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学好物理必看

为了方便大家对于初二物理的预习和学习,下面我整理八年级上册 物理知识点 ,仅供参考。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学霸整理的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学好的基础是背好知识点,我整理了一些学霸必备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一、科学之旅: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2、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3、初识探究:伽俐略对摆动的探究。(探究过程、探究结论)

二、运动的描述:

1、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与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所不同。生活中一般是默认地面做参照物。

三、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时间单位;意义、定义的区别)

3、公式:(1)公式和变形公式 (2)应用题解题要求和方法

4、单位:m/s 和km/h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5、运动的分类:匀速和变速 直线和曲线

6、测量:

(1)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时间测量:单位、工具

(3)误差:误差的定义、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速度的测量:实践性实验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设计、数据分析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

1、传递信息:会举例

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

二、光的应用:

(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 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

2、红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2)作用:三条。

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2)作用:三条(3)危害。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

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得平行光

U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补充规律:

1、当物体向焦点靠近时,其实像或虚像是变大的。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

3、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像的倒正取决于像与物的关系。

三、凸透镜的应用:

(一)眼睛和眼镜

1、物体――角膜和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倒立缩小的实像)

2、睫状体――晶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3、远视和近视

分类

症状

原因

表现

矫正

近视眼

看清近处,

看不清远处

晶状体太厚,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眼

看清远处,

看不清近处

晶状体太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

1、 显微镜:物体――放大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2、 望远镜:物体――缩小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四、光现象小结

现象

规律

应用

直线传播

影子形成

日食、月食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激光准直

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相等

反射镜:

平面镜

球面镜

光的折射

筷子变弯

碗底变浅

1、前提 2、三线共面

3、两线分居 4、两角关系

5、角的变化 6、垂直入射

折射镜:

凸透镜

凹透镜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一、列表对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进行归类记忆:

二、其他几个重要知识点:

1、天平的使用:

(1)观察:秤量和感量(A、秤量:砝码盒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的最大示数。B、感量:标尺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质量)。

(2)调节:将天平放在水平台;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左沉右调,右沉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A、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在分度盘中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使用: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4)读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标尺示数以游码左端所对刻线为准)。

(5)注意:A、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测量。

B、用镊子夹取砝码。

C、认准秤量和感量。

D、左物右码。(如果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可用砝码质量减游码所对刻度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E、调节平衡的天平移动位置后使用,仍要调节横梁平衡,不能直接使用。

F、在衡量过程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G、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不能互换。

2、几个常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如无特殊说明可当作常数来运用。其他的几个重要密度最好也记下来,如铜、铁、铝,水银、酒精、煤油等。

3、密度的计算:ρ=m/v,m=ρv,v=m/ρ。

4、密度的测量:(1)测量液体密度的标准方法。(2)测量过程中要本着尽量减小误差的原则进行。

5、密度与社会生活:

(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如空气受热膨胀可形成风。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以4℃为界,无论升温还是降温均膨胀,体积增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但是有些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所以其鉴别存在局限性;在新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材料的密度仍然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质量

密度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单位

主单位kg,还有t ,g ,mg。要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单位:kg/m3,

实验室里还常用g/c m3

性质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测量

实验室里有天平进行测量。各种秤也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间接地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三物理笔记重点归纳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学好物理必看

为了方便大家对于初二物理的预习和学习,下面我整理八年级上册 物理知识点 ,仅供参考。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学霸整理的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学好的基础是背好知识点,我整理了一些学霸必备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一、科学之旅: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2、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3、初识探究:伽俐略对摆动的探究。(探究过程、探究结论)

二、运动的描述:

1、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与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所不同。生活中一般是默认地面做参照物。

三、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时间单位;意义、定义的区别)

3、公式:(1)公式和变形公式 (2)应用题解题要求和方法

4、单位:m/s 和km/h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5、运动的分类:匀速和变速 直线和曲线

6、测量:

(1)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时间测量:单位、工具

(3)误差:误差的定义、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速度的测量:实践性实验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设计、数据分析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

1、传递信息:会举例

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

二、光的应用:

(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 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

2、红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2)作用:三条。

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2)作用:三条(3)危害。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

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得平行光

U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补充规律:

1、当物体向焦点靠近时,其实像或虚像是变大的。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

3、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像的倒正取决于像与物的关系。

三、凸透镜的应用:

(一)眼睛和眼镜

1、物体――角膜和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倒立缩小的实像)

2、睫状体――晶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3、远视和近视

分类

症状

原因

表现

矫正

近视眼

看清近处,

看不清远处

晶状体太厚,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眼

看清远处,

看不清近处

晶状体太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

1、 显微镜:物体――放大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2、 望远镜:物体――缩小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四、光现象小结

现象

规律

应用

直线传播

影子形成

日食、月食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激光准直

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相等

反射镜:

平面镜

球面镜

光的折射

筷子变弯

碗底变浅

1、前提 2、三线共面

3、两线分居 4、两角关系

5、角的变化 6、垂直入射

折射镜:

凸透镜

凹透镜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一、列表对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进行归类记忆:

二、其他几个重要知识点:

1、天平的使用:

(1)观察:秤量和感量(A、秤量:砝码盒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的最大示数。B、感量:标尺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质量)。

(2)调节:将天平放在水平台;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左沉右调,右沉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A、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在分度盘中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使用: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4)读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标尺示数以游码左端所对刻线为准)。

(5)注意:A、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测量。

B、用镊子夹取砝码。

C、认准秤量和感量。

D、左物右码。(如果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可用砝码质量减游码所对刻度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E、调节平衡的天平移动位置后使用,仍要调节横梁平衡,不能直接使用。

F、在衡量过程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G、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不能互换。

2、几个常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如无特殊说明可当作常数来运用。其他的几个重要密度最好也记下来,如铜、铁、铝,水银、酒精、煤油等。

3、密度的计算:ρ=m/v,m=ρv,v=m/ρ。

4、密度的测量:(1)测量液体密度的标准方法。(2)测量过程中要本着尽量减小误差的原则进行。

5、密度与社会生活:

(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如空气受热膨胀可形成风。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以4℃为界,无论升温还是降温均膨胀,体积增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但是有些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所以其鉴别存在局限性;在新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材料的密度仍然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质量

密度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单位

主单位kg,还有t ,g ,mg。要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单位:kg/m3,

实验室里还常用g/c m3

性质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测量

实验室里有天平进行测量。各种秤也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间接地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三物理笔记重点归纳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