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案设计,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戊戌变法教案设计,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戊戌变法教案设计目录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4.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探讨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历史文物和事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授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变法的意义和目的。

3.讲授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包括新政四部、八股废除、科举改革、军事改革等方面。

4.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包括内部矛盾、外部干扰等方面。

5.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五、教学评价。

1.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了解程度,包括事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2.考察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包括分析成败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3.考察学生探讨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的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戊戌变法的内容

一、政治方面

1、裁减冗官和重叠机构;

2、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

3、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

4、更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

5、解除报禁(允许民间创立报馆);

6、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

二、军事方面

1、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2、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3、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

4、筹设武备大学堂;

5、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6、允许私人开设军事工厂,制造军火。

三、经济建设

1、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且在各省设分局;

2、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清西各;

3、法切实开垦;

4、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5、在各地设立工厂;

6、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7、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命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8、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四、教育改革

1、举办京师大学堂;

2、所有书院、祠庙、义学及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

3、各省设高等学堂,府城设中学,州县设小学;

4、鼓励私人开办学堂;

5、设立翻译、医学、农、商、铁路、矿、茶务及蚕桑速成学堂;

6、派遣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7、废八股文、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8、设译书局;

9、颁发着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扩展资料:

一、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2、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

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

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

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

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

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二、变法后续:

戊戌政变,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三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是1861年11月同恭亲王奕欣发动的辛酉政变,第二次是1884年4月懿旨罢斥恭亲王为首的全部军机处成员而以醇亲王代之的甲申易枢,三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

它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死水塘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全国18省在京举人,聚集达智桥松筠庵,讨论上书请愿。

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绝《马关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联络1300多举人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它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起点。

此后,康有为接连向光绪帝上书,陈述受法主张。

  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

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强学会,这是维新派创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该学会每10天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

11月,上海成立强学分会,但强学会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诽谤,不久被查封。

1896年8月,黄遵宪、汪康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邀请梁启超担任主笔。

1897年10月,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两报热情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抨击封建专制统治,提倡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1897年至1898年,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梁启超等汇集湖南,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出版《湘学报》(初名《湘学新报》)、《湘报》,创办时务学堂,组织南学会,使湖南维新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895年至1897年全国共有学会、学堂、报馆等共300余个,出版30多种报刊,表明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声浪日高。

康有为迅速从广东赶到北京上书,提出速行变法的具体建议。

1898年1月,康有为应诏上《统筹全局折》,建议仿效日本,全面变法。

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京创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保国会。

同时,保滇会、保川会、保浙会等也先后成立。

士大夫经常集会,讨论时政,变法空气日浓。

康有为乘时鼓动帝党官员上书,敦促变法。

6月11日,光绪帝接受变法建议,发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

在此后到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的103天中,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变法诏令,罢黜一批顽固大臣,擢拔了一批维新分子,一时“欢声雷动”,维新运动达到高潮,史称“百日维新”。

当时光绪帝发布的这些诏令,属于政治方面的主要有:广开言路,提倡官民上书,不许任何人阻挠;撤除闲散衙门和重叠机构,裁减冗员;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属于经济方面的主要有: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实业,奖励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务;裁减驿站,设立邮政局;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

属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有: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将各省书院和过多的祠庙改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允许自由创办学会、报馆;设立译书局,编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游历、留学。

属于军事方面的主要有: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练兵,添设海军,实行保甲。

  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派发动政变,慈禧重新“训政”,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6位维新志士惨遭杀害(这6位志士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子”)。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变法运动彻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进步意义的救亡运动,也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戊戌变法教案设计目录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4.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探讨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历史文物和事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授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变法的意义和目的。

3.讲授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包括新政四部、八股废除、科举改革、军事改革等方面。

4.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包括内部矛盾、外部干扰等方面。

5.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探讨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五、教学评价。

1.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了解程度,包括事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2.考察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包括分析成败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3.考察学生探讨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的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戊戌变法的内容

一、政治方面

1、裁减冗官和重叠机构;

2、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

3、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

4、更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

5、解除报禁(允许民间创立报馆);

6、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

二、军事方面

1、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2、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3、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

4、筹设武备大学堂;

5、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6、允许私人开设军事工厂,制造军火。

三、经济建设

1、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且在各省设分局;

2、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清西各;

3、法切实开垦;

4、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5、在各地设立工厂;

6、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7、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命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8、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四、教育改革

1、举办京师大学堂;

2、所有书院、祠庙、义学及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

3、各省设高等学堂,府城设中学,州县设小学;

4、鼓励私人开办学堂;

5、设立翻译、医学、农、商、铁路、矿、茶务及蚕桑速成学堂;

6、派遣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7、废八股文、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8、设译书局;

9、颁发着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扩展资料:

一、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2、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

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

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

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

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

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二、变法后续:

戊戌政变,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三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是1861年11月同恭亲王奕欣发动的辛酉政变,第二次是1884年4月懿旨罢斥恭亲王为首的全部军机处成员而以醇亲王代之的甲申易枢,三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

它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死水塘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全国18省在京举人,聚集达智桥松筠庵,讨论上书请愿。

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绝《马关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联络1300多举人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它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起点。

此后,康有为接连向光绪帝上书,陈述受法主张。

  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

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强学会,这是维新派创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该学会每10天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

11月,上海成立强学分会,但强学会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诽谤,不久被查封。

1896年8月,黄遵宪、汪康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邀请梁启超担任主笔。

1897年10月,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两报热情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抨击封建专制统治,提倡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1897年至1898年,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梁启超等汇集湖南,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出版《湘学报》(初名《湘学新报》)、《湘报》,创办时务学堂,组织南学会,使湖南维新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895年至1897年全国共有学会、学堂、报馆等共300余个,出版30多种报刊,表明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声浪日高。

康有为迅速从广东赶到北京上书,提出速行变法的具体建议。

1898年1月,康有为应诏上《统筹全局折》,建议仿效日本,全面变法。

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京创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保国会。

同时,保滇会、保川会、保浙会等也先后成立。

士大夫经常集会,讨论时政,变法空气日浓。

康有为乘时鼓动帝党官员上书,敦促变法。

6月11日,光绪帝接受变法建议,发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

在此后到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的103天中,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变法诏令,罢黜一批顽固大臣,擢拔了一批维新分子,一时“欢声雷动”,维新运动达到高潮,史称“百日维新”。

当时光绪帝发布的这些诏令,属于政治方面的主要有:广开言路,提倡官民上书,不许任何人阻挠;撤除闲散衙门和重叠机构,裁减冗员;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属于经济方面的主要有: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实业,奖励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务;裁减驿站,设立邮政局;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

属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有: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将各省书院和过多的祠庙改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允许自由创办学会、报馆;设立译书局,编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游历、留学。

属于军事方面的主要有: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练兵,添设海军,实行保甲。

  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派发动政变,慈禧重新“训政”,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6位维新志士惨遭杀害(这6位志士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子”)。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变法运动彻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进步意义的救亡运动,也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戊戌变法教案设计,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