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免费下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免费下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的成因;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教学过程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生1:我们要在地球仪上找一个地方作标记,假设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作为观测到对象。

生2:我们要仔细观察做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的?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生1: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生2: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生1:德国人会在白天(下午1点)看到实况直播。(德国与我国的时差为-7小时)

生2:美国人看实况直播和睡觉只能选其一了。(美国与我国的时差为-13到-16小时)

生3:澳大利亚会在晚上10点看到实况直播(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时差为+2小时)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生1:古代中国人认为:……

生2:古希腊学者认为:……

生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生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1:人类的饮食起居与昼夜交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2:我们的学习不要停留在经验上,要敢于提出质疑,辨析,不轻信权威。敢于通过实验来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生3: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五、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怎样放的更大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

怎样放的更大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如下:

1、科学概念目标: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赛丁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两人凸透镜制作一人简易显微镜。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人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3、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情感目标:体会技术的发展能推动科学的进步,而科学的进步又会返过来影响技术的发展,最终改善我们的生活。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六年级语文免费课件

【 #课件#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由 为大家带来部编版六年级上下册语文课件:《腊八粥》,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下册语文课件:《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的成因;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教学过程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生1:我们要在地球仪上找一个地方作标记,假设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作为观测到对象。

生2:我们要仔细观察做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的?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生1: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生2: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生1:德国人会在白天(下午1点)看到实况直播。(德国与我国的时差为-7小时)

生2:美国人看实况直播和睡觉只能选其一了。(美国与我国的时差为-13到-16小时)

生3:澳大利亚会在晚上10点看到实况直播(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时差为+2小时)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生1:古代中国人认为:……

生2:古希腊学者认为:……

生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生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1:人类的饮食起居与昼夜交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2:我们的学习不要停留在经验上,要敢于提出质疑,辨析,不轻信权威。敢于通过实验来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生3: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五、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怎样放的更大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

怎样放的更大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如下:

1、科学概念目标: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赛丁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两人凸透镜制作一人简易显微镜。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人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3、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情感目标:体会技术的发展能推动科学的进步,而科学的进步又会返过来影响技术的发展,最终改善我们的生活。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六年级语文免费课件

【 #课件#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由 为大家带来部编版六年级上下册语文课件:《腊八粥》,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下册语文课件:《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免费下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