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要一细再细!!!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要一细再细!!!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目录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要一细再细!!!人教版

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地图、地理信息、地理环境等。

-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调查、地理模型等。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包括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等概念。

-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3. 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地球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概念。

- 地球的倾斜和赤道面,以及它们对季节的影响。

- 地球的日照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

4.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面积、形态等。

- 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气压等。

- 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包括植被和动物的分布、特点等。

5. 人口与经济发展。

-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等。

- 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包括GDP、人均收入、发展水平等。

- 人口、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

6.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地图、地理信息、地理数据等。

-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地图制作、地理分析、空间查询等。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要一细再细!!!人教版

一、1.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度N和90度S。

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3.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5. 国际上习惯用20oW和160o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6.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理解经纬线的概念以及几条特殊经纬线的意义。

(参看七年级上册P16图)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指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它们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特殊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北纬23.5°纬线(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纬23.5°纬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纬66.5°纬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纬66.5°纬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目录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要一细再细!!!人教版

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地图、地理信息、地理环境等。

-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调查、地理模型等。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包括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等概念。

-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3. 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地球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概念。

- 地球的倾斜和赤道面,以及它们对季节的影响。

- 地球的日照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

4.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面积、形态等。

- 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气压等。

- 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包括植被和动物的分布、特点等。

5. 人口与经济发展。

-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等。

- 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包括GDP、人均收入、发展水平等。

- 人口、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

6.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地图、地理信息、地理数据等。

-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地图制作、地理分析、空间查询等。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要一细再细!!!人教版

一、1.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度N和90度S。

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3.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5. 国际上习惯用20oW和160o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6.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理解经纬线的概念以及几条特殊经纬线的意义。

(参看七年级上册P16图)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指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它们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特殊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北纬23.5°纬线(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纬23.5°纬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纬66.5°纬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纬66.5°纬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要一细再细!!!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