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目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1千米有多长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麻烦你把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告诉我一下。谢谢了!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建立数的大小关系概念。

2. 能够通过实物、图形等形象化的方式理解数的加减运算,掌握简单的加减计算。

教学重点:。

1.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2. 建立数的大小关系概念。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法。

2. 活动教学法。

3. 讨论教学法。

教学内容:。

一、数的大小比较。

1. 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 比较大小的方法:。

(1)用尺子测量长度,比较长度的大小。

(2)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比较重量的大小。

(3)用时钟比较时间,比较时间的大小。

(4)用口算、列竖式等方法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的大小关系:。

(1)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的大小比较。

二、数的加减运算。

1. 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 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3. 加减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二、新知讲解(30分钟)。

1. 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比较大小的方法:用尺子测量长度、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用时钟比较时间、用口算、列竖式等方法比较数字的大小。

(3)数的大小关系:。

① 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的大小比较。

2. 数的加减运算。

(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3)加减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三、练习活动(25分钟)。

1. 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2. 数的加减运算的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1千米有多长 教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米尺、记录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自己一步的长度。

  2.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看看我们同学

  的一步大概有多长?

  学生实地测量一步有多长。

  二、探究与体验

  1.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刚才我们测量了这位同学的一步有多长,其他同学走一步和他差不多。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用自然走路的方式测量长度。

  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2.估计和想像1千米有多长。

  以你现在走100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估计自己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

  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一学校操场为例,想想1000米有多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沿操场走几圈,感受一下1000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段事先准备好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路段,供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学生以这段路来进一步加深对1000米的认识。

  想一想: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地方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举例。

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精品教育资料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34--35页《铅笔有多长》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课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二、创设问题情境  1、估一估。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铅笔有多长?(赶紧把你们抽屉里的铅笔朋友找出来),估一估。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2、量一量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三、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同桌之间说一说

麻烦你把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告诉我一下。谢谢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册)全套教案,共5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一、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出示10÷2

1)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3

…… …… ……

3) 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 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出示: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5 0

3 3 1

4

5

6

3. 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 交流

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

(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 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2.完成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 =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 =3……1(根)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教学反思: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目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1千米有多长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麻烦你把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告诉我一下。谢谢了!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建立数的大小关系概念。

2. 能够通过实物、图形等形象化的方式理解数的加减运算,掌握简单的加减计算。

教学重点:。

1.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2. 建立数的大小关系概念。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法。

2. 活动教学法。

3. 讨论教学法。

教学内容:。

一、数的大小比较。

1. 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 比较大小的方法:。

(1)用尺子测量长度,比较长度的大小。

(2)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比较重量的大小。

(3)用时钟比较时间,比较时间的大小。

(4)用口算、列竖式等方法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的大小关系:。

(1)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的大小比较。

二、数的加减运算。

1. 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 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3. 加减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二、新知讲解(30分钟)。

1. 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比较大小的方法:用尺子测量长度、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用时钟比较时间、用口算、列竖式等方法比较数字的大小。

(3)数的大小关系:。

① 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的大小比较。

2. 数的加减运算。

(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2)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3)加减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

三、练习活动(25分钟)。

1. 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2. 数的加减运算的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1千米有多长 教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米尺、记录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自己一步的长度。

  2.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看看我们同学

  的一步大概有多长?

  学生实地测量一步有多长。

  二、探究与体验

  1.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刚才我们测量了这位同学的一步有多长,其他同学走一步和他差不多。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用自然走路的方式测量长度。

  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2.估计和想像1千米有多长。

  以你现在走100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估计自己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

  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一学校操场为例,想想1000米有多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沿操场走几圈,感受一下1000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段事先准备好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路段,供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学生以这段路来进一步加深对1000米的认识。

  想一想: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地方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举例。

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精品教育资料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34--35页《铅笔有多长》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课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二、创设问题情境  1、估一估。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铅笔有多长?(赶紧把你们抽屉里的铅笔朋友找出来),估一估。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2、量一量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三、学习新知  活动一: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同桌之间说一说

麻烦你把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告诉我一下。谢谢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册)全套教案,共5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一、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出示10÷2

1)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3

…… …… ……

3) 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 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出示: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5 0

3 3 1

4

5

6

3. 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 交流

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

(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 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2.完成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 =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 =3……1(根)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