师讲述边观赏图片。

小蚂蚁因为勤劳,冬天才能在洞里舒舒服服地过冬;蝈蝈因为懒惰,冬天里才又冷又饿,奄奄一息。小蚂蚁看到蝈蝈那可怜的样子,就慷慨地把自己的粮食拿出一部分送给了蝈蝈。于是,蝈蝈在蚂蚁的帮助下安然地度过了冬天。时间真快,又一个夏天到了,蝈蝈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和蚂蚁一起早早地准备了一些食物,以备过冬。瞧,它们准备得多充足呀:麦子54颗、谷子40颗、黄豆30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麦子比谷子多多少颗?黄豆比麦子少多少颗? 麦子和谷子一共多少颗?麦子 、谷子、黄豆一共多少颗?等〉

3、思想教育。

谈话: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看到这些东西,你们想到什么?〈只有勤劳,才能有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只有勤奋,才能把学习搞好;只有勇于改错,才能不断进步。〉

六、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作业 :做书上相关“想想做做”〉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1.激趣导入:我们的好朋友一年级的小朵朵可急坏了,她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她。

2.分析问题

(1)出示例题中第一个信息: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引导至少要23个)追问:有没有可能是20个、15个?为什么?在出示“还剩5个”和问题,完成的读一读。

(2)解释“原来”是什么意思(动画演示把23个桃还给树上)?原来树上的桃分成了几个部分?怎样求原来的桃?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来)

3.解决问题

(1)指名列式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5=28,让学生回答23表示什么?(生:23表示小猴采了23个桃子)贴出板书:已摘的,5表示什么?贴出板书:剩下的,28表示什么?贴出板书:原有的,师追问:为什么用加法?(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原有的桃就要把已摘的桃和剩下的桃合起来)。

(2)介绍些单位名称:多媒体出示算式,找找和黑板上的有什么不同,生发现多了一个“个”,介绍“个”是单位名称,引导学生在条件和问题中找一找,板书。说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算式的后面都要加上合适的单位。

(3)介绍答:问题是什么?怎么回答,说明把问题中不知道的多少变成算出的得数就行了。

二、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创设情境1——智慧乐园拼图中的问题。(出示课件)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猜猜毛毛虫老师会提个什么问题?(生自己提问)然后独立解答。学生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这样做?(引导说出一共的拼板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已经拼好的,另一个部分是还有的,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一共有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板书(数量关系)提醒最后检查一下单位,并口答。

(2)创设情境2——开心乐园中的问题。(出示课件)农场里正在收白菜呢,一起读一读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江明明和小朵朵设计两个不同的答案进行判断,并说说为什么,使学生明确要求原来有多少,我们不能从一共的数里去减,应该反过来思考,把已经收的和没有收的加起来求出一共的50棵。

2.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三道题,都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引导:都要求原来一共的数)师引导:像已摘的、已拼的、已收的这些我们可以说成是去掉数,还剩的还有的这些我们可以说成是剩下数,用去掉数+剩下数就等于原来一共的数(出示板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出示板贴)

3.巩固提高

(1)对比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中的(1),师读题,再让学生读一读,然后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再出示(2),师读题,说说怎样列式计算。比较:都是求现在有多少,为什么上面一题用加法,而下面一题却用减法。(引导学生说的第一题要求现在有多少是一共的意思,第二题求现在又多少是现在剩下多少的意思。)说明两道题差不多,但是方法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动脑经思考。

(2)隐藏条件练习。情境创设小朵朵编题目:______,已经吃了4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根据板书对照已知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数,还少了什么数?在图中找出隐藏条件,然后读一读,列式计算并口答。(引导把去掉数和剩下数加起来等于一共数)

(3)自己编题。

A、课件出示:树上飞走了10只小鸟,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根据板贴分别找一找有了什么数?还少了什么数?然后出示两个条件:还剩10只和又飞走了10只,让学生选择并说说理由,然后列式计算。

B、____________,书架上还剩10本,原来有多少本书?自己轻声读一读,说说已知什么?还少了一个什么数?学生讨论,添加一个条件,根据学生添加的条件列式计算。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师:怎样求这类题?(引导把原来或一共的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去掉数,另一部分是剩下数,要求原来数或者一共的数就要把去掉数和剩下数加起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加上单位名称并口答等)

教后反思: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被减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求和问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理解这类题的数量关系,并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本课的例题是小猴摘桃的情境,而练习题中多半是生活中的情境,教材本身就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但是为了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深入去了解他们,发现他们最喜欢的是一年级的小朵朵和毛毛虫老师,于是,我就以这个为主线,通过小朵朵遇到难题,毛毛虫老师带他们去课外找一找,小朵朵学会了知识用一用等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故事情节之中,因此,学生从课的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

2.自主探究,培养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这是探究活动的原动力。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子,设置疑问:“有没有可能是20个、15个”,帮助小朵朵解释“原来”的意思,动画演示把摘下的桃还到树上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接下来,学生对如何求原来数进行了讨论,通过交流,感悟用已摘的数加剩下的数就能求出原来的数。在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的时候,通过交流为什么用加法算,使学生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一进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后面的练习中,我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主读题、提问题、提条件等,逐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3.分层练习,提升思维。

快乐课堂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精心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层次性练习,让每个学生当堂练习,检测学习的成效。杜绝一刀切的机械练习,在多样、多层次的练习中巩固知识与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感受。因此本课的练习形式多样,有独立解答、判断对错、选择条件、自己独立填条件等,从各个练习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补充条件练习。这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自我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提升,内心不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孩子们的兴趣较高,但有一小部分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孩子被我忽略,没有来得及当场纠错,对于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解题思路还要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对数量关系不是很理解,如在选择条件的时候,很多学生虽然经过了分析,但仍然选错,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继续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尽量多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