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考公式(所有的面积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考公式(所有的面积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概率公式

高考数学概率公式如下:

1、事件的概率公式

P(A)=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n(S)表示样本空间的总数。

2、条件概率公式

P(A|B)=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3、全概率公式

P(A)=ΣP(A|Bi)×P(Bi),其中Bi表示样本空间的一组互不相交的事件,P(A|Bi)表示在事件Bi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Bi)表示事件Bi发生的概率。

4、贝叶斯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具体是哪些?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圆的公式

1、圆体积=4/3(pi)(r^3)

2、面积=(pi)(r^2)

3、周长=2(pi)r

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

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椭圆公式

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00:00 / 00:12

所有的面积公式大全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B) =

cot(A+B) =

cot(A-B) =

倍角公式

tan2A =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tan( +a)•tan( -a)

半角公式

sin( )=

cos( )=

tan( )=

cot( )=

tan( )=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cos

sina-sinb=2cos sin

cosa+cosb = 2cos cos

cosa-cosb = -2sin sin

tana+tanb=

积化和差

sinasinb = - [cos(a+b)-cos(a-b)]

cosacosb = [cos(a+b)+cos(a-b)]

sinacosb = [sin(a+b)+sin(a-b)]

cosasinb = [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a) = cosa

cos( -a) = sina

sin( +a) = cosa

cos( +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

万能公式

sina=

cosa=

tana=

其它公式

a•sina+b•cosa= ×sin(a+c) [其中tanc= ]

a•sin(a)-b•cos(a) = ×cos(a-c) [其中tan(c)= ]

1+sin(a) =(sin +cos )2

1-sin(a) = (sin -cos )2

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 =

sec(a) =

双曲函数

sinh(a)=

cosh(a)=

tg h(a)=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tan(2kπ+α)= tanα

cot(2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cot(-α)= -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 -sinα

cos(2π-α)= cosα

tan(2π-α)= -tanα

cot(2π-α)= -cotα

公式六:

±α及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以上k∈Z)

这个物理常用公式我费了半天的劲才输进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A•sin(ωt+θ)+ B•sin(ωt+φ) = ×sin

三角函数公式证明(全部)

2009-07-08 16:13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正切定理:

[(a+b)/(a-b)]={[Tan(a+b)/2]/[Tan(a-b)/2]}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三角函数 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公式

记不住就自己推,用两角和差的正余弦: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这两式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2组积化和差:

相加:cosAcosB=[cos(A+B)+cos(A-B)]/2

相减:sinAsinB=-[cos(A+B)-cos(A-B)]/2

sin(A+B)=sinAcosB+sinBcosA

sin(A-B)=sinAcosB-sinBcosA

这两式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2组积化和差:

相加:sinAcosB=[sin(A+B)+sin(A-B)]/2

相减:sinBcosA=[sin(A+B)-sin(A-B)]/2

这样一共4组积化和差,然后倒过来就是和差化积了

不知道这样你可以记住伐,实在记不住考试的时候也可以临时推导一下

正加正 正在前

正减正 余在前

余加余 都是余

余减余 没有余还负

正余正加 余正正减

余余余加 正正余减还负

3.三角形中的一些结论:(不要求记忆)

(1)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sinA+tsinB+sinC=4cos(A/2)cos(B/2)cos(C/2)

(3)cosA+cosB+cosC=4sin(A/2)•sin(B/2)•sin(C/2)+1

(4)sin2A+sin2B+sin2C=4sinA•sinB•sinC

(5)cos2A+cos2B+cos2C=-4cosAcosBcosC-1

...........................

已知sinα=m sin(α+2β), |m|<1,求证tan(α+β)=(1+m)/(1-m)tanβ

解:sinα=m sin(α+2β)

sin(a+β-β)=msin(a+β+β)

sin(a+β)cosβ-cos(a+β)sinβ=msin(a+β)cosβ+mcos(a+β)sinβ

sin(a+β)cosβ(1-m)=cos(a+β)sinβ(m+1)

tan(α+β)=(1+m)/(1-m)tanβ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两角和差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 )/(1-tanα ·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 ·tanβ)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

这些是必须要记住的!

公式大全图片

excel表格计算公式

1、首先打开excel表格,选中计算乘积的单元格。然后在单元格输入图片中的函数,注意:图片函数中的“C3”和“D3”是两个相乘数据的位置。

2、首先要计算一下下图中所选定的数据,首先计算出第一组数据的乘积。选定这一组数据然后点击上方的函数按钮。如图所示。在弹出的菜单中并没有需要用到的乘积的公式,就点击一下其他函数这个选项。

3、首先,打开电脑上面的excel,然后在里面输入一些数据,一般常用公式为:求和、平均值、计数。选中图示中单元格,然后点击公式,之后点击自动求和。弹出的界面后,按回车键。结果如图所示,这样就算出求和值了。

4、打开Excel表格,将光标定位在需要计算的单元格里。输入【=】,再输入需要的公式即可。或者点击【fx】图标,选择需要的公式函数即可。

5、求和函数:=SUM(A1:A5),其中A1:A5为需要相加的单元格地址范围,SUM为求和函数名。该函数可以用于计算一段数据的总和。

6、输入公式基本方法选定需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在所选的单元格中输入等号=,输入公式内容,如果计算中用到单元格中的数据,可用鼠标单击所需引用的单元格。

excel如何计算公式?

excel设置公式自动计算的方法:EXCEL的填充功能,只需输入一次公式,计算一个结果,在一次下拉填充,这样就可以自动计算公式了。

方法如下:选中单元格选中需要的单元格。输入公式在单元格输入公式:=A1+B1+C1。点击图标点击【勾】图标。计算完成excel自己编辑公式计算完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考数学概率公式

高考数学概率公式如下:

1、事件的概率公式

P(A)=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n(S)表示样本空间的总数。

2、条件概率公式

P(A|B)=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3、全概率公式

P(A)=ΣP(A|Bi)×P(Bi),其中Bi表示样本空间的一组互不相交的事件,P(A|Bi)表示在事件Bi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Bi)表示事件Bi发生的概率。

4、贝叶斯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具体是哪些?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圆的公式

1、圆体积=4/3(pi)(r^3)

2、面积=(pi)(r^2)

3、周长=2(pi)r

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

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椭圆公式

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00:00 / 00:12

所有的面积公式大全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B) =

cot(A+B) =

cot(A-B) =

倍角公式

tan2A =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tan( +a)•tan( -a)

半角公式

sin( )=

cos( )=

tan( )=

cot( )=

tan( )=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cos

sina-sinb=2cos sin

cosa+cosb = 2cos cos

cosa-cosb = -2sin sin

tana+tanb=

积化和差

sinasinb = - [cos(a+b)-cos(a-b)]

cosacosb = [cos(a+b)+cos(a-b)]

sinacosb = [sin(a+b)+sin(a-b)]

cosasinb = [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a) = cosa

cos( -a) = sina

sin( +a) = cosa

cos( +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

万能公式

sina=

cosa=

tana=

其它公式

a•sina+b•cosa= ×sin(a+c) [其中tanc= ]

a•sin(a)-b•cos(a) = ×cos(a-c) [其中tan(c)= ]

1+sin(a) =(sin +cos )2

1-sin(a) = (sin -cos )2

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 =

sec(a) =

双曲函数

sinh(a)=

cosh(a)=

tg h(a)=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tan(2kπ+α)= tanα

cot(2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cot(-α)= -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 -sinα

cos(2π-α)= cosα

tan(2π-α)= -tanα

cot(2π-α)= -cotα

公式六:

±α及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sin( -α)= -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

cot( -α)= tanα

(以上k∈Z)

这个物理常用公式我费了半天的劲才输进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A•sin(ωt+θ)+ B•sin(ωt+φ) = ×sin

三角函数公式证明(全部)

2009-07-08 16:13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正切定理:

[(a+b)/(a-b)]={[Tan(a+b)/2]/[Tan(a-b)/2]}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三角函数 积化和差 和差化积公式

记不住就自己推,用两角和差的正余弦: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这两式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2组积化和差:

相加:cosAcosB=[cos(A+B)+cos(A-B)]/2

相减:sinAsinB=-[cos(A+B)-cos(A-B)]/2

sin(A+B)=sinAcosB+sinBcosA

sin(A-B)=sinAcosB-sinBcosA

这两式相加或相减,可以得到2组积化和差:

相加:sinAcosB=[sin(A+B)+sin(A-B)]/2

相减:sinBcosA=[sin(A+B)-sin(A-B)]/2

这样一共4组积化和差,然后倒过来就是和差化积了

不知道这样你可以记住伐,实在记不住考试的时候也可以临时推导一下

正加正 正在前

正减正 余在前

余加余 都是余

余减余 没有余还负

正余正加 余正正减

余余余加 正正余减还负

3.三角形中的一些结论:(不要求记忆)

(1)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sinA+tsinB+sinC=4cos(A/2)cos(B/2)cos(C/2)

(3)cosA+cosB+cosC=4sin(A/2)•sin(B/2)•sin(C/2)+1

(4)sin2A+sin2B+sin2C=4sinA•sinB•sinC

(5)cos2A+cos2B+cos2C=-4cosAcosBcosC-1

...........................

已知sinα=m sin(α+2β), |m|<1,求证tan(α+β)=(1+m)/(1-m)tanβ

解:sinα=m sin(α+2β)

sin(a+β-β)=msin(a+β+β)

sin(a+β)cosβ-cos(a+β)sinβ=msin(a+β)cosβ+mcos(a+β)sinβ

sin(a+β)cosβ(1-m)=cos(a+β)sinβ(m+1)

tan(α+β)=(1+m)/(1-m)tanβ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两角和差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 )/(1-tanα ·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 ·tanβ)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

这些是必须要记住的!

公式大全图片

excel表格计算公式

1、首先打开excel表格,选中计算乘积的单元格。然后在单元格输入图片中的函数,注意:图片函数中的“C3”和“D3”是两个相乘数据的位置。

2、首先要计算一下下图中所选定的数据,首先计算出第一组数据的乘积。选定这一组数据然后点击上方的函数按钮。如图所示。在弹出的菜单中并没有需要用到的乘积的公式,就点击一下其他函数这个选项。

3、首先,打开电脑上面的excel,然后在里面输入一些数据,一般常用公式为:求和、平均值、计数。选中图示中单元格,然后点击公式,之后点击自动求和。弹出的界面后,按回车键。结果如图所示,这样就算出求和值了。

4、打开Excel表格,将光标定位在需要计算的单元格里。输入【=】,再输入需要的公式即可。或者点击【fx】图标,选择需要的公式函数即可。

5、求和函数:=SUM(A1:A5),其中A1:A5为需要相加的单元格地址范围,SUM为求和函数名。该函数可以用于计算一段数据的总和。

6、输入公式基本方法选定需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在所选的单元格中输入等号=,输入公式内容,如果计算中用到单元格中的数据,可用鼠标单击所需引用的单元格。

excel如何计算公式?

excel设置公式自动计算的方法:EXCEL的填充功能,只需输入一次公式,计算一个结果,在一次下拉填充,这样就可以自动计算公式了。

方法如下:选中单元格选中需要的单元格。输入公式在单元格输入公式:=A1+B1+C1。点击图标点击【勾】图标。计算完成excel自己编辑公式计算完成。

高中数学必考公式(所有的面积公式大全)