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望洞庭的大意)
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望洞庭的大意)

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有什么诗意?

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诗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原文:

望洞庭

作者: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古诗望洞庭的诗意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赏析: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望洞庭》的诗意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望洞庭的大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的大意: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望洞庭》这首诗的意思: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https://m.baidu.com/from=1020761f/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10%2Csz%40320_1001%2Cta%40iphone_2_5.1_19_10.9/baiduid=63534D8FDE9CC37DA472F97C1B41667A/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9354647923450607364&order=2&fm=alop&cyc=1&extra=%7B%22loc%22%3A%22https%253A%252F%252Fhaokan.baidu.com%252Fv%253Fpd%253Dwisenatural%2526vid%253D6430332139902677509%22%2C%22log_loc%22%3A%22https%253A%252F%252Fhaokan.baidu.com%252Fv%253Fpd%253Dwisenatural%2526vid%253D6430332139902677509%22%2C%22baijiahao_id%22%3A%221615202729217958%22%2C%22jsy%22%3A%221%22%2C%22nid%22%3A%226430332139902677509%22%7D&isAtom=1&clk_info=%7B%22tplname%22%3A%22recommend_video_normal%22%2C%22srcid%22%3A%2248304%22%2C%22jumpType%22%3A%22video_jsy%22%2C%22jumpId%22%3A%22100%22%7D&filter=1&is_baidu=0&tj=recommend_video_normal_2_0_10_l1&hwj=1610578350169568&wd=&eqid=81d262b92c1e77041000000163723dec&w_qd=IlPT2AEptyoA_ykzs4kbzxqx2UhPbZMntjgWnwnS6hYsPPC&bdver=2&tcplug=1&dict=-1&sec=25453&di=9d27cad2198181c4&bdenc=1&tch=124.710.158.539.1.356&nsrc=o34BjaVBU0LDE8gL0XDj30s5wgwdT3IL%2BfldlyhH8lQrGb9TY4FCtY3NwlcNl6mcErM3Sla8G6Ozgam5N6ggo3qC4eqHWuVVQ%2FEPR4AV1qpQ1xKF9glu2K%2FcR5FfeslVOJHvp8uUTlfbIufQyggyvYOUBRD8k2MtauddaBKY03GIgKrd0OmtLVQPygsgELa8Ms8hKwPBqnPCJXqe2KM2sCGeakaEQQhvixETn09tcaLBI1s9kPuStsjPj%2BpZO3KzzbDXhsQ74a4MpV2GHWj2rZbw4i6f7IVQH0jxk%2B4XpzljBnbFYcchR%2FW6SLS%2BLGEw1mX5lN7YdDD%2Bbx6p4cpSSRummHo61IQ685Or4CZg3FoSMTkmKTTPvzpf5ZbjFO%2FawLdOatGmbkZegfYNBQwtA8UO%2Fk7DTpRip29Lm5J35MBin9zSxQ0v4afHyeTK1GPGESsODuhhSFc%2BEJX5RqyIC8gVJyp6ubHjb0HsBjbsF%2FAVOMZOG3o9Cck93vt7kINuEdKvRO%2Bl1Jc1RQBYit%2B1WvlwHSQys%2B7aLsnXqpgMBT6KOtV9%2BGHK8M2GYkN4O7cfnnyGMaOrFfdHprAYZKbqQHawbj4WWQCnZm2UGYntPeczVaDpu8RvsPTcr%2Frs7vlj3s9ykxUTQYlu8hfJdXg8haV3YHcN0ZXQ1bdhu4DhibVzSoywyO13nTjXHHkUZAxmSa%2B1AiQS5yanMTQQRqQ%2B5sK30AmMm1jrZSg5Mn%2BR9e4HETZIbZNs5RDRDvTu9qjMQAY6UaktVxG36%2Be%2BIxWq%2FEhb27OYTX2Z8nwfm9UXvFTwsJdsIVvdFrfnqTT9HdDg5eNDneSJ8vfrHGiQ3nGvrvwpTgRsN4IiCOjwGZqoDmQ%3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三年级望洞庭的诗意简单

一、《望洞庭》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望洞庭》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的诗意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望洞庭的诗意简短10字

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1、选自《孟襄阳集》()一作。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2、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3、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及周边一带。

4、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5、济:渡河。

6、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7、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8、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有什么诗意?

刘禹锡的《洞庭湖》诗句诗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原文:

望洞庭

作者: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古诗望洞庭的诗意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赏析: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望洞庭》的诗意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望洞庭的大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的大意: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望洞庭》这首诗的意思: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https://m.baidu.com/from=1020761f/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10%2Csz%40320_1001%2Cta%40iphone_2_5.1_19_10.9/baiduid=63534D8FDE9CC37DA472F97C1B41667A/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9354647923450607364&order=2&fm=alop&cyc=1&extra=%7B%22loc%22%3A%22https%253A%252F%252Fhaokan.baidu.com%252Fv%253Fpd%253Dwisenatural%2526vid%253D6430332139902677509%22%2C%22log_loc%22%3A%22https%253A%252F%252Fhaokan.baidu.com%252Fv%253Fpd%253Dwisenatural%2526vid%253D6430332139902677509%22%2C%22baijiahao_id%22%3A%221615202729217958%22%2C%22jsy%22%3A%221%22%2C%22nid%22%3A%226430332139902677509%22%7D&isAtom=1&clk_info=%7B%22tplname%22%3A%22recommend_video_normal%22%2C%22srcid%22%3A%2248304%22%2C%22jumpType%22%3A%22video_jsy%22%2C%22jumpId%22%3A%22100%22%7D&filter=1&is_baidu=0&tj=recommend_video_normal_2_0_10_l1&hwj=1610578350169568&wd=&eqid=81d262b92c1e77041000000163723dec&w_qd=IlPT2AEptyoA_ykzs4kbzxqx2UhPbZMntjgWnwnS6hYsPPC&bdver=2&tcplug=1&dict=-1&sec=25453&di=9d27cad2198181c4&bdenc=1&tch=124.710.158.539.1.356&nsrc=o34BjaVBU0LDE8gL0XDj30s5wgwdT3IL%2BfldlyhH8lQrGb9TY4FCtY3NwlcNl6mcErM3Sla8G6Ozgam5N6ggo3qC4eqHWuVVQ%2FEPR4AV1qpQ1xKF9glu2K%2FcR5FfeslVOJHvp8uUTlfbIufQyggyvYOUBRD8k2MtauddaBKY03GIgKrd0OmtLVQPygsgELa8Ms8hKwPBqnPCJXqe2KM2sCGeakaEQQhvixETn09tcaLBI1s9kPuStsjPj%2BpZO3KzzbDXhsQ74a4MpV2GHWj2rZbw4i6f7IVQH0jxk%2B4XpzljBnbFYcchR%2FW6SLS%2BLGEw1mX5lN7YdDD%2Bbx6p4cpSSRummHo61IQ685Or4CZg3FoSMTkmKTTPvzpf5ZbjFO%2FawLdOatGmbkZegfYNBQwtA8UO%2Fk7DTpRip29Lm5J35MBin9zSxQ0v4afHyeTK1GPGESsODuhhSFc%2BEJX5RqyIC8gVJyp6ubHjb0HsBjbsF%2FAVOMZOG3o9Cck93vt7kINuEdKvRO%2Bl1Jc1RQBYit%2B1WvlwHSQys%2B7aLsnXqpgMBT6KOtV9%2BGHK8M2GYkN4O7cfnnyGMaOrFfdHprAYZKbqQHawbj4WWQCnZm2UGYntPeczVaDpu8RvsPTcr%2Frs7vlj3s9ykxUTQYlu8hfJdXg8haV3YHcN0ZXQ1bdhu4DhibVzSoywyO13nTjXHHkUZAxmSa%2B1AiQS5yanMTQQRqQ%2B5sK30AmMm1jrZSg5Mn%2BR9e4HETZIbZNs5RDRDvTu9qjMQAY6UaktVxG36%2Be%2BIxWq%2FEhb27OYTX2Z8nwfm9UXvFTwsJdsIVvdFrfnqTT9HdDg5eNDneSJ8vfrHGiQ3nGvrvwpTgRsN4IiCOjwGZqoDmQ%3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三年级望洞庭的诗意简单

一、《望洞庭》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望洞庭》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的诗意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望洞庭的诗意简短10字

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1、选自《孟襄阳集》()一作。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2、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3、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及周边一带。

4、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5、济:渡河。

6、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7、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8、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望洞庭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