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50字)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50字)

秋天的怀念作者身份,代表作,选自什么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秋天的怀念》选自:《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故事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

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 “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 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 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 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 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 “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五、问题归纳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母亲提议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提议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现:“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心情:“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7.从1-5段中,找出一些否定意义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我不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些有否定意义的语句说明“我”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浑然不觉,母亲的病危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表明“我”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8.文中有几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含义?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明: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

说明: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步田地;②反映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

(一)情节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

插叙的作用:

1、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

2、使文章波澜起伏。

3、塑造人物形象

4、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

(二)人物形象

母亲:

1、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

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

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

“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

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

(3)“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爱儿子的情感。

B.这是母亲对儿子的劝慰和鼓励,用母爱去抚平儿子心头的创伤。

C.这也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因为她此时已重病缠身。

D.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欺骗,因为两个人都不可能好好活下去了。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4、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

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三)景物描写

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1)点明季节秋天。

(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

(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

(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

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多余。

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50字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资料

第 5 课《 秋天的怀念 》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二、写作背景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六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后来,他在许多的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她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三、字词

瘫痪(tān huàn) 憔悴(qiáo cuì) 诀别(jué bié)

烂漫(làn màn)沉寂(chén jì) 央求(yāng qiú)

淡雅(dàn yǎ)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翻来覆去(fù)

捶打(chuí) 透彻(tòu chè)

禁: 禁止(jìn zhǐ)情不自禁(jīn) 禁不住(jīn)

悄:悄然(qiǎo rán) 悄悄(qiāo qiāo)

宿: 整宿(zhěng xiǔ)星宿(xīng xiù) 住宿(zhù sù)

落: 降落(jiàng luò) 落泊(luò bó) 落魄(luò pò)

落下(là xià)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laò zhěn)

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暴怒:突然非常的愤怒沉寂:非常安静,非常寂静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央求:恳求,苦苦地哀求神色:指面部表情,面部表露出来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敏感:感觉敏锐,对外物的事物反应很快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淡雅:雅致简单,清新深沉:形容颜色深,程度深烂漫: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高兴絮絮叨叨:来回地说,指说话啰嗦

四、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重病缠身的母亲想方设法鼓励“我”好好活。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母亲非常高兴。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母亲去世了,昏迷前仍然牵挂着“我”和妹妹。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五、课文分析

朗读第一自然段

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

抓住砸”、“摔”等动词。痛苦和绝望

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悄悄”、“躲” 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 担心儿子想不开

3、“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朗读第二自然段

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朗读第五自然段

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艰难的现实处境:自身体弱多病;儿子没有走出痛苦的精神阴影;自身病情不能也不愿让儿子知道。

朗读第六自然段

1、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2、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活”个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用?

第一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恳求。

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主题探讨

用”本文写了……,表现了……,表达了……”说话。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主旨)

六、拓展延伸

叙事散文: 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代表作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秋天的怀念作者身份,代表作,选自什么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秋天的怀念》选自:《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故事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

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 “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 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 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 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 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 “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五、问题归纳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母亲提议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提议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现:“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心情:“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7.从1-5段中,找出一些否定意义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我不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些有否定意义的语句说明“我”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浑然不觉,母亲的病危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表明“我”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8.文中有几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含义?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明: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

说明: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步田地;②反映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

(一)情节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

插叙的作用:

1、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

2、使文章波澜起伏。

3、塑造人物形象

4、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

(二)人物形象

母亲:

1、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

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

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

“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

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

(3)“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爱儿子的情感。

B.这是母亲对儿子的劝慰和鼓励,用母爱去抚平儿子心头的创伤。

C.这也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因为她此时已重病缠身。

D.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欺骗,因为两个人都不可能好好活下去了。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4、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

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三)景物描写

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1)点明季节秋天。

(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

(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

(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

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多余。

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50字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资料

第 5 课《 秋天的怀念 》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二、写作背景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六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后来,他在许多的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她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三、字词

瘫痪(tān huàn) 憔悴(qiáo cuì) 诀别(jué bié)

烂漫(làn màn)沉寂(chén jì) 央求(yāng qiú)

淡雅(dàn yǎ)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翻来覆去(fù)

捶打(chuí) 透彻(tòu chè)

禁: 禁止(jìn zhǐ)情不自禁(jīn) 禁不住(jīn)

悄:悄然(qiǎo rán) 悄悄(qiāo qiāo)

宿: 整宿(zhěng xiǔ)星宿(xīng xiù) 住宿(zhù sù)

落: 降落(jiàng luò) 落泊(luò bó) 落魄(luò pò)

落下(là xià)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laò zhěn)

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暴怒:突然非常的愤怒沉寂:非常安静,非常寂静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央求:恳求,苦苦地哀求神色:指面部表情,面部表露出来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敏感:感觉敏锐,对外物的事物反应很快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淡雅:雅致简单,清新深沉:形容颜色深,程度深烂漫: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高兴絮絮叨叨:来回地说,指说话啰嗦

四、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重病缠身的母亲想方设法鼓励“我”好好活。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母亲非常高兴。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母亲去世了,昏迷前仍然牵挂着“我”和妹妹。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五、课文分析

朗读第一自然段

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

抓住砸”、“摔”等动词。痛苦和绝望

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悄悄”、“躲” 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 担心儿子想不开

3、“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朗读第二自然段

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朗读第五自然段

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艰难的现实处境:自身体弱多病;儿子没有走出痛苦的精神阴影;自身病情不能也不愿让儿子知道。

朗读第六自然段

1、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2、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活”个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用?

第一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恳求。

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主题探讨

用”本文写了……,表现了……,表达了……”说话。

写了母亲在“我”因瘫痪变得暴怒无常后默默地忍受并且以关爱照顾我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主旨)

六、拓展延伸

叙事散文: 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代表作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