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

《陋室铭》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作者是刘禹锡。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

(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

(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 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 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

(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

(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

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6)、点一生试译课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

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

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是一篇千古铭文。能够流传千古并被选入教材毋庸置疑有它的精髓,我们怎样在一堂课上把它的精髓展现出来呢!它的精髓又是什么呢?读读背背、翻译翻译、分析分析,不至于太差,听课教师听完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会得到什么,只不过完成了一堂听课任务。公开课之前我没有急着试上,而是反复的考虑这堂课该怎么上。向其他教师请教,如果他上,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在请教中使自己的思考趋于成熟起来。

到韦林办公室吹牛,无意中提到了上课,他说:“课背好啦?”我说:“对我来说上堂课还不容易吗?这篇课文好上,读读背背、翻译翻译、分析分析,不至于太差。”他说:“不要狂,《秋词》和《陋室铭》有什么共同点?”“没想过。”“把坏的看成好的。”我说:“心态很阳光!”“对!结尾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对待自己的陋室。”

这一问题困惑我多时了,真可谓拨开云雾见天日,这堂课我就围绕阳光这一主题来上。老教师就是宝啊!多思考、多求教,多收益!他的精髓就韦林所说的:作者――刘禹锡的阳光心态!这不正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吗!我的心里充满了阳光。老教师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也要给学生以高屋建瓴的感受。

“历代文人中我喜欢刘禹锡,更欣赏他的《秋词》,《秋词》中作者就把悲寂的秋天看成百花盛开的春天,这是何等阳光的心态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深入的感受刘禹锡的阳光心态!”学生的热情开始高涨,课堂开始流畅。

这篇文言文读和翻译都不难,教师略一指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完全可以掌握,重点是扣住阳光来分析课文。

“刘禹锡的陋室到底陋不陋?”“陋!”“不陋!”两种回答都有。何况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学生点点头,认为陋室是简陋的。“作者认为陋室简陋吗?从文中找出根据。”学生开始仔细研读课文,前后开始讨论。

作者以自己的品德高尚,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阳光心态给学生多么美妙的影响啊!千年的时空榜样,这不就是语文的人文性吗?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越来越深的感受到了作者的阳光心态。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阳光心态看世界,是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好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小声的讨论。“我们考试不及格,无所谓,刘禹锡住在陋室都没说什么,我们考不及格又有什么呢!”教师适时引导,把问题具体化。“不对!”小A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是要以阳光的心态看世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更多的阳光面,但该去努力的我们还要去努力,刘禹锡他也努力过,他曾经是朝廷的大官,只不过得罪了权贵才被贬到地方的,他不努力怎么可能成为朝廷的大官呢!小A说的相当好,该努力的我们要去努力,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然就不做。”“这种阳光心态中还有些许不求上进,这种不求上进的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在这堂课中了解了要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事物,也明白了应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堂课不就是韩愈真谛的体现吗!

学生明确了要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但具体操作又是如何的呢?这就需要教师往课外拓展了。“我们该怎样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陋室呢?英语默写重默,作业不工整被老师批评,父母不让我们出去玩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怎样去对待呢?”“是的,英语天天默写,都烦死了!”学生立即有了反应。“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好好想想,老师为什么天天帮我们默写,我们怎样看待这些事,怎样去面对!”学生开始沉思。一会学生小B说,“老师帮我们默写是为了我们能学的更扎实些,我们应当好好学。”“经常找家长也是为我们好吗?”小C急着说。看样子小C是经常重默的,而且还被找过家长。“是的,重默可以,但不要找家长!”一些学生附和着说。“老师帮我们重默是为了我们学得扎实些,我们要肯定老师的用心,告诉家长是为了让家长帮助督促,我们可以默写过关,不重默。我们怨恨老师呢,还是自己努力争取自觉地学好呢?”我适时的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中家长老师都是辅助,关键是自己的努力。学生沉默。“我们大家都努力学好,老师再怎么默写我们都会,就不需要老师找家长啦!”英语课代表站起来说。学生默默地点头。“今天我们感受了刘禹锡的阳光心态,知道了应该用阳光心态看待世界,也了解了应该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充满阳光!”

在学生沉思,转变中一堂课匆匆而过。可能有些教师认为这堂课应当扣住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来讲,并有效地分析议论文的知识。但我认为,一堂课上下来就要有它鲜明的主题,围绕主题大胆取舍。

《陋室铭》这堂公开课上下来,让我更加坚信一堂课应该有鲜明的主题。这堂课主题是什么,重点要怎样突出,教师自己心里要清楚,这堂课我要教会学生那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我们怎样去辐射?一堂课上下来教师能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这就是一堂好课,而且是一堂优秀的课,是一堂高效的课。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

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教案设计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 文章 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陋室铭优秀的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陋室铭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

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 学习态度 ?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 篮球 ,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学生仿作

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重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之”的用法。

教学难点

铭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 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 散文 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

──陋室。

2、“铭”是什么?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有此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

3、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4、全班朗读课文。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

──陋室。

2、什么是陋室呢?

──室名,简陋的房子。

3、是谁给它起的名字?

──刘禹锡。

4、他是何许人也?

──唐朝的诗人、

哲学家。

5、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

“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 句子 。

7、

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陋室的……很……,你看……。”

四、深入品味课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

──环境

人物

室中事。

2、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陋”还是“不陋”?

──不陋。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

──惟吾德馨。

4、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陋”还是“不陋”?

──当然“陋”。

5、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6、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8、简要介绍作者作此文的背景。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借此表达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9、 总结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五、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课外欣赏仿作。

陋室铭教案设计三

【设计思想】

本设计根据《九年义务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铭文用韵和称扬道德的特点,通过诵读和韵译,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感受铭文的音韵之美。教学中,注意扣住“德馨”,从描叙和议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领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1.背诵名篇名句。

2.体悟作者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自我的能力。

【 教学方法 】 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韵之美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铭”者(板书:铭),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为了便于广泛传诵,牢记不忘,文字简约的铭文都非常讲究修辞,讲究押韵。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青”韵通押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乃韵文也(板书:韵)。

欣赏配乐朗诵《陋室铭》。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复习节奏的概念(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停顿叫做节奏)。指名根据刚才欣赏的配乐朗诵,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习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标出韵脚。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一般的翻译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蕴美,而韵译还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韵美。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韵译后,师出示教参普通的翻译(略),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感受韵译的韵致?韵味。

生伴着音乐诵读《〈陋室铭〉韵译》,体味韵味如歌的音乐之美。

【点评】扣住铭文用韵的特点,运用诵读这一语文教学的第一教法,既感受了铭文的音韵之美,也通过韵译为接下来的理解情操之美作了铺垫。

二?理解情操之美

师: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铭”字入手,感受了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下面,再从这个“铭”字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

指导学生默读课题注释①,明确铭文是什么样的文字(“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进而依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机板书:德),明确这篇铭文属于后者。

师: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室外之景——境佳。“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用比拟法把自然物写活了。仿佛这些清新、美丽,生机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来于“陋室”的“客人”,它们以自身特有的清丽姿色,装点着这间散发出沁人香气的茅舍。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陋室主人的“德馨”,仿佛它们皆因主人的德馨远播而来。室中之客——儒鸿。古人很重视“无友不如己者”“非贤友则无取之”这些儒家的交友之道。既然往来的、谈笑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那就可想而知了。室内之事——趣雅。你看,陋室主人悠闲地弹着“素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官府事务缠身,潜心静默地读经。这里简直像“世外桃源”一样清静幽雅,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弹琴、读经不正是古时的君子之风吗!这是在含蓄地暗示陋室主人是君子(其实这种含蓄的暗示也是在为下文省略的“君子居之”植根)。君子可是我们中国人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最高标准。“鸿儒”“金经”和“素琴”,从交往?学习和 爱好 等方面写出陋室主人追求之不陋,陋室主人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相机板书:境佳儒鸿趣雅

师:作者的议论句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有着怎样美好的德行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等议论性的句子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甘居陋室,不以为陋,追求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美好德行。(相机板书: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

具体分析?概括后,生齐声诵读,读出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节操之美。

【点评】扣住铭文称述品德的特点,从对陋室的描叙和作者的议论等角度,由分散而集中,领悟陋室主人德行的美好。设计由具体而抽象,颇合逻辑。

三?鉴赏表现之美

1.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扬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相机板书)。本文构思新颖,托物言志,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歌颂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了作者遭遇政治挫折后的心境。在这里,托物言志的好处是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质表现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颇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2.题目叫陋室铭,文章开篇却从山?水,仙?龙写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比兴。(相机板书) 这儿的山?水,仙?龙,既是兴也是比。宋李仲蒙《困学纪闻》曰: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为信手拈来,索物为着意经营。山?水,仙?龙,是信手拈来吗?作者要着意经营什么呢?一是借比兴站高处立意,暗示自己是仁者是智者,且不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吗?二是借仙龙点睛山水之名行歌颂自己道德品质之实。平凡的山水何以名?灵?靠仙龙。简陋的屋子怎么不陋?靠主人散发出花木般芳香的美好的德行。三是结构上突兀而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这不正是智者所为吗?四是内容上起暗示作用,含蓄有味,能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用典?类比。(相机板书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个类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况——他胸怀雄才大略,尽管当权的保守势力把他贬谪到边郡(简要插说写作背景略),但他的政治抱负和文学志趣不变,或者像隐居南阳的诸葛亮那样遇贤主而出仕,或像杨雄在成都草堂里著述《太玄》那样安贫乐道,赋诗著书,不管怎样,都要做出有益于天下的大事。仁者,爱人也,这才正是仁者所为。文末引用孔子 典故 可谓切合题意的妙手天成。引孔圣人语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就是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作最好的定论。

【点评】对表现手法的揣摩和品味,使学生在更深刻地体会到文本的人文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作者文法的高妙。鉴赏表现之美,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一试身手的欲望。

四?创造自我之美

本文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真挚健康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的意愿。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颖深刻的哲理。

指导:本文托物言志的构思思路是“三层式结构”,即“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

师:谁来 说说 本文的三个层次?

明确:“山不在高……惟吾德馨。”引出事物。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描叙事物。

“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托物寄意。

学生微型创作。

【点评】在教教材和学课文的基础上,用教材教和用课文学,实现选文教学功能的多重融合,实现文本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五?比赛背诵全文

师提示:掌握助你快速背诵的秘诀——多看一眼板书,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思路“三层式结构”。

生随着音乐齐背。背出韵味,耳醉其音;背出情感,心醉其情。

【点评】学生多次诵读,透彻理解文本,老师精心点拨思路,学生背得又快又好。起于书声,结于书声,首尾圆合。

猜你喜欢:

1. 2017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 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3. 七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4. 少儿国学经典100句

5. 2017中小学语文备课组计划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藓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我的耳朵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写作背景: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文名遐迩。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经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王朝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他毫无怨言。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这人就是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5年第11期《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

注释:

陋室铭(1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出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灵异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丝,琴瑟,竹,管弦乐,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解为噪音。

(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全看心境。物欲横流的世界,若能像他一样,也是一种境界。怕就怕心里放不下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假意超然外物的虚伪。

陋室铭精彩导入语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的优秀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陋室铭》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 文章 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陋室铭》教案设计篇二

《陋室铭》教案设计篇三

陋室铭课件

【 篇一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 】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

《陋室铭》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作者是刘禹锡。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

(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

(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 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 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

(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

(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

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6)、点一生试译课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

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

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是一篇千古铭文。能够流传千古并被选入教材毋庸置疑有它的精髓,我们怎样在一堂课上把它的精髓展现出来呢!它的精髓又是什么呢?读读背背、翻译翻译、分析分析,不至于太差,听课教师听完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会得到什么,只不过完成了一堂听课任务。公开课之前我没有急着试上,而是反复的考虑这堂课该怎么上。向其他教师请教,如果他上,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在请教中使自己的思考趋于成熟起来。

到韦林办公室吹牛,无意中提到了上课,他说:“课背好啦?”我说:“对我来说上堂课还不容易吗?这篇课文好上,读读背背、翻译翻译、分析分析,不至于太差。”他说:“不要狂,《秋词》和《陋室铭》有什么共同点?”“没想过。”“把坏的看成好的。”我说:“心态很阳光!”“对!结尾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对待自己的陋室。”

这一问题困惑我多时了,真可谓拨开云雾见天日,这堂课我就围绕阳光这一主题来上。老教师就是宝啊!多思考、多求教,多收益!他的精髓就韦林所说的:作者――刘禹锡的阳光心态!这不正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吗!我的心里充满了阳光。老教师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也要给学生以高屋建瓴的感受。

“历代文人中我喜欢刘禹锡,更欣赏他的《秋词》,《秋词》中作者就把悲寂的秋天看成百花盛开的春天,这是何等阳光的心态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深入的感受刘禹锡的阳光心态!”学生的热情开始高涨,课堂开始流畅。

这篇文言文读和翻译都不难,教师略一指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完全可以掌握,重点是扣住阳光来分析课文。

“刘禹锡的陋室到底陋不陋?”“陋!”“不陋!”两种回答都有。何况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学生点点头,认为陋室是简陋的。“作者认为陋室简陋吗?从文中找出根据。”学生开始仔细研读课文,前后开始讨论。

作者以自己的品德高尚,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阳光心态给学生多么美妙的影响啊!千年的时空榜样,这不就是语文的人文性吗?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越来越深的感受到了作者的阳光心态。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阳光心态看世界,是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好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小声的讨论。“我们考试不及格,无所谓,刘禹锡住在陋室都没说什么,我们考不及格又有什么呢!”教师适时引导,把问题具体化。“不对!”小A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是要以阳光的心态看世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更多的阳光面,但该去努力的我们还要去努力,刘禹锡他也努力过,他曾经是朝廷的大官,只不过得罪了权贵才被贬到地方的,他不努力怎么可能成为朝廷的大官呢!小A说的相当好,该努力的我们要去努力,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然就不做。”“这种阳光心态中还有些许不求上进,这种不求上进的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在这堂课中了解了要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事物,也明白了应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堂课不就是韩愈真谛的体现吗!

学生明确了要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但具体操作又是如何的呢?这就需要教师往课外拓展了。“我们该怎样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陋室呢?英语默写重默,作业不工整被老师批评,父母不让我们出去玩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怎样去对待呢?”“是的,英语天天默写,都烦死了!”学生立即有了反应。“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好好想想,老师为什么天天帮我们默写,我们怎样看待这些事,怎样去面对!”学生开始沉思。一会学生小B说,“老师帮我们默写是为了我们能学的更扎实些,我们应当好好学。”“经常找家长也是为我们好吗?”小C急着说。看样子小C是经常重默的,而且还被找过家长。“是的,重默可以,但不要找家长!”一些学生附和着说。“老师帮我们重默是为了我们学得扎实些,我们要肯定老师的用心,告诉家长是为了让家长帮助督促,我们可以默写过关,不重默。我们怨恨老师呢,还是自己努力争取自觉地学好呢?”我适时的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中家长老师都是辅助,关键是自己的努力。学生沉默。“我们大家都努力学好,老师再怎么默写我们都会,就不需要老师找家长啦!”英语课代表站起来说。学生默默地点头。“今天我们感受了刘禹锡的阳光心态,知道了应该用阳光心态看待世界,也了解了应该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充满阳光!”

在学生沉思,转变中一堂课匆匆而过。可能有些教师认为这堂课应当扣住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来讲,并有效地分析议论文的知识。但我认为,一堂课上下来就要有它鲜明的主题,围绕主题大胆取舍。

《陋室铭》这堂公开课上下来,让我更加坚信一堂课应该有鲜明的主题。这堂课主题是什么,重点要怎样突出,教师自己心里要清楚,这堂课我要教会学生那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我们怎样去辐射?一堂课上下来教师能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这就是一堂好课,而且是一堂优秀的课,是一堂高效的课。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

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教案设计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 文章 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陋室铭优秀的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陋室铭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班交流:

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

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

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 学习态度 ?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 篮球 ,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交流谈看法。

五、学生仿作

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重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之”的用法。

教学难点

铭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 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 散文 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

──陋室。

2、“铭”是什么?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有此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

3、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4、全班朗读课文。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

──陋室。

2、什么是陋室呢?

──室名,简陋的房子。

3、是谁给它起的名字?

──刘禹锡。

4、他是何许人也?

──唐朝的诗人、

哲学家。

5、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

“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 句子 。

7、

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陋室的……很……,你看……。”

四、深入品味课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

──环境

人物

室中事。

2、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陋”还是“不陋”?

──不陋。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

──惟吾德馨。

4、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陋”还是“不陋”?

──当然“陋”。

5、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6、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8、简要介绍作者作此文的背景。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借此表达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9、 总结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五、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课外欣赏仿作。

陋室铭教案设计三

【设计思想】

本设计根据《九年义务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铭文用韵和称扬道德的特点,通过诵读和韵译,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感受铭文的音韵之美。教学中,注意扣住“德馨”,从描叙和议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领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1.背诵名篇名句。

2.体悟作者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自我的能力。

【 教学方法 】 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韵之美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铭”者(板书:铭),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为了便于广泛传诵,牢记不忘,文字简约的铭文都非常讲究修辞,讲究押韵。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青”韵通押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乃韵文也(板书:韵)。

欣赏配乐朗诵《陋室铭》。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复习节奏的概念(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停顿叫做节奏)。指名根据刚才欣赏的配乐朗诵,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习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标出韵脚。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一般的翻译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蕴美,而韵译还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韵美。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韵译后,师出示教参普通的翻译(略),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感受韵译的韵致?韵味。

生伴着音乐诵读《〈陋室铭〉韵译》,体味韵味如歌的音乐之美。

【点评】扣住铭文用韵的特点,运用诵读这一语文教学的第一教法,既感受了铭文的音韵之美,也通过韵译为接下来的理解情操之美作了铺垫。

二?理解情操之美

师: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铭”字入手,感受了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下面,再从这个“铭”字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

指导学生默读课题注释①,明确铭文是什么样的文字(“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进而依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机板书:德),明确这篇铭文属于后者。

师: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室外之景——境佳。“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用比拟法把自然物写活了。仿佛这些清新、美丽,生机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来于“陋室”的“客人”,它们以自身特有的清丽姿色,装点着这间散发出沁人香气的茅舍。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陋室主人的“德馨”,仿佛它们皆因主人的德馨远播而来。室中之客——儒鸿。古人很重视“无友不如己者”“非贤友则无取之”这些儒家的交友之道。既然往来的、谈笑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那就可想而知了。室内之事——趣雅。你看,陋室主人悠闲地弹着“素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官府事务缠身,潜心静默地读经。这里简直像“世外桃源”一样清静幽雅,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弹琴、读经不正是古时的君子之风吗!这是在含蓄地暗示陋室主人是君子(其实这种含蓄的暗示也是在为下文省略的“君子居之”植根)。君子可是我们中国人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最高标准。“鸿儒”“金经”和“素琴”,从交往?学习和 爱好 等方面写出陋室主人追求之不陋,陋室主人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相机板书:境佳儒鸿趣雅

师:作者的议论句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有着怎样美好的德行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等议论性的句子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甘居陋室,不以为陋,追求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美好德行。(相机板书: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

具体分析?概括后,生齐声诵读,读出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节操之美。

【点评】扣住铭文称述品德的特点,从对陋室的描叙和作者的议论等角度,由分散而集中,领悟陋室主人德行的美好。设计由具体而抽象,颇合逻辑。

三?鉴赏表现之美

1.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扬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相机板书)。本文构思新颖,托物言志,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歌颂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了作者遭遇政治挫折后的心境。在这里,托物言志的好处是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质表现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颇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2.题目叫陋室铭,文章开篇却从山?水,仙?龙写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比兴。(相机板书) 这儿的山?水,仙?龙,既是兴也是比。宋李仲蒙《困学纪闻》曰: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为信手拈来,索物为着意经营。山?水,仙?龙,是信手拈来吗?作者要着意经营什么呢?一是借比兴站高处立意,暗示自己是仁者是智者,且不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吗?二是借仙龙点睛山水之名行歌颂自己道德品质之实。平凡的山水何以名?灵?靠仙龙。简陋的屋子怎么不陋?靠主人散发出花木般芳香的美好的德行。三是结构上突兀而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这不正是智者所为吗?四是内容上起暗示作用,含蓄有味,能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用典?类比。(相机板书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个类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况——他胸怀雄才大略,尽管当权的保守势力把他贬谪到边郡(简要插说写作背景略),但他的政治抱负和文学志趣不变,或者像隐居南阳的诸葛亮那样遇贤主而出仕,或像杨雄在成都草堂里著述《太玄》那样安贫乐道,赋诗著书,不管怎样,都要做出有益于天下的大事。仁者,爱人也,这才正是仁者所为。文末引用孔子 典故 可谓切合题意的妙手天成。引孔圣人语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就是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作最好的定论。

【点评】对表现手法的揣摩和品味,使学生在更深刻地体会到文本的人文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作者文法的高妙。鉴赏表现之美,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一试身手的欲望。

四?创造自我之美

本文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真挚健康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的意愿。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颖深刻的哲理。

指导:本文托物言志的构思思路是“三层式结构”,即“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

师:谁来 说说 本文的三个层次?

明确:“山不在高……惟吾德馨。”引出事物。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描叙事物。

“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托物寄意。

学生微型创作。

【点评】在教教材和学课文的基础上,用教材教和用课文学,实现选文教学功能的多重融合,实现文本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五?比赛背诵全文

师提示:掌握助你快速背诵的秘诀——多看一眼板书,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思路“三层式结构”。

生随着音乐齐背。背出韵味,耳醉其音;背出情感,心醉其情。

【点评】学生多次诵读,透彻理解文本,老师精心点拨思路,学生背得又快又好。起于书声,结于书声,首尾圆合。

猜你喜欢:

1. 2017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 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范文

3. 七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4. 少儿国学经典100句

5. 2017中小学语文备课组计划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藓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我的耳朵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写作背景: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文名遐迩。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经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王朝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他毫无怨言。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这人就是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5年第11期《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

注释:

陋室铭(1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出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灵异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丝,琴瑟,竹,管弦乐,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解为噪音。

(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全看心境。物欲横流的世界,若能像他一样,也是一种境界。怕就怕心里放不下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假意超然外物的虚伪。

陋室铭精彩导入语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的优秀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陋室铭》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 文章 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陋室铭》教案设计篇二

《陋室铭》教案设计篇三

陋室铭课件

【 篇一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 】

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刘禹锡《陋室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