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初二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初二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二下册数学计算题及答案100道

(1) 66x+17y=3967

25x+y=1200

答案:x=48 y=47

(2) 18x+23y=2303

74x-y=1998

答案:x=27 y=79

(3) 44x+90y=7796

44x+y=3476

答案:x=79 y=48

(4) 76x-66y=4082

30x-y=2940

答案:x=98 y=51

(5) 67x+54y=8546

71x-y=5680

答案:x=80 y=59

(6) 42x-95y=-1410

21x-y=1575 ①5√8-2√32+√50 =5*3√2-2*4√2+5√2 =√2(15-8+5) =12√2 ②√6-√3/2-√2/3 =√6-√6/2-√6/3 =√6/6 ③(√45+√27)-(√4/3+√125) =(3√5+3√3)-(2√3/3+5√5) =-2√5+7√5/3 ④(√4a-√50b)-2(√b/2+√9a) =(2√a-5√2b)-2(√2b/2+3√a) =-4√a-6√2b ⑤√4x*(√3x/2-√x/6) =2√x(√6x/2-√6x/6) =2√x*(√6x/3) =2/3*|x|*√6 ⑥(x√y-y√x)÷√xy =x√y÷√xy-y√x÷√xy =√x-√y ⑦(3√7+2√3)(2√3-3√7) =(2√3)^2-(3√7)^2 =12-63 =-51 ⑧(√32-3√3)(4√2+√27) =(4√2-3√3)(4√2+3√3) =(4√2)^2-(3√3)^2 =32-27 =5 ⑨(3√6-√4)? =(3√6)^2-2*3√6*√4+(√4)^2 =54-12√6+4 =58-12√6 ⑩(1+√2-√3)(1-√2+√3) =[1+(√2-√3)][1-(√2-√3)] =1-(√2-√3)^2 =1-(2+3+2√6) =-4-2√6 (1)5√12×√18 =5*2√3*3√2 =30√6; (2)-6√45×(-4√48) =6*3√5*4*4√3 =288√15; (3)√(12a)×√(3a) /4 =√(36a^2)/4 =6a/4 =3a/2.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9. 9x^2(x-1)^2-3(x^2-x)-56 =9x^2(x-1)^2-3x(x-1)-56 =[3x(x-1)-8][3x(x-1)+7] =(3x^2-3x-8)(3x^2-3x+7) 有理数练习 练习一(B级) (一)计算题: (1)23+(-73) (2)(-84)+(-49) (3)7+(-2.04) (4)4.23+(-7.57) (5)(-7/3)+(-7/6) (6)9/4+(-3/2) (7)3.75+(2.25)+5/4 (8)-3.75+(+5/4)+(-1.5)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9. 9x^2(x-1)^2-3(x^2-x)-56 =9x^2(x-1)^2-3x(x-1)-56 =[3x(x-1)-8][3x(x-1)+7] =(3x^2-3x-8)(3x^2-3x+7) 1.125*3+125*5+25*3+25 2.9999*3+101*11*(101-92) 3.(23/4-3/4)*(3*6+2) 4. 3/7 × 49/9 - 4/3 5. 8/9 × 15/36 + 1/27 6. 12× 5/6 – 2/9 ×3 7. 8× 5/4 + 1/4 8. 6÷ 3/8 – 3/8 ÷6 9. 4/7 × 5/9 + 3/7 × 5/9 10. 5/2 -( 3/2 + 4/5 ) 11. 7/8 + ( 1/8 + 1/9 ) 12. 9 × 5/6 + 5/6 13. 3/4 × 8/9 - 1/3 14. 7 × 5/49 + 3/14 15. 6 ×( 1/2 + 2/3 ) 16. 8 × 4/5 + 8 × 11/5 17. 31 × 5/6 – 5/6 18. 9/7 - ( 2/7 – 10/21 ) 19. 5/9 × 18 – 14 × 2/7 20. 4/5 × 25/16 + 2/3 × 3/4 21. 14 × 8/7 – 5/6 × 12/15 22. 17/32 – 3/4 × 9/24 23. 3 × 2/9 + 1/3 24. 5/7 × 3/25 + 3/7 25. 3/14 ×× 2/3 + 1/6 26. 1/5 × 2/3 + 5/6 27. 9/22 + 1/11 ÷ 1/2 28. 5/3 × 11/5 + 4/3 29. 45 × 2/3 + 1/3 × 15 30. 7/19 + 12/19 × 5/6 31. 1/4 + 3/4 ÷ 2/3 32. 8/7 × 21/16 + 1/2 33. 101 × 1/5 – 1/5 × 21 34.50+160÷40 35.120-144÷18+35 36.347+45×2-4160÷52 37(58+37)÷(64-9×5) 38.95÷(64-45) 39.178-145÷5×6+42 40.812-700÷(9+31×11) 41.85+14×(14+208÷26) 43.120-36×4÷18+35 44.(58+37)÷(64-9×5) 45.(6.8-6.8×0.55)÷8.5 46.0.12× 4.8÷0.12×4.8 47.(3.2×1.5+2.5)÷1.6 48.6-1.6÷4= 5.38+7.85-5.37= 49.7.2÷0.8-1.2×5= 6-1.19×3-0.43= 50.6.5×(4.8-1.2×4)= 51.5.8×(3.87-0.13)+4.2×3.74 52.32.52-(6+9.728÷3.2)×2.5 53.[(7.1-5.6)×0.9-1.15] ÷2.5 54.5.4÷[2.6×(3.7-2.9)+0.62] 55.12×6÷(12-7.2)-6 56.12×6÷7.2-6 57.0.68×1.9+0.32×1.9 58.58+370)÷(64-45) 59.420+580-64×21÷28 60.136+6×(65-345÷23) 15-10.75×0.4-5.7 62.18.1+(3-0.299÷0.23)×1 63.(6.8-6.8×0.55)÷8.5 64.0.12× 4.8÷0.12×4.8 65.(3.2×1.5+2.5)÷1.6 66.3.2×6+(1.5+2.5)÷1.6 67.0.68×1.9+0.32×1.9 68.10.15-10.75×0.4-5.7 69.5.8×(3.87-0.13)+4.2×3.74 70.32.52-(6+9.728÷3.2)×2.5 71.[(7.1-5.6)×0.9-1.15] ÷2.5 72.5.4÷[2.6×(3.7-2.9)+0.62] 73.12×6÷(12-7.2)-6 74.12×6÷7.2-6 75.33.02-(148.4-90.85)÷2.5 1) 76.(25%-695%-12%)*36 77./4*3/5+3/4*2/5 78.1-1/4+8/9/7/9 79.+1/6/3/24+2/21 80./15*3/5 81.3/4/9/10-1/6 82./3+1/2)/5/6-1/3]/1/7 83./5+3/5/2+3/4 84.(2-2/3/1/2)]*2/5 85.+5268.32-2569 86.3+456-52*8 87.5%+6325 88./2+1/3+1/4 2) 89+456-78 3) 5%+. 3/7 × 49/9 - 4/3 4) 9 × 15/36 + 1/27 5) 2× 5/6 – 2/9 ×3 6) 3× 5/4 + 1/4 7) 94÷ 3/8 – 3/8 ÷6 8) 95/7 × 5/9 + 3/7 × 5/9 9) 6/2 -( 3/2 + 4/5 ) 10) 8 + ( 1/8 + 1/9 ) 11) 8 × 5/6 + 5/6 12) 1/4 × 8/9 - 1/3 13) 10 × 5/49 + 3/14 14) 1.5 ×( 1/2 + 2/3 ) 15) 2/9 × 4/5 + 8 × 11/5 16) 3.1 × 5/6 – 5/6 17) 4/7 - ( 2/7 – 10/21 ) 18) 19 × 18 – 14 × 2/7 19) 5 × 25/16 + 2/3 × 3/4 20) 4 × 8/7 – 5/6 × 12/15 21) 7/32 – 3/4 × 9/24 22) 1、 2/3÷1/2-1/4×2/5 2、 2-6/13÷9/26-2/3 3、 2/9+1/2÷4/5+3/8 4、 10÷5/9+1/6×4 5、 1/2×2/5+9/10÷9/20 6、 5/9×3/10+2/7÷2/5 7、 1/2+1/4×4/5-1/8 8、 3/4×5/7×4/3-1/2 9、 23-8/9×1/27÷1/27 10、 8×5/6+2/5÷4 11、 1/2+3/4×5/12×4/5 12、 8/9×3/4-3/8÷3/4 13、 5/8÷5/4+3/23÷9/11 23) 1.2×2.5+0.8×2.5 24) 8.9×1.25-0.9×1.25 25) 12.5×7.4×0.8 26) 9.9×6.4-(2.5+0.24)(27) 6.5×9.5+6.5×0.5 0.35×1.6+0.35×3.4 0.25×8.6×4 6.72-3.28-1.72 0.45+6.37+4.55 5.4+6.9×3-(25-2.5)2×41846-620-380 4.8×46+4.8×54 0.8+0.8×2.5 1.25×3.6×8×2.5-12.5×2.4 28×12.5-12.5×20 23.65-(3.07+3.65) (4+0.4×0.25)8×7×1.25 1.65×99+1.65 27.85-(7.85+3.4) 48×1.25+50×1.25×0.2×8 7.8×9.9+0.78 (1010+309+4+681+6)×12 3×9146×782×6×854 5.15×7/8+6.1-0.60625 1. 3/7 × 49/9 - 4/3 2. 8/9 × 15/36 + 1/27 3. 12× 5/6 – 2/9 ×3 4. 8× 5/4 + 1/4 5. 6÷ 3/8 – 3/8 ÷6 6. 4/7 × 5/9 + 3/7 × 5/9 7. 5/2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 × 5/6 + 5/6 10. 3/4 × 8/9 - 1/3 11. 7 × 5/49 + 3/14 12. 6 ×( 1/2 + 2/3 ) 13. 8 × 4/5 + 8 × 11/5 14. 31 × 5/6 – 5/6 15. 9/7 - ( 2/7 – 10/21 ) 16. 5/9 × 18 – 14 × 2/7 17. 4/5 × 25/16 + 2/3 × 3/4 18. 14 × 8/7 – 5/6 × 12/15 19. 17/32 – 3/4 × 9/24 20. 3 × 2/9 + 1/3 21. 5/7 × 3/25 + 3/7 22. 3/14 ×× 2/3 + 1/6 23. 1/5 × 2/3 + 5/6 24. 9/22 + 1/11 ÷ 1/2 25. 5/3 × 11/5 + 4/3 26. 45 × 2/3 + 1/3 × 15 27. 7/19 + 12/19 × 5/6 28. 1/4 + 3/4 ÷ 2/3 29. 8/7 × 21/16 + 1/2 30. 101 × 1/5 – 1/5 × 21 31.50+160÷40 (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7.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38.85+14×(14+208÷26) 39.(284+16)×(512-8208÷18) 40.120-36×4÷18+35 41.(58+37)÷(64-9×5) 42.(6.8-6.8×0.55)÷8.5 43.0.12× 4.8÷0.12×4.8 44.(3.2×1.5+2.5)÷1.6 (2)3.2×(1.5+2.5)÷1.6 45.6-1.6÷4= 5.38+7.85-5.37= 46.7.2÷0.8-1.2×5= 6-1.19×3-0.43= 47.6.5×(4.8-1.2×4)= 0.68×1.9+0.32×1.9 48.10.15-10.75×0.4-5.7 49.5.8×(3.87-0.13)+4.2×3.74 50.32.52-(6+9.728÷3.2)×2.5 51.[(7.1-5.6)×0.9-1.15] ÷2.5 52.5.4÷[2.6×(3.7-2.9)+0.62] 53.12×6÷(12-7.2)-6 (4)12×6÷7.2-6 102×4.5 7.8×6.9+2.2×6.9 5.6×0.25 8×(20-1.25) 1)127+352+73+44 (2)89+276+135+33 (1)25+71+75+29 +88 (2)243+89+111+57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8528÷41×3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 814-(278+322)÷15 1406+735×9÷45 3168-7828÷38+504 796-5040÷(630÷7) 285+(3000-372)÷36 1+5/6-19/12 3x(-9)+7x(-9 (-54)x1/6x(-1/3) 1.18.1+(3-0.299÷0.23)×1 2.(6.8-6.8×0.55)÷8.5 3.0.12× 4.8÷0.12×4.8 4.(3.2×1.5+2.5)÷1.6 (2)3.2×(1.5+2.5)÷1.6 5.6-1.6÷4= 5.38+7.85-5.37= 6.7.2÷0.8-1.2×5= 6-1.19×3-0.43= 7.6.5×(4.8-1.2×4)= 0.68×1.9+0.32×1.9 8.10.15-10.75×0.4-5.7 9.5.8×(3.87-0.13)+4.2×3.74 10.32.52-(6+9.728÷3.2)×2.5 11.[(7.1-5.6)×0.9-1.15] ÷2.5 12.5.4÷[2.6×(3.7-2.9)+0.62] 13.12×6÷(12-7.2)-6 14.12×6÷7.2-6 15.33.02-(148.4-90.85)÷2.5 7×(5/21+9/714) a^3-2b^3+ab(2a-b) =a^3+2a^2b-2b^3-ab^2 =a^2(a+2b)-b^2(2b+a) =(a+2b)(a^2-b^2) =(a+2b)(a+b)(a-b) 2. (x^2+y^2)^2-4y(x^2+y^2)+4y^2 =(x^2+y^2-2y)^2 3. (x^2+2x)^2+3(x^2+2x)+x^2+2x+3 =(x^2+2x)^2+4(x^2+2x)+3 =(x^2+2x+3)(x^2+2x+1) =(x^2+2x+3)(x+1)^2 4. (a+1)(a+2)+(2a+1)(a-2)-12 =a^2+3a+2+2a^2-3a-2-12 =3a^2-12 =3(a+2)(a-2)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写完一遍后再别这些题写一遍,以此类推,老师们看作业都是一看而过不会一个一个批的。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知识点一、平移的概念: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______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和__________.

注意:1、前提在同一平面内,物体在曲面上运动不称之为平移

2、必须是沿同一个不变的方向移动

3、图形平移是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知识点二、平移的性质

初二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b=9,求c; (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 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

(2) 在△ABC中,∠C=90°,a=40,b=9,c=

(3) 在△ABC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答案】∵∠ACD=90°

AD=13, CD=12

∴AC2 =AD2-CD2

=132-122

=25

∴AC=5

又∵∠ABC=90°且BC=3

∴由勾股定理可得

AB2=AC2-BC2

=52-32

=16

∴AB= 4

∴AB的长是4.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 中, , , . 求:BC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 ,想到构造含 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 于D,则有

, ,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

解析:作 于D,则因 ,

∴ ( 的两个锐角互余)

∴ (在 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 中,

根据勾股定理,在 中,

∴ .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 , , 于P. 求证: .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 中,

而在 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又∵ (已知),

∴ .

在 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

∴BE2=AE2-AB2=82-42=48,BE= = 。

∵DE2= CE2-CD2=42-22=12,∴DE= = 。

∴S四边形ABCD=S△ABE-S△CDE= AB•BE- CD•DE=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 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

解析:(1)过B点作BE//AD

∴∠DAB=∠ABE=60°

∵30°+∠CBA+∠ABE=180°

∴∠CBA=90°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BC=500m,AB=

由勾股定理可得:

所以

(2)在Rt△ABC中,

∵BC=500m,AC=1000m

∴∠CAB=30°

∵∠DAB=60°

∴∠DAC=30°

即点C在点A的北偏东30°的方向

举一反三

【变式】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的某工厂,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该工厂的厂门?

【答案】由于厂门宽度是否足够卡车通过,只要看当卡车位于厂门正中间时其高度是否小于CH.如图所示,点D在离厂门中线0.8米处,且CD⊥AB, 与地面交于H.

解:OC=1米 (大门宽度一半),

OD=0.8米 (卡车宽度一半)

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

CD= = =0.6米,

CH=0.6+2.3=2.9(米)>2.5(米).

因此高度上有0.4米的余量,所以卡车能通过厂门.

(二)用勾股定理求最短问题

4、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地有四个村庄A、B、C、D,且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思路是:最省电线就是线路长最短,通过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路长,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B+BC+CD=3,AB+BC+CD=3

图(3)中,在Rt△ABC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 及勾股定理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解:

如图,在Rt△ABC中,BC=底面周长的一半=10cm, 根据勾股定理得

(提问:勾股定理)

∴ AC= = = ≈10.77(cm)(勾股定理).

答:最短路程约为10.77cm.

类型四: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 的线段

5、作长为 、 、 的线段。

思路点拨:由勾股定理得,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等于 ,直角边为 和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是 ,类似地可作 。

作法:如图所示

(1)作直角边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ACB,使AB为斜边;

(2)以AB为一条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为1的直角 。斜边为 ;

(3)顺次这样做下去,最后做到直角三角形 ,这样斜边 、 、 、 的长度就是

、 、 、 。

举一反三 【变式】在数轴上表示 的点。

解析:可以把 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

为了有利于画图让其他两边的长为整数,

而10又是9和1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得另外两边分别是3和1。

作法: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找到A点,使OA=3,作AC⊥OA且截取AC=1,以OC为半径,

以O为圆心做弧,弧与数轴的交点B即为 。

类型五:逆命题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6、写出下列原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正确

1.原命题:猫有四只脚.(正确)

2.原命题:对顶角相等(正确)

3.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正确)

4.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

解析:1. 逆命题:有四只脚的是猫(不正确)

2. 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正确)

3. 逆命题: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正确)

4. 逆命题: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是为了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做准备。

7、如果Δ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50=6a+8b+10c,判断Δ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要判断ΔABC的形状,需要找到a、b、c的关系,而题目中只有条件a2+b2+c2+50=6a+8b+10c,故只有从该条件入手,解决问题。

解析:由a2+b2+c2+50=6a+8b+10c,得 :

a2-6a+9+b2-8b+16+c2-10c+25=0,

∴ (a-3)2+(b-4)2+(c-5)2=0。

∵ (a-3)2≥0, (b-4)2≥0, (c-5)2≥0。

∴ a=3,b=4,c=5。

∵ 32+42=52,

∴ a2+b2=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Δ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在证明中也常要用到。

举一反三【变式1】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答案】:连结AC

∵∠B=90°,AB=3,BC=4

∴AC2=AB2+BC2=25(勾股定理)

∴AC=5

∵AC2+CD2=169,AD2=169

∴AC2+CD2=AD2

∴∠ACD=90°(勾股定理逆定理)

【变式2】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m2-n2,2mn,m2+n2(m,n为正整数,且m>n),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分析:本题是利用勾股定理的的逆定理, 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证明: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变式3】如图正方形ABCD,E为BC中点,F为AB上一点,且BF= AB。

请问FE与DE是否垂直?请说明。

【答案】答:DE⊥EF。

证明:设BF=a,则BE=EC=2a, AF=3a,AB=4a,

∴ EF2=BF2+BE2=a2+4a2=5a2;

DE2=CE2+CD2=4a2+16a2=20a2。

连接DF(如图)

DF2=AF2+AD2=9a2+16a2=25a2。

∴ DF2=EF2+DE2,

∴ FE⊥DE。

经典例题精析

类型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本用法

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思路点拨: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的比值和第三边的长度,求面积,可以先通过比值设未知数,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求面积。

解析: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3x,4x,根据题意得:

(3x)2+(4x)2=202

化简得x2=16;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x×4x=6x2=96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边的有关计算中,常常要设未知数,然后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组)求解。

举一反三 【变式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求它的面积。

【答案】如图,等边△ABC,作AD⊥BC于D

则:BD= B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AB=AC=BC=2(等边三角形各边都相等)

∴BD=1

在直角三角形ABD中,AB2=AD2+BD2,即:AD2=AB2-BD2=4-1=3

∴AD=

S△ABC= BC•AD=

注: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若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则其面积为 a。

【变式2】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2cm,斜边长为5cm,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x,y,根据题意得:

由(1)得:x+y=7,

(x+y)2=49,x2+2xy+y2=49 (3)

(3)-(2),得:xy=12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xy= ×12=6(cm2)

【变式3】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n+1,n+2,n+3,求n。

思路点拨:首先要确定斜边(最长的边)长n+3,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n+3,由勾股定理可得:

(n+1)2+(n+2)2=(n+3)2

化简得:n2=4

∴n=±2,但当n=-2时,n+1=-1<0,∴n=2

总结升华:注意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题目没有给出哪条是直角边哪条是斜边的情况下,首先要先确定斜边,直角边。

【变式4】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8,15,17 B、4,5,6 C、5,8,10 D、8,39,40

解析:此题可直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判断,

对数据较大的可以用c2=a2+b2的变形:b2=c2-a2=(c-a)(c+a)来判断。

例如:对于选择D,

∵82≠(40+39)×(40-39),

∴以8,39,40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同理可以判断其它选项。 【答案】:A

【变式5】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连结AC

∵∠B=90°,AB=3,BC=4

∴AC2=AB2+BC2=25(勾股定理)

∴AC=5

∵AC2+CD2=169,AD2=169

∴AC2+CD2=AD2

∴∠ACD=90°(勾股定理逆定理)

∴S四边形ABCD=S△ABC+S△ACD= AB•BC+ AC•CD=36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应用

2、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m。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思路点拨:(1)要判断拖拉机的噪音是否影响学校A,实质上是看A到公路的距离是否小于100m, 小于100m则受影响,大于100m则不受影响,故作垂线段AB并计算其长度。(2)要求出学校受影响的时间,实质是要求拖拉机对学校A的影响所行驶的路程。因此必须找到拖拉机行至哪一点开始影响学校,行至哪一点后结束影响学校。

解析:作AB⊥MN,垂足为B。

在 RtΔABP中,∵∠ABP=90°,∠APB=30°, AP=160,

∴ AB= AP=80。 (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点 A到直线MN的距离小于100m,

∴这所中学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如图,假设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到点C处学校开始受到影响,那么AC=100(m),

由勾股定理得: BC2=1002-802=3600,∴ BC=60。

同理,拖拉机行驶到点D处学校开始脱离影响,那么,AD=100(m),BD=60(m),

∴CD=120(m)。

拖拉机行驶的速度为 : 18km/h=5m/s

t=120m÷5m/s=24s。

答:拖拉机在公路 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会受到噪声影响,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24秒。

总结升华:勾股定理是求线段的长度的很重要的方法,若图形缺少直角条件,则可以通过作辅助垂线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利用勾股定理。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园,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而走“捷径”,在花园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m),却踩伤了花草。

解析:他们原来走的路为3+4=7(m)

设走“捷径”的路长为xm,则

故少走的路长为7-5=2(m)

又因为2步为1m,所以他们仅仅少走了4步路。【答案】4

【变式2】如图中的虚线网格我们称之为正三角形网格,它的每一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单位正三角形。

(1)直接写出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与面积。

(2)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多少个单位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3)求出图中线段AC的长(可作辅助线)。

【答案】(1)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为 ,面积是 。

(2)如图可直接得出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24个单位正三角形,因此其面积 。

(3)过A作AK⊥BC于点K(如图所示),则在Rt△ACK中, ,

,故

类型三:数学思想方法(一)转化的思想方法

我们在求三角形的边或角,或进行推理论证时,常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3、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思路点拨:现已知BE、CF,要求EF,但这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所以关键是线段的转化,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中线有特殊的性质,不妨先连接AD.

解:连接AD.

因为∠BAC=90°,AB=AC. 又因为AD为△ABC的中线,

所以AD=DC=DB.AD⊥BC.

且∠BAD=∠C=45°.

因为∠EDA+∠ADF=90°. 又因为∠CDF+∠ADF=90°.

所以∠EDA=∠CDF. 所以△AED≌△CFD(ASA).

所以AE=FC=5.

同理:AF=BE=12.

在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所以EF=13。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此题,我们可以了解:当已知的线段和所求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时,应通过适当的转化把它们放在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二)方程的思想方法

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90°,∠A=60°, ,求 、 、 的值。

思路点拨:由 ,再找出 、 的关系即可求出 和 的值。

解:在Rt△ABC中,∠A=60°,∠B=90°-∠A=30°,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因为 ,所以 ,

, , 。

总结升华: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的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F的长。

解: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所以AD=AF,DE=EF。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B=∠C=90°,

在Rt△ABF中, AF=AD=BC=10cm,AB=8cm,

所以 。 所以 。

设 ,则 。

在Rt△ECF中, ,即 ,解得 。

即EF的长为5cm。

初二下册的数学题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

、 、 、 、 、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如果把 中的x和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5倍 B、不变 C、缩小5倍 D、扩大4倍

3、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k1≠0)与反比例函数y= (k2≠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1),则它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2,1) D. (2,-1)

4、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10米 B.15米 C.25米 D.30米

5、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

A、菱形或矩形 B、正方形或等腰梯形 C、矩形或等腰梯形 D、菱形或直角梯形

6、把分式方程 的两边同时乘以(x-2), 约去分母,得( )

A.1-(1-x)=1 B.1+(1-x)=1 C.1-(1-x)=x-2 D.1+(1-x)=x-2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

A、 B、 C、 D、

9、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B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C、-12  D、x<-1,或0

10、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通过计算可知两组的方差为 , 。下列说法:①两组的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乙组成绩的众数;④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均为80,但成绩≥80的人数甲组比乙组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总体比乙组好;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比甲组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其中正确的共有( ).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千米/时,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的速度为n千米/时,则小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A、 B、 C、 D、

12、李大伯承包了一个果园,种植了100棵樱桃树,今年已进入收获期。收获时,从中任选并采摘了10棵树的樱桃,分别称得每棵树所产樱桃的质量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质量(千克) 14 21 27 17 18 20 19 23 19 22

据调查,市场上今年樱桃的批发价格为每千克15元。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估计今年此果园樱桃的总产量与按批发价格销售樱桃所得的总收入分别约为( )

A. 2000千克,3000元 B. 1900千克,28500元

C. 2000千克,30000元 D. 1850千克,27750元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当x 时,分式 无意义;当 时,分式 的值为零

14、已知双曲线 经过点(-1,3),如果A( ),B( )两点在该双曲线上, 且 < <0,那么 .

15、梯形 中, , , 直线 为梯形 的对称轴, 为 上一点,那么 的最小值 。

(第15题)

16、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为10,到x轴的距离为8,则此函数表达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 是一个恒等式,则A=______,B=________。

18、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_____________分。

三、解答题(共78分)

19、(8分)已知实数a满足a2+2a-8=0,求 的值.

20、(8分)解分式方程:

21、(8分)作图题:如图,RtΔABC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2、(10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的平分线CF交边AB于F,∠ADC的平分线DG交边AB于G。

(1)求证:AF=GB;(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3、(10分)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 8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

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王军 80 79.5

张成 80 80

(1)填写完成下表:

(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24、(10分)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达到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与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如图).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

(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

25、(12分)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需要16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9天,甲队因有其他任务调走,乙队再做21天完成任务。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6、(12分)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EF⊥BC,EG⊥CD,垂足分别是F、G.

求证: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B 6、D

7、A 8、A 9、D 10、D 11、C 12、C

二、填空题

13、 ,3 14、< 15、 16、 或 17、A=2,B=-2 18、88分

三、解答题

19、解: =

= =

∵a2+2a-8=0,∴a2+2a=8

∴原式= =

20、解:

经检验: 不是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21、1°可以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可以先找到AB边的中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3°可以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交BA于点BA与点D,则△BCD就是等腰三角形。

22、(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D=BC

∴∠AGD=∠CDG,∠DCF=∠BFC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CDG=∠ADG,∠DCF=∠BCF

∴∠ADG=∠AGD,∠BFC=∠BCF

∴AD=AG,BF=BC

∴AF=BG

(2)∵AD∥BC ∴∠ADC+∠BCD=180°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EDC+∠ECD=90° ∴∠DFC=90°∴∠FEG=90°

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添加的条件使得EF=EG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添加∠GFE=∠FGD,四边形ABCD为矩形,DG=CF等等。

23、1)78,80(2)13(3)选择张成,因为他的成绩较稳定,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

24、(1) (2)20分钟

25、解:设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x天和y天完成任务,根据题意得:

解得: , 经检验: , 是方程组的解。

答: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24天和28天完成任务。

26、证明:连接C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BD=∠CBD=45°,∠C=90°

∵EF⊥BC,EG⊥CD

∴四边形GEFC为矩形∴GF=EC

在△ABE和△CBE中

∴△ABE≌△CBE

∴AE=CE∴AE=CF

初二下数学题及答案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

、 、 、 、 、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如果把 中的x和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5倍 B、不变 C、缩小5倍 D、扩大4倍

3、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k1≠0)与反比例函数y= (k2≠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1),则它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2,1) D. (2,-1)

4、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10米 B.15米 C.25米 D.30米

5、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

A、菱形或矩形 B、正方形或等腰梯形 C、矩形或等腰梯形 D、菱形或直角梯形

6、把分式方程 的两边同时乘以(x-2), 约去分母,得( )

A.1-(1-x)=1 B.1+(1-x)=1 C.1-(1-x)=x-2 D.1+(1-x)=x-2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

A、 B、 C、 D、

9、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B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C、-12  D、x<-1,或0

10、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通过计算可知两组的方差为 , 。下列说法:①两组的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乙组成绩的众数;④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均为80,但成绩≥80的人数甲组比乙组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总体比乙组好;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比甲组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其中正确的共有( ).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千米/时,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的速度为n千米/时,则小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A、 B、 C、 D、

12、李大伯承包了一个果园,种植了100棵樱桃树,今年已进入收获期。收获时,从中任选并采摘了10棵树的樱桃,分别称得每棵树所产樱桃的质量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质量(千克) 14 21 27 17 18 20 19 23 19 22

据调查,市场上今年樱桃的批发价格为每千克15元。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估计今年此果园樱桃的总产量与按批发价格销售樱桃所得的总收入分别约为( )

A. 2000千克,3000元 B. 1900千克,28500元

C. 2000千克,30000元 D. 1850千克,27750元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当x 时,分式 无意义;当 时,分式 的值为零

14、已知双曲线 经过点(-1,3),如果A( ),B( )两点在该双曲线上, 且 < <0,那么 .

15、梯形 中, , , 直线 为梯形 的对称轴, 为 上一点,那么 的最小值 。

(第15题)

16、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为10,到x轴的距离为8,则此函数表达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 是一个恒等式,则A=______,B=________。

18、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_____________分。

三、解答题(共78分)

19、(8分)已知实数a满足a2+2a-8=0,求 的值.

20、(8分)解分式方程:

21、(8分)作图题:如图,RtΔABC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2、(10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的平分线CF交边AB于F,∠ADC的平分线DG交边AB于G。

(1)求证:AF=GB;(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3、(10分)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 8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

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王军 80 79.5

张成 80 80

(1)填写完成下表:

(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24、(10分)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达到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与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如图).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

(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

25、(12分)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需要16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9天,甲队因有其他任务调走,乙队再做21天完成任务。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6、(12分)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EF⊥BC,EG⊥CD,垂足分别是F、G.

求证: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B 6、D

7、A 8、A 9、D 10、D 11、C 12、C

二、填空题

13、 ,3 14、< 15、 16、 或 17、A=2,B=-2 18、88分

三、解答题

19、解: =

= =

∵a2+2a-8=0,∴a2+2a=8

∴原式= =

20、解:

经检验: 不是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21、1°可以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可以先找到AB边的中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3°可以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交BA于点BA与点D,则△BCD就是等腰三角形。

22、(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D=BC

∴∠AGD=∠CDG,∠DCF=∠BFC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CDG=∠ADG,∠DCF=∠BCF

∴∠ADG=∠AGD,∠BFC=∠BCF

∴AD=AG,BF=BC

∴AF=BG

(2)∵AD∥BC ∴∠ADC+∠BCD=180°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EDC+∠ECD=90° ∴∠DFC=90°∴∠FEG=90°

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添加的条件使得EF=EG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添加∠GFE=∠FGD,四边形ABCD为矩形,DG=CF等等。

23、1)78,80(2)13(3)选择张成,因为他的成绩较稳定,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

24、(1) (2)20分钟

25、解:设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x天和y天完成任务,根据题意得:

解得: , 经检验: , 是方程组的解。

答: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24天和28天完成任务。

26、证明:连接C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BD=∠CBD=45°,∠C=90°

∵EF⊥BC,EG⊥CD

∴四边形GEFC为矩形∴GF=EC

在△ABE和△CBE中

∴△ABE≌△CBE

∴AE=CE∴AE=CF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二下册数学计算题及答案100道

(1) 66x+17y=3967

25x+y=1200

答案:x=48 y=47

(2) 18x+23y=2303

74x-y=1998

答案:x=27 y=79

(3) 44x+90y=7796

44x+y=3476

答案:x=79 y=48

(4) 76x-66y=4082

30x-y=2940

答案:x=98 y=51

(5) 67x+54y=8546

71x-y=5680

答案:x=80 y=59

(6) 42x-95y=-1410

21x-y=1575 ①5√8-2√32+√50 =5*3√2-2*4√2+5√2 =√2(15-8+5) =12√2 ②√6-√3/2-√2/3 =√6-√6/2-√6/3 =√6/6 ③(√45+√27)-(√4/3+√125) =(3√5+3√3)-(2√3/3+5√5) =-2√5+7√5/3 ④(√4a-√50b)-2(√b/2+√9a) =(2√a-5√2b)-2(√2b/2+3√a) =-4√a-6√2b ⑤√4x*(√3x/2-√x/6) =2√x(√6x/2-√6x/6) =2√x*(√6x/3) =2/3*|x|*√6 ⑥(x√y-y√x)÷√xy =x√y÷√xy-y√x÷√xy =√x-√y ⑦(3√7+2√3)(2√3-3√7) =(2√3)^2-(3√7)^2 =12-63 =-51 ⑧(√32-3√3)(4√2+√27) =(4√2-3√3)(4√2+3√3) =(4√2)^2-(3√3)^2 =32-27 =5 ⑨(3√6-√4)? =(3√6)^2-2*3√6*√4+(√4)^2 =54-12√6+4 =58-12√6 ⑩(1+√2-√3)(1-√2+√3) =[1+(√2-√3)][1-(√2-√3)] =1-(√2-√3)^2 =1-(2+3+2√6) =-4-2√6 (1)5√12×√18 =5*2√3*3√2 =30√6; (2)-6√45×(-4√48) =6*3√5*4*4√3 =288√15; (3)√(12a)×√(3a) /4 =√(36a^2)/4 =6a/4 =3a/2.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9. 9x^2(x-1)^2-3(x^2-x)-56 =9x^2(x-1)^2-3x(x-1)-56 =[3x(x-1)-8][3x(x-1)+7] =(3x^2-3x-8)(3x^2-3x+7) 有理数练习 练习一(B级) (一)计算题: (1)23+(-73) (2)(-84)+(-49) (3)7+(-2.04) (4)4.23+(-7.57) (5)(-7/3)+(-7/6) (6)9/4+(-3/2) (7)3.75+(2.25)+5/4 (8)-3.75+(+5/4)+(-1.5)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9. 9x^2(x-1)^2-3(x^2-x)-56 =9x^2(x-1)^2-3x(x-1)-56 =[3x(x-1)-8][3x(x-1)+7] =(3x^2-3x-8)(3x^2-3x+7) 1.125*3+125*5+25*3+25 2.9999*3+101*11*(101-92) 3.(23/4-3/4)*(3*6+2) 4. 3/7 × 49/9 - 4/3 5. 8/9 × 15/36 + 1/27 6. 12× 5/6 – 2/9 ×3 7. 8× 5/4 + 1/4 8. 6÷ 3/8 – 3/8 ÷6 9. 4/7 × 5/9 + 3/7 × 5/9 10. 5/2 -( 3/2 + 4/5 ) 11. 7/8 + ( 1/8 + 1/9 ) 12. 9 × 5/6 + 5/6 13. 3/4 × 8/9 - 1/3 14. 7 × 5/49 + 3/14 15. 6 ×( 1/2 + 2/3 ) 16. 8 × 4/5 + 8 × 11/5 17. 31 × 5/6 – 5/6 18. 9/7 - ( 2/7 – 10/21 ) 19. 5/9 × 18 – 14 × 2/7 20. 4/5 × 25/16 + 2/3 × 3/4 21. 14 × 8/7 – 5/6 × 12/15 22. 17/32 – 3/4 × 9/24 23. 3 × 2/9 + 1/3 24. 5/7 × 3/25 + 3/7 25. 3/14 ×× 2/3 + 1/6 26. 1/5 × 2/3 + 5/6 27. 9/22 + 1/11 ÷ 1/2 28. 5/3 × 11/5 + 4/3 29. 45 × 2/3 + 1/3 × 15 30. 7/19 + 12/19 × 5/6 31. 1/4 + 3/4 ÷ 2/3 32. 8/7 × 21/16 + 1/2 33. 101 × 1/5 – 1/5 × 21 34.50+160÷40 35.120-144÷18+35 36.347+45×2-4160÷52 37(58+37)÷(64-9×5) 38.95÷(64-45) 39.178-145÷5×6+42 40.812-700÷(9+31×11) 41.85+14×(14+208÷26) 43.120-36×4÷18+35 44.(58+37)÷(64-9×5) 45.(6.8-6.8×0.55)÷8.5 46.0.12× 4.8÷0.12×4.8 47.(3.2×1.5+2.5)÷1.6 48.6-1.6÷4= 5.38+7.85-5.37= 49.7.2÷0.8-1.2×5= 6-1.19×3-0.43= 50.6.5×(4.8-1.2×4)= 51.5.8×(3.87-0.13)+4.2×3.74 52.32.52-(6+9.728÷3.2)×2.5 53.[(7.1-5.6)×0.9-1.15] ÷2.5 54.5.4÷[2.6×(3.7-2.9)+0.62] 55.12×6÷(12-7.2)-6 56.12×6÷7.2-6 57.0.68×1.9+0.32×1.9 58.58+370)÷(64-45) 59.420+580-64×21÷28 60.136+6×(65-345÷23) 15-10.75×0.4-5.7 62.18.1+(3-0.299÷0.23)×1 63.(6.8-6.8×0.55)÷8.5 64.0.12× 4.8÷0.12×4.8 65.(3.2×1.5+2.5)÷1.6 66.3.2×6+(1.5+2.5)÷1.6 67.0.68×1.9+0.32×1.9 68.10.15-10.75×0.4-5.7 69.5.8×(3.87-0.13)+4.2×3.74 70.32.52-(6+9.728÷3.2)×2.5 71.[(7.1-5.6)×0.9-1.15] ÷2.5 72.5.4÷[2.6×(3.7-2.9)+0.62] 73.12×6÷(12-7.2)-6 74.12×6÷7.2-6 75.33.02-(148.4-90.85)÷2.5 1) 76.(25%-695%-12%)*36 77./4*3/5+3/4*2/5 78.1-1/4+8/9/7/9 79.+1/6/3/24+2/21 80./15*3/5 81.3/4/9/10-1/6 82./3+1/2)/5/6-1/3]/1/7 83./5+3/5/2+3/4 84.(2-2/3/1/2)]*2/5 85.+5268.32-2569 86.3+456-52*8 87.5%+6325 88./2+1/3+1/4 2) 89+456-78 3) 5%+. 3/7 × 49/9 - 4/3 4) 9 × 15/36 + 1/27 5) 2× 5/6 – 2/9 ×3 6) 3× 5/4 + 1/4 7) 94÷ 3/8 – 3/8 ÷6 8) 95/7 × 5/9 + 3/7 × 5/9 9) 6/2 -( 3/2 + 4/5 ) 10) 8 + ( 1/8 + 1/9 ) 11) 8 × 5/6 + 5/6 12) 1/4 × 8/9 - 1/3 13) 10 × 5/49 + 3/14 14) 1.5 ×( 1/2 + 2/3 ) 15) 2/9 × 4/5 + 8 × 11/5 16) 3.1 × 5/6 – 5/6 17) 4/7 - ( 2/7 – 10/21 ) 18) 19 × 18 – 14 × 2/7 19) 5 × 25/16 + 2/3 × 3/4 20) 4 × 8/7 – 5/6 × 12/15 21) 7/32 – 3/4 × 9/24 22) 1、 2/3÷1/2-1/4×2/5 2、 2-6/13÷9/26-2/3 3、 2/9+1/2÷4/5+3/8 4、 10÷5/9+1/6×4 5、 1/2×2/5+9/10÷9/20 6、 5/9×3/10+2/7÷2/5 7、 1/2+1/4×4/5-1/8 8、 3/4×5/7×4/3-1/2 9、 23-8/9×1/27÷1/27 10、 8×5/6+2/5÷4 11、 1/2+3/4×5/12×4/5 12、 8/9×3/4-3/8÷3/4 13、 5/8÷5/4+3/23÷9/11 23) 1.2×2.5+0.8×2.5 24) 8.9×1.25-0.9×1.25 25) 12.5×7.4×0.8 26) 9.9×6.4-(2.5+0.24)(27) 6.5×9.5+6.5×0.5 0.35×1.6+0.35×3.4 0.25×8.6×4 6.72-3.28-1.72 0.45+6.37+4.55 5.4+6.9×3-(25-2.5)2×41846-620-380 4.8×46+4.8×54 0.8+0.8×2.5 1.25×3.6×8×2.5-12.5×2.4 28×12.5-12.5×20 23.65-(3.07+3.65) (4+0.4×0.25)8×7×1.25 1.65×99+1.65 27.85-(7.85+3.4) 48×1.25+50×1.25×0.2×8 7.8×9.9+0.78 (1010+309+4+681+6)×12 3×9146×782×6×854 5.15×7/8+6.1-0.60625 1. 3/7 × 49/9 - 4/3 2. 8/9 × 15/36 + 1/27 3. 12× 5/6 – 2/9 ×3 4. 8× 5/4 + 1/4 5. 6÷ 3/8 – 3/8 ÷6 6. 4/7 × 5/9 + 3/7 × 5/9 7. 5/2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 × 5/6 + 5/6 10. 3/4 × 8/9 - 1/3 11. 7 × 5/49 + 3/14 12. 6 ×( 1/2 + 2/3 ) 13. 8 × 4/5 + 8 × 11/5 14. 31 × 5/6 – 5/6 15. 9/7 - ( 2/7 – 10/21 ) 16. 5/9 × 18 – 14 × 2/7 17. 4/5 × 25/16 + 2/3 × 3/4 18. 14 × 8/7 – 5/6 × 12/15 19. 17/32 – 3/4 × 9/24 20. 3 × 2/9 + 1/3 21. 5/7 × 3/25 + 3/7 22. 3/14 ×× 2/3 + 1/6 23. 1/5 × 2/3 + 5/6 24. 9/22 + 1/11 ÷ 1/2 25. 5/3 × 11/5 + 4/3 26. 45 × 2/3 + 1/3 × 15 27. 7/19 + 12/19 × 5/6 28. 1/4 + 3/4 ÷ 2/3 29. 8/7 × 21/16 + 1/2 30. 101 × 1/5 – 1/5 × 21 31.50+160÷40 (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7.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38.85+14×(14+208÷26) 39.(284+16)×(512-8208÷18) 40.120-36×4÷18+35 41.(58+37)÷(64-9×5) 42.(6.8-6.8×0.55)÷8.5 43.0.12× 4.8÷0.12×4.8 44.(3.2×1.5+2.5)÷1.6 (2)3.2×(1.5+2.5)÷1.6 45.6-1.6÷4= 5.38+7.85-5.37= 46.7.2÷0.8-1.2×5= 6-1.19×3-0.43= 47.6.5×(4.8-1.2×4)= 0.68×1.9+0.32×1.9 48.10.15-10.75×0.4-5.7 49.5.8×(3.87-0.13)+4.2×3.74 50.32.52-(6+9.728÷3.2)×2.5 51.[(7.1-5.6)×0.9-1.15] ÷2.5 52.5.4÷[2.6×(3.7-2.9)+0.62] 53.12×6÷(12-7.2)-6 (4)12×6÷7.2-6 102×4.5 7.8×6.9+2.2×6.9 5.6×0.25 8×(20-1.25) 1)127+352+73+44 (2)89+276+135+33 (1)25+71+75+29 +88 (2)243+89+111+57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8528÷41×3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 814-(278+322)÷15 1406+735×9÷45 3168-7828÷38+504 796-5040÷(630÷7) 285+(3000-372)÷36 1+5/6-19/12 3x(-9)+7x(-9 (-54)x1/6x(-1/3) 1.18.1+(3-0.299÷0.23)×1 2.(6.8-6.8×0.55)÷8.5 3.0.12× 4.8÷0.12×4.8 4.(3.2×1.5+2.5)÷1.6 (2)3.2×(1.5+2.5)÷1.6 5.6-1.6÷4= 5.38+7.85-5.37= 6.7.2÷0.8-1.2×5= 6-1.19×3-0.43= 7.6.5×(4.8-1.2×4)= 0.68×1.9+0.32×1.9 8.10.15-10.75×0.4-5.7 9.5.8×(3.87-0.13)+4.2×3.74 10.32.52-(6+9.728÷3.2)×2.5 11.[(7.1-5.6)×0.9-1.15] ÷2.5 12.5.4÷[2.6×(3.7-2.9)+0.62] 13.12×6÷(12-7.2)-6 14.12×6÷7.2-6 15.33.02-(148.4-90.85)÷2.5 7×(5/21+9/714) a^3-2b^3+ab(2a-b) =a^3+2a^2b-2b^3-ab^2 =a^2(a+2b)-b^2(2b+a) =(a+2b)(a^2-b^2) =(a+2b)(a+b)(a-b) 2. (x^2+y^2)^2-4y(x^2+y^2)+4y^2 =(x^2+y^2-2y)^2 3. (x^2+2x)^2+3(x^2+2x)+x^2+2x+3 =(x^2+2x)^2+4(x^2+2x)+3 =(x^2+2x+3)(x^2+2x+1) =(x^2+2x+3)(x+1)^2 4. (a+1)(a+2)+(2a+1)(a-2)-12 =a^2+3a+2+2a^2-3a-2-12 =3a^2-12 =3(a+2)(a-2) 5. x^2(y+z)^2-2xy(x-z)(y+z)+y^2(x-z)^2 =[x(y+z)-y(x-z)]^2 =(xz+yz)^2 =z^2(x+y)^2 6. 3(a+2)^2+28(a+2)-20 =[3(a+2)-2][(a+2)+10] =(3a+4)(a+12) 7. (a+b)^2-(b-c)^2+a^2-c^2 =(a+b)^2-c^2+a^2-(b-c)^2 =(a+b+c)(a+b-c)+(a+b-c)(a-b+c) =(a+b-c)(a+b+c+a-b+c) =2(a+b-c)(a+c) 8. x(x+1)(x^2+x-1)-2 =(x^2+x)(x^2+x-1)-2 =(x^2+x)^2-(x^2+x)-2 =(x^2+x-2)(x^2+x+1) =(x+2)(x-1)(x^2+x+1) 写完一遍后再别这些题写一遍,以此类推,老师们看作业都是一看而过不会一个一个批的。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知识点一、平移的概念: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______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和__________.

注意:1、前提在同一平面内,物体在曲面上运动不称之为平移

2、必须是沿同一个不变的方向移动

3、图形平移是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知识点二、平移的性质

初二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b=9,求c; (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 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

(2) 在△ABC中,∠C=90°,a=40,b=9,c=

(3) 在△ABC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答案】∵∠ACD=90°

AD=13, CD=12

∴AC2 =AD2-CD2

=132-122

=25

∴AC=5

又∵∠ABC=90°且BC=3

∴由勾股定理可得

AB2=AC2-BC2

=52-32

=16

∴AB= 4

∴AB的长是4.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 中, , , . 求:BC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 ,想到构造含 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 于D,则有

, ,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

解析:作 于D,则因 ,

∴ ( 的两个锐角互余)

∴ (在 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 中,

根据勾股定理,在 中,

∴ .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 , , 于P. 求证: .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 中,

而在 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又∵ (已知),

∴ .

在 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

∴BE2=AE2-AB2=82-42=48,BE= = 。

∵DE2= CE2-CD2=42-22=12,∴DE= = 。

∴S四边形ABCD=S△ABE-S△CDE= AB•BE- CD•DE=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 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

解析:(1)过B点作BE//AD

∴∠DAB=∠ABE=60°

∵30°+∠CBA+∠ABE=180°

∴∠CBA=90°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BC=500m,AB=

由勾股定理可得:

所以

(2)在Rt△ABC中,

∵BC=500m,AC=1000m

∴∠CAB=30°

∵∠DAB=60°

∴∠DAC=30°

即点C在点A的北偏东30°的方向

举一反三

【变式】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的某工厂,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该工厂的厂门?

【答案】由于厂门宽度是否足够卡车通过,只要看当卡车位于厂门正中间时其高度是否小于CH.如图所示,点D在离厂门中线0.8米处,且CD⊥AB, 与地面交于H.

解:OC=1米 (大门宽度一半),

OD=0.8米 (卡车宽度一半)

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

CD= = =0.6米,

CH=0.6+2.3=2.9(米)>2.5(米).

因此高度上有0.4米的余量,所以卡车能通过厂门.

(二)用勾股定理求最短问题

4、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地有四个村庄A、B、C、D,且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思路是:最省电线就是线路长最短,通过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路长,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

AB+BC+CD=3,AB+BC+CD=3

图(3)中,在Rt△ABC中

同理

∴图(3)中的路线长为

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

由∠FBH= 及勾股定理得:

EA=ED=FB=FC=

∴EF=1-2FH=1-

∴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

3>2.828>2.732

∴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解:

如图,在Rt△ABC中,BC=底面周长的一半=10cm, 根据勾股定理得

(提问:勾股定理)

∴ AC= = = ≈10.77(cm)(勾股定理).

答:最短路程约为10.77cm.

类型四: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 的线段

5、作长为 、 、 的线段。

思路点拨:由勾股定理得,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等于 ,直角边为 和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是 ,类似地可作 。

作法:如图所示

(1)作直角边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ACB,使AB为斜边;

(2)以AB为一条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为1的直角 。斜边为 ;

(3)顺次这样做下去,最后做到直角三角形 ,这样斜边 、 、 、 的长度就是

、 、 、 。

举一反三 【变式】在数轴上表示 的点。

解析:可以把 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

为了有利于画图让其他两边的长为整数,

而10又是9和1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得另外两边分别是3和1。

作法: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找到A点,使OA=3,作AC⊥OA且截取AC=1,以OC为半径,

以O为圆心做弧,弧与数轴的交点B即为 。

类型五:逆命题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6、写出下列原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正确

1.原命题:猫有四只脚.(正确)

2.原命题:对顶角相等(正确)

3.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正确)

4.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

解析:1. 逆命题:有四只脚的是猫(不正确)

2. 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正确)

3. 逆命题: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正确)

4. 逆命题: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是为了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做准备。

7、如果Δ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50=6a+8b+10c,判断Δ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要判断ΔABC的形状,需要找到a、b、c的关系,而题目中只有条件a2+b2+c2+50=6a+8b+10c,故只有从该条件入手,解决问题。

解析:由a2+b2+c2+50=6a+8b+10c,得 :

a2-6a+9+b2-8b+16+c2-10c+25=0,

∴ (a-3)2+(b-4)2+(c-5)2=0。

∵ (a-3)2≥0, (b-4)2≥0, (c-5)2≥0。

∴ a=3,b=4,c=5。

∵ 32+42=52,

∴ a2+b2=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Δ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在证明中也常要用到。

举一反三【变式1】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答案】:连结AC

∵∠B=90°,AB=3,BC=4

∴AC2=AB2+BC2=25(勾股定理)

∴AC=5

∵AC2+CD2=169,AD2=169

∴AC2+CD2=AD2

∴∠ACD=90°(勾股定理逆定理)

【变式2】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m2-n2,2mn,m2+n2(m,n为正整数,且m>n),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分析:本题是利用勾股定理的的逆定理, 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证明: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变式3】如图正方形ABCD,E为BC中点,F为AB上一点,且BF= AB。

请问FE与DE是否垂直?请说明。

【答案】答:DE⊥EF。

证明:设BF=a,则BE=EC=2a, AF=3a,AB=4a,

∴ EF2=BF2+BE2=a2+4a2=5a2;

DE2=CE2+CD2=4a2+16a2=20a2。

连接DF(如图)

DF2=AF2+AD2=9a2+16a2=25a2。

∴ DF2=EF2+DE2,

∴ FE⊥DE。

经典例题精析

类型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本用法

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思路点拨: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的比值和第三边的长度,求面积,可以先通过比值设未知数,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求面积。

解析: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3x,4x,根据题意得:

(3x)2+(4x)2=202

化简得x2=16;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x×4x=6x2=96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边的有关计算中,常常要设未知数,然后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组)求解。

举一反三 【变式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求它的面积。

【答案】如图,等边△ABC,作AD⊥BC于D

则:BD= B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AB=AC=BC=2(等边三角形各边都相等)

∴BD=1

在直角三角形ABD中,AB2=AD2+BD2,即:AD2=AB2-BD2=4-1=3

∴AD=

S△ABC= BC•AD=

注: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若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则其面积为 a。

【变式2】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2cm,斜边长为5cm,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x,y,根据题意得:

由(1)得:x+y=7,

(x+y)2=49,x2+2xy+y2=49 (3)

(3)-(2),得:xy=12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xy= ×12=6(cm2)

【变式3】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n+1,n+2,n+3,求n。

思路点拨:首先要确定斜边(最长的边)长n+3,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n+3,由勾股定理可得:

(n+1)2+(n+2)2=(n+3)2

化简得:n2=4

∴n=±2,但当n=-2时,n+1=-1<0,∴n=2

总结升华:注意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题目没有给出哪条是直角边哪条是斜边的情况下,首先要先确定斜边,直角边。

【变式4】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8,15,17 B、4,5,6 C、5,8,10 D、8,39,40

解析:此题可直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判断,

对数据较大的可以用c2=a2+b2的变形:b2=c2-a2=(c-a)(c+a)来判断。

例如:对于选择D,

∵82≠(40+39)×(40-39),

∴以8,39,40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同理可以判断其它选项。 【答案】:A

【变式5】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连结AC

∵∠B=90°,AB=3,BC=4

∴AC2=AB2+BC2=25(勾股定理)

∴AC=5

∵AC2+CD2=169,AD2=169

∴AC2+CD2=AD2

∴∠ACD=90°(勾股定理逆定理)

∴S四边形ABCD=S△ABC+S△ACD= AB•BC+ AC•CD=36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应用

2、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m。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思路点拨:(1)要判断拖拉机的噪音是否影响学校A,实质上是看A到公路的距离是否小于100m, 小于100m则受影响,大于100m则不受影响,故作垂线段AB并计算其长度。(2)要求出学校受影响的时间,实质是要求拖拉机对学校A的影响所行驶的路程。因此必须找到拖拉机行至哪一点开始影响学校,行至哪一点后结束影响学校。

解析:作AB⊥MN,垂足为B。

在 RtΔABP中,∵∠ABP=90°,∠APB=30°, AP=160,

∴ AB= AP=80。 (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点 A到直线MN的距离小于100m,

∴这所中学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如图,假设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到点C处学校开始受到影响,那么AC=100(m),

由勾股定理得: BC2=1002-802=3600,∴ BC=60。

同理,拖拉机行驶到点D处学校开始脱离影响,那么,AD=100(m),BD=60(m),

∴CD=120(m)。

拖拉机行驶的速度为 : 18km/h=5m/s

t=120m÷5m/s=24s。

答:拖拉机在公路 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会受到噪声影响,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24秒。

总结升华:勾股定理是求线段的长度的很重要的方法,若图形缺少直角条件,则可以通过作辅助垂线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利用勾股定理。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园,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而走“捷径”,在花园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m),却踩伤了花草。

解析:他们原来走的路为3+4=7(m)

设走“捷径”的路长为xm,则

故少走的路长为7-5=2(m)

又因为2步为1m,所以他们仅仅少走了4步路。【答案】4

【变式2】如图中的虚线网格我们称之为正三角形网格,它的每一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单位正三角形。

(1)直接写出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与面积。

(2)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多少个单位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3)求出图中线段AC的长(可作辅助线)。

【答案】(1)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为 ,面积是 。

(2)如图可直接得出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24个单位正三角形,因此其面积 。

(3)过A作AK⊥BC于点K(如图所示),则在Rt△ACK中, ,

,故

类型三:数学思想方法(一)转化的思想方法

我们在求三角形的边或角,或进行推理论证时,常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3、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思路点拨:现已知BE、CF,要求EF,但这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所以关键是线段的转化,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中线有特殊的性质,不妨先连接AD.

解:连接AD.

因为∠BAC=90°,AB=AC. 又因为AD为△ABC的中线,

所以AD=DC=DB.AD⊥BC.

且∠BAD=∠C=45°.

因为∠EDA+∠ADF=90°. 又因为∠CDF+∠ADF=90°.

所以∠EDA=∠CDF. 所以△AED≌△CFD(ASA).

所以AE=FC=5.

同理:AF=BE=12.

在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所以EF=13。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此题,我们可以了解:当已知的线段和所求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时,应通过适当的转化把它们放在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二)方程的思想方法

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90°,∠A=60°, ,求 、 、 的值。

思路点拨:由 ,再找出 、 的关系即可求出 和 的值。

解:在Rt△ABC中,∠A=60°,∠B=90°-∠A=30°,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因为 ,所以 ,

, , 。

总结升华: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的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F的长。

解: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所以AD=AF,DE=EF。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B=∠C=90°,

在Rt△ABF中, AF=AD=BC=10cm,AB=8cm,

所以 。 所以 。

设 ,则 。

在Rt△ECF中, ,即 ,解得 。

即EF的长为5cm。

初二下册的数学题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

、 、 、 、 、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如果把 中的x和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5倍 B、不变 C、缩小5倍 D、扩大4倍

3、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k1≠0)与反比例函数y= (k2≠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1),则它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2,1) D. (2,-1)

4、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10米 B.15米 C.25米 D.30米

5、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

A、菱形或矩形 B、正方形或等腰梯形 C、矩形或等腰梯形 D、菱形或直角梯形

6、把分式方程 的两边同时乘以(x-2), 约去分母,得( )

A.1-(1-x)=1 B.1+(1-x)=1 C.1-(1-x)=x-2 D.1+(1-x)=x-2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

A、 B、 C、 D、

9、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B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C、-12  D、x<-1,或0

10、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通过计算可知两组的方差为 , 。下列说法:①两组的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乙组成绩的众数;④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均为80,但成绩≥80的人数甲组比乙组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总体比乙组好;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比甲组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其中正确的共有( ).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千米/时,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的速度为n千米/时,则小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A、 B、 C、 D、

12、李大伯承包了一个果园,种植了100棵樱桃树,今年已进入收获期。收获时,从中任选并采摘了10棵树的樱桃,分别称得每棵树所产樱桃的质量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质量(千克) 14 21 27 17 18 20 19 23 19 22

据调查,市场上今年樱桃的批发价格为每千克15元。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估计今年此果园樱桃的总产量与按批发价格销售樱桃所得的总收入分别约为( )

A. 2000千克,3000元 B. 1900千克,28500元

C. 2000千克,30000元 D. 1850千克,27750元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当x 时,分式 无意义;当 时,分式 的值为零

14、已知双曲线 经过点(-1,3),如果A( ),B( )两点在该双曲线上, 且 < <0,那么 .

15、梯形 中, , , 直线 为梯形 的对称轴, 为 上一点,那么 的最小值 。

(第15题)

16、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为10,到x轴的距离为8,则此函数表达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 是一个恒等式,则A=______,B=________。

18、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_____________分。

三、解答题(共78分)

19、(8分)已知实数a满足a2+2a-8=0,求 的值.

20、(8分)解分式方程:

21、(8分)作图题:如图,RtΔABC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2、(10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的平分线CF交边AB于F,∠ADC的平分线DG交边AB于G。

(1)求证:AF=GB;(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3、(10分)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 8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

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王军 80 79.5

张成 80 80

(1)填写完成下表:

(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24、(10分)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达到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与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如图).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

(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

25、(12分)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需要16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9天,甲队因有其他任务调走,乙队再做21天完成任务。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6、(12分)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EF⊥BC,EG⊥CD,垂足分别是F、G.

求证: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B 6、D

7、A 8、A 9、D 10、D 11、C 12、C

二、填空题

13、 ,3 14、< 15、 16、 或 17、A=2,B=-2 18、88分

三、解答题

19、解: =

= =

∵a2+2a-8=0,∴a2+2a=8

∴原式= =

20、解:

经检验: 不是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21、1°可以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可以先找到AB边的中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3°可以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交BA于点BA与点D,则△BCD就是等腰三角形。

22、(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D=BC

∴∠AGD=∠CDG,∠DCF=∠BFC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CDG=∠ADG,∠DCF=∠BCF

∴∠ADG=∠AGD,∠BFC=∠BCF

∴AD=AG,BF=BC

∴AF=BG

(2)∵AD∥BC ∴∠ADC+∠BCD=180°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EDC+∠ECD=90° ∴∠DFC=90°∴∠FEG=90°

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添加的条件使得EF=EG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添加∠GFE=∠FGD,四边形ABCD为矩形,DG=CF等等。

23、1)78,80(2)13(3)选择张成,因为他的成绩较稳定,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

24、(1) (2)20分钟

25、解:设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x天和y天完成任务,根据题意得:

解得: , 经检验: , 是方程组的解。

答: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24天和28天完成任务。

26、证明:连接C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BD=∠CBD=45°,∠C=90°

∵EF⊥BC,EG⊥CD

∴四边形GEFC为矩形∴GF=EC

在△ABE和△CBE中

∴△ABE≌△CBE

∴AE=CE∴AE=CF

初二下数学题及答案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

、 、 、 、 、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如果把 中的x和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5倍 B、不变 C、缩小5倍 D、扩大4倍

3、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k1≠0)与反比例函数y= (k2≠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1),则它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2,1) D. (2,-1)

4、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10米 B.15米 C.25米 D.30米

5、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

A、菱形或矩形 B、正方形或等腰梯形 C、矩形或等腰梯形 D、菱形或直角梯形

6、把分式方程 的两边同时乘以(x-2), 约去分母,得( )

A.1-(1-x)=1 B.1+(1-x)=1 C.1-(1-x)=x-2 D.1+(1-x)=x-2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

A、 B、 C、 D、

9、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B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C、-12  D、x<-1,或0

10、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通过计算可知两组的方差为 , 。下列说法:①两组的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乙组成绩的众数;④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均为80,但成绩≥80的人数甲组比乙组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总体比乙组好;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比甲组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甲组好。其中正确的共有( ).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千米/时,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的速度为n千米/时,则小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A、 B、 C、 D、

12、李大伯承包了一个果园,种植了100棵樱桃树,今年已进入收获期。收获时,从中任选并采摘了10棵树的樱桃,分别称得每棵树所产樱桃的质量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质量(千克) 14 21 27 17 18 20 19 23 19 22

据调查,市场上今年樱桃的批发价格为每千克15元。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估计今年此果园樱桃的总产量与按批发价格销售樱桃所得的总收入分别约为( )

A. 2000千克,3000元 B. 1900千克,28500元

C. 2000千克,30000元 D. 1850千克,27750元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当x 时,分式 无意义;当 时,分式 的值为零

14、已知双曲线 经过点(-1,3),如果A( ),B( )两点在该双曲线上, 且 < <0,那么 .

15、梯形 中, , , 直线 为梯形 的对称轴, 为 上一点,那么 的最小值 。

(第15题)

16、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为10,到x轴的距离为8,则此函数表达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 是一个恒等式,则A=______,B=________。

18、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_____________分。

三、解答题(共78分)

19、(8分)已知实数a满足a2+2a-8=0,求 的值.

20、(8分)解分式方程:

21、(8分)作图题:如图,RtΔABC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2、(10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的平分线CF交边AB于F,∠ADC的平分线DG交边AB于G。

(1)求证:AF=GB;(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3、(10分)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 8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

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王军 80 79.5

张成 80 80

(1)填写完成下表:

(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24、(10分)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达到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与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如图).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

(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

25、(12分)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需要16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9天,甲队因有其他任务调走,乙队再做21天完成任务。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6、(12分)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EF⊥BC,EG⊥CD,垂足分别是F、G.

求证: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B 6、D

7、A 8、A 9、D 10、D 11、C 12、C

二、填空题

13、 ,3 14、< 15、 16、 或 17、A=2,B=-2 18、88分

三、解答题

19、解: =

= =

∵a2+2a-8=0,∴a2+2a=8

∴原式= =

20、解:

经检验: 不是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21、1°可以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可以先找到AB边的中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3°可以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交BA于点BA与点D,则△BCD就是等腰三角形。

22、(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D=BC

∴∠AGD=∠CDG,∠DCF=∠BFC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CDG=∠ADG,∠DCF=∠BCF

∴∠ADG=∠AGD,∠BFC=∠BCF

∴AD=AG,BF=BC

∴AF=BG

(2)∵AD∥BC ∴∠ADC+∠BCD=180°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EDC+∠ECD=90° ∴∠DFC=90°∴∠FEG=90°

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添加的条件使得EF=EG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添加∠GFE=∠FGD,四边形ABCD为矩形,DG=CF等等。

23、1)78,80(2)13(3)选择张成,因为他的成绩较稳定,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

24、(1) (2)20分钟

25、解:设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x天和y天完成任务,根据题意得:

解得: , 经检验: , 是方程组的解。

答:甲、乙两队独做分别需要24天和28天完成任务。

26、证明:连接C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BD=∠CBD=45°,∠C=90°

∵EF⊥BC,EG⊥CD

∴四边形GEFC为矩形∴GF=EC

在△ABE和△CBE中

∴△ABE≌△CBE

∴AE=CE∴AE=CF

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初二下册数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