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案(分数乘整数教案)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案(分数乘整数教案)

初中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减法 说课稿本文地址: http://www.wyrj.com/teacher/shuoke/czshuxue/37350.html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NextPage]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说 明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P S D . W Y R J . C O M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视频

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视频如下:

加法: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己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法解析

1、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b=a+(一b)。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性质符号;数字即数的绝对值。

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运用除法算数。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是一分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学科,包含中国的 传统 文化 ,有着悠久的数学。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西师版 四年级数学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 反思 ,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 自我评价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 说说 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 经验 ,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的乘除运算,按乘在先,先算乘,除在先,先算除的顺序演算。

2.使学生懂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以同时运算。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4×5+18 96÷12-6 140-12×5

24+5×18 90-12÷6 156÷78÷3

2.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840+8×52 66×38-47

经过计算,请学生说出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知

1、导入新课

对复习题“840+8×52”进行扩题,“8”当作272÷34”相除的商,请学生口答可以改写成怎样的算式。改写成“840+272÷34×52”,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三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板书)。同学们要掌握这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迅速计算。

2.教学例1: 840+272÷34×52

(1)读出式题,指出式题中有几种运算符号?

(2)指名划线指出先算部分。教师同时指出:式题中的乘、除部分,按乘在前,先算乘,除在前)先算除的顺序演算。

(3)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纸上。

840+272÷34×52

=840+8×52 ( 除在前,先算除。)

=840+416

=1256

3.教学例2

由复习题“66×38-47”进行扩题,把“47”当作是“987÷21”得到的商,提问学生可以改写成怎样的算式。学生改写成例2 : 66×38-987÷21

(1)读出式题,指出式题中有几种运算符号。 I

(2)指名划线指出先算部分。教师同时指出: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以同时运算。

(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纸上。

66×38-987÷21

=2508-47 (乘、除可以同时计算。)

=2461

(4)把例2中“一”改成“十”成为“66×38+987÷21”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再改成“66×38+987×21,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4.试一试。先想想运算顺序再计算。

16×50-36÷4 1200÷300×15-12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60+40÷20 4×9-25 100-6×7

20+9×7-23 42÷6+7 85÷17+52÷13

2.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00÷25×4÷8 45÷5+30×7

20+15×3-22 56-72÷9×4

3.把下列两组算式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180÷5=36 75×6=450

100-36=64 460÷23=20

64+20=84 450-20=430

4.小明把下面两题先做的部分划上横线,你认为对吗?不对的改正过来。

100÷50×8×6 25×4÷2×5

5.先填运算符号,再计算。

先出示一题:40÷8+4×2=

40 8 4 2=

40 8 4 2=

40 8 4 2=

教师先示范一题,请小朋友算算答案是几,再请同学当老师填上运算符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一练4、5。

(六)课外作业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 方法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本节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部分学生机算不算认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出错率还很高,仍需多练。

猜你喜欢:

1. 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手抄报

2.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个人计划

4. 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5.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6.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减法 说课稿本文地址: http://www.wyrj.com/teacher/shuoke/czshuxue/37350.html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NextPage]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说 明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P S D . W Y R J . C O M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视频

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视频如下:

加法: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己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法解析

1、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b=a+(一b)。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性质符号;数字即数的绝对值。

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运用除法算数。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是一分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学科,包含中国的 传统 文化 ,有着悠久的数学。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西师版 四年级数学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 反思 ,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 自我评价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 说说 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 经验 ,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的乘除运算,按乘在先,先算乘,除在先,先算除的顺序演算。

2.使学生懂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以同时运算。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4×5+18 96÷12-6 140-12×5

24+5×18 90-12÷6 156÷78÷3

2.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840+8×52 66×38-47

经过计算,请学生说出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知

1、导入新课

对复习题“840+8×52”进行扩题,“8”当作272÷34”相除的商,请学生口答可以改写成怎样的算式。改写成“840+272÷34×52”,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三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板书)。同学们要掌握这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迅速计算。

2.教学例1: 840+272÷34×52

(1)读出式题,指出式题中有几种运算符号?

(2)指名划线指出先算部分。教师同时指出:式题中的乘、除部分,按乘在前,先算乘,除在前)先算除的顺序演算。

(3)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纸上。

840+272÷34×52

=840+8×52 ( 除在前,先算除。)

=840+416

=1256

3.教学例2

由复习题“66×38-47”进行扩题,把“47”当作是“987÷21”得到的商,提问学生可以改写成怎样的算式。学生改写成例2 : 66×38-987÷21

(1)读出式题,指出式题中有几种运算符号。 I

(2)指名划线指出先算部分。教师同时指出:式题中乘、除运算被加、减运算隔开,乘、除可以同时运算。

(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纸上。

66×38-987÷21

=2508-47 (乘、除可以同时计算。)

=2461

(4)把例2中“一”改成“十”成为“66×38+987÷21”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再改成“66×38+987×21,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4.试一试。先想想运算顺序再计算。

16×50-36÷4 1200÷300×15-12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60+40÷20 4×9-25 100-6×7

20+9×7-23 42÷6+7 85÷17+52÷13

2.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00÷25×4÷8 45÷5+30×7

20+15×3-22 56-72÷9×4

3.把下列两组算式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180÷5=36 75×6=450

100-36=64 460÷23=20

64+20=84 450-20=430

4.小明把下面两题先做的部分划上横线,你认为对吗?不对的改正过来。

100÷50×8×6 25×4÷2×5

5.先填运算符号,再计算。

先出示一题:40÷8+4×2=

40 8 4 2=

40 8 4 2=

40 8 4 2=

教师先示范一题,请小朋友算算答案是几,再请同学当老师填上运算符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一练4、5。

(六)课外作业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 方法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本节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部分学生机算不算认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出错率还很高,仍需多练。

猜你喜欢:

1. 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手抄报

2.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个人计划

4. 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5.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6.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案(分数乘整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