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高中(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案高中(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对于儒家而言,理想人格是成为一个君子,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君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二章》。

二、初读文本,感知内容

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十二章,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标记出直接谈论君子的句子。

杨同学。 声音洪亮,诵读流畅,很棒! 同学们,将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异口同声,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呀!

三、精读文本,深入挖掘

(全班分成三大组,分工合作,完成ppt上对应的题目,五分钟准备。)

(要求,每组齐读原文回答,然后指出重点文言,再翻译句子,最后作答)

1.今天,文质彬彬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在《论语》中什么是“文质彬彬”?“文”和“质”的搭配,如果失调了会怎么样?第一组同学

君子就是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节、修养。(内仁外礼)

过于朴素就会显得粗野,过于追求纹饰,就会显得虚浮。《论语·里仁》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与君子是一体的,离开了“仁”,君子就不成其为君子了。

2.一个内心仁慈的君子,他对自己要求是怎样的?有请第二组的同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围绕好学,说了三层含义:(安贫乐道、谨言慎行、思齐自省)这里的意思,与《论语里仁》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义是一致的。

3.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选文中,有没有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找出来,谈谈你的见解。请第三小组。

君子懂得道义,而小人则更多关注利益。(重义轻利)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则?

这两则告诉我们,儒家追求仁义大道,是与生命相关联的,这里看到关怀现实的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利益,不是儒家知识分子内心主要考量的东西。

四、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1、基于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论语·子罕》篇说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句话是打比方,但是却没有上下文,所以具体所指究竟是什么?“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自由讨论作答。

两种理解,第1种做与不做,取决于是否符合道义。

第2种是,垂成和初始都是自己的决定。(执着追求)这里强调了一个人自己的责任,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论语颜渊》篇中所说的“为仁由己”的道理了,儒家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自我负责而不是推卸责任的人,严于律己。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行动合乎礼仪,就可以称之为仁者了。当然“仁”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仁者也有其他外在的表现。(克己复礼)

2、这是君子对于自己的要求,如何对待他人呢,?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自己做的解释:“不要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勿施于人)

关于这个“恕”,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值得研讨:

第一,是不是为了不被记恨,就可以无原则的宽容的?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第63章“抱怨以德”,说的是用柔性的手法回应别人的怨恨,但是儒家讲究原则底线,对于怨恨自己的人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正直不屈。

第二,如果是自己所喜欢的,那么是不是完全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去施加于他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意思是我不想人家强迫我做事,我也不想强迫别人。

五、课堂小结

君子重视礼乐,这是一种外显的形式,它可以是一个君子的行为举止,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体制;第二,君子心存仁义,这是一种内在的本质,它的内涵包括自我克制,礼乐修养,以及关爱他人等等。

选文《十二章》表面上没有严谨的逻辑关联,其实整部《论语》也是如此。所以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论语的读法。课文当中有个成语叫“一以贯之”,我们要找到整部论语贯穿始终的思想内核:仁义。要明白孔子教授弟子的目的,养成君子服务国家,由这个认识一部《论语》,就不容易读偏了。愿我们都能躬身实践,成为君子。

六、课后作业:

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选文最后一则,告诉我们学习诗经的意义,具体是从哪些方面说的,结合所学,思考,在当下诗经对我们修身立德有何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写篇短文,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以“君子”为眼睛,《论语》为嘴巴,依次左臂、左腿、右腿、右臂各两条君子之徳,以“仁义”为心。整体是一个人形。

高中论语十二章深度解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其中所记载的孔子言论,意趣深远,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本文辑选的12则,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教育的方法,有的谈做人的道理,都给人以很强的教育意义。

<<论语>>

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根据顺序,每一句的主题,简要抽取核心内涵:1、学习与做人;2、自我反省;3、人生阶段性问题;4、温故知新;5、学思结合;6、安贫乐道;7、求真务实;8、不义之财莫取;9、见贤思齐;10、年华易逝;11、有志者事竟成;12、勤学好问、志向坚定、关注时弊。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对于儒家而言,理想人格是成为一个君子,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君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二章》。

二、初读文本,感知内容

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十二章,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标记出直接谈论君子的句子。

杨同学。 声音洪亮,诵读流畅,很棒! 同学们,将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异口同声,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呀!

三、精读文本,深入挖掘

(全班分成三大组,分工合作,完成ppt上对应的题目,五分钟准备。)

(要求,每组齐读原文回答,然后指出重点文言,再翻译句子,最后作答)

1.今天,文质彬彬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在《论语》中什么是“文质彬彬”?“文”和“质”的搭配,如果失调了会怎么样?第一组同学

君子就是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节、修养。(内仁外礼)

过于朴素就会显得粗野,过于追求纹饰,就会显得虚浮。《论语·里仁》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与君子是一体的,离开了“仁”,君子就不成其为君子了。

2.一个内心仁慈的君子,他对自己要求是怎样的?有请第二组的同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围绕好学,说了三层含义:(安贫乐道、谨言慎行、思齐自省)这里的意思,与《论语里仁》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义是一致的。

3.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选文中,有没有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找出来,谈谈你的见解。请第三小组。

君子懂得道义,而小人则更多关注利益。(重义轻利)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则?

这两则告诉我们,儒家追求仁义大道,是与生命相关联的,这里看到关怀现实的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利益,不是儒家知识分子内心主要考量的东西。

四、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1、基于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论语·子罕》篇说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句话是打比方,但是却没有上下文,所以具体所指究竟是什么?“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自由讨论作答。

两种理解,第1种做与不做,取决于是否符合道义。

第2种是,垂成和初始都是自己的决定。(执着追求)这里强调了一个人自己的责任,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论语颜渊》篇中所说的“为仁由己”的道理了,儒家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自我负责而不是推卸责任的人,严于律己。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行动合乎礼仪,就可以称之为仁者了。当然“仁”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仁者也有其他外在的表现。(克己复礼)

2、这是君子对于自己的要求,如何对待他人呢,?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自己做的解释:“不要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勿施于人)

关于这个“恕”,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值得研讨:

第一,是不是为了不被记恨,就可以无原则的宽容的?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第63章“抱怨以德”,说的是用柔性的手法回应别人的怨恨,但是儒家讲究原则底线,对于怨恨自己的人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正直不屈。

第二,如果是自己所喜欢的,那么是不是完全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去施加于他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意思是我不想人家强迫我做事,我也不想强迫别人。

五、课堂小结

君子重视礼乐,这是一种外显的形式,它可以是一个君子的行为举止,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体制;第二,君子心存仁义,这是一种内在的本质,它的内涵包括自我克制,礼乐修养,以及关爱他人等等。

选文《十二章》表面上没有严谨的逻辑关联,其实整部《论语》也是如此。所以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论语的读法。课文当中有个成语叫“一以贯之”,我们要找到整部论语贯穿始终的思想内核:仁义。要明白孔子教授弟子的目的,养成君子服务国家,由这个认识一部《论语》,就不容易读偏了。愿我们都能躬身实践,成为君子。

六、课后作业:

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选文最后一则,告诉我们学习诗经的意义,具体是从哪些方面说的,结合所学,思考,在当下诗经对我们修身立德有何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写篇短文,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以“君子”为眼睛,《论语》为嘴巴,依次左臂、左腿、右腿、右臂各两条君子之徳,以“仁义”为心。整体是一个人形。

论语十二章编写课本剧

唐三藏:“八戒,你跑两步给为师看看”。猪八戒:“师父,你为啥突然想看徒儿跑步?”唐三藏:“哎,说来惭愧啊!为师自幼在寺中长大,没吃过猪肉,没没见过猪跑。”

《论语》拼音版

论语十二章拼音版原文如下:

《论lún语yǔ十shí二èr章zhāng》

1、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有yǒu朋péng自zì远yuǎn方fāng来lái,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ù愠yùn,不bù亦yì君jūn子zǐ乎hū?”——《学xué而ér》

2、曾zē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为wè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学xué而ér》

3、子zǐ曰yuē:“吾wú十shí有yòu五wǔ而ér志zhì于yú学xué,三sān十shí而ér立lì,四sì十shí而ér不bù惑huò,五wǔ十shí而ér知zhī天tiān命mìng,六liù十shí而ér耳ěr顺shùn,七qī十shí而ér从cóng心xīn所suǒ欲yù,不bù逾yú矩jǔ。”——《为wéi政zhèng》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对于儒家而言,理想人格是成为一个君子,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君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二章》。

二、初读文本,感知内容

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十二章,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标记出直接谈论君子的句子。

杨同学。 声音洪亮,诵读流畅,很棒! 同学们,将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异口同声,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呀!

三、精读文本,深入挖掘

(全班分成三大组,分工合作,完成ppt上对应的题目,五分钟准备。)

(要求,每组齐读原文回答,然后指出重点文言,再翻译句子,最后作答)

1.今天,文质彬彬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在《论语》中什么是“文质彬彬”?“文”和“质”的搭配,如果失调了会怎么样?第一组同学

君子就是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节、修养。(内仁外礼)

过于朴素就会显得粗野,过于追求纹饰,就会显得虚浮。《论语·里仁》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与君子是一体的,离开了“仁”,君子就不成其为君子了。

2.一个内心仁慈的君子,他对自己要求是怎样的?有请第二组的同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围绕好学,说了三层含义:(安贫乐道、谨言慎行、思齐自省)这里的意思,与《论语里仁》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义是一致的。

3.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选文中,有没有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找出来,谈谈你的见解。请第三小组。

君子懂得道义,而小人则更多关注利益。(重义轻利)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则?

这两则告诉我们,儒家追求仁义大道,是与生命相关联的,这里看到关怀现实的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利益,不是儒家知识分子内心主要考量的东西。

四、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1、基于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论语·子罕》篇说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句话是打比方,但是却没有上下文,所以具体所指究竟是什么?“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自由讨论作答。

两种理解,第1种做与不做,取决于是否符合道义。

第2种是,垂成和初始都是自己的决定。(执着追求)这里强调了一个人自己的责任,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论语颜渊》篇中所说的“为仁由己”的道理了,儒家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自我负责而不是推卸责任的人,严于律己。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行动合乎礼仪,就可以称之为仁者了。当然“仁”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仁者也有其他外在的表现。(克己复礼)

2、这是君子对于自己的要求,如何对待他人呢,?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自己做的解释:“不要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勿施于人)

关于这个“恕”,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值得研讨:

第一,是不是为了不被记恨,就可以无原则的宽容的?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第63章“抱怨以德”,说的是用柔性的手法回应别人的怨恨,但是儒家讲究原则底线,对于怨恨自己的人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正直不屈。

第二,如果是自己所喜欢的,那么是不是完全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去施加于他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意思是我不想人家强迫我做事,我也不想强迫别人。

五、课堂小结

君子重视礼乐,这是一种外显的形式,它可以是一个君子的行为举止,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体制;第二,君子心存仁义,这是一种内在的本质,它的内涵包括自我克制,礼乐修养,以及关爱他人等等。

选文《十二章》表面上没有严谨的逻辑关联,其实整部《论语》也是如此。所以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论语的读法。课文当中有个成语叫“一以贯之”,我们要找到整部论语贯穿始终的思想内核:仁义。要明白孔子教授弟子的目的,养成君子服务国家,由这个认识一部《论语》,就不容易读偏了。愿我们都能躬身实践,成为君子。

六、课后作业:

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选文最后一则,告诉我们学习诗经的意义,具体是从哪些方面说的,结合所学,思考,在当下诗经对我们修身立德有何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写篇短文,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以“君子”为眼睛,《论语》为嘴巴,依次左臂、左腿、右腿、右臂各两条君子之徳,以“仁义”为心。整体是一个人形。

高中论语十二章深度解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其中所记载的孔子言论,意趣深远,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本文辑选的12则,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教育的方法,有的谈做人的道理,都给人以很强的教育意义。

<<论语>>

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根据顺序,每一句的主题,简要抽取核心内涵:1、学习与做人;2、自我反省;3、人生阶段性问题;4、温故知新;5、学思结合;6、安贫乐道;7、求真务实;8、不义之财莫取;9、见贤思齐;10、年华易逝;11、有志者事竟成;12、勤学好问、志向坚定、关注时弊。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对于儒家而言,理想人格是成为一个君子,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君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二章》。

二、初读文本,感知内容

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十二章,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标记出直接谈论君子的句子。

杨同学。 声音洪亮,诵读流畅,很棒! 同学们,将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异口同声,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呀!

三、精读文本,深入挖掘

(全班分成三大组,分工合作,完成ppt上对应的题目,五分钟准备。)

(要求,每组齐读原文回答,然后指出重点文言,再翻译句子,最后作答)

1.今天,文质彬彬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在《论语》中什么是“文质彬彬”?“文”和“质”的搭配,如果失调了会怎么样?第一组同学

君子就是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节、修养。(内仁外礼)

过于朴素就会显得粗野,过于追求纹饰,就会显得虚浮。《论语·里仁》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与君子是一体的,离开了“仁”,君子就不成其为君子了。

2.一个内心仁慈的君子,他对自己要求是怎样的?有请第二组的同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围绕好学,说了三层含义:(安贫乐道、谨言慎行、思齐自省)这里的意思,与《论语里仁》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义是一致的。

3.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选文中,有没有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找出来,谈谈你的见解。请第三小组。

君子懂得道义,而小人则更多关注利益。(重义轻利)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则?

这两则告诉我们,儒家追求仁义大道,是与生命相关联的,这里看到关怀现实的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利益,不是儒家知识分子内心主要考量的东西。

四、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1、基于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论语·子罕》篇说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句话是打比方,但是却没有上下文,所以具体所指究竟是什么?“仁”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自由讨论作答。

两种理解,第1种做与不做,取决于是否符合道义。

第2种是,垂成和初始都是自己的决定。(执着追求)这里强调了一个人自己的责任,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论语颜渊》篇中所说的“为仁由己”的道理了,儒家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自我负责而不是推卸责任的人,严于律己。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行动合乎礼仪,就可以称之为仁者了。当然“仁”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仁者也有其他外在的表现。(克己复礼)

2、这是君子对于自己的要求,如何对待他人呢,?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自己做的解释:“不要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勿施于人)

关于这个“恕”,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值得研讨:

第一,是不是为了不被记恨,就可以无原则的宽容的?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第63章“抱怨以德”,说的是用柔性的手法回应别人的怨恨,但是儒家讲究原则底线,对于怨恨自己的人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正直不屈。

第二,如果是自己所喜欢的,那么是不是完全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去施加于他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意思是我不想人家强迫我做事,我也不想强迫别人。

五、课堂小结

君子重视礼乐,这是一种外显的形式,它可以是一个君子的行为举止,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体制;第二,君子心存仁义,这是一种内在的本质,它的内涵包括自我克制,礼乐修养,以及关爱他人等等。

选文《十二章》表面上没有严谨的逻辑关联,其实整部《论语》也是如此。所以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论语的读法。课文当中有个成语叫“一以贯之”,我们要找到整部论语贯穿始终的思想内核:仁义。要明白孔子教授弟子的目的,养成君子服务国家,由这个认识一部《论语》,就不容易读偏了。愿我们都能躬身实践,成为君子。

六、课后作业:

在儒家眼中《诗经》实际上是一部君子养成的重要教材,选文最后一则,告诉我们学习诗经的意义,具体是从哪些方面说的,结合所学,思考,在当下诗经对我们修身立德有何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写篇短文,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以“君子”为眼睛,《论语》为嘴巴,依次左臂、左腿、右腿、右臂各两条君子之徳,以“仁义”为心。整体是一个人形。

论语十二章编写课本剧

唐三藏:“八戒,你跑两步给为师看看”。猪八戒:“师父,你为啥突然想看徒儿跑步?”唐三藏:“哎,说来惭愧啊!为师自幼在寺中长大,没吃过猪肉,没没见过猪跑。”

《论语》拼音版

论语十二章拼音版原文如下:

《论lún语yǔ十shí二èr章zhāng》

1、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有yǒu朋péng自zì远yuǎn方fāng来lái,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ù愠yùn,不bù亦yì君jūn子zǐ乎hū?”——《学xué而ér》

2、曾zē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为wè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学xué而ér》

3、子zǐ曰yuē:“吾wú十shí有yòu五wǔ而ér志zhì于yú学xué,三sān十shí而ér立lì,四sì十shí而ér不bù惑huò,五wǔ十shí而ér知zhī天tiān命mìng,六liù十shí而ér耳ěr顺shùn,七qī十shí而ér从cóng心xīn所suǒ欲yù,不bù逾yú矩jǔ。”——《为wéi政zhèng》

论语十二章教案高中(论语十二章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