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书电子版(高一历史电子课本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书电子版(高一历史电子课本必修一)

急求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K12资源实时更新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1234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必修一 历史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

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采纳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中国古代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

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 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4。监察体制 秦 :御史大夫 两汉: 设刺史(地方)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

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7。从秦到明朝,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第二单元 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a.地中海东部、欧、亚、非三洲要冲b.三面环海,山与海阴隔,海岸曲折,良港众多c.,温和宜人

2.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a.不利于粮食生产,适宜葡萄和橄榄的生长,b.为维持生计,发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 c.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二、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城邦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独立自主(共和政体)

公民:父母祖籍均属本邦、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成年男性公民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原因: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

2.背景:(1)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2)公元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的阶层;(3)工商业者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3.过程:

(1)梭伦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①内容:a、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受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实行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②评价: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b、历史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①内容:a、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b、建立“五百人会议”,代表原来的“四百人会议”:c、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d、制定陶片放逐法。②评价:a、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b、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的顶峰)

A民主政治的表现:(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B民主政治的特点:民主政体。具有选举制、任期制、人民主权、集体领导特点。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历史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历史局限性(失) (1)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就其性质而言,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一种少数人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

构成: ①按结构划分:公民法 万民法; ②按形式划分:习惯法 成文法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2)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①背景: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迫于平民的压力,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制定成文法。②颁布:公元前49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③评价:是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法的起点;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万民法(1)背景: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原来了公民法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罗马政府遂设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2)产生:大概产生于共和国到帝国过渡过程中。(3)特点: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一切自由民);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4)意义:公元前30年,建立,在帝国时期,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罗马法的意义)(1)对当时的罗马而言: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2)对后世而言:罗马法成为近代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

“光荣革命”(英国代议制产生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640—1688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

1.法案:《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地位,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

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即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2.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政治上,中央没有国家元首,邦联只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地方各州保持重大的财政、军事、税收权。

2.经济上,国内各州关卡林立,阻碍商品流通;对外邦联政府无法保护本国商人利益,没有统一关税。社会动荡,农民起义不断(谢司起义)

3.思想上,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它们之间互不统属又互相制约,有效地防止了专制主义的出现。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消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

2.依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的中央政府:总统(最高行政权) 国会 (最高立法权)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权)3、对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评价 A、重要进步意义: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2)“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主。3)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矛盾,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局限性:1)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

三、两党制的形成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产生,19世纪中期形成

2.党派:民主党(驴),共和党(象)的“驴象之争”构成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

3.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曲折历程

一.法国政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5年)。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1941)a.内容: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b.意义:确立共和政体,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的统一: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 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发动普丹、普奥、普法战争。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律依据为《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构成: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 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3.评价:局限性: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带着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积极性:完成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三、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

1.代议制特征: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政党政治。

2.欧洲大陆代议制确立的意义:A、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B、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D、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英法美德四国政体的比较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世袭选民间接选举参、众议院联席会议世袭

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总统、总理宰相(首相)

政府产生方式议会产生,国王任命总统任命总统任命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皇帝

政府与议会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分权与制衡原则总统对议会负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议会国会议会议会

法律依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总体比较国别中国英国

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下半期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欧洲西部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装备陈旧船坚炮利 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 中英贸易出超入超

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

二.鸦片战争

1.鸦战争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中国禁运动沉重打击英国的鸦走私。(2)根本原因:英国为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3、中国战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三.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项目

《南京条约》(1842年)《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

割地香港岛 割九龙司一区 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

赔款2100万银元赔偿英法巨额白银英法各800万两

开埠五口通商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增开天津

其他权利的丧失协定关税;《五口商章程》、《虎门条约》(司法)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中外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四.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的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到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经济上由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 原因: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间激化。(主要)②连年发生灾害。(直接)

2. 过程:①1851.1 金田起义 ②永安建制封王(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④北伐和西征

3. 北伐 目的:推翻清政府

结局:北伐军孤军深入,清政府调集重兵

意义: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西征 目的:巩固太平天国

结局:夺去了半壁江山,是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

1时间 1853

2目的 满足农民得到徒弟的愿望

3内容 ① 土地分配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方式: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分徒弟

局限性:绝对的平均不能实现。

② 产品分配

原则: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式:每户留足粮,其余归国库。

局限性:扼杀了农民的积极性

意义: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4目标:四有二无

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三.天国悲剧

1 由盛而衰:天京变乱——朝中无人,军中无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 重振国威:①重建领导核心 ②《资政新篇》a.时间 b.人物 c.评价

3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客观

四.评价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积极: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消极: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社会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2)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理论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来源:马克思深入工人群众调查,研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内容:①阐明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提出作用: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③揭示使命: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号召联合: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

1、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的腐朽统治。

2、革命措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课本86页)

3、性质:无产阶级政权(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最能体现)

4.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②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③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根本原因)。

2)客观原因:①临时政府得到法兰西银行的支持;②临时政府得到普鲁士军队的支持;③当时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不成熟。

5.历史意义: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1.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①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俄国资本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软弱的垄断资本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②俄国各种矛盾尖锐;③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主观条件:①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②俄国无产阶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强;③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过程:

①二月革命: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

②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和平方式)

③七月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

④十月决议:提出武装起义

⑤十月革命: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3.历史意义: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半殖民地殖民地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课图片

您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图片如下:

高一历史电子课本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太多拉,一下发不完,你自己在我空间了解下吧!

历史必修一的发行时间

高中人教版的历史书一共有六本巡修,分别是: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历史书一共有九本书,必修书有三本,选修书有六本

历史人教版必修书分别是:

1、必修一,政治史

2、必修二,经济史

3、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高中人教版的一共有六册选修分别是:

选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急求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K12资源实时更新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1234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必修一 历史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

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采纳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中国古代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

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 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4。监察体制 秦 :御史大夫 两汉: 设刺史(地方)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

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7。从秦到明朝,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第二单元 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a.地中海东部、欧、亚、非三洲要冲b.三面环海,山与海阴隔,海岸曲折,良港众多c.,温和宜人

2.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a.不利于粮食生产,适宜葡萄和橄榄的生长,b.为维持生计,发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 c.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二、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城邦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独立自主(共和政体)

公民:父母祖籍均属本邦、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成年男性公民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原因: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

2.背景:(1)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2)公元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的阶层;(3)工商业者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3.过程:

(1)梭伦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①内容:a、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受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实行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②评价: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b、历史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①内容:a、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b、建立“五百人会议”,代表原来的“四百人会议”:c、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d、制定陶片放逐法。②评价:a、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b、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的顶峰)

A民主政治的表现:(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B民主政治的特点:民主政体。具有选举制、任期制、人民主权、集体领导特点。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历史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历史局限性(失) (1)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就其性质而言,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一种少数人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

构成: ①按结构划分:公民法 万民法; ②按形式划分:习惯法 成文法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2)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①背景: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迫于平民的压力,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制定成文法。②颁布:公元前49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③评价:是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法的起点;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万民法(1)背景: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原来了公民法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罗马政府遂设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2)产生:大概产生于共和国到帝国过渡过程中。(3)特点: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一切自由民);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4)意义:公元前30年,建立,在帝国时期,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罗马法的意义)(1)对当时的罗马而言: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2)对后世而言:罗马法成为近代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

“光荣革命”(英国代议制产生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640—1688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

1.法案:《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地位,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

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即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2.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政治上,中央没有国家元首,邦联只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地方各州保持重大的财政、军事、税收权。

2.经济上,国内各州关卡林立,阻碍商品流通;对外邦联政府无法保护本国商人利益,没有统一关税。社会动荡,农民起义不断(谢司起义)

3.思想上,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它们之间互不统属又互相制约,有效地防止了专制主义的出现。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消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

2.依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的中央政府:总统(最高行政权) 国会 (最高立法权)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权)3、对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评价 A、重要进步意义: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2)“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主。3)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矛盾,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局限性:1)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

三、两党制的形成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产生,19世纪中期形成

2.党派:民主党(驴),共和党(象)的“驴象之争”构成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

3.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曲折历程

一.法国政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5年)。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1941)a.内容: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b.意义:确立共和政体,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的统一: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 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发动普丹、普奥、普法战争。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律依据为《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构成: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 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3.评价:局限性: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带着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积极性:完成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三、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

1.代议制特征: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政党政治。

2.欧洲大陆代议制确立的意义:A、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B、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D、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英法美德四国政体的比较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世袭选民间接选举参、众议院联席会议世袭

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总统、总理宰相(首相)

政府产生方式议会产生,国王任命总统任命总统任命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皇帝

政府与议会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分权与制衡原则总统对议会负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议会国会议会议会

法律依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总体比较国别中国英国

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下半期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欧洲西部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装备陈旧船坚炮利 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 中英贸易出超入超

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

二.鸦片战争

1.鸦战争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中国禁运动沉重打击英国的鸦走私。(2)根本原因:英国为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3、中国战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三.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项目

《南京条约》(1842年)《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

割地香港岛 割九龙司一区 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

赔款2100万银元赔偿英法巨额白银英法各800万两

开埠五口通商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增开天津

其他权利的丧失协定关税;《五口商章程》、《虎门条约》(司法)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中外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四.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的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到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经济上由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 原因: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间激化。(主要)②连年发生灾害。(直接)

2. 过程:①1851.1 金田起义 ②永安建制封王(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④北伐和西征

3. 北伐 目的:推翻清政府

结局:北伐军孤军深入,清政府调集重兵

意义: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西征 目的:巩固太平天国

结局:夺去了半壁江山,是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

1时间 1853

2目的 满足农民得到徒弟的愿望

3内容 ① 土地分配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方式: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分徒弟

局限性:绝对的平均不能实现。

② 产品分配

原则: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式:每户留足粮,其余归国库。

局限性:扼杀了农民的积极性

意义: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4目标:四有二无

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三.天国悲剧

1 由盛而衰:天京变乱——朝中无人,军中无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 重振国威:①重建领导核心 ②《资政新篇》a.时间 b.人物 c.评价

3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 客观

四.评价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积极: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消极: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社会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2)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理论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来源:马克思深入工人群众调查,研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内容:①阐明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提出作用: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③揭示使命: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号召联合: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

1、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的腐朽统治。

2、革命措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课本86页)

3、性质:无产阶级政权(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最能体现)

4.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②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③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根本原因)。

2)客观原因:①临时政府得到法兰西银行的支持;②临时政府得到普鲁士军队的支持;③当时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不成熟。

5.历史意义: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1.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①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俄国资本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软弱的垄断资本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②俄国各种矛盾尖锐;③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主观条件:①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②俄国无产阶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强;③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过程:

①二月革命: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

②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和平方式)

③七月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

④十月决议:提出武装起义

⑤十月革命: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3.历史意义: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半殖民地殖民地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课图片

您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图片如下:

高一历史电子课本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太多拉,一下发不完,你自己在我空间了解下吧!

历史必修一的发行时间

高中人教版的历史书一共有六本巡修,分别是: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历史书一共有九本书,必修书有三本,选修书有六本

历史人教版必修书分别是:

1、必修一,政治史

2、必修二,经济史

3、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 高中人教版的一共有六册选修分别是:

选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一历史必修一书电子版(高一历史电子课本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