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内容(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目录)
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内容(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目录)

上海市初二上学期数学内容是哪些?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

二、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三、分式计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四、整数指数幂:(1) (2)较小数的科学记数法;

五、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这个解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三、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四、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定义)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二、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定义)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S菱形=底×高 S菱形= ab(a、b为两条对角线)

四、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判定:(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梯形的中位线分别平行于上、下两底,且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

六、重心:

1、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七、数学活动(教材115页):

1、折纸多60°、30°、15°的角证明方法(重点30°角)

2、宽和长的比是 (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一、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教材125页。)

二、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四、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五、方差:

1、计算公式: ( 表示 的平均数)

2、性质: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所有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前面又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这节是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节课,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了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从本节开始,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科书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边边边”条件)上,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边边边”条件掌握好了,再学习其他条件就不困难了。

第二章轴对称 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生活的角度研究轴对称,在呈现方式上,一提供生动的有趣的现实情景,二注重观察动手能力。

第三章实数一章内容调整与大纲下的教科书相比,本章作了一些调整:(1)加强了实数学习必要性的感受;(2)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算的应用;(3)精确运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不要求分母有理化;(4)加强了估算;(5)鼓励使用计算器进行有关繁难的计算和近似计算。这些调整的依据和《有理数及其运算》类似,主要是基于对这样几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要运算,也就是运算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现实生活中对运算的要求是什么,是否都是精确的,能否精确?不能精确,如何估计和近似计算?

3、过去大纲下的教科书一般先学习平方根再学习算术平方根,具体做法一般是:直接从运算的角度思考“平方已知求原来的数”,从而得到平方根,而实际生活中可能只选择其中一个正的,因此学习算术平方根。这种做法基于教科书的一贯思路:从数学上得到各种运算,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也就是先准备知识,再进行知识运用。 但本教科书对于无理数的引入已经做了调整,希望在问题中引入新知,对于开方也是这样,而实际问题中研究的开方多是正的,因此先研究正的方根即算术平方根。

第四章“一次函数”在现行教材中与传统教材相比,在课程目标上,注重了知识的探索过程,更加突出了数学的“建模”思想;注重了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五章是“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本章内容建立在已经学习了的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全等三角形 因式分解 整式乘除 另外就是函数了是吧 各位大神

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目录

教材是八年级数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载体,那么教材目录有哪些知识内容呢?我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初二数学课程内容名称概括

初二数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全等三角形、四边形性质探索、位置的确定、一次函数、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内容。其中,数与式包括实数、整式和分式的化简与计算,以及绝对值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方程与不等式涉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函数及其图像介绍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性质探索分别涉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位置的确定介绍了几何图形中的位置关系,一次函数则介绍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最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介绍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初二上学期数学有哪些知识点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篇二】

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

(3)图像性质:

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②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

(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

(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

(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

(9)性质:

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⑤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

(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

(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篇三】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

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篇四】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

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上海市初二上学期数学内容是哪些?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

二、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三、分式计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四、整数指数幂:(1) (2)较小数的科学记数法;

五、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这个解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三、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四、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定义)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二、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定义)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S菱形=底×高 S菱形= ab(a、b为两条对角线)

四、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判定:(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梯形的中位线分别平行于上、下两底,且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

六、重心:

1、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七、数学活动(教材115页):

1、折纸多60°、30°、15°的角证明方法(重点30°角)

2、宽和长的比是 (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一、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教材125页。)

二、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四、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五、方差:

1、计算公式: ( 表示 的平均数)

2、性质: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所有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前面又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这节是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节课,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条件的探索过程,突出体现了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从本节开始,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科书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边边边”条件)上,使学生以“边边边”条件为例,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边边边”条件掌握好了,再学习其他条件就不困难了。

第二章轴对称 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生活的角度研究轴对称,在呈现方式上,一提供生动的有趣的现实情景,二注重观察动手能力。

第三章实数一章内容调整与大纲下的教科书相比,本章作了一些调整:(1)加强了实数学习必要性的感受;(2)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算的应用;(3)精确运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不要求分母有理化;(4)加强了估算;(5)鼓励使用计算器进行有关繁难的计算和近似计算。这些调整的依据和《有理数及其运算》类似,主要是基于对这样几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要运算,也就是运算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现实生活中对运算的要求是什么,是否都是精确的,能否精确?不能精确,如何估计和近似计算?

3、过去大纲下的教科书一般先学习平方根再学习算术平方根,具体做法一般是:直接从运算的角度思考“平方已知求原来的数”,从而得到平方根,而实际生活中可能只选择其中一个正的,因此学习算术平方根。这种做法基于教科书的一贯思路:从数学上得到各种运算,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也就是先准备知识,再进行知识运用。 但本教科书对于无理数的引入已经做了调整,希望在问题中引入新知,对于开方也是这样,而实际问题中研究的开方多是正的,因此先研究正的方根即算术平方根。

第四章“一次函数”在现行教材中与传统教材相比,在课程目标上,注重了知识的探索过程,更加突出了数学的“建模”思想;注重了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五章是“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本章内容建立在已经学习了的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全等三角形 因式分解 整式乘除 另外就是函数了是吧 各位大神

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目录

教材是八年级数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载体,那么教材目录有哪些知识内容呢?我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初二数学课程内容名称概括

初二数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全等三角形、四边形性质探索、位置的确定、一次函数、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内容。其中,数与式包括实数、整式和分式的化简与计算,以及绝对值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方程与不等式涉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函数及其图像介绍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性质探索分别涉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位置的确定介绍了几何图形中的位置关系,一次函数则介绍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最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介绍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初二上学期数学有哪些知识点

【篇一】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篇二】

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一些过原点的直线;

(3)图像性质:

①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②当k<0时,函数y=k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4)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一个非原点即可;

(5)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和点(1,k);(或另外一个非原点)

(6)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7)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因为当b=0时,y=kx+b即为y=kx)

(8)一次函数图像特征:一些直线;

(9)性质:

①y=kx与y=kx+b的倾斜程度一样,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当b>0,向上平移;当b<0,向下平移)

②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正半轴有交点为(0,b);

⑤当b<0时,直线y=kx+b与y轴负半轴有交点为(0,b);

(10)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要求k与b的值;

(11)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已知两点;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3)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元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4)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篇三】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2

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篇四】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

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内容(初二上学期数学课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