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目录

初一物理上半学期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上册的重点内容

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性质。

3. 热传递: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4.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5. 光的传播: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通过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展现出不同的特性。

6. 光的成像: 光通过透镜聚焦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不同类型的透镜有不同的成像规律。

7. 电流和电路: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等组成的闭合路径。

8. 电阻和电压: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压是电流推动电荷移动的动力,符合欧姆定律。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是物质周围具有磁性的区域,电磁感应是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10. 能量转化: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形式的转化。"。

初一物理上半学期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四章【物态变化】 温度计、溶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第五章【电流电路】 电流、电路、串联、并联。

八上物就这么多内容,学好这些上学期就没什么困难的了! 还有 第五章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光的传播、 透镜及其应用、温度计原理、汽化和液化、质量与密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人耳能够辨别回声的条件是: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

温度计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使用方法: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公式:ρ=m/v,m=ρv,v=m/ρ

2、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初二物理上册的重点内容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目录

初一物理上半学期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上册的重点内容

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性质。

3. 热传递: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4.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5. 光的传播: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通过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展现出不同的特性。

6. 光的成像: 光通过透镜聚焦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不同类型的透镜有不同的成像规律。

7. 电流和电路: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等组成的闭合路径。

8. 电阻和电压: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压是电流推动电荷移动的动力,符合欧姆定律。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是物质周围具有磁性的区域,电磁感应是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10. 能量转化: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形式的转化。"。

初一物理上半学期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四章【物态变化】 温度计、溶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第五章【电流电路】 电流、电路、串联、并联。

八上物就这么多内容,学好这些上学期就没什么困难的了! 还有 第五章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光的传播、 透镜及其应用、温度计原理、汽化和液化、质量与密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人耳能够辨别回声的条件是: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

温度计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使用方法: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公式:ρ=m/v,m=ρv,v=m/ρ

2、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初二物理上册的重点内容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