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语音)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语音)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一、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刘禹锡。先安排他在城南靠江的地方居住,刘禹锡很高兴,就在门上写了两句话:“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认为他被贬到和州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就把他的住处从城南迁到城北,房屋面积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旧时又称历阳,所以说“人在历阳”。那位知县见状,又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

二、《陋室铭》知识点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考点】在:动词,在于,在乎;仙:仙人,古达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有仙人的山就是名山;则:副词,就;名: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出名,有名”;灵:神异,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显得神异、显得有灵气”。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3)

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杨雄故居一般。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文学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谢有??《古文赏音》:陋室但作知足话头,终脱不得个“陋”字。以“德馨”为主,则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通篇总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虽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种种不俗。无他繁苦.即较之南阳草庐、西蜀玄亭,匪有让焉,盖以有德者处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读者皆不可不知。

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句句将“陋”字翻案,末引孔子语作证据归束,最为有结构。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虽陋亦不陋矣。至其词调之清丽,结构之浑成,则文虽不满百字,自具大雅。

陋室铭全文

作品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刘禹锡著。“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 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周敦颐)颇为相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陋室

选自《全唐集》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是所建。室成之后,刘禹锡特作《陋室铭》,由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作品原文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6)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7),往来无白丁(8)。可以调素琴(9),阅金经(10)。无丝竹(11)之(12)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南阳(16)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7)。孔子云:“何陋之有(18)?”

作品译文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闻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在这里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又品德高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既)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作品注解

文字注释

题目:选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 在:动词,在于。

(2) 名:有名,这里作动词。

(3) 灵:有灵气。

(4)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 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7) 鸿儒:即大儒,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8)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弹奏。素琴:不加任何装饰的琴。

(10)金经:指佛经。

(11)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之: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4)案牍(dú):官府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1.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4.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释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动词,使……有灵性。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居室主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惟,只。吾,我。德,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德馨,指品德高尚。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中。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和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的人,(和我)交往的人都是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多问的人,旧指读书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朴素)的古琴,阅览佛经。

调,调弄,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泛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也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见《论语·子罕》篇)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作品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作品鉴赏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孔丘的大名,水可以不在深,渊,李渊,有李世民兴起盛唐!,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主题思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诸葛庐子云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语音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拼音如下:

《陋室铭》

《lòu shì míng》

shān bù zài gāo,yǒu xiān zé míng。shuǐ bù zài shēn ,yǒu lóng zé lí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sī shì lòu shì,wéi wú dé xīn。tái hén shàng jiē lǜ,cǎo sè rù lián qīng。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wǎng lái wú bái dīng。kě yǐ tiáo sù qín,yuè jīn j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wú sī zhú zhī luàn ěr,wú àn dú zhī láo xíng。nán yáng zhū gě lú,xī shǔ zǐ yún tíng。kǒng zǐ yún:“hé lòu zhī yǒu”?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读音

以下为陋室铭原文拼音版正文:

陋室铭lòushìmíng

山不在高shānbùzàigāo,有仙则名yǒuxiānzémíng。水不在深shuǐbùzàishēn,有龙则灵yǒulóngzélíng。斯是陋室sīshìlòushì,惟吾德馨wéiwúdéxīn。苔痕上阶绿táihénshàngjiēlǜ,草色入帘青cǎosèrùliánqīng。

谈笑有鸿儒tánxiàoyǒuhóngrú,往来无白丁wǎngláiwúbáidīng。可以调素琴kěyǐdiàosùqín,阅金经yuèjīnjīng。无丝竹之乱耳wúsīzhúzhīluàněr,无案牍之劳形wúàndúzhīláoxíng。

南阳诸葛庐nányángzhūgělú,西蜀子云亭xīshǔziyúntíng。孔子云kǒngzǐyún:何陋之有hélòuzhīyǒu?

文章简介: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诵

一、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刘禹锡。先安排他在城南靠江的地方居住,刘禹锡很高兴,就在门上写了两句话:“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认为他被贬到和州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就把他的住处从城南迁到城北,房屋面积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旧时又称历阳,所以说“人在历阳”。那位知县见状,又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

二、《陋室铭》知识点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考点】在:动词,在于,在乎;仙:仙人,古达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有仙人的山就是名山;则:副词,就;名: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出名,有名”;灵:神异,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显得神异、显得有灵气”。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3)

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杨雄故居一般。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文学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谢有??《古文赏音》:陋室但作知足话头,终脱不得个“陋”字。以“德馨”为主,则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通篇总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虽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种种不俗。无他繁苦.即较之南阳草庐、西蜀玄亭,匪有让焉,盖以有德者处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读者皆不可不知。

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句句将“陋”字翻案,末引孔子语作证据归束,最为有结构。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虽陋亦不陋矣。至其词调之清丽,结构之浑成,则文虽不满百字,自具大雅。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一、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刘禹锡。先安排他在城南靠江的地方居住,刘禹锡很高兴,就在门上写了两句话:“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认为他被贬到和州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就把他的住处从城南迁到城北,房屋面积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旧时又称历阳,所以说“人在历阳”。那位知县见状,又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

二、《陋室铭》知识点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考点】在:动词,在于,在乎;仙:仙人,古达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有仙人的山就是名山;则:副词,就;名: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出名,有名”;灵:神异,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显得神异、显得有灵气”。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3)

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杨雄故居一般。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文学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谢有??《古文赏音》:陋室但作知足话头,终脱不得个“陋”字。以“德馨”为主,则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通篇总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虽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种种不俗。无他繁苦.即较之南阳草庐、西蜀玄亭,匪有让焉,盖以有德者处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读者皆不可不知。

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句句将“陋”字翻案,末引孔子语作证据归束,最为有结构。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虽陋亦不陋矣。至其词调之清丽,结构之浑成,则文虽不满百字,自具大雅。

陋室铭全文

作品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刘禹锡著。“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 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周敦颐)颇为相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陋室

选自《全唐集》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是所建。室成之后,刘禹锡特作《陋室铭》,由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作品原文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6)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7),往来无白丁(8)。可以调素琴(9),阅金经(10)。无丝竹(11)之(12)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南阳(16)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7)。孔子云:“何陋之有(18)?”

作品译文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闻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在这里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又品德高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既)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作品注解

文字注释

题目:选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 在:动词,在于。

(2) 名:有名,这里作动词。

(3) 灵:有灵气。

(4)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 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7) 鸿儒:即大儒,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8)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弹奏。素琴:不加任何装饰的琴。

(10)金经:指佛经。

(11)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之: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4)案牍(dú):官府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1.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4.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释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动词,使……有灵性。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居室主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惟,只。吾,我。德,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德馨,指品德高尚。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中。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和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的人,(和我)交往的人都是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多问的人,旧指读书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朴素)的古琴,阅览佛经。

调,调弄,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泛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也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见《论语·子罕》篇)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作品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作品鉴赏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孔丘的大名,水可以不在深,渊,李渊,有李世民兴起盛唐!,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主题思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诸葛庐子云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语音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拼音如下:

《陋室铭》

《lòu shì míng》

shān bù zài gāo,yǒu xiān zé míng。shuǐ bù zài shēn ,yǒu lóng zé lí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sī shì lòu shì,wéi wú dé xīn。tái hén shàng jiē lǜ,cǎo sè rù lián qīng。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wǎng lái wú bái dīng。kě yǐ tiáo sù qín,yuè jīn j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wú sī zhú zhī luàn ěr,wú àn dú zhī láo xíng。nán yáng zhū gě lú,xī shǔ zǐ yún tíng。kǒng zǐ yún:“hé lòu zhī yǒu”?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读音

以下为陋室铭原文拼音版正文:

陋室铭lòushìmíng

山不在高shānbùzàigāo,有仙则名yǒuxiānzémíng。水不在深shuǐbùzàishēn,有龙则灵yǒulóngzélíng。斯是陋室sīshìlòushì,惟吾德馨wéiwúdéxīn。苔痕上阶绿táihénshàngjiēlǜ,草色入帘青cǎosèrùliánqīng。

谈笑有鸿儒tánxiàoyǒuhóngrú,往来无白丁wǎngláiwúbáidīng。可以调素琴kěyǐdiàosùqín,阅金经yuèjīnjīng。无丝竹之乱耳wúsīzhúzhīluàněr,无案牍之劳形wúàndúzhīláoxíng。

南阳诸葛庐nányángzhūgělú,西蜀子云亭xīshǔziyúntíng。孔子云kǒngzǐyún:何陋之有hélòuzhīyǒu?

文章简介: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诵

一、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刘禹锡。先安排他在城南靠江的地方居住,刘禹锡很高兴,就在门上写了两句话:“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认为他被贬到和州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就把他的住处从城南迁到城北,房屋面积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旧时又称历阳,所以说“人在历阳”。那位知县见状,又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

二、《陋室铭》知识点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考点】在:动词,在于,在乎;仙:仙人,古达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有仙人的山就是名山;则:副词,就;名: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出名,有名”;灵:神异,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显得神异、显得有灵气”。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3)

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杨雄故居一般。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文学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近,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谢有??《古文赏音》:陋室但作知足话头,终脱不得个“陋”字。以“德馨”为主,则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通篇总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虽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种种不俗。无他繁苦.即较之南阳草庐、西蜀玄亭,匪有让焉,盖以有德者处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读者皆不可不知。

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句句将“陋”字翻案,末引孔子语作证据归束,最为有结构。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起首四句,兴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语,道尽陋室增光处,最为简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无非吾德生意;谈笑往来,无非吾德应酬、调琴无丝竹乱耳,阅经无案牍劳形,愈不问而知为吾德举动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虽以是室比诸葛草庐、子云玄亭,无多让焉,末引“何陋”作结,而诵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虽陋亦不陋矣。至其词调之清丽,结构之浑成,则文虽不满百字,自具大雅。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读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