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距今70万年—20万年。手脚分工明显,会打制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我国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我国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黄帝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与炎帝部落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发明养蚕缫丝,其属下仓颉发明文字。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称为“炎黄子孙”。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三代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人物

都城

末代国王

夏朝

公元前2070年 大禹

阳城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汤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厉王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2.西周的分封制:

(1)概况:

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战国七雄

(2)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等。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秦、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商鞅变法:

(1)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2)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

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确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催化)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

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或者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1.秦的统一:

(1)时间、都城: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意义:

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加强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措施:

①政治上:

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④思想上:

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⑤军事上:

北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万里长城”。

开发南疆: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2)历史作用:

①它奠定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它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③它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起到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

(1)措施: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不学习其他学说。

(2)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

(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张骞通西域:

(1)概况: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派张骞出使西域。

(2)作用:加强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

2.丝绸之路:

(1)概况: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贸易、友谊、和平、文明之路。)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 江南的开发:

(1)时间: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

(2)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优越条件;

②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

(3)影响: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缩小,趋向平衡。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内容: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服;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氏改姓元;(改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通汉婚)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用汉制)

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尊孔子)

⑦迁都洛阳

(2)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又加速和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学生,要想学好历史就要懂得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归纳。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九年级历史 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一

1、西周分封制

(1)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贵族(如姜尚等),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

(2)封王(诸侯王)义务与权力: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王指周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权力:在封国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臣民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

(3)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2、秦兼并六国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一)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的统一 措施 (对秦始皇的评价):

(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 文化 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统一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汉武帝大一统

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史称“推恩令”)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为了改变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科为主。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其消极作用突出出来了。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到1905年推行学校 教育 ,科举制才被废除。

科举制产生的作用: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1)注重 总结 历史 经验 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人镜)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6、开元盛世

出现的原因:

(1)作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2)重视地方吏治,反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重视节俭,节制自己的欲望。

7、行省制度的建立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二

一、希波战争:

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希腊胜利, 马拉松 战役

二、亚历山大东征

征服了埃及、巴比伦、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三、马可·波罗来华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 1275 年来到中国元朝。《马克·波罗行纪》使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四、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公元 12 世纪,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三

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日本大化改新

(1)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背景:为克服危机,稳固政治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作用:使日本迈进了封建文明的发展时代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7世纪麦加

(2)阿拉伯统一过:622年,穆罕默德在买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二、中古欧洲社会

1、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等级。

3、罗马教廷:经济上占据了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争;思想文化上控制人们的思想。

4、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

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5、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

看了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的人还看:

1.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3.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4.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5.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6. 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2020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二、经过

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距今70万年—20万年。手脚分工明显,会打制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我国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我国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黄帝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与炎帝部落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其妻发明养蚕缫丝,其属下仓颉发明文字。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称为“炎黄子孙”。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三代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人物

都城

末代国王

夏朝

公元前2070年 大禹

阳城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汤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厉王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2.西周的分封制:

(1)概况:

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战国七雄

(2)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等。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秦、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商鞅变法:

(1)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2)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

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确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催化)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

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或者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1.秦的统一:

(1)时间、都城: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意义:

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加强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措施:

①政治上:

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④思想上:

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⑤军事上:

北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万里长城”。

开发南疆: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2)历史作用:

①它奠定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它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③它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起到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

(1)措施: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不学习其他学说。

(2)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

(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张骞通西域:

(1)概况: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派张骞出使西域。

(2)作用:加强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

2.丝绸之路:

(1)概况: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贸易、友谊、和平、文明之路。)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 江南的开发:

(1)时间: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

(2)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优越条件;

②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

(3)影响: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缩小,趋向平衡。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内容: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服;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氏改姓元;(改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通汉婚)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用汉制)

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尊孔子)

⑦迁都洛阳

(2)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又加速和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学生,要想学好历史就要懂得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归纳。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九年级历史 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一

1、西周分封制

(1)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贵族(如姜尚等),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

(2)封王(诸侯王)义务与权力: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王指周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权力:在封国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臣民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

(3)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2、秦兼并六国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一)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的统一 措施 (对秦始皇的评价):

(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 文化 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统一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汉武帝大一统

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史称“推恩令”)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为了改变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科为主。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其消极作用突出出来了。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到1905年推行学校 教育 ,科举制才被废除。

科举制产生的作用: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1)注重 总结 历史 经验 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人镜)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6、开元盛世

出现的原因:

(1)作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2)重视地方吏治,反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重视节俭,节制自己的欲望。

7、行省制度的建立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二

一、希波战争:

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希腊胜利, 马拉松 战役

二、亚历山大东征

征服了埃及、巴比伦、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三、马可·波罗来华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 1275 年来到中国元朝。《马克·波罗行纪》使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四、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公元 12 世纪,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篇三

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日本大化改新

(1)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背景:为克服危机,稳固政治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作用:使日本迈进了封建文明的发展时代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7世纪麦加

(2)阿拉伯统一过:622年,穆罕默德在买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二、中古欧洲社会

1、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等级。

3、罗马教廷:经济上占据了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争;思想文化上控制人们的思想。

4、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

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5、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

看了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的人还看:

1.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3.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4.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5.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6. 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2020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二、经过

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