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作者(大自然的语言作者代表作)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大自然的语言作者代表作)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为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引人入胜的笔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概述中外物候知识的发展、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物候、物候学、影响物候学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研究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代表作

《大自然的语言》是竺可桢写的,他的代表作有:《物候学》《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24)、《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物候学》(1963,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等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简介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竺可桢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这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内容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戴巴棣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戴巴棣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下面是戴巴棣所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中的几节: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概括为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引人入胜的笔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概述中外物候知识的发展、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物候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物候、物候学、影响物候学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研究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代表作

《大自然的语言》是竺可桢写的,他的代表作有:《物候学》《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24)、《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物候学》(1963,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等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简介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竺可桢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这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内容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戴巴棣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戴巴棣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下面是戴巴棣所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中的几节: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大自然的语言作者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