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黄亦波 写爬天都峰的时候 是不是还是个孩子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黄亦波 写爬天都峰的时候 是不是还是个孩子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目录

爬天都峰教案

黄亦波 写爬天都峰的时候不是还是个孩子

新课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课时标题:《爬天都峰》第二章节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爬天都峰》第二章节的情节内容;。

2.学习如何写读后感,并能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爬天都峰》第二章节的情节内容;。

2.学习如何写读后感,并能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难点:。

1.如何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小组讨论法;。

3.个人写作法。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老师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地方。

2.让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

3.引入新课《爬天都峰》第二章节读后感。

Step 2. 学习新课。

1.让学生阅读《爬天都峰》第二章节。

a.小说第二章讲述了什么?。

b.主人公阿霞在这一章节中做了什么?。

c.阿霞在爬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d.你认为这一章节有什么寓意?。

Step 3. 学习如何写读后感。

1.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定义。

2.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3.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Step 4. 个人写作。

1.让学生按照步骤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评价。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

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2.提醒学生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句子的结构。

3.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读后感。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教案

1、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3、课案内容:(1)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4)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5)布置作业: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黄亦波 写爬天都峰的时候不是还是个孩子

不是,因为图片上是小女孩儿,而且在后面还写到老爷爷拉垃我的小辫子,黄亦波是男孩,没有小辫子。

黄亦波可能是这里面的爸爸或者是老爷爷。

所以黄亦波可能并没有经历这个事情,只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写这个事。

黄亦波江苏无锡人。

高中肄业。

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字模厂工人,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小朋友》编辑室主任,《儿童诗》丛刊副主编,副编审。

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歌《阿布加和中国医生》,散文诗集《远方的礼物》、《阳台上的小客人》,故事集《眼睛会动的布娃娃》,儿歌集《从小养成好习惯》,诗歌《含羞草》,散文《峨眉山上的奇遇》,《小学生日记指导》等。

译著《罗姗娜和机器人》(合作)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少年儿童读物翻译奖,编辑作品曾多次获奖。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新课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 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

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

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用“终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6、爬天都峰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教后小结: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

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目录

爬天都峰教案

黄亦波 写爬天都峰的时候不是还是个孩子

新课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课时标题:《爬天都峰》第二章节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爬天都峰》第二章节的情节内容;。

2.学习如何写读后感,并能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爬天都峰》第二章节的情节内容;。

2.学习如何写读后感,并能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难点:。

1.如何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小组讨论法;。

3.个人写作法。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老师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地方。

2.让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

3.引入新课《爬天都峰》第二章节读后感。

Step 2. 学习新课。

1.让学生阅读《爬天都峰》第二章节。

a.小说第二章讲述了什么?。

b.主人公阿霞在这一章节中做了什么?。

c.阿霞在爬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d.你认为这一章节有什么寓意?。

Step 3. 学习如何写读后感。

1.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定义。

2.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3.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Step 4. 个人写作。

1.让学生按照步骤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评价。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

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2.提醒学生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句子的结构。

3.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读后感。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教案

1、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3、课案内容:(1)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4)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5)布置作业: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黄亦波 写爬天都峰的时候不是还是个孩子

不是,因为图片上是小女孩儿,而且在后面还写到老爷爷拉垃我的小辫子,黄亦波是男孩,没有小辫子。

黄亦波可能是这里面的爸爸或者是老爷爷。

所以黄亦波可能并没有经历这个事情,只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写这个事。

黄亦波江苏无锡人。

高中肄业。

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字模厂工人,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小朋友》编辑室主任,《儿童诗》丛刊副主编,副编审。

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歌《阿布加和中国医生》,散文诗集《远方的礼物》、《阳台上的小客人》,故事集《眼睛会动的布娃娃》,儿歌集《从小养成好习惯》,诗歌《含羞草》,散文《峨眉山上的奇遇》,《小学生日记指导》等。

译著《罗姗娜和机器人》(合作)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少年儿童读物翻译奖,编辑作品曾多次获奖。

扩展资料:

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新课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 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

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

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用“终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6、爬天都峰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教后小结: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

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黄亦波 写爬天都峰的时候 是不是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